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重点Word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110240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重点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重点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会工作导论考试重点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核心理念(本质)助人自助二、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微观)和解决社会问题(宏观)的工作 专业的社会工作是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个人、群体和社会,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技巧。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1、社会工作者:角色,贝克把社会工作者角色分为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合并服务角色2、受助者:个体、群体、社区3、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核心是利他主义4、助人活动:专业的方法四、社会工作面对的两类社会问题1结构性或制度性的问题2社会性的问题五、社会工作的特征专业属性 实务属性 价值属性 福利制度属性六、社会工作的功能2、对社会的功能l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l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l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1、对工作对象的功能l 提供物质帮助l 给予心理支持l 促进能力发展l 维护合法权益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一、人道主义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最直接的思想渊源。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古罗马时期。人们之间的互助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社会责任观的强调,这种责任的意义在于富人帮助穷人是一种宗教责任希伯来时期:人们对正义的主张表现在公平享有财富的认识中,这种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传统起到重要影响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产生于公元1世纪,教义包含许多利他、奉献、爱人等博爱思想,这种博爱思想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长生影响3、人道主义价值观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1、影响:(意义):教材30页【重点内容】 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而且济贫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她确定由专人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门化视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济贫法的特点是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补充教材)总之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2、缺陷:【重点内容】1、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2、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3、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4、阻止了劳动力流动三、德国的救济制度汉堡制 爱尔伯福制1、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影响及评价l 消极救助积极预防l 注重案主个别需求,给予个别化服务l 区域责任社区工作雏形l 有效率的行政组织问题:贫困人口增多、贫民到处迁移、管理不易。四、亨利索里牧师186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五、COS对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评价)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有重要贡献:友善访问员在会社中的实践,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社会工作者的专门化进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产生(2)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运用同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的统一概念范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 六、睦邻组织运动1、睦邻组织运动的发端:英国牧师巴涅特夫妇 1884年在伦敦东区设立汤因比馆2、睦邻运动的精神:“小区中的所有事物都应该要分享 ”3、睦邻运动的贡献和意义 首创了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 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 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 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 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动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工作机构(社区中心)的指导之下。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是1917年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七、社会工作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第一,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首先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其次是社会工作实践 “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 晏阳初 微观社会工作实务方面 社会政策、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再次,私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张 蹇 1921年建立了第一座养老院 熊希龄 1920年开办香山慈幼院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单位制为特征集中管理,政府几乎承担全部社会福利服务。