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 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大纲人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8512077 上传时间:2022-01-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 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大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三化学一轮 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大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三化学一轮 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大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烧热、中和热等概念。3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大于小于小于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 0H 0大于大于小于小于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图示常见反应类型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金属氧化;铝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和H2O(g)、C和CO2的反应【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在在400 、101 kPa时,时,NO2( (g) )CO( (g) )=NO( (g) )CO2( (g) )反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 )该反应是该反应是_( (填填“吸热吸热”或或“放热放热”) )反应。反应。( (2) )该反应的该反应的H_kJ/mol。( (3) )改变下列条件都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改变,其中通过降低活化改变下列条件都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改变,其中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a浓度浓度b压强压强c温度温度d催化剂催化剂答案:答案:( (1) )放热放热( (2) )234( (3) )d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几个主要概念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几个主要概念名称概念特点说明反应热化学反应中 的热量一般用热化学方程式体现,用符号 表示,单位为 .燃烧热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所放出的热量H对应 .C对应 .中和热稀溶液中,酸、碱反应生成 水放出的热量H(aq)OH(aq)=H2O(l);H kJ/mol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 或 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各物质的状态,注明H的“”、“”及单位吸收吸收1mol放出或吸收放出或吸收HkJmol1H2O( (l) )CO2( (g) )57.3稳定氧化物稳定氧化物1mol放出放出在燃烧中定义的稳定氧化物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在燃烧中定义的稳定氧化物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所谓化学稳定性,就是在燃烧条件下的最终燃烧产物,如物理稳定性。所谓化学稳定性,就是在燃烧条件下的最终燃烧产物,如C稳定氧化物就是稳定氧化物就是CO2而不是而不是CO,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是SO2而不是而不是SO3,因为在燃烧条件下,因为在燃烧条件下SO3是不能直接由是不能直接由SO2O2化合而生化合而生成的。成的。H2的稳定氧化物应指的是的稳定氧化物应指的是H2O( (l) )而不是水蒸气。而不是水蒸气。说明说明【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已知:已知:H( (aq) )OH( (aq) )=H2O( (l) );H57.3 kJmol1,计算下,计算下列中和反应里放出的热量:列中和反应里放出的热量:( (1) )用用20 g Na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kJ的热量。的热量。( (2) )用用0.1 mol Ba( (OH) )2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kJ的热量。的热量。( (3) )用用1 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_( (填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 )57.3 kJ,理由是,理由是_。答案:答案:( (1) )28.65( (2) )11.46( (3) )小于醋酸电离吸热小于醋酸电离吸热 三、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三、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 等,属非再生能源。等,属非再生能源。2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一是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一是 ; 二是二是 。3不充分燃烧的缺点:一是不充分燃烧的缺点:一是 ;二是;二是 。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要有足够的空气要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产热少产热少产生污染,危害健康产生污染,危害健康【自我检测自我检测】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是下列措施不能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是_。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利用潮汐能发电利用潮汐能发电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以煤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以煤作为主要生活燃料答案:答案: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几点:( (1) )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必须指明反应时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必须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的温度和压强( (25 、101 kPa时,可以不注明时,可以不注明) )。( (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在方程式中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因此必须在方程式中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g/aq) ),不用,不用标标“”或或“”。