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期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657671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四年级上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四年级上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观潮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2、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3、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14个生字,准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相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协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相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时间顺序)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个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实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实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即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实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能够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课后小记: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课后小记: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过程:一、谈话。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书。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六、学习生字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板书:18、鸟的天堂第一次大榕树第二次鸟的天堂课后小记:第二课时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过程:课前板书课题。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树大、美)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有风吹过。)2)、出示课件理解。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齐读。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学生写广告词。互相交流。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学生设计,组织交流。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小结课文。课后小记:4、火烧云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马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3)投影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略)课后小记: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课后小记: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任务设计: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读后理解、学生质疑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朗读古诗、体验情感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学习题西林壁设问置疑、思考哲理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变换角色、交流认识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学习游山西村朗读古诗、升华情感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布置作业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课后小记: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的:1 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2 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蛟(jio yio)龙蜗(wu w )牛痕迹(ji j)波(b p)纹爪(zhu zho)子茎(jing jng)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指导背诵。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读写结合,练习仿写。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6 爬山虎的脚观察细致位置:茎上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颜色:嫩红语言生动爬:触变巴拉贴像蛟龙的爪子变化:没触墙:枯萎触着墙:灰色牢固课后小记: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B案课前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放大的蟋蟀图片。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第一课时看图激趣,揭示课题(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师板书:蟋蟀(生书空)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师板书:住宅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范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学生试读检查自学情况: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 ng)斜再读课文,理清思路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巩固字、词,指导写字。指名读生字、新词。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指导:蔽、毫、抛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转换角色,练习说话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总结全文齐读全文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练写交流安排课后作业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课后小记: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留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课后小记:语文园地二学习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自由读记,读中正音。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住宅住址隐蔽隐藏洞穴倾斜平坦宽敞均匀重叠空隙痕迹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指名读词,随时正音。按顺序齐读。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释说话。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我的发现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读“小林”“小东”的话。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读句正音。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2、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1、 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第三课时习作指导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学生说题目,师整理。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2、 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第四课时作文讲评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优秀习作的赏析。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3、誊写习作。课后小记: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教学重点1会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学习课文一、粗读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2谈谈读后的感受。3认读生字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B体会“与此同时”。C朗读本段。(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三、学习生字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3指导书写“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本课小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学习新课一、解决细节问题1自读课文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交流需要指导的有:(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读写结合的点:(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2交流汇报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语言积累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本课小结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板书设计:9巨人的花园分享冬春(孩子)课后小记:10 幸福是什么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