第三,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工作(转型期)八、总结立法、法案(英国)1601 济贫法1834 新济贫法背景封建制度崩溃贫民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发生后,资产阶级掌权贫民道德有问题、多余人口做法地方为单位(教区)抽济贫税贫民分三类(有/无工作能力、失依儿童)采取院内救济(习艺所)工作所得低不当处理贫民家庭关系(全家进去,但夫妻分开,小孩分开)影响承认政府有救济责任,建立社会救助基本框架问题贫民依赖心理无自尊,干涉自由群众运动兴起习艺所穷人家的巴士底狱政策(德国)1788 汉堡制1852 爱尔伯福制背景贫民增多贫民增多做法1、由上而下分区(1)中央委员会(2)分区域,设监察员一名2、救济原则(1)自立自助(2)因材施教1、由下而上分区段(1)每段只安排四个贫民(2)赈济员一名2、资产调查:最低生活标准3、贫穷预防影响消极救助积极预防注重案主个别需求,给予个别化服务区域责任社区工作的雏形有效率的行政组织问题人口增多,贫民到处迁移,管理不易服务措施(英美)1869 慈善组织会社(C.O.S)睦邻组织运动1884英国巴涅特汤因比馆1889美国亚当斯赫尔馆背景 贫民太多,救济组织缺乏联系,职业乞丐横行追求理性、效率,兴起慈善科学运动(济贫要采取科学方法救济,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社会科学兴起,社会研究解决社会问题反思救济者应该了解被救济者的需求做法中央管理单位、地方分区每区办理申请案件总登记,统一规划资源分配安排友善访问员上流社会妇女提高救济额度社会工作者与贫民一起相处居住=了解居民需求动员社区资源(运用民众力量)社区睦邻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影响葛亭牧师在水牛城成立美国第一个cos友善访问员个案工作的前身组织、机构协调(让资源最有效运用),具有社区组织工作的精神科学慈善科学管理(值得/不值得救助)思想上:开始重视贫穷的归因动员社区的力量方法:使用个案、团体、社区工作方法特征:3Rs(researchresidencereform)问题上流社会主导、优越心理、无法真正体会贫民的需求社会安全制度(德、英、美)德 1883英 1942美 1935背景工业革命资本金剥削劳工罢工韦伯夫妇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强制保险原则2、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家1、1929经济大萧条2、1935罗斯福新政经过首先俾斯麦于1883年创立强制性劳工保险,从镇压保护(社会安全制度的开始)生、老、病、死、伤残、失业1935社会安全法案内容1883 疾病保险1884 职灾保险1889 残废、老年保险五种法案(国民保险法、工业灾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儿童家庭辅助法、国民扶助法三种法案(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意义国家负担起全民的福利责任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社会福利行政正式登场社会安全三大支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或公共救助福利服务第三章 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内涵【广义】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资源,它们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金钱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帮助,也可以是现金形式的支持。【狭义】社会福利是指为社会中不能自助者(弱势群体)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朱利安勒格兰德认为公共开支的平等 最终收入的平等 使用的平等 费用或成本的平等 结果的平等 二、福利的政治哲学基础(1)福利与权利 (2)福利与平等(3)福利与正义三、“选择主义”和“普遍主义”是两个最常用的原则。 四、社会福利的分类(一)社会福利的二分法剩余性社会福利/补缺性/残余性 为社会上无法自助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救助。制度性社会福利 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 (二)社会福利的三分法2、蒂特姆斯 社会政策导论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再分配模式1、蒂特姆斯 福利的承诺剩余性社会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五、社会福利的多元性(1)福利内容多元化 (2)福利提供者多元化 (3)服务使用者多元化(4)福利的供给机制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初步确立城市:单位福利的基本确立农村:“五保”制度的建立保吃、保穿、保烧,年幼的保证受到教育和年老的保证死后安葬,简称为“五保”。 2、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积极贡献】(1)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制度化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2)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为构建未来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提供了积极经验【历史局限性】(1)国家单位”福利模式存在严重的梯次差异(2)社会福利与政府和企业紧密依附,造成了政府和企业的沉重负担3、中国社会工作出现的特征第一,专业教育先于专业实践;第二,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衔接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第三,同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尚未成熟;第四,社会工作职业化同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一、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包括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 哲学基础的重要性智慧之爱,感性与理性并重 哲学基础的意义即影响专业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与实践,也影响受助者生活的信心与战胜困难的勇气。1、宗教理念爱、给予、人性2、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3、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4、乌托邦思想5、集体主义二、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论点1. 人道主义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2. 人道主义对人的本性持乐观的态度3. 人道主义承认人的自由4. 人道主义承认个人的人权人道主义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三、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哲学价值理念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1)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别的什么为本位。(2)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3)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4)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部权利。四、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哲学领域中的两种核心思想,二者之间有联系但又明显不同。他们都对社会工作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前者的思想资源主要是欧洲的传统,后者则主要受来自美国思想家的影响。实证主义:本体论:世界是客观的,单一静止的和可测量的事实,事物可以被分解。认识论:研究客体的本质不熟研究者主观立场的影响。