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489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信息智能岛”规划前 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我们必须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作为覆盖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贯彻落实“一省两地”发展思路的重要保证、建设“绿色、开放、文明、和谐”之岛的必要手段。本规划是海南省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具体落实,是“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引领文件。一、海南省“信息智能岛”建设现状与形势(一)建设现状1、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信息终端普及率不断提高海南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形成了“三纵两横”覆盖全省各市县的骨干网络,城市正向小区、商住楼延伸;农村在通达乡镇的基础上,向行政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省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支撑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2、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省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自1997年提出“信息智能岛”战略目标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之一。全省信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海南省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随着智能IC卡生产基地、清华液晶显示器厂等一批项目和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整体状况明显改善,产品结构开始从传统电子产品向新产品过渡,电子产品制造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3、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普及和深化,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全省各行业的骨干企业基本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调控、营销服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控制;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了海南农垦与云南农垦橡胶销售体制改革;海航集团运用信息技术构筑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海汽集团的虚拟制造重点试验室项目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系统”实现省内骨干旅游企业全部入网;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百强工程项目”推进活动;企业信息化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智能服务一站式平台得到广泛推广。4、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效。97省直厅局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提供部分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变;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省财政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地方税务局、省公安厅、省统计局、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测绘局等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初步成效;海口市、儋州市、琼海市、五指山市等市县建设了OA办公系统,澄迈县、儋州市、琼海市、昌江县、琼中县、海口市等市县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开通网上审批业务和网上查询等服务。5、社会事业信息化稳步推进,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涉农信息化服务初具规模,建立了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省级粮食购销调存数据中心,实现了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以公众服务为重点,社会事业领域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校校通”实现省内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省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实现了社保系统与社保费征稽局系统等多系统的无缝衔接和资源共享;建立了全省的合作医疗数据管理中心和覆盖全省各乡镇的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网;建立了海南省公共卫生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和公共卫生资源的数据共享;推出了全国第一张可跨行使用的银行IC卡,推行了海南省交通规费管理卡,推广了暂住人口IC卡;建设了一批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在延伸政府服务职能和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效果逐步显现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进展较快,在“海南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同一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精化大地水准面、数字正射影像库、高程模型、地形、地名和专题数据库等,完成了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城镇地籍、地价基础数据库等建设;积极开展档案基础目录数据库建设,全省综合档案馆共完成了电脑著录300多万条目,并对39万条档案目录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开放鉴定及整合,并形成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了涵盖全省800万常住人口信息的人口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加强科学决策和宏观监管、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信息智能岛建设面临的形势1、各地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增强了信息智能岛建设的紧迫感“十五”期间,全国各省市涌现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型。这些典型省市推进信息化的做法,为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宝贵经验,增强了海南信息化建设紧迫感,加强了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的后发优势。2、地理环境优越,特区政策优势凸现区位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立中。在这一体系中,海南位处“泛珠三角”与东盟的中间位置,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无论是港澳台资本流入东盟,还是东盟产品流入港澳台市场,海南岛都可以承担起中转作用。环境优势: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是俄罗斯、港澳台及其周边地区最为方便的旅游胜地。南海海域资源优势:南海海域资源非常丰富,南海有700多亿吨的油气资源,海南省所辖海域油气资源储量约200亿吨,有利于港澳台获得巨大的石油化工资源,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可能成为“泛珠三角”及其周边地区战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交通优势:随着跨海铁路通道的竣工,海南的海陆空运输已与“泛珠三角”地区全面对接。特别是海南岛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第3、4、5航权的地区,不仅可以繁荣区内经济,更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国进行商贸交流。政策优势:中央政府对海南的政策倾斜,是促进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的政策保障。海南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和大项目支撑“新兴工业省”发展思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3、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激烈竞争,岛屿经济局限性凸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呈现逐步分离的趋势。越南、老挝和泰国等已经成为国际信息产业转移的重点,这些国家已经把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作为快速增强国力的重要途径,都制定了相应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并在接纳产业转移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势必会对海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挑战。