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5 岳麓版选修1 .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69653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5 岳麓版选修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5 岳麓版选修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5 岳麓版选修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北宋王安石变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北宋的统治,钦宗11251127,徽宗11001125,哲宗10851100,仁宗10221063,英宗10631067,神宗10671085,真宗9971022,太祖960976,太宗976997,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北宋统治面临哪些危机?原因分别是什么?,必修一:北宋中期“三冗、二积”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必修二: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不抑兼并,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温故知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阶级矛盾,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转运使,(一)集中军权-,(二)集中政权-,(三)集中财权-,、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剥夺节度使权利,、州郡长官,A、三衙统兵权B、枢密院调兵权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布兵原则D、更戍法,受通判监督,文臣担任,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冗官(一官多职:科举考试;恩荫赏赐),何谓“三冗”?怎样出现的?你认为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冗兵(养兵之策等),冗费(官;兵;岁币;其他费用等),?,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财政危机,削弱武将的兵权、实行更戍法、“强干弱枝”政策,军队战斗力弱(连年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统治面临边境危机、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积贫积弱。,北宋农民负担沉重,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失败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阶级矛盾激化:表现,王小波、李顺起义,“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为此,范仲淹被指责引用朋党,遭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北宋疆域图,澶渊之盟1004年,内容: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大宋王朝前不能比汉唐,后不能比元、明、清,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无余。有宋一朝的历史,就是与少数民族政权交往的历史。对大宋来说,就是一部抗争史、屈辱史和议和史。积贫积弱的大宋,先后与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党项建立的西夏政权和女真建立的金政权议和,且次次都是凄惨。,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赋税沉重战事连年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原因:,表现:,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原因:,表现:,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民族矛盾激化:辽宋西夏连年征战,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农民起义不断。,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实质:,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三冗”和“两积”导致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庆历新政昙花一现,人物:中心:结果:,宋仁宗、范仲淹,整顿吏治,改革失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经验教训。,“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王安石非常务实,在当宰相之前,他一直拒绝到中央任职,在地方上坚持工作20多年。考察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以后主持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朝中大臣一次又一次的诘难,王安石咬紧牙关不松口:“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王安石甚至扬言:“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有此信念,在他看来,即便民众的利益受到一些损失,那也只是改革的成本。他进取的姿态与改革的主张与神宗无疑一拍即合。,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起义辽和西夏的威胁,宋神宗任王安石为相,支持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三冗”和“两积”导致北宋中期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必要性,4、宋神宗的政治雄心,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可能性,二、变法的目的、性质和指导思想,1、目的,3、指导思想:,积极开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2、性质,是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改良性质的改革;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变法核心,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强兵取士,1、富国(理财措施)核心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最受争议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强制借贷,引起社会不满.募役法:以钱代役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均输法:就近采购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百姓负担市易法: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成效最大,对后世影响最深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青苗法这是新法中最能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了。一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吃完,夏粮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时借钱借粮给农民,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加息偿还。利息是很高的,是一种高利贷。而青苗法,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这种“抵押贷款”,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自然较富户为低。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免除农民所受的高利贷盘剥,也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1、富国:理财措施,政府代替富户低息贷款、谷物给农民,疑难点拨,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力”。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神宗认为,“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食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不过失陷少钱物尔,何足恤”。,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利贷盘剥。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负担更加沉重,引起社会不满。,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类似于唐朝时期的“庸”,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积极:增加了政府收入,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局限:后来免役钱强制征收,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均输法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政府原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开支有所减少,还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具体办法,是由朝廷设立“市易司”,控制商业贸易。这个办法,是动用国家力量来平抑物价。当然“市易司”也不是专做亏本生意,也是要赢利的,只不过并不牟取暴利而已。比方说富户奸商一文钱买进二文钱卖出,“市易司”则一文钱买进一文半卖出。赢利虽不算多,也能充盈国库。