(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 )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为“”;若为吸热反应,则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为“”。其单位一般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 (5)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四看四看”:( (1) )“一看一看”: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反应原理是否正确。( (2) )“二看二看”:是否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3) )“三看三看”:反应热的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反应热的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 (4) )“四看四看”:反应热的数值是否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反应热的数值是否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 (2010浙江浙江)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程式可表示为:CH4( (g) )2O2( (g) )=CO2( (g) )2H2O( (g) )H890.3 kJmol1B500 30 MPa下,将下,将0.5 mol N2和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反应生成NH3( (g) ),放热,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 (g) )3H2( (g) ) 2NH3( (g) )H38.6 kJmol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 (OH) )2D氧化铝溶于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溶液:Al2O32OH3H2O=解析:解析:A A项,水应是液态。项,水应是液态。B B项,题述反应为可逆反应,所放出的项,题述反应为可逆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不是热量不是38.6 kJmol38.6 kJmol1 1。C C项,项,NHNH3 3HH2 2O O是弱电解质,应写分子式。是弱电解质,应写分子式。D D项正确。项正确。答案:答案:D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 (2009重庆理综重庆理综)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的绝对值均正确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 (l) )3O2( (g) )=2CO2( (g) )3H2O( (g) );H1 367.0 kJ/mol( (燃烧热燃烧热) )BNaOH( (aq) )HCl( (aq) )=NaCl( (aq) )H2O( (l) );H57.3 kJ/mol( (中和热中和热) )CS( (s) )O2( (g) )=SO2( (g) );H296.8 kJ/mol( (反应热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 kJ/mol( (反应热反应热) )解析:解析:A A项,燃烧热是在项,燃烧热是在25 25 、101 kPa101 kPa下测定,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这时水的下测定,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这时水的状态应为液态;状态应为液态;B B项,中和热为放热反应,项,中和热为放热反应,HH为负值;为负值;D D项,各物质未注明状态。项,各物质未注明状态。答案:答案:C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 (1) )通过实验测得通过实验测得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QCmt,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Q来来求反应热。求反应热。( (2) )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表示,单位为kJ/mol。方法:方法:HE( (反应物反应物) )E( (生成物生成物) ),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如反应如反应H2( (g) )Cl2( (g) )=2HCl( (g) );HE( (HH) )E( (ClCl) )2E( (HCl) )( (4)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概念: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概念: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 (各反应物各反应物) )和终态和终态( (各生成物各生成物) )有关,而与具体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同的。盖斯定律的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a利用总反应和一分反应来确定另一分反应的热效应,如上图。利用总反应和一分反应来确定另一分反应的热效应,如上图。b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反应放热,则生成物能量降低,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反应放热,则生成物能量降低,生成物稳定性较反应物强;反之,则弱。生成物稳定性较反应物强;反之,则弱。 ( (1)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去理解盖斯定律。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去理解盖斯定律。( (2) )盖斯定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像代数方程式一样进行加、减盖斯定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像代数方程式一样进行加、减运算,但在应用盖斯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反应热运算,但在应用盖斯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反应热要相应变化,运算过程中还应注意反应热的符号不要弄错。要相应变化,运算过程中还应注意反应热的符号不要弄错。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 (2010重庆重庆) )已知已知H2( (g) )Br2( (l) )=2HBr( (g) );H72 kJ/mol,蒸,蒸发发1 mol Br2( (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H2(g) Br2(g) HBr(g)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则表中a为为( () )A404B260C230 D200解析:解析:由题意可知:由题意可知:H H2 2(g)(g)BrBr2 2(l)=2HBr(g)(l)=2HBr(g);HH72 kJ/mol72 kJ/molBrBr2 2(g)=Br(g)=Br2 2(l)(l);HH30 kJ/mol30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出: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出:H H2 2(g)(g)BrBr2 2(g)=2HBr(g)(g)=2HBr(g);HH102 kJ/mol102 kJ/mol由焓变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可知:由焓变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可知:a a4364363693692 2102102得出得出a a为为200200。