随着国内特税政策的终止、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等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的企业正在谋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广西、湖南等信息产业次发达地区已做好承接国内信息产业转移的准备,“飞地经济”,“政府补贴”、“土地补贴”等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海南要想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也必须面对国内产业次发达地区接纳国内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同时,海南岛屿经济特点,相对封闭、交流不便,企业做大做强的环境相对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对大陆的依赖性较强,企业做大做强必须突破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政策制定、市场发展定位、产业链超地域合作等方面有所创新。4、经济规模小、市场需求弱,政府投资能力明显不足海南经济总量偏小,科技力量薄弱。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大多数处在信息产业的末端,不掌握关键技术,受外界技术和市场制约程度较大。岛内的信息服务市场需求不足,虽然信息智能岛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属于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可利用和共享的数据明显匮乏,信息智能岛建设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政府用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5、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岛屿经济限制,对信息智能岛建设提出更高需求如何持续发挥信息产业的无边界的特点,怎样能够弥补岛屿经济的劣势,克服岛屿的封闭性给海南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吸引国内外企业的参与,同时把海南岛内的企业引向世界等方面成为信息智能岛建设面对的新课题。中央要求海南经济特区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农业农垦、集体林权、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地区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高起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这些方面都对信息智能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三)存在的问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海南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智能岛建设保障支撑环境较为薄弱,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目标,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切实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探索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构筑新型工业化能力,建立新型工业化体系,不断推动海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建设原则服务一省两地:围绕建设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 、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方针,着力打造信息化服务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和体制创新特色,促进海南协调发展。互联共享: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逐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资源共享。体制创新:促进信息智能岛建设与制度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同推进机制,创新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投融资机制,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公众受益:推进适应不同人群、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应用,逐步缩小数字鸿沟,使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能够从信息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融合提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广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主体:“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引进大企业,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品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完整的信息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产业链。(三)建设目标1、到2018年总体建设目标建成覆盖全岛较为完备和成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成先进的高速通信网,能满足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软件业、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使海南初步实现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应用,并发挥巨大的作用;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和完善,网络将无处不在,人们随时随地能快捷、方便地使用各类信息终端,海南岛初步迈进信息社会。2、到2013年阶段性建设目标到2013年,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中上水平。信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新型工业省的支柱产业。基本建成覆盖面广、先进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取得新突破,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目标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300亿元,年平均增长40;软件产业增加值50亿元,年平均增长48;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平均增长15%;创意产业增加值20亿元,年平均增长58%。基础设施目标全省光缆总长度10万公里,建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通信网络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海口、三亚等发达城市80%的家庭实现三电(电话、电脑、电视)一体、三网融合,光纤进入大楼,部分实现光纤到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0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互联网用户250万户;全岛广播、电视、无线网络地区覆盖率达到100。信息技术应用指标农业信息化应用得到大力普及,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全岛电子商务交易额比2007年翻一番;网上采购与销售额占采购与销售总额比重超过30;大中型企业实现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网络营销及综合集成应用,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应用普及率达到7080%,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040%;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应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逐步体现,环境监测系统在社会和大企业广泛应用。电子政务指标政府办公平台实现多媒体并融合通信,其网络延伸到县,利用多种手段实现上下信息贯通,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基本实现数字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三网融合”消灭数字鸿沟,面向企业建成政企往来绿色通道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业务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面向公众实现“一号通”政府服务,面向社会实现“6A”服务;企业进入网络经济秩序监管数量达到50%以上,公务员网上办公、办事的参与度达到80%,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70%,初步建设成与国际化接轨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型政府。“国际观光旅游岛”信息化支撑指标建成国际观光旅游岛的信息化共性支撑平台,支撑政府、企业、旅游者在一个资源平台上的信息交互;政府与旅游相关的单位、部门实现网络化的办公、办事、接待服务、监管及全天候的应急处理;完成90%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传统旅游企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实现面向旅游者的“一号通”智能服务,实现入岛全程实名制全过程的数字化联动服务与安全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将实现对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深化的开发利用,在全球建立海南的旅游网络营销体系,实现低成本的国际化的全球营销,50%的境外游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入海南;数字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把海南建成世界最强的盈利的虚拟旅游岛,数字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新型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国际自由贸易岛”信息化支撑指标初步建成国际自由贸易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交通物流信息化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岛内整件货物的全天候全程跟踪,口岸平均通关时间为6小时以下,和国际重要港口实现EDI等电子数据交换,岛内物流信息实现共享,物流结算实现网络化,货物平均库存时间降低50%,货物岛内集散平均时间为15天。