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5627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材解读样本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英语实验小学的教师。今天,我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中秋与重阳中的第一个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我的解读分为四个部分:教材脉络分析、本册教材解读、本单元教材解读、本课教材解读。一、教材脉络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编者的创作思想是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金色的秋天”这个单元中秋与重阳这一课的第一个主题,围绕着“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轴线展开教学活动。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围绕“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的教学内容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一年级下册的“走进大自然”、二年级上册的“金色的秋天”、二年级下册的“让家园更美好”。文本这样呈现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意图,那就是把热爱的种子播洒在春土里,按照自然界的时间、规律,从感官到心灵,培养学生对自然探究的兴趣,渗透着责任之重。我们具体看“走进大自然”单元的教学是,在春识春。“金色的秋天”单元是在秋识秋。从春到秋,正好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个生长周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自然现象贴近学生实际,在孩子们了解自然界有自己不受人力改变的规律的同时,能激发起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体验的关注。同时,让学生具备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升华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下册又安排了“让家园更美好”这个单元。孩子们在喜爱、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着爱护大自然,上升到责任意识之中,达到了编者的编排目的。可见,围绕“儿童与自然”这个轴线的三个单元是递进纵深的关系,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载体,让“走进大自然”成为“金色的秋天”的铺垫,这两个学习内容又共同构成“让家园更美好”学习和体验的基础。二、本册教材解读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共包含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分别围绕着不同的轴线,体现了课程结构的不同方面。可见,本册书的三个单元是并列关系,各有侧重,分别从三个角度,分别围绕三个不同轴线的教学内容,为儿童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三、本单元教材解读“金色的秋天”这个单元一共包含四个主题。“秋天在哪里”通过观察,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秋天的收获”学生观察并实际参与秋收,体验丰收的喜悦,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秋游去”借助秋游活动,旨在引导儿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外出秋游的物品,不攀比、不盲从;了解一些出行的安全常识,培养基本的文明行为。这个单元接近尾声时,编者安排了“中秋与重阳”这一以秋天的节日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四个主题逐层深入,从秋的收获,到秋的节日,引领儿童进行从自然到人文的初步过渡。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四、本课教材解读1、教材内容:本主题共有三页教材内容。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中秋与重阳的第一个主题。中秋节是人们庆祝秋收的传统节日,儿童对秋天的认识在节日里得以深化,同时也能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秋节中一家团聚的安详快乐,正可以为下一个主题“尊老敬老过重阳”做一个情感上的铺垫。可以说,“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从认识自然过渡为认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键。因此,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3、教材内容分析开篇提出了中秋节的时间。接着,编者让贯穿全书的小兔出来,提示儿童了解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结合传说与故事,孩子们就能更好的对中秋节进行生动、形象的记忆。这就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接下来,教材用一幅祥和温馨的图片,引领孩子们回到生活中的节日记忆里,让儿童感受到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符合“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的教育理念,以图提示,传授知识,进一步在儿童心中建立中秋节与相关习俗的联系,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认识中秋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思维研究生活,寻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画面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思考,体现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中秋节时,孩子思念在外地打工的父亲的情形,旨在提醒大家,虽然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家人团聚的节日,但仍会有许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团聚,以图回顾,认识生活。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能否团聚,节日里大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33页下方小兔说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旨在让儿童在思考的同时,可以从活动中去分享如何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如何改善节日的幸福指数,体现了教材的活动性。“看月亮,思故乡”这段歌词,摘自台湾诗人彭邦桢作词的月之故乡,表现了中秋佳节时,海峡两岸的人们盼望与亲人团聚的惆怅之情。教材用情景图,简洁生动地将学习的主题深化到“团圆”的话题和生活情感中,以图拓展,积淀情感。编者的意图是借此对儿童进行祖国统一的教育,让儿童了解祖国的统一大业。由家到国的升华,对儿童进行了社会责任的渗透,为以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幅、第三幅主题图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秋节的含义,激发起对亲人的思念。但主题图的内容距学生较远,我理解为内容可做适当改动,从本地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去理解教材,关注儿童生活体验,陶冶美好情感;关注儿童学习兴趣,使其积淀生活能力。经过了节日活动,儿童对中秋节已经有了生活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34页教材引入了更多科学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小兔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关于月亮形状的思考。孩子们从生活的经历中可以很快得出肯定的答案,突破教学的重点。下面图片里三个孩子的话从左往右是一种递进关系。依次从月亮的表象,到对月相进一步细化,最后到人文上的升华,从月亮联系到古典诗词,目的是使孩子接触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卡通小兔再次出现,带儿童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儿童对月亮的探索兴趣,让儿童尝试做初步的观察记录。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巧妙解决教学的难点,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总之,教材的呈现是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引导我们教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交流的情境。教材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科分目标的各部分内容逐层渗透。以上就是我本次教材解读的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