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我们应该帮助他》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46737059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社会活动《我们应该帮助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社会活动《我们应该帮助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社会活动《我们应该帮助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社会活动我们应该帮助他 执教:何健蓓 教学目标: 1.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知道残疾人需要帮助。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3.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知道残疾人需要帮助。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笔,分组操作材料:剪刀、爱心图案、串珠等。 教育理论依据: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特别是残疾人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也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较为淡漠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不适当的引导,不少幼儿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会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恐惧、厌恶甚至排斥。因此,为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亟需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入手,加强对其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社会性品质教育,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幼儿学会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本次活动,通过创设情境、移情体验,触动幼儿的心,让幼儿深刻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是多么不便、需要帮助,再通过残疾幼儿“小豆豆”的角色,让幼儿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对残疾人的关爱,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观看课件、初步了解)1.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什么是残疾人“问答歌”引入,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说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很对,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和智障的人都是残疾人,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方便。2.观看课件,正确认识残疾人。观看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课件,了解残疾人需要帮助,正确看待残疾人。教师小结:虽然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全社会也没有放弃他们,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以及全社会很多爱心人的关心、帮助下,许多残疾人变得非常棒!二、动一动(模拟生活、加深体验)通过游戏模拟残疾人,加深体验,进一步感受残疾人需要帮助。1.集体体验(1)游戏:“看一看、找一找”,感受盲人的不方便。(2)游戏:“走一走、跑一跑”,体验瘸腿的不方便。2.分组体验 幼儿自主操作,体验单手做事的不方便。(1)单手剪图形。 (2)单手串珠子。(3)单手插花片。 (4)单手扣扣子。(5)单手折纸。教师帮助幼儿梳理体验后的感受,萌发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三、说一说(表达情感、分享祝福)1.教师以帮助残疾儿童“小豆豆”的口吻,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帮助残疾人。教师:如果小豆豆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她?2.以录音的形式,激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教师:有爱就要勇敢说出来,这里有一支录音笔,请你们把对小豆豆的关心和祝福大声说出来,鼓励坚强勇敢的小豆豆。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参观特殊教育学校,与残疾儿童交朋友,进一步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帮助残疾人。中班社会活动我们应该帮助他诊断报告 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幼儿园 何健蓓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注重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感受、体验、交流和领悟,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以培养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因此教师努力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获得发展,避免简单生硬的言语说教。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评析:一、利用多媒体是帮助幼儿更真实地认识、感受和理解活动内容的有效手段残疾人对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他们更是无从得知。因此,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一开始,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幼儿带进残疾人的生活中。为引导幼儿对残疾人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消除幼儿对残疾人的恐惧,教师播放了让世界充满爱课件,在音乐声中缓缓展开一幅幅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画面,激动人心的画面、温馨的音乐都让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即使老师描述的再惟妙惟肖也不如课件的视频来得直观、生动、真切、富有感染力,使幼儿难已忘怀。 二、在情境中体验,把握活动的重点在社会性活动中,情感体验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对中班幼儿而言,同情心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往往依赖于眼前或是教师所描述的情境,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幼儿的同情心就很难产生了。因此,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残疾人生活和学习的诸多不便,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残疾人的情感产生理解,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帮助之情。所以,体验环节成为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让每个孩子获得最真实、最恰当的体验,却是一线教师一直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当幼儿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比较新奇时,往往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有趣的游戏上,而忽略了情感的体验。本次活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除了用言语引导幼儿将注意力投放在对细节的观察上,还将体验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体验。第一层次,激发兴趣。幼儿的天性是爱玩的,一味的取静并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必须动静结合。因此体验的一开始先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讲讲、想想、议议、玩玩中体验做一名残疾人,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情感。第二层次,深层体验。通过前面的体验,已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果再一味地动,幼儿就无法潜心到情感的体验上来。因此,教师通过引入幼儿园里“小豆豆”的形象,拉进残疾人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再通过细致的语言,深入的观察,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更深入地去感受。第三层次,感悟提升。通过讨论的形式,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语言帮助幼儿梳理、迁移内化自己的体验,并鼓励幼儿将自己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的新感受表达出来,以提升幼儿的情感。三、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本次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给“小豆豆”送祝福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激发全体幼儿想说的热情。在交谈中,及时对幼儿进行点拨、帮助,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对个别有需要的幼儿进行帮助,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想说、敢说、会说。因此,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发言积极踊跃。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本次活动教师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局面,提倡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再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与平台,从而让孩子主动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方便,知道残疾人需要帮助。更被故事中可爱的“小豆豆”所感染,从害怕、讨厌残疾人转变为接受、喜欢残疾人,并且非常愿意帮助他们。同时通过情感的迁移,幼儿也意识到了身边的残疾人是多么的需要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