三、主要任务(一)狠抓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对各地的高新科技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和软件园等的规划和引导, 开展集群整合,形成特色明显、资源优势互补的信息产业集群格局。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产业协作的产业链。实施大公司发展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跨国信息产业集团和名牌产品。1、做大做强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承接国内外信息产业转移。重点是筹划大项目,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通信、数字视听和汽车电子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2、注重园区建设,加速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先导,注重软件产业园区建设,采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应用型、外向型、具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龙头企业。积极承接台湾、印度和欧洲的软件外包。积极实施信息化带动、人才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战略,完善政策、投融资和中介服务三大体系,统筹规划各类软件园区,建成差别竞争、优势互补和各具特色的一流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构筑软件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大力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系统集成及数据库信息服务,推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3、充分利用海南优势,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利用海南的区位优势,承接日本、韩国、深圳等国内外创意产业转移。结合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岛建设,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区域创意产业产品评估和版权交易中心,推动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形成。鼓励创意产品原创开发,建立服务于创意产业的公共支撑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动漫产业、数字艺术设计、网络游戏、多媒体软硬件研发和制作、网络内容开发服务、电信内容增值服务,以及产品工业造型设计等创意产业。构建以海南软件园为主要载体的网络游戏引擎开发平台、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和工业产品设计创意中心。(二)支撑“两地”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改造特色产业1、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海南传统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支撑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适农信息终端产品,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重点开发农业专家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与农业相关的综合信息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有网络向农民提供多种涉农方面的信息。加快发展精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流程化、规模化。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流通、物流配送及农产品电子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海南橡胶等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大力推进旅游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海南旅游业由地方化向国际化转变,支撑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利用信息技术,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建设“海南省大旅游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旅游办事“一站式”和旅游服务“一号通”。加快海南旅游要素的信息化改造,推动“投资主体、旅游产品、接待设施、服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完善旅游信息化的配套接待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数字体验旅游、数字影视基地、特色自助旅游,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三)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1、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产品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动产品创新、工艺流程与设备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工业企业优质、高产、低耗,提升全省工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大中型企业实现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网络支付及综合集成应用,管控一体化、产销一体化,逐步推进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决策与协同商务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网,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率,加快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大力发展大型骨干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及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发展地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工程及服务体系建设,分期分批推进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覆盖率,使全岛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采购、销售总额的比例逐步提高。(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带动服务业的全面振兴,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1、推进金融业信息化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网络银行以及其它以网络为基础的银行业务;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综合信息监管;推进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支持骨干金融企业开展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在线支付应用服务;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完善个人信用资料和资料库,促进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2、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加快电信、广播电视业、信息内容服务业、中介服务的发展,开拓信息服务市场,加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新兴业态。引导多种信息服务增值业务的发展,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有形中介市场和无形的网上市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信息服务,不断开拓信息网络服务业的新业务和新领域。积极培育信息咨询服务业,推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外包,组建信息化平台运营服务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服务企业。推动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和运营服务业的发展。3、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扶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加强行业供应链的整合和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竞争能力;建设覆盖全岛、融合珠三角、连接国际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数字化物流园区建设。支持琼北港口航运中心和综合物流中心建立,建立全岛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完备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岛鲜活农产品、海产品快速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货物跟踪及车辆调度计划信息支持功能,优化海南的招商引资环境。