价值论:强调价值中立,避免个人价值观和情感影响研究者的判断。方法论:认识和研究事物应当量性,严格演绎。实用主义:关注人类行为的实际效果和意义。强调事物的实在性和方法的有效性。五、乌托邦思想(理想主义)乌托邦:一种理想的国家,居民生活在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环境中。正义与平等自由友善幸福民主六、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共同体的利益基础之上,主张群体的利益重于个人利益,而社会福利正是关注群体的幸福。(一)反个人主义保守个人主义对人类本质的看法:把人看作堕落、自我中心、懒惰和非慈善的;认为人只有受到鼓励才会去工作;因此对于人的这种消极本质需要控制,一旦他们脱离轨道就应给予迅速和严厉的惩罚。对人的行为的看法:认为个人是自主的,无论个人以往的情景如何或有何问题,现在均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系统的看法: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每部分都对系统运作有所贡献,因而整个系统能发挥功能;社会系统本质上是公正的,一些群体比其他群体穷、权力少、地位低,是因为这种情景对社会福利有其必要性。对政府和经济的看法:保守主义赞成“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二)费边社会主义(主张用温和的非暴力改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平等,自由,合作关系【概念】费边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英国的一种主张采取渐进措施对资本主义实行点滴改良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它是英国费边社的思想体系和机会主义路线。费边主义的社会观念是集体主义取向的。【代表人物】:萧伯纳 卫伯夫妇【福利主张】总体来说,费边社会主义体系共同特征是对民主过程的完全承诺和对社会福利服务明确无疑的支持。【影响】费边社的思想主要局限在英国,是历史最悠久的社会团体之一,直到20世纪下半叶仍有一定影响,是英国工党的理论基础。费边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等国家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和理念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七、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五种价值观价值观是对事物的欲求和偏好,它是由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一套行为偏好的准则,包括对目的、手段、生活状况等产生的强烈感情。 1、社会的价值观 2、案主的价值观 3、机构的价值观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5、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八、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社会工作价值应在社会与个人之间取得平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在于它的规定性和功效性,前者是对专业使命和目标的一般规定,后者是对专业具体行动的标准和执行步骤进行的勾画。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第二,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 ,从而有可能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受助者利益,减少对受助者的伤害;第三,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九、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该向学生传授六个价值和原则:(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相互交往、认同、信任,以及负责任地处理矛盾与冲突,这种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做出独立选择的权利,并积极地参与帮助案主的过程;(3)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帮助案主获得所需要的资源;(4)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促进社会系统更人道、更有效地响应人们的需要;(5)社会工作者表现出对各种差异群体的尊重和接受;(6)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行为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负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十、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儒家学说的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2)佛家学说的行善积德劝化;(3)墨家学说的勤俭和兼爱;(4)道家学说的清静和无为;(5)西方文化的科学和民主观念;(6)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念;(7)毛泽东的民族自立和艰苦奋斗思想;(8)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六个原则第一, 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 第二,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第三, 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 第四, 个人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第五, 个人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第六, 理想的社会应尽其职责与能力,保证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解决并预防问题。十二、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1.接纳接纳案主; 2.自决案主自决; 3.保密为案主保密。(一)什么是接纳?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感知和处理真实的案主包括他的长处和弱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品质,正面的和负面的感受、态度与行为。接纳原则的精神在于尊重和接纳案主整个人(二)接纳的功能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看:接纳能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真实的案主能使其工作更有效。从案主的角度看:接纳能帮助案主从他的防卫中解脱出来使案主感到安全并能表白自己使他能用更为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三)什么是案主自决1、定义:社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认识到,案主具有自由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力。社会工作者尊重且促进案主的自决权,并协助案主尽力确认和澄清他们的目标。2、理论假设: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有关自由的价值观这一原则植根于能力取向的观点其理论背后的假定与信念是:案主有能力成长和改变并能负责地使用自由。人们如果不能对其自由选择负责就不能真正有道德和负责任。3、对“案主自决”的三点诠释:A. 影响案主自决的因素:社会工作者对助人角色和助人过程的洞察力;B. 