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区中小学合并三问.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15561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城区中小学合并三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州城区中小学合并三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州城区中小学合并三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是否充分考量随迁子女就学?能否真正遏制择校热?城市校达标如何科学进行?广州城区中小学合并三问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26日 3 版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广州中小学出现了继“麻雀学校”改造后的第二次合并潮,其中,仅越秀、海珠两个区,合并的中小学已超过30所。在广州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区为何出现中小学大规模合并?这种合并给当地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几天,围绕广州执信中学“闪电般”合并109中,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杨杰(化名)始终有种如鲠在喉的痛感:在109中4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他们曾为这所学校的艺术特色兴校付出了一生的心力。然而,一夜之间,109中的番号在广州市教育地图上悄然消失。“好好的一所学校,为何要合并?两所办学特色完全不同的学校为何硬要凑在一起?”杨杰不解地问,“难道形式上的合并真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这,只是近几年广州市中小学合并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广州中小学出现了继“麻雀学校”改造后的第二次合并潮,其中,仅越秀、海珠两个区,合并的中小学已超过30所。在广州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区为何出现中小学大规模合并?这种合并给当地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校合并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对于连续几年的学校合并,广州市、区多位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合并的初衷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热。瑞宝花园小学原是一所有着21个教学班、1000余名在校生的民办小学。与许多学校不同,瑞宝花园小学由于地处闻名全国的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周边,流动人口子女相当集中。这种特殊属性,使得学校一直维持着流动人口子女占80%、地段生占20%的招生比例。因为学校办学声誉比较好,每到招生时节,学校就会有大批流动人口通宵排队报名。2009年,因中大布匹市场附近的楼盘增多,本地居民剧增,而与之步行只有10分钟路程、仅800个学位的公办晓港湾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附近本地居民的子女入学需求。当年8月,瑞宝花园小学整体并入晓港湾小学。瑞宝花园小学校区副校长洪晓瑜说,合并后,瑞宝花园小学转为公办,这对家长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民办时每学期收费近2000元,如今一学期只要85元的教材费,6年下来,家长能省2万多元。“我们也给这些民办教师一个发展的平台。可以说,只要他们有愿望、有能力,都能发展得很好。就像教学评比,以往他们只能参加民办校之间的评比,现在公办校之间的比赛他们都能参加。不论是开展教研活动,还是发表论文,都获得了很多机会。这也是民办校时期根本无法比拟的。”学校原有的43名民办教师,已有8人通过招考成为公办教师,15人依然是临聘代课教师,其他教师要么按当初教育局设定的两年过渡期已被解聘离开,要么被介绍到兄弟学校。近两年,有2位临聘代课教师还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但是,学校“民转公”后学校生源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洪晓瑜介绍,瑞宝花园小学校区目前主要是保障地段生入学。合并后入学、现就读一至三年级学生中,超过九成是地段生。而以往的流动人口子女很难再在这里上学。有些附近的家庭,家里有2个孩子,大的孩子赶在合并前上学,享受到了合并后公办学校的待遇,小的孩子晚来一年,就进不来了。合并给本地居民新增优质学位的背后,是流动人口子女学位的相应减少。据记者调查,以2009年8月两校合并前入学、现就读该校六年级的学生为例,目前197名六年级学生中,132人是流动人口子女,地段生只有65人。“腾笼换鸟”式合并损害了谁的利益瑞宝花园小学合并前后生源结构变化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曾经习惯于就近进入瑞宝花园小学就学的流动人口子女,现就读何处?按附近居民提示,记者找到距原瑞宝花园小学1公里外、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民办小学广州大道南小学。这是海珠区最早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走进该校,教学楼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牌匾,上面赫然写着:“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你感恩了吗?”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校园内,只有唯一一栋5层教学楼,教学楼背后是4条窄窄的百米塑胶跑道,教学楼的一侧设有3个篮球场,另一侧则放置着10张乒乓球台,这也是全校1300多名学生仅有的活动场地。课间时分,记者站在学校大门抬头望去,整栋教学楼的走道上,人头攒动。与众多公办学校相比,即便广州大道南小学校园有些逼仄,但始终阻挡不住家长们送子女求学的热情。据该校教导主任吴燕霞介绍,2009年秋季开学前,学校每年面向附近本地居民招收少则几十名、多则上百名适龄儿童,如今,这些地段生都去了公办的瑞宝花园小学和南武小学就读。这些地段生被分流到附近公办校后,广州大道南小学的生源非但没减少,反而逐年增加。