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45181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清明时节,云居山下,同学们怀着的心情,肃立在纪念碑下,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2从未谋面的小表弟站在自家门口,手扶门框,全神贯注地着我和妈妈,眼睛里全是疑问。3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高山峻岭,是屹立着的曲线;大江小河是着的曲线。A . 崇高 打量 流泻B . 崇敬 打量 流动C . 崇高 端详 流动D . 崇敬 端详 流泻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应该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B .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C . 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D . 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淌下眼泪吗?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_ , _。在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_ , _。“烟”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烟”字的连续两句:_ , _。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_ , _”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回答)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_ , _。”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通过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用“_ , _。”的诗句表现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根据拼音写汉字bimin tinjunzhuj干_刻摇摇欲_身hu cuxilioxx_疵眼花_乱自_来攘往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宋苏轼和桃源诗序)(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 咸来问讯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水甘而芳_(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是( ) A . 不足为外人道也B . 似是其子孙C . 其两膝相比者D . 无论魏晋(3)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_。(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5)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7.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B . 苔痕上阶绿 负势竞上C . 草色入帘青 入则无法家拂士D . 无丝竹之乱耳 人影散乱(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龙则灵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 . 惟吾德馨 惟闻女叹息C . 可以调素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 . 何陋之有 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一开始就以类比来立论,具体表现出山的“有仙则名”和水的“有龙则灵”。B . 从表面上看,“仙”与“龙”是为山、水增添色彩的,实际上则是比喻陋室之主。C . 结尾借用古代贤人的“名室”证实陋室不陋,是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志趣和抱负。D . 本文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8. (4分)阅读下面一位同学的习作,完成下列小题。小人书,大世界我说的“书小”,是真正的小,我的同龄人可能很多不知道它。它叫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只有书本的一半大,是一种以多幅连续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连环画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它成了(A)“文物”。那时候的许多小人书,绘图精美,文字简练,文图相互补充,认不得的字,就看着画面去猜。图文并美的小人书给了我阅读的快乐,对我后来练习写作也有帮助,比如让我会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去描写一个画面,一个人物。因为爸爸小时候爱看连环画,又爱收藏,所以我才有了眼福。最初我喜欢的是连环画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字认得不多就问妈妈,图看得不大明白就问爸爸。你别说,磕磕绊绊的,我认得字越来越多了。字认得多了,书就看得多了,兴趣也就更浓了。后来我喜欢革命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如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红岩等,男孩子么,看了就冲动,就愿意跟小朋友讲,弄得他们直眼馋,问我从哪儿看到的,我哪敢说呀,就撒谎说:“爸爸讲的”。童话故事我也喜爱,金刚葫芦娃猫和老鼠小鲤鱼历险记几乎一看就懂,因为有趣,有时候自己还填枝加叶地想象。下面我要介绍一下假话国王历险记(B):一个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了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C);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那是一个“狗儿喵喵叫,猫儿汪汪叫”的颠倒国,是一个荒唐透顶的强盗国。这个国家只准讲假话,把善恶好坏的一切标准都颠倒了过来。凡是坚持说真话的人,都被这个海盗国王关进了疯人院。但是,假话国来了男孩小茉莉,他是一个大嗓门;假话国还有个画家小香蕉,他只愿意画真实的东西;假话国还有一只瘸腿猫(D)他们都不愿说假话,不愿人们受欺压。后来,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坍了“疯人院”,也解救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们。这本连环画,对我影响很大,当我一想说谎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故事,便下决定不说谎,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至今。连环画,真的很小,但它给我展现的天地却很大,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涂上了一抹浓彩。(1)文中四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引号B . 冒号C . 分号D . 破折号(2)下列是对这篇文章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因为爸爸小时候我才有了眼福”是写父亲的内容,是多余部分,可以删掉。B .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童话故事我也喜爱想象”应该放到第段开头。C . 文章在介绍历史故事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连环画时,都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内容显得太过空洞,应该像介绍假话国王历险记那样详细。D . 文章标题改为“小人书改变了我”更符合文章内容。9.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坦然走过乞丐毕淑敏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与的喜悦。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着的聪敏欣赏不已时 , 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你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你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出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乞讨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扔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选自毕淑敏作品集,文章有删改)(1)在A,C,D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我在地铁对乞丐和朋友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A_B尊重C_D_E坦然(2)指出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当我对女孩见微知着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3)文章第二段写了一对夫妇因“乞丐”而结婚而又“分道扬镳”,结合全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4)文章最后一句“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请分析原因所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回答。10. (6分)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阅读名著能拓宽视野,启迪人生。我们读中外作品,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_、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范进中举胡屠户中的身上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读罗贯中的水浒传,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_(外号+人名)在劫取生辰纲中的过人谋略;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_,我们徜徉在朝花夕拾的世界里,了解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2)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罗切斯特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A本段文字中的“我”的全名是_,“我”是英国作家_(写出作家的全名)笔下一位出身低微,但是自强不息、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B选文中“我”因为什么是感到痛苦?_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请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一)有一种温暖,源于季节之外。它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抑或一首诗歌。温暖让你远离悲伤,远离忧郁,为心情置换一组靓丽的词语,阳光伴你在路上。寒冷的时候,以真诚、以心灵,伸出你的手,让世界多一份温暖。人人伸出温暖的手,世界会更美好。请你以“伸出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三个妇女在打井水。一位老人坐在石头上休息。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的好歌喉。”另一个妇女说。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另两个女人问她。“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说着,她们用桶装满了水,提着走了。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手臂疼痛,水也溅了出来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一个翻着筋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欢唱着,他母亲听得眉开眼笑;第三个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妇女们问老人:“喂,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呵,他们在哪?”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孩子!”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1、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0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1、6-2、6-3、6-4、6-5、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8-1、8-2、9-1、9-2、9-3、9-4、10-1、10-2、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