4、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贯彻大交通理念,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交通数据中心,构建满足公路、水路、地方铁路和交通企业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和推广交通综合运行分析、交通应急处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全面掌控交通行业的运行态势,推进智能卡收费系统、微机售检票系统、车载定位系统等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及网络化。(五)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务为目标,继续完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整合网络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宽带通信,强化信息化的三网融合架构体系,全面提高信息系统的网络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加强政府各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三网融合,降低信息化的应用门槛。建立服务型政府门户网站,提高公务员信息化工作的参与度,促进网上办公,实施上下联动、分级管理,强化实效性和信息交互的责任制,建设网络化综合办公业务系统。构建电子政务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系统,大力推进“金字”工程及其它业务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机制,推广低成本实用通信信息技术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信息服务网络环境。统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纵横政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保证良性发展、消除信息孤岛。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加强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建设。(六)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1、科技事业信息化加强科技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企业科技信息化及网络化研发平台建设;建设全省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架起科研成果和投融资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及时引进;加大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档案馆建设力度,加强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信息共享,与国内、国际的研究机构对接,为国内国际合作提供平台支撑。2、教育事业信息化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校校通”工程,提高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强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特别是多民族数字化教育开发;完善综合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及培训体系。建立完善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3、卫生事业信息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理、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等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省农民健康档案和合作医疗保险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资源(医生和设备)的服务能力,加快医疗保险”一卡通”系统建设;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健全行业和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体系。4、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信息化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险信息服务网络,促进社保“一卡通”全省通用;遵循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原则,实现数据、业务的大集中管理,重构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基金监督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5、社区信息化贯彻大社区概念,整合文化、教育、社区政务、民政救助、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娱乐、家政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网络及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公开。推进社区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和社区救助、就业服务卫生医疗和计划生育、安全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一卡通”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七)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与共享的责任制,加快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存储体系等的建设步伐,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重点推动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宏观经济、历史公共文献等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加快传统载体政务信息的数字化步伐,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化增值开发。2、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点开发并建成一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农业等公益性基础信息资源库群;提高面向社会需求的公益性信息资源总量,鼓励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教育等行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强化对公众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推进公益性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开发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建立有利于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与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推动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和服务。3、促进商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提高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采取有力措施,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发展有竞争力的信息内容企业,提高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鼓励信息消费,扩大有效需求。要鼓励政府部门采用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信息内容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引导公众在文化、教育、卫生和娱乐等领域的信息消费。4、建立健全全岛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体系对全岛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根据政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上的合理分工。建设海南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加强对全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交换、共享和分发等工作,协调好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流,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性信息资源服务。(八)加强泛珠三角和东盟经济区的信息化合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和东盟经济区的信息化合作。建立泛珠三角和东盟经济区信息化联合制度和合作磋商机制,定期就跨区域信息化建设与合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和协调。重点协商“产业资源互补,技术共同研发、统一市场规范、共享信息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产业、技术、市场和资源的一体化进程。(九)推进海洋及渔业信息化工作推进海洋数字化进程,形成以海洋基础地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为主题的、统一的、标准的、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海洋基础数据库。