但这样一来,所谓“市易司”就变成了一家最大的“国营企业”,而且是“垄断企业”了。,政府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1、理财(富国)措施,1、“变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2、但也存在局限,具有较大争议。新法实施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评价:,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2、强兵:整顿军队,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减少政府支出,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作用(目的):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3.取士,发展生产,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整顿加强军队,改变积弱局面.,精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编撰教材。,培养了变法人才。,富国,强兵,取士,“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农田水利法,巩固基础,突破难点,开源,节流,发展生产,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假如你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个农民、士兵、官僚地主、商人、读书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农民士兵官僚地主商人读书人,士兵的体会,官僚地主的牢骚,读书人的兴奋,角色体验、神入历史:,商人的谩骂,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那些?,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新法的失败,新法的变质,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到宋徽宗时,宰相蔡京竟借新法之名聚敛钱财,新法完全变质了。,元祐党籍碑,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二: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材料三: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四.变法的结果失败,失败的原因,推行新法操之过急,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失败的原因,保守派的阻挠,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偏偏碰上连年大旱,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王安石变法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如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应该说,变法曾一度使国力得到提高。但长远来看,其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比如,均输法与市易法原本是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重利盘剥的新政策,却蜕变成国家垄断市场、货源、价格,甚至批发与零售也要先过政府官员这几道关口。于是,大中小商人一齐步履维艰,致使城市工商业开始凋零。此外,王安石冒失地启用了一大批急功近利的新人,也导致了变法声名狼藉。,失败的原因,1、推行新法操之过急;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背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3、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阻挠和破坏;4、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5、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根本原因),四.变法的结果失败,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其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是苛政,最终导致北宋亡国。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合作探究,五.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千秋功过任评说,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梁启超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列宁,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下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赵翼二史札记,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千秋功过任评说,谈王安石变法:改革帮了腐败的忙,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想到,这次改革,不但阻力重重,而且一败涂地。在变法期间,甚至发生了东明县农民一千多人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情。王安石最后背着扰民和聚敛的恶名走向惨败。,比如青苗法实际操作下来的结果却极其可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一种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还要高。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每过一道程序,就被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从中盘剥一回。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事实上所谓“市易司”,后来就变成了最大的投机倒把商。他们的任务,原本是购买滞销商品,但实际上却专门抢购紧俏物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朝廷下达的利润指标,也才能从中渔利,中饱私囊。所以,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他们不害怕改革,也不害怕不改革,只害怕什么事情都不做。相反,只要朝廷有动作,他们就有办法。比方说,朝廷要征兵,他们就收征兵费;要办学,他们就收办学费;要剿匪,他们就收剿匪费。反正只要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就趁机雁过拔毛。改革帮了腐败的忙,这恐怕是王安石所始料未及的。,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1、性质:,2、进步性:,变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五.王安石变法的评价,3、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也有艰险,因此,改革者要有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此外还要注意用人。5、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你从王安石变法得到些什么启示?,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1)直接目的2)改革条件3)改革实质4)改革进程,富国强兵国君或皇帝的支持确立或维护封建统治曲折,旧势力强烈反对,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新兴地阶封建化改革,地阶自救改革(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成功,失败,关于中国古代的改革,1.我国古代的改革有哪些?,2.我国古代的改革可分为哪些类型?,3.我国古代的改革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扩展思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改革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张居正改革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古代的改革的本质和规律,都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本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情况:,这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革,具有革命性。改革的成功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而这类改革引发的斗争往往是新旧阶级间的斗争,异常残酷,常常伴随着流血冲突。,一种是根本不适应:,这就需要在维护根本制度的前提条件下,对统治政策进行局部的调整,具有改良性质。这种改革往往涉及到对封建国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利益进行再分配,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既得利益者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反对,容易失败。改革引发的斗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权益争斗,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等。,另一种是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决定改革成败的要素,1.根本原因:2.客观原因:3.主观原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绝大多人的利益。,反对派力量和改革派力量的对比,直接关乎改革成败;内外环境影响改革进程。,改革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策略是否得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