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9422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创作的日记体小说,记录了阿廖沙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代表作,其作品主题带有明显的“尊曹抑刘”的倾向。C繁星春水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她在作品中把爱情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D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2 .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8年世界杯乒乓球团体决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问鼎冠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B有些作者和导演,曾经也创作和拍过一两部较优秀的少儿电视剧,可他们只是把这种创作当作走进影视圈的敲门砖,之后很快就转到成人剧的创作拍摄。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D二十四节气,是人类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典范。它启迪我们,顺自然而为方能事倍功半,五谷丰登。3 .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铺砌”中“砌”字的读音是_。(2)“惟妙惟肖”的意思是(_)A.形容模仿的效果不好 B.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C.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D.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_)A.排比 B.设问 C.对偶 D.引用三、现代文阅读立梧桐树下,思艺术人生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5 . 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 . 说说第段“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中加点的“拙劣”、“坦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 . 文章第、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8 . 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和“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静,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书斋)9 . 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静。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10 . 下列对“书房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11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四、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默写填空。(1)关关雎鸠,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3)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九万里风彭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界云涛连晓雾)(5)可怜身上依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6)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论语十则)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元:同“原”。13 . 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 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C. 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 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14 .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B. 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C.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D. 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5 .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6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六、语言表达17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_ ,已似经年的墨迹悄然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清茶、读一封信的慢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_。同学们,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老师、朋友写封信吧!七、作文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心情不好,抱怨阳光不够灿烂;家境不好,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比赛成绩不好,抱怨裁判不具慧眼生活中有无尽的抱怨,但抱怨只能放大烦恼,于事无补,不如学会改变自己,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所阐述的道理,以“改变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2、六、语言表达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