加强海洋及渔业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推进海洋及渔业决策支持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开发和整合支撑海洋和渔业管理、执法监察和国家安全决策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推进海洋及渔业基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开发海洋和渔业基础性、公益性信息资源,研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海洋及渔业信息产品,促进海洋及渔业信息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面向渔业的专家支持系统,促进渔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四、重点引导工程(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1、构建电子政务五大支撑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运用下一代网络技术,按照“三网融合”的方向,建立全方位、全天候、连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办公机构和其它需要传输涉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党政机关的内部基础网络平台;构建实现跨部门、跨行业信息交换和协同办公,并为网上政府服务提供后台支撑的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构建电子政务的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强化电子政务的基础服务功能和安全管理机制,降低建设风险和投资,推进信息化的普及化应用和服务。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分级分类体系技术标准,建设满足各党政部门之间、各市县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建设政府办公、公众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建设和完善六大数据库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集约建设、互联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信息、人口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等基础性数据库和政府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各行业的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按照安全管理及访问控制的要求原则,提供全省政务共享,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动态管理,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服务。3、重点建设八个应用系统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的重大应用工程建设,重点加强政务外网高参与度的党务、政务公开信息门户;多媒体的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三网融合的网上办公、办事系统;资源共享的电子公文交换存储管理系统;高效率的党务、政务信息系统;人才、干部人事和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领导空间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公众服务信息交互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4、加快“数字平安岛”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响应迅速、统一调度、行动敏捷、安全可靠的全岛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实现对各种紧急事件、突发事件和灾害事件的快速救助。有机地将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和社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在一起,建设“数字平安岛综合服务系统”,形成高效预警机制,实现全岛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平战结合有力、政治经济共进的目标。(二)建设四类产业示范基地工程1、建设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强化不同功能的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招商引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跨国公司及国内大企业沟通,提高利用外资和内资水平,加快电子信息产品结构调整。建设洋浦开发区到海口的琼北信息产业制造业经济圈,坚持集群式发展道路,引导本土企业向专业产业园区集中,打造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扶持一批有研究开发能力和行业龙头的企业,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开发。2、建设软件产业基地推进海南软件产业带建设;以三亚软件园、中国电子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园为基础,通过大企业引进和承接国家软件外包,构建海南软件产业密集带;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努力构建以核心企业带动产业联盟群的产业链体系,推动软件企业走“国际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提升软件产业的竞争力。以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为重点门类,以软件研发、软件外包、IT培训等形式为主,重点突破为传统产业服务的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教育软件与系统;开发面向电力、电信、金融、税务、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及系统;发展linux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集成办公、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等。3、建设创意产业基地结合海南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以三亚为中心,建设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建设创意产品基础研发平台、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创意产品价值评估和交易平台,形成以三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研发、制造、产品评估中心和面向全世界的创意产品交易中心。重点发展游戏产业,以建设游戏引擎开发平台为龙头,带动网络游戏、手机游戏、3D游戏、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交互游戏产业的发展;着力发展动画产业,以建设电脑动画后期制作中心为龙头,带动动画产业、衍生品产业、数字电影产业和影视效果制作的发展;加快发展工业创意产业,以建设数字设计平台为龙头,带动工业设计、产品创意、虚拟设计和虚拟制造产业的发展。4、创新运营外包基地积极推进信息服务外包,在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建设信息化平台运营服务基地。重点建设电子政务运营中心、行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移动增值业务、呼叫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外包业务、行业远程培训业务、政府信息资源有偿开发业务、门户网站外包业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电子认证业务等。(三)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程1、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鼓励引导通信网络运营商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发低成本的双向信息终端,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围绕海南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与完善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农业网站。以省农业信息中心为基础,逐步建立各个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各级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广泛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组织统一开发适应农村共性应用需求的综合信息应用软件平台系统,提供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服务定制和信息发布等基本功能。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关系民生的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储备、价格、进出口贸易等的动态跟踪监测预警。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事务的信息化处理。建立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农村供求信息、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农产品进出口信息等,指导农村工作和农民生产。2、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加快发展精准农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以及气象、土壤、植保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约化、优质化的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农情业务监测系统,实现主要农作物的面积、长势、灾害、产量和草地资源等农情信息的动态监测。开展以精准农业为目标的地面、航空、卫星等多平台的遥感联合实验,监测农作物的长势、营养、肥水信息。开发面向精准农业应用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起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的作物田间信息获取与诊断分析的技术体系;开发完善一批具有实用价值和区域特色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专家系统,建设农业与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灾害处理等信息应用系统,提高农业管理现代化水平。