有关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性质的观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案主的助人关系,更多地被看作是伙伴关系 ;C. 案主自决不是绝对的。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判断下,当案主的行动或潜在行动具有严重的、可预见的和立即的危险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限制案主的自决权。十三、案例分析(一)、阿康案件一、阿康案件涉及到的伦理问题:1. 保密性原则。受助对象要求享有资料保密的权利。2. 受助对象包括两个人,阿康和他的妻子,妻子享有知情权。二、社会工作者该如何处理这一困境,怎样做出选择?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必须清楚认识到,婚姻辅导服务是针对夫妻两个人的,其专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顺利挽救他们的婚姻。社会工作者应该讲问题的解决方案同受助者利益第一(我们说在社会工作者伦理决定过程中,两个核心价值是必须考虑的: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二是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案主自决,在专业实践中鼓励受助者个人对自己负责并做出适当的决定,同时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维护专业行动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因此比较妥当的办法是,社会工作者必须将受助对象的情况与受助者的妻子进行沟通,并且在受助者本人在场的前提下,鼓励受助者个人承担责任和自我决定,尽力让受助者双方看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受助者在意识与行为方面的进步。(二)南希的案例一、在南希的案例中,我们将道德责任的优先做一个排序,我们考虑的先后是什么?1、南希的案例涉及伦理问题主要有:第一,尊重受助者的权力问题;第二,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受助者透露的资料的保密性问题;第三,受助者行为的法律性质。2、方案:对于社会工作者南茜来说,她面临的首先是按照专业伦理行事,要维护“保密性”原则,同时又要使受助对象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但是,作为专业人员,南茜又必须清楚迪意识到受助对象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即违法带来的社会后果(危害社会,伤害了公共利益)。专业伦理保密,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具体工作受助者个人的情境和需要,案件同法律系统的联系。最妥当的解决办法就是平衡受助者、专业人员和法律系统(第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的五个特点:适应性复合性变化性(多变性)多样性累积性(发展性的)二、社会环境的构成2、将社会环境划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个人中介系统小型群体:家庭、职业群体等外生系统教育局、父母工作的单位宏观系统大型社会系统:文化、社区、习俗、制度、机构1、【美】杰美因和布鲁姆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物理环境社会设置文化三、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1. 人类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适应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导向。 2. 必须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分析。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双向的交流和互惠关系。也就是说,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同时对对方造成影响。 4. 社会工作的核心是调整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二者的契合优度。五、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最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着之间的一种积极地情感联系!六、皮亚杰四个阶段的关系:人的生长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前面的阶段为基础的,其发展是持续适应环境并对外界不断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因此,该阶段也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基础。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著有梦的解析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本我 快乐原则自我 现实原则超我 道德原则八、弗洛伊德的人格决定理论:十、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对儿童社会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者重视把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起来。十一、埃里克森生命周期八阶段论十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对于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它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人生任务和危机,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顺利地处理这些可能面临的人生危机,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十三、老年问题及对策(一)、问题1. 经济收入减少:工作压力、失业或退休2. 情感生活弱化:寂寞孤独、失婚、丧偶,家庭结构转折3. 身体健康变化各类疾病增加死亡(二)、对策维护老人权益、恢复老人功能完善老人社会保障政策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二、理论三要素:概念 事实 假设三、理论的类型第一种:描述性的理论;解释性的理论;预测性的理论;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第二种: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分为:外借理论(主体理论);实务理论(助人模式)四、理论的一般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提示方法五、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二分法 (戴维豪) 为实践服务的理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实践理论(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 2、蒂姆斯 外借理论 (来自其他科学) 实务理论 /实施理论 (来自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 )六、社会团结的含义: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 七、社会团结的区分:机械团结: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社会联系。有机团结:指出现在发达社会的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八、斯宾塞的福利主张1. 