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

上传人:ning****hua 文档编号:82237059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七、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家长即实施家庭教育者(包括父亲或母亲个人及夫妻间、父辈与祖父辈间)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在家庭教育理念、态度、要求以及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应力求一致,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统一。在现实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今天要求孩子要真诚待人,明天又对孩子说:做人太诚实会吃亏;爸爸要求学数学,妈妈要求学语文;父母严格要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百般娇惯;学校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则要求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无关紧要;社会倡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家长对孩子说:只有傻瓜才那么做、在学校劳动要留个心眼儿,别啥干;要求孩子学习要勤奋,自己却从来不摸书本。如此等等,都是违背家庭教育一致性原则的。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黑白混淆,并失去应有的道德判断能力,还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见风使舵、撒谎、爱做表面文章等不良人格,甚至严重影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要一致。孩子的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应力求一致,形成合力。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教育的整体合力,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相反,一方严格,一方偏袒;一方诱导,一方粗暴;一方明理,一方恫吓;一方鼓励,一方讽刺。不仅使孩子是非难辨、无所适从,而且还会养成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习惯,甚至会引起孩子对家长不正常的偏爱或憎恨。第二、教育要求和态度要前后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要前后一致,做到宽严适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结合,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朝令夕改,不搞下不为例,也不能一俊遮百丑,更不能带着个人情绪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高兴了不行也行,不高兴了行也不行。因为,孩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一贯要求、不断规范下才能逐步形成。另外,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长对所有子女都要一视同仁,要求一致。第三、教育要求与孩子实际要一致。家庭教育目标的提出,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运用,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孩子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以及发展的可能。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揠苗助长。否则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产生厌学等不良心理,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孩子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对教育者教育行为、教育内容的分析、整理、内化的过程,只有被孩子认可的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效果,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完美的教育。第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反过来,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不一致,或大相径庭、或我行我素,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孩子健全人格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第五、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要一致。社会教育即社会环境,既包括社会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人文环境,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社会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讲,家长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将社会普遍认同的、提倡的主流文化、社会公德作为孩子行为是否规范的标准,教育、引导、鼓励孩子融入社会主流文化,遵守社会公德;对于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和社会责任感。第六、家长要树立配合意识。作为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之间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并主动与其他成年家庭成员,特别是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沟通,使夫妻共识成为家庭共识。同时,还要通过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校访等多种有效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工作安排、对学生的要求,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征求老师对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家庭共识进行适时调整,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使家庭共识成为家校共识。家庭成年成员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要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将夫妻共识、家庭共识、家校共识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相关链接毛泽东和他的母亲1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受到过许多人的影响。他的母亲文氏夫人在他的思想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使他一生不能忘怀。毛泽东后来谈到母亲时,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我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并称赞她是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文氏夫人名文其美,是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尚女性。在家中,她抚育子女,操持家务,参加田间劳动,什么活都干得得心应手,里里外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是远近乡邻间有名的持家能手。她不仅非常勤劳,而且心地善良,同情穷人,经常把米粮接济给贫苦的乡亲们。少年毛泽东在慈母的潜移默化下,也养成了憎富怜贫、诚实磊落的优秀品质。他关注贫苦人的命运,在读私塾期间,经常把自己带到学堂的饭菜分给家贫的同学吃,加上他富有正义感,好打抱不平,因而在同学当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毛泽东16岁那年,父亲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学徒,希望他学会赚钱的本领,以便长大能够振兴家业。而少年毛泽东却渴望走出韶山冲读书学习,探寻一条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于是态度坚决地拒绝了父亲的安排。由此,父子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文氏夫人支持儿子的选择,多次耐心说服丈夫,并请来亲朋邻居帮忙说情,父亲终于勉强同意了儿子的要求。1910年秋,毛泽东告别家乡,先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后又转到省城长沙学习,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文氏夫人患上了淋巴腺炎,在长沙工作的毛泽东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母子在省城短聚了一段时间。待病情好转后,毛泽东又把母亲送回韶山。岂料仅仅数月之后,毛泽东就接到二弟毛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他立即星夜赶路,直奔韶山,可是赶回家中时,母亲已于两天前辞世了。在母亲的灵柩前,毛泽东双眼含泪,席地写下了一篇情深意切、催人泪下的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覆载;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毛泽东一生中曾多次充满感情地谈及他的母亲。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他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自己的身世时,用了很多言语,深情地讲母亲对自己的深刻影响。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特意到父母合葬坟墓前拜祭。他在墓前伫立良久,感慨万千,有一次向陪同他的罗瑞卿等人深情地追忆母亲对他们兄妹四人的影响、启迪和教育。1资料来源:德育报2001年4月30日第4版夏明亮/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