3、推动农村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加快乡镇政务信息化建设,做好审批终端的服务,建设本地化的基本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各类报表一体化程度,实现与其他应用体系的数据共享;整合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科技服务、劳动就业、教育文化、防灾减灾等政务服务,推动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动网上村务公开,促进民主建设,提高农村管理水平。4、建设农民工信息服务工程建立农民工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开发、采集、整合和优化劳动、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向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技术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文化生活等方面信息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推广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工程、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以大型企业集团为基础建设行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构造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及大中型、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提高企业信息化广度与深度;重点扩建特色农产品、天然橡胶、医药制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增强系统功能,创新商务模式,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扩大商品品种及数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多种网络营销手段,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在海口、三亚、文昌等部分城市、个国家级和个省级开发区、产业集群地区、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海南岛内外企业、居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支撑环境建设工程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建设基于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认证中心,推广应用数字证书;推进网上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完善物流中心及各地邮政系统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发挥海南特区及地方立法权优势,政府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良好政策、法律、市场、信息文化及人文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信息化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完善有关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产品、市场及供应商数据库、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据库、信息化人才数据库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典型案例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工程利用适当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行业信息共享机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等手段,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通过官、产、学、研、用结合,有计划地在重点城市、开发区、农村等地区,建设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促进中心或服务中心、用户体验中心、培训中心,优先抓好示范项目,在六大支持产业及海南特色产业培植各类行业、大中小企业各种类型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示范典型,以点带面,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在各行业、各地区成批推广,推动海南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五)“一体化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本着“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贸、大通关”理念,构建全岛一体化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以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口港区、海南申华物流商贸城的“琼北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信息化平台”为示范,做好“国际自由贸易岛”建设的前期信息化示范工程。1、促进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海南岛成为东南亚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中心加快各类物流专用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建设,加强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物流自动识别技术,建立广泛的物流自动识别网络;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立物流交易安全信息网络体系,确保全岛物流系统和平台的信息安全。2、加强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加快全岛物流信息处理速度建立广域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推动不同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实现由单一系统信息共享向多系统信息共享的转变。重点推进基于不同网络和系统间跨平台信息共享,加强跨平台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机构的建设,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分散存储、统一交换”的共享体系,加强物流信息共享基础研究,重点开发基于不同系统的跨平台交换技术,推进自动识别系统、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建立广泛的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本岛内部的精确、快捷的物流服务。通过EDI、EOS等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加强和国内外重要港口、国际物流中心、跨国集团、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之间的合作。重点推进保税区内部物流一体化进程,缩短本岛各个口岸平均通关时间。3、深化物流系统的监管和服务促进全岛货物流通的“准时化、精致化、便利化和自由化”。重点推进GPS/GIS技术的应用,结合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在全自动系统内实现全自动的接单、配载、装运、跟踪等。采用自动仓库相关技术提升物流中心的货物管理与处理能力,建立客户广泛的数据接口,实现客户的远程货物管理。加强物流中心的作业与管理,建立仓储管理、配送调度安排、线路优化和跟踪等物流中心作业系统。4、加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造全岛重点领域的物流业加强对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在公路运输领域,要促进交通信息通讯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行驶支援系统、新交通管理系统(UTMS)、电子车牌(智能车牌)、互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S)、传感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开发和利用;加强联合海关、银行、质检、保险、税务等部门间的协作,推动“大通关”工程进程,提高国际航运的通关速度。协调并加强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多形式联运。5、鼓励物流的第三方服务,降低全岛内部总体物流成本推广信息技术应用,鼓励第三方物流服务,鼓励基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工商制造企业间的物流信息系统接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全岛供应链竞争优势,实现社会各部门、各企业间低成本的数据高度共享,降低全岛内部总体物流成本。6、优化物流信息便捷处理和共享环境,促进全岛物流和国际化接轨建立基于网络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采取“分散存储,统一交换”的共享策略,加强全岛信用信息的综合管理,优化全岛的投资环境。制定相关标准及法规,建立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初步形成全岛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打造“诚信海南”,为实现东南亚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中心创造基础。制定和完善有关在线支付、网络仲裁、网络公证、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物流信息的安全性;研究制定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促进全岛航运和物流的国际接轨。