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308156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运河二中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七下徐州月考) 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永济渠A . B . C . D . 2. (2分) (2017七下邹平月考) 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 . 唐高祖李渊B . 唐太宗李世民C . 武则天D . 唐玄宗李隆基3. (2分) (2017七下芜湖期中) “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 . 黄巢起义B . 安史之乱C . 贞观之治D .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4. (2分) (2016龙东) “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 . 回纥B . 南诏C . 吐蕃D . 靺鞨5. (2分) (2016七下雅安期中)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其中哪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A . 日本B . 印度C . 新罗D . 波斯6. (2分) 观察下列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A . 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B . 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C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 . 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7. (2分) 柳宗元语:“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此处的“文皇”应是( )A . 隋文帝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8. (2分) (2018七下阳东期中)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 晋惠帝B . 隋文帝C . 隋炀帝D . 唐玄宗9. (2分) (2016七下马山期末) 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 . 分裂走向统一B . 繁荣与开放C . 文明初露曙光D . 巩固与危机10. (2分) (2016七下腾冲期中) 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 )A . B . C . D . 11. (2分) (2017八下龙华月考) 建立辽、西夏政权的是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 )A . 契丹、党项B . 匈奴、党项C . 鲜卑、契丹D . 党项、契丹12. (2分)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 . 宋代国家统一B . 民族政权并立C . 宋代商业繁荣D . 宋代民族融合13. (2分) (2016七下吉林期中)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 . 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C . 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D . 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14. (2分) (2016七下阜阳期中)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 . 市舶司B . 平湖巡检司C . 宣政院D . 广州十三行15. (2分) (2016七下雅安期中)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说太湖流域是当时我国闻名的“粮仓”,只要这里丰收了,天下吃饭就可满足了。这里的太湖流域具体指的地区是( )A . 杭州和苏州B . 杭州和扬州C . 苏州和扬州D . 苏州和湖州16. (2分) (2016七下徐闻期中)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 . 唐朝中后期B . 五代十国时期C . 北宋时期D . 南宋时期17. (2分) (2017七下安岳期中)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 .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B . 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C . 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D . 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18. (2分) (2016七下吉林期中)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 )A . 元宵节B . 元旦C . 端午节D . 中秋节19. (2分) (2016七下达州期中) 北宋东京娱乐场所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A . 瓦子B . 勾栏C . 瓦舍D . 团20. (2分) (2017七下巫溪期中)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 . 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B . 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C . 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D . 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21. (2分) (2016九下东台期中) 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由蒙古族人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清朝22. (2分) 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生活十几年,后来回到欧洲。他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他是( )A . 亚历山大B . 马可波罗C . 麦哲伦D . 利玛窦23. (2分) 下面有关西藏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B . 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C . 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D . 1727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24. (2分) (2017七下郴州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专门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 . 中书省B . 行中书省C . 澎湖巡检司D . 宣政院25. (2分) 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A . 皇权统治的加强B . 文化专制的加强C . 思想控制的强化D . 近代化因素萌发26. (2分) (2017七下北海期末) 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 . 加强君权,巩固统治B . 废丞相,设三司C . 设置三省六部制D . 创立殿试制度27. (2分) (2017九下临洮期中) 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 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 . 秦朝 明朝B . 西汉 明朝C . 秦朝 唐朝D . 唐朝 明朝28. (2分)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 )A . 焚书坑儒B . 八股取士C . 厂卫制度D . 文字狱29. (2分) (2018七下河池期末) 议政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是在( )A . 雍正帝时B . 努尔哈赤时C . 皇太极时D . 顺治帝时30. (2分)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与该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郑和下西洋B . 戚继光抗倭C . 郑成功收复台湾D .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二、 连线题 (共1题;共5分)31. (5分) (2016七下西华期末) 写出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间、内容、性质、影响。三、 材料分析解答题 (共2题;共40分)32. (20分) (2018七下建湖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摘自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材料三: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摘自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1)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政策有何特点?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和亲”史实一例。 (2) 材料二中这场战争后,辽宋双方签订了盟约,该盟约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3)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宋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据材料三概括设立榷场的意义。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33. (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材料一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 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 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 “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连线题 (共1题;共5分)31、答案:略三、 材料分析解答题 (共2题;共40分)32、答案:略33、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