答案:答案:D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 (2010课标全国课标全国) )已知:已知:HCN( (aq) )与与NaOH( (aq) )反应的反应的H12.1 kJmol1;HCl( (aq) )与与NaOH( (aq) )反应的反应的H55.6 kJmol1。则。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等于( () )A67.7 kJmol1 B43.5 kJmol1C43.5 kJmol1 D67.7 kJmol1解析: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及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的热效应,知根据盖斯定律及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的热效应,知HCNHCN在水溶液中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的HH12.1 kJmol12.1 kJmol1 1( (55.6 kJmol55.6 kJmol1 1) )43.5 kJmol43.5 kJmol1 1。答案:答案: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较少,但高考中经常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较少,但高考中经常涉及。由于和能量的节约、开发和利用有关,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及。由于和能量的节约、开发和利用有关,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考查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盖一。考查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盖斯定律的应用及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斯定律的应用及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从以后的考查趋势看,仍然是上面的这些知识点,但题目会取材从以后的考查趋势看,仍然是上面的这些知识点,但题目会取材“新新”或或“热热”落点还是落点还是“旧旧”或或“冷冷”;也可能出现反应热与能源相结;也可能出现反应热与能源相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题目。合起来进行考查的题目。1( (2010广东广东) )在在298 K、100 kPa时,已知:时,已知:2H2O( (g) )=O2( (g) )2H2( (g) ) H1Cl2( (g) )H2( (g) )=2HCl( (g) ) H22Cl2( (g) )2H2O( (g) )=4HCl( (g) )O2( (g) ) H3则则H3与与H1和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3H12H2BH3H1H2CH3H12H2 DH3H1H2解析: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根据盖斯定律,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乘以2 2,再和第一个热化学,再和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即得出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方程式相加,即得出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答案:答案:A2( (2009海南单科海南单科) )已知:已知:Fe2O3( (s) ) C( (s) )= CO2( (g) )2Fe( (s) );H234.1 kJmol1C( (s) )O2( (g) )=CO2( (g) );H393.5 kJmol1则则2Fe( (s) ) O2( (g) )=Fe2O3( (s) )的的H是是( () )A824.4 kJmol1 B627.6 kJmol1C744.7 kJmol1 D169.4 kJmol1解析:解析:把题给的两个方程式变换为:把题给的两个方程式变换为:2Fe( (s) )CO2( (g) )=Fe2O3 C( (s) );H234.14 kJmol1 C( (s) )O2( (g) )= CO2( (g) );H590.25 kJmol1,相加即得结果。,相加即得结果。答案:答案:A提示:对比以上两题可以看出是变提示:对比以上两题可以看出是变“数数”为为“表达式表达式”。3( (2010北京北京)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 和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 )过程过程:加:加NaOH溶液,调节溶液,调节pH至至9后,升温至后,升温至30 ,通空气,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将氨赶出并回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溶液的作用: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_。( (2) )过程过程: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 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 。两。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第一步反应是第一步反应是_反应反应( (选填选填“放热放热”或或“吸热吸热”) ),判断依,判断依据是据是_。1 mol ( (aq) )全部氧化成全部氧化成 ( (aq)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 (3) )过程过程: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将HNO3还原成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3OH转移转移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是_。解析:解析:本题属化学基本原理的综合应用。本题属化学基本原理的综合应用。(1)(1)加加NaOHNaOH显然是使显然是使 转化为转化为NHNH3 3HH2 2O O,升温更有利于,升温更有利于NHNH3 3HH2 2O O NHNH3 3H H2 2O O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很显然利用了平衡移动原理。,很显然利用了平衡移动原理。(2)(2)由图示可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由图示可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 mol (1 mol (aqaq) )被全部氧化成被全部氧化成 ( (aqaq) )的反应热的反应热HH273 kJ/mol273 kJ/mol( (73 kJ/mol)73 kJ/mol)346 kJ/mol346 kJ/mol。(3)32 g CH(3)32 g CH3 3OHOH是是1 mol1 mol,失,失6 mol6 mol电子生成电子生成1 mol CO1 mol CO2 2,而,而1 mol HNO1 mol HNO3 3可被还原可被还原为为0.5 mol N0.5 mol N2 2,得,得5 mol5 mol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知还原剂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知还原剂(CH(CH3 3OH)OH)和氧化剂和氧化剂(HNO(HNO3 3) )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是5656。