2009年前,学校每年招生量都稳定在四五个班左右;2009年后,学校招生首次出现家长整宿排队。因学校学位有限,许多没有报上名的家长要么把孩子送往其他的民办学校,要么花钱托关系把孩子送进普通的公办校,要么干脆送回老家就读。而这一年,正是瑞宝花园小学并入晓港湾小学的第一年。现就读广州大道南小学三年级的小英,2009年从顺德台山随父母来广州后,就租住在瑞宝花园小区。本来,按父母的打算,租住在那里,小英能就近入读瑞宝花园小学。可是,2009年7月,当父母从老家把6岁半的小英接到广州后得知,瑞宝花园小学由民转公,整体并入晓港湾小学,并且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地段生,外籍生需缴纳3万元借读费。无奈之下,小英父母整夜轮流排队,总算在广州大道南小学排来一个学位。但按广州“小升初”的现实,几年后,小英的去向,很可能是与同属民办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民办中学学位。据在广州大道南小学门房工作了10年的董师傅介绍,2009年,在他们学校,像小英这样从瑞宝花园小学“挤”出来的孩子很多,但学校确实太小,很多家长即便排了整夜的队,最后还是没报上名。在广州,学校合并不仅限于海珠区。作为老城区的越秀区,是广州市12个区县中教育实力最强的一个,也是土地资源最紧缺的中心城区之一。近几年,该区年均有10余所学校被合并。2008年,有着两个校区的省级学校东风西路小学合并了市级盘福路小学和普通的双井街小学,东风西路小学从此变身为“一门四校”。合并后,不仅3个校区的校长都被调整为副校长,而且为缓解择校热中的择师问题,4个校区在师资培训、教研上同步推进。但是,有教师反映,校区间的距离,客观上要求美术、音乐等“小学科”教师在几个校区之间来回授课,这给一些学科教师带来了许多不便。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并不在意合并后学校内部管理的变化,他们在意的是,合并后给他们能带来多少看得见的福利。据市民李女士透露,合并前,对于东风西路小学择校费,民间的说法是:区内择校6万元,市内7万元,市外8万元。但合并后,被合并校区的学生转身变成东风西路小学学生,而今后入学的学生择校只要择到东风西路小学任何一个校区(哪怕原来知名度不高的一般学校),择校费都以东风西路小学为准。“如果真是这样,学校合并不但缓解不了择校热,反而变相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李女士抱怨说。对此,校方及教育局并未正面回应。“合并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规范化学校建设”采访中记者发现,不论家长、市民,还是教育系统内部,对于近几年实施的城区学校大规模合并,既有质疑声,也有持保留意见的。那么,这项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的合校工程背后,究竟谁是幕后推手?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者不约而同说到的“规范化学校建设”以及各校合并后纷纷缩减生源的细节,引起了记者注意。合并后,晓港湾小学瑞宝花园校区在校生由过去1000余人缩减到目前的800人,晓港湾小学校本部教学班也由此前的19个班调整至目前的18个班,两个校区在校生约减少300人。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学校要完成规范化学校创建,只能通过缩减人头数来扩大生均面积。“学校合并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规范化学校建设。”越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像广州的老城区,特别是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越秀、荔湾,根本找不到闲置土地,学校空间拓展的难度可想而知。而要按照规范化学校建设对于生均用地的硬杠杠,越秀、荔湾等老城区的学校根本不可能达标。”该负责人透露,2002年时,广州市在开展“麻雀学校”改造工程时的政策要求是,只要学校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不管学生多少,就算达标。现在,“麻雀学校”改造工程尚未彻底收尾,但规范化学校建设又对生均面积提出了新要求,结果,以往那些好不容易才刚达标的学校,转眼间又不达标了。这种情况之下,不掌握城市规划、财权、土地调配等权力的教育部门就只能通过在教育存量上想办法。而学校的就近合并就是最便捷、最经济而且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与海珠区流动人口子女相对集中的情况不同,越秀区面积虽只有30多平方公里,但集中了政府机关、文物、场馆等众多政府办公场地及公共设施,人口稠密、住房租金较高,大多数流动人口选择去城乡接合部居住,其子女也选择就读住地附近的民办学校。“虽然学校合并后,我们也是根据户籍人口,适当压缩了各校招生规模,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影响不大。”越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政府要做的是,在因地制宜推进规范化学校达标的同时,统筹有限的城市公共教育资源来满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需求,而不能搞“齐步走”。“规范化学校达标”究竟是怎样的标准?根据2006年9月颁布实施的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第三条规定: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3平方米。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1平方米。据越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份省级标准,实际上到了广州市,考虑到老城区的现实,初中和小学已分别自降2平方米,即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7.4平方米,初中不低于8.1平方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无法达标。“给学校规定一定的办学标准是必要的,但城市和农村、中心城区和郊区、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土地资源、发展现状都各不相同,教育发展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搞一刀切,更不能为满足一个群体利益而牺牲其他群体利益,而应当正视不同学校实际。”有教育系统人士表示质疑,“我们办教育,究竟是要实实在在的里子,还是要光鲜的外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