(六)建设“数字国际旅游岛”工程结合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数字娱乐园区,数字电影基地,国际动画电影制作基地等,使海南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创意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奠定海南大旅游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基础结合无线数字城市建设,强化无线网络覆盖,为旅游者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为度假商务人士提供移动办公的商务环境;建设基于统一标准的无线接入网络,实现重要地域的整体覆盖,为实现海南由观光旅游到度假旅游的转变解决网络支撑。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宝岛,有条件代表中国参与世界度假旅游市场竞争,海南提出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同时,建设好无线接入网络,方便各国商务人士随时随地接入国际互联网处理业务。建立共性技术支撑平台,解决身份唯一、统一认证、鉴权服务、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各种基础功能的集成和业务系统的无缝接入,拉动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海南大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奠定基础;实现三网融合,消灭数字鸿沟。整合有线和无线网络服务资源,形成统一旅游服务内容的整体服务平台,将旅游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提高到最大限度,实现无所不在的6A信息服务。2、建好门户网站,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建好旅游电子政务门户和旅游电子商务门户。建立全国首家全面实施的旅游系统数字政府,面向国内旅游者、面向国际游客建立针对事项服务的虚拟一站式大厅,提供一站式、人性化、全过程的服务。以在海口、三亚、文昌等部分城市、个国家级和个省级开发区、产业集群地区、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为依托,统一规划建设、分布组织实施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海南岛内外企业、居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高可靠性、高参与性、高便利性的电子商务服务。突出行业及地域特点的,建设覆盖海口商务旅游、三亚度假休闲旅游及文昌科技旅游在内的海南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最大的海上旅游运动基地、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世界数字娱乐体验旅游基地提供综合服务。 3、统一服务形象,建立统一呼叫中心服务平台落实国家旅游局“12301”全国统一旅游呼叫中心服务热线的建设要求,建设与旅游门户网站相结合、与旅游企业呼叫中心相融合的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呼叫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能力。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询服务、服务质量投诉、旅游产品定购、多语言翻译服务等,实现人对人、门对门的专业化服务。以海南旅游信息化带动海南旅游产业的提升和发展。4、加强电子商务的建设,面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一号通”旅游智能一号通服务平台,包括实名制的访问、订单、订票、支付、通讯等全过程的旅游服务与安全保障。与相关平台和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服务联动,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及入岛安全管理。5、建立数字体验旅游基地工程在三亚、琼海等地建设海南数字体验旅游园区,大力发展信息旅游产业。建设数字动感电影体验馆、虚拟旅行馆、虚拟探险馆、数字赛车、竟技馆等虚拟体验场馆,并逐步形成海南旅游的新亮点,成为旅游产业的增长点。(七)加强海洋和渔业信息化工程建设1、建设“数字南海”工程以积极构建“数字南海”为重点,努力提高海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成覆盖南海海域的大、中比例尺海洋数据仓库。全面梳理盘活及整合改造南海各类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管理等信息,形成统一标准与接口的“数字南海”基础信息平台。建立业务化运行的、连接国家及海南沿海市、县的海洋信息传输与交换网络,使海南沿海市、县海洋信息交换网络体系覆盖率为100%。建立南海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面向海洋管理的辅助决策分析能力和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服务能力,建成适应海洋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软环境,包括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人才培训、技术储备等。2、加强渔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建设渔业捕捞、养殖等专家咨询数据库,加快发展渔业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业,促进传统渔业向信息化和知识密集型渔业升级。建设水产品交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进鲜活水产品快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海南渔业门户网站建设,加大海南渔业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信息的开发和整合力度,形成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的特殊水产品展示、跨区域采购交易、综合信息发布、水产品检验认证查询、宣传推介海南农渔产品的综合信息平台。(八)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信息化应用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项目的财政支持,推广电脑、电话、电视“三电合一”的教育培训方式,支持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抓好公务员及企业领导人的培训;依托远程教育网和各类公共网络平台,扩大对各层次劳动者进行网络教育的覆盖范围,强化对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教育教学资源、卫生、科普、党教资源,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整合,促进各类网络教育平台的融合;为各层次社会公众提供经济实用的自主学习渠道,满足其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和要求,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对信息智能岛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各级信息化组织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及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强化海南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在信息智能岛建设中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单位职责,负责信息智能岛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推进,负责重大专项的立项审核、项目评估、资金调拨,负责对各部门、企业信息智能岛项目建设的监督考核和项目验收工作。建立信息智能岛建设“规划有人管理、进度有人考核,过程有人监督、效果有人评价、失误有人追查”的全过程责任管理制度。(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推动信息智能岛建设1、加强相关法律建设,推进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地方立法为契机,在政府信息公开共享、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特许经营等方面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加紧制定“海南省信息智能岛建设条例”、“信息安全条例”、“信息化项目商业化运营管理办法”、“电子政务协同互联管理办法”、“海南省信用管理办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行政执法,保障信息化推进的法制化、制度化。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信息化投入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文件,完善投资、财税、技术、人才、市场监管等方面政策,健全认证、认可、支付、信息安全等管理规范;重点解决利用贴息、优惠财税政策等措施,调动企业对信息化和服务体系投入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对于加工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第三方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重点信息化技术研发投入等承担单位,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核准,享受软件企业同等税收优惠政策。3、制订创意产业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设立“海南创意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规划及执行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统一协调发展海南市创意产业;建议重新修订“海南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将创意产品收入其中,将创意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管理,使企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所有普惠性政策。在实现创意产业开放经营和许可制度规范化、宽松化,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登记、备案制度,更能有效地维护创意市场的秩序,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