答案:答案:( (1) ) OH=NH3H2O废水中的废水中的NH3被空气带走,使被空气带走,使NH3H2ONH3H2O的平衡向正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2) )放热放热H273 kJ/mol0(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 (aq) )2O2( (g) )=2H( (aq) ) ( (aq) )H2O( (l) );H346 kJ/mol( (3) )5 61( (2010山东山东)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同温同压下,H2( (g) )Cl2( (g)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不同解析:解析:A A项,吸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项,吸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应物总能量;B B项,化学反应速率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没有关系;项,化学反应速率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没有关系;C C项,反应的焓变只项,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过程和途径无关;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过程和途径无关;D D项,同一反应焓变相同。项,同一反应焓变相同。答案:答案:C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氧化钙溶于水解析:解析:题中题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意指反应为吸意指反应为吸热反应。只有热反应。只有CaCOCaCO3 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其余三者都是放热反应。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其余三者都是放热反应。本题考查两点,一是吸放热跟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二是本题考查两点,一是吸放热跟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二是常见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常见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答案:答案:A3( (2010全国全国)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5 ,101 kPa) ):C4H10( (g) ) O2( (g) )= 4CO2( (g) )5H2O( (l) );H2 878 kJ/mol;C4H10( (g) ) O2( (g) )= 4CO2( (g) )5H2O( (g) );H2 658 kJ/mol;C4H10( (g) ) O2( (g) )= 4CO( (g) )5H2O( (l) );H1 746 kJ/molC4H10( (g) ) O2( (g) )= 4CO( (g) )5H2O( (g) );H1 526 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2 878 kJ/mol B2 658 kJ/molC1 746 kJ/mol D1 526 kJ/mol解析:解析:燃烧热是指燃烧热是指1 mol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只有符合。出的热量,只有符合。答案:答案:A 4( (2009四川理综四川理综) )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下列热化。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解析:解析:A A项,生成的是项,生成的是2 mol H2 mol H2 2O O及及BaSOBaSO4 4沉淀;沉淀;C C项,应生成液项,应生成液态水;态水;D D项,辛烷应为项,辛烷应为1 mol1 mol。答案:答案:B5( (2009上海单科上海单科)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 N2 2(g)(g)3H3H2 2(g) 2NH(g) 2NH3 3(g)(g)。故选。故选C C。答案:答案:C6分别取分别取50 mL的的0.50 mol/L盐酸与盐酸与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2)如图所示,在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如图所示,在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 (3)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液的比热容c4.18 J/( (g) )。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有( (填字母代号填字母代号) )_。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反应前盐酸的温度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反应前盐酸的质量C反应前氢氧化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钠溶液的温度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最高温度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 )某同学实验记录数据如下:某同学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依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 (5) )假定该同学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假定该同学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 mL 0.50 mol/L盐盐酸跟酸跟10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_( (填填“相等相等”或或“不相等不相等”) ),所求中和热,所求中和热_( (填填“相等相等”或或“不相等不相等”) )。解析:解析:中和热是以中和热是以“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1 mol 水时所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为标准的,所以中和热与所取用的酸、碱量无关。但是要为标准的,所以中和热与所取用的酸、碱量无关。但是要注意防止热量的散失影响中和热,另外读取混合液的温度时要把握好,注意防止热量的散失影响中和热,另外读取混合液的温度时要把握好,一定要读取出其一定要读取出其“最高最高”点。混合前溶液的平均温度为点。混合前溶液的平均温度为6 6个个t t1 1的平均值为的平均值为20.3 20.3 ,t t2 2的平均值为的平均值为23.4 23.4 ,tt3.1 3.1 ,HH51.8 kJ/mol51.8 kJ/mol。答案:答案:( (1) )NaOH( (aq) ) H2SO4( (aq) )= Na2SO4( (aq) )H2O( (l) );H57.3 kJ/mol( (2) )减少热量损失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减少热量损失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 (3) )ACE( (4) )51.8 kJ/mol( (5) )不相等相等不相等相等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