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角度,把社会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2. 反对政府的干预、反对救助穷人;3. 强调自助的个人主义理念;九、斯宾塞的福利的评价:斯宾塞讨论穷人的问题时单一考虑自身因素,显然不全面,忽视了社会作为一个道德群体的重要性。在当时的时代,斯宾塞的自助的个人主义理念对早期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科层制度的要素:第一,现代科层制表现为一整套持续一致的程序化的命令服从关系。第二,上述从属关系一般是由严格的职务或任务等级序列先在地安排的。第三,现代科层的非人格倾向。第四,现代科层的技术化倾向。十一、功能主义理论代表人物 : 帕森斯 默顿十二、功能主义的福利观:1、政府透过社会福利服务来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乃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功能必要性”,是为了达成社会体系的整合功能。2、将工业化和都市化看成是社会福利发展的原因。十三、对功能主义福利观的评价: 1、合理成分视工业化和都市化为社会福利之因,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工业化和社会福利之间的逻辑关系。视政府透过福利干预社会问题为理所当然,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社会福利提供了有益启示。2、局限:忽视了社会福利所具有的主观性质。 十四、社会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刘易斯科塞 、达伦多夫 刘易斯科塞:功能冲突论,社会冲突的功能达伦多夫:权利和权威的缺乏十五、社会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社会结构:认为在有限的资源面前,社会是处于冲突状态之中,缺乏的主要资源就是权力,因此,他们把社会看作是一个不停地为权力而角逐的竞技场所。十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批判学说 、马尔库塞的批判学说 、奥菲的批判学说 、奥康纳【美】的批判学说国家财政危机理论十七、马尔库塞的批判学说主要观点:第一,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批判意识开始丧失;第二,个人自由性的丧失,工人阶级被同化;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所产生的三个危机并存,即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道德危机。十八、女性主义理论(选择)1、自由女性主义【基本主张】 男女无差异,具有同样的理性思考能力;社会给与男女的机会不均。【目标】 公共领域中男女机会均等。【行动方向】 去除女性追求自我实现与成就的障碍2、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基本主张】男女因社会化而产生差异;資本主义將女性边缘化为次等劳工,抹煞女性贡献。提倡改革和政策上的变化,主张将女性视为总体的社会成员而非男性的依附品来对待。【目标】经济与家庭导向的结构改革【行动方向】倡导家务与儿童照顾是公共责任。3、激进女性主义【基本主张】男女有天生差异;性別主义造成权力不平衡,社会与家庭內男性被賦予较多权力;女性內化男性所希望的女性角色,迎合男性需求,受到心理控制。把妇女看作在社会上被男性压迫的角色;婚姻中两性是相互对立的个体,女性被男性支配。【目标】解放女性:家庭制度的根本变革;追求女性性与生育的自由。【行动方向】争取社会对儿童的照顾责任;倡导女性意识觉醒;受暴妇女救援。十九、实务理论的领域:社会系统变迁、人格变迁二十、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有两种亚理论: 评估理论 介入(干预)理论二十一、群体动力学勒温的群体动力学是勒温把早期研究个人行为的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的学说,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的结果,它以研究团体生活动力为目的主要研究团体的气氛,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团体领导作风等二十二、群体动力学的意义团体行为被认为是团体成员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团体成员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又依赖于其所属的团体本身,团体被赋予于充分的心理学意义群体动力学所揭示的群体环境对个人的态度、行为的影响,群体领导方式对群体心理气氛、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等等,对社会工作的一些经典方法,特别是社会小组工作有重要意义。二十三、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利奥塔、哈贝马斯、福柯、德里达、丹尼尔贝尔二十四、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第一、后现代化是人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时代,其标志是机械论的世界观已经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危机;第二、是一个告别了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时代;第三、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普遍的基本观念的历史时期第四、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生活设计、思维和行为方式第五、反对任何统一的企图二十五、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 第七章 社会工作过程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1.社会工作者 2.受助者 3.社会资源系统 4.环境二、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人,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三、助人是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所在。1.使服务对象恢复和提升社会功能 2.解决问题3.克服困难4.满足需要四、资源系统分为两类:1、基本的资源系统(非正式的资源系统)2、正式的资源系统五、社会环境对人的功能: 提供资源 资源竞争 资源获取中介 资源分配社会环境与人的关系:个人必须适应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会影响力度并不对称六、社会工作的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他们是为实现改变目标而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行动系统。七、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各种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八、专业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可以深化增强工作的效果,增强社工的影响力。 2、良好的专业关系可以为受助者提供安全有力的环境,使之能够有机会更好地审视自己,分析问题原因,学习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专业的信赖关系也有利于受助者的情绪与心理的康复。九、社会工作过程模式a) 约定阶段 了解受助者来源 初步评估 建立专业关系 促进受助者进入角色 与受助者以外的其他系统签订关系b) 评估问题阶段 (贯穿始终) 预估的特点:科学研究;双方参与;针对性;专业策略;持续动态 预估的步骤: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资料;认定问题;作出评估报告c) 计划及合约阶段 : 计划内容:确立对象;提出策略;计划原则(详细、可行、适当、可测); 合约内容:目的目标;双方角色;步骤方法;期望结果和总结;测量方法d) 工作介入阶段 特点:有目的和有计划干预是社会工作核心介入可以是实质性的,也可以不是e) 评估总结及结束阶段 目的:帮助工作者反思;帮助案主回顾改变;向机构交代;向资助者交代 内容:决定结案时间;进行结果评估;反思工作得失;协助对象看到努力结果;处理分离情绪和未终事宜;终止和解除工作关系十、评估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评估“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逻辑判断,是实务工作者在掌握了案主所叙述的情境际遇后,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作透视分析,以获得对案主的了解” 。第八章 微观社会工作方法一、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二、社会个案工作: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心理社会学派 理性情绪治疗 个案管理模式问题解决学派 人本治疗模式行为修正学派 危机介入模式三、小组工作:社会工作者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引导、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以获得相关经验,协调个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促成行为的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最终实现开发个人潜能,使个人获得成长的社会工作方法。四、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社会心理分析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三)社会系统理论(四)团体动力学理论五、小组工作的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睦邻组织运动理论基础:社会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系统学;教育理论目标:启发社会良知、社会责任及促进社会转变治疗模式:解决具体问题,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认知;矫正理论、学习理论、自我心理学理论、社会角色及小组动力理论。交互模式/互惠模式: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动自发,推动内部的发展。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场域论、社会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及射虎关系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工作原则: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的互动;“面对面”的互动。发展模式折衷模式第九章 宏观社会工作一、宏观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政策二、社区:具有共同价值取向/观念,出去相友,疾病相扶,富于人情味,关系密切的社会共同体。社区具备以下条件:1. 一定的地域2. 一定数量的人口、特有的文化3. 居民在感情和心理上对该区域的认同感。社区问题:行为偏差与越轨问题;社会排斥与孤立问题;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弱势群体问题;新社会运动(环境、人权、性别、群体);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问题;社区关系的解组问题问题归因:从价值标准出发:社会病态论;社会解组论;社会冲突论;行为偏差论;标签理论;社会建构论 从客观条件出发:资源匮乏论;社区衰落轮;结构失衡论;教化不当论二、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三、社区工作的价值观1、以集体为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2、以制度为取向的社会正义3、以民主为取向的社会参与4、以互助为取向的助人服务5、以社会行动为取向的工作策略四、社区工作的原则1、以人为本2、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3、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4、强调居民参与5、尊重社区自决五、社区工作的策略模式1. 地区发展模式2. 社会策划模式3. 社区照顾模式4. 社区教育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适用于居民背景较单一、冲突不明显,老人集中的社区该模式假定社区内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居民关系薄弱,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促进居民的自助和互助,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区的团结 特点: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注意通过培养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重视社区成员的参与 策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2、社会计划模式该模式认为社区都有一连串问题,所以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专家调研、论证、制定社区工作计划和方案去解决问题 特点:注重任务目标;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注重自上而下(最重要); 策略: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分析环境和形式;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界定和分析问题;确定需要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技术专家;实施方案的推动者3、社会行动模式 针对社会不公平和压迫改变社区权利和资源分配使被压迫者摆脱压迫者的完全压迫 特点:变迁策略是组织起来对付压迫者;目标设定上是必须改变社区权力关系及资源分配,或者通过基本制度的变迁提高弱者的社会经济地位;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一些人 策略:事件具体化,凝聚社区力量采取行动以对抗目标对象。 社会行动类型:社会-政治行动,级通过游说,立法倡导、行政监督;抗议和说服、不合作行动、干预行动 基本技巧:非对抗性行动,游说、劝谏;对抗性行动,征集签名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行动的策划者,服务对象的辩护者与代言人六、社区工作的过程模式1. 探索和准备2. 计划执行3. 撤离、评估和反思七、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其中,政府社会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服务;作为一个由诸多策略合成的过程,社会工作行政旨在保证政策对象的福利权利,发挥社会福利的功能。社会工作行政一般程序:组织分析; 方案策划;提出若干方案,进行方案选择人力组织;部署、分工、制度效能发挥;协调、督导、激励、联络资金运作;募集、预算、会计、审计评估总结;个人评估、项目评估、机构评估八、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成员福利,实现社会进步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1.通过形成和执行政策,进行资源再分配,帮助穷人即其他弱势群体,提高个人及家庭福利,促进社会整体的激励和发展。 2.有目标、策略、背景等因素构成。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是一个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