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黄窑村工作计划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0670530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黄窑村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黄窑村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黄窑村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陇山乡黄窑村2012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单位:通渭县陇山乡黄窑村村民委员会 通渭县农村能源办公室黄窑村“双联”行动小组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三月通渭县陇山乡黄窑村2012年工作计划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的一次重大探索,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按照省、市、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加快陇山乡黄窑村小康建设步伐,通渭县农村能源办公室、陇山乡黄窑村村民委员会在现场实地调查、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黄窑村2012年度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实现小康目标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按照“改善条件增后劲、调整结构促增收、强基固本抓保障”的总体思路,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任务,以旱作循环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支撑,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着力提升全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着力优化农业和特色产业布局,着力发展全膜玉米、林果和养殖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实惠,把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协调推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聚、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坚持政府引导,突出特色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培育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乡村发展体制和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持之以恒,促进和谐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 按照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总体建设目标,力争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年均增长17%以上,使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特色农产品基地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和农村管理呈现新局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二、 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摸清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业产业优势,科学研判黄窑村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准确定位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建设目标,合理安排重点建设任务,并与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政策和其它扶持政策互相衔接、互相融合,使规划最大程度的保证小康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制定规划,使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深入调查了解联系贫困村和特困户的现状、发展潜力和需求,熟悉农村基层工作;使村民和村“两委”发展有目标、有方向;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蓝图,真帮真联有重点。计划直接关系到黄窑村整体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对陇山乡乃至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和典型示范意义。 (一)自然条件 黄窑村位于陇山乡中部,辖7个村民小组,414户1864人,耕地面积6672亩,其中梯田3850亩,人均耕地面积3.6亩,40%以上为坡耕地。海拔2010米,距县城28公里,通陇、刘陇、陇新、陇周公路于此交汇。最高峰小天爷海拔2222米,小河南北分流,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平均气温78。(二)资源状况 黄窑村总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辖7个村民小组,414户1864人,耕地面积6672亩,其中梯田3850亩,人均耕地面积3.6亩,40%以上为坡耕地。现有林地800亩,森林覆盖率11;现有草地142亩,其中人工种草110亩;村庄用地514多亩。有机井1眼,属自然村集体管理。农作物主要以全膜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另外种植胡麻、小杂粮等。(三)基础设施 全村公路畅通,交通方面,通陇、刘陇、陇新、陇周公路于此交汇,为商贾聚集之地,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优势,但村社道路等级低,田间农路没有形成网络,行路难问题仍比较突出。移动通信覆盖全部村民小组,通电率100%,户均有水窖1.2眼,饮水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四)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全村现有7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414户,总人口1864人,全部为农业人口。有劳动力约1425人,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54人。每年外出务工劳动力520人左右。(五)经济发展现状 该村人均土地并不少,但土地分配不平衡,全村农业种植虽然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境内种植业主要以玉米、马铃薯和小麦为主,2011年种植全膜玉米2890亩,产量879.22吨;马铃薯1642亩,产量229.88吨。玉米和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还没有设施农业。全村养殖业以农户散养为主,有20户开展家庭养殖,大多以养羊、生猪和小家禽为主,年出栏生猪134头,小家禽4870只。养羊规模在10只以上的农户有15户,养牛规模在10头以上的大户有3户。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农业生产收入低,养殖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务输出占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大。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8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725元,在全乡处于中下水平。(六)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黄窑村辖区内共有学校2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现有小学在校学生417名,现有小学科任教师28人,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3.3平方米。医疗卫生方面,有乡卫生院1处,医疗设施较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75.2%,全村有贫困户320户1320人,占农业人口的70.8%,全村有五保户11人,低保户82户324人、扶贫低保户60户256人。(七)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健全,办公设施较为齐备,有专职村干部3名,村党总支部辖1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4名,预备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20名。 三、资源环境条件分析(一) 有利条件1、农业产业发展空间较大。黄窑村海拔、土质、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全膜玉米、中药材、苹果等。近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推动下,2011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809亩,并产生了大量玉米秸秆,为发展畜草产业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黄窑村发展起步较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较大,可以充分吸取其它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统筹农业产业开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大。近年来,按照中央及省、市、县的有关要求,黄窑村全面落实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和生活补助、旱作农业项目、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等20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了各类补助资金,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黄窑村被列入“双联”行动联系村,通过动员社会力量,能够吸引更多的单位扶持和社会捐助帮助发展。3、技术支撑力量增强。县上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县农牧、林业、畜牧、工信等部门选派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安排到相应的项目点上,并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基层群众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从而扶持和带动全村群众引进新技术,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二)不利条件1、农业结构传统,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粗放式和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很难改变,生产结构比较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土地抵御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2、农民观念陈旧,难找致富门路。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缺乏发展动力。3、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全村共有劳动力1425人,户均有劳动力3.4人,劳动力较富余,靠外出务工自谋就业,劳务收入低而不稳。目前在家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是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帮扶计划 根据该村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民种养习惯、村落分布、地理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因地制宜,推进畜禽圈养、人畜分离和太阳能设施等新能源利用;推广“三结合”(污水净化、垃圾秸秆收集和资源化处理、物业化服务设施结合)农村清洁模式,因地制宜的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大力推广生态施肥、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县能源办联系帮扶陇山乡黄窑村,22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32个贫困户,我们积极行动,认真部署,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省市县动员大会精神,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成立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小组,及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村调查摸底、座谈交流,帮助联系村确定增收致富产业,扎实开展帮扶活动,工作中做到“六个结合”,实施“五个一”行动。“六个结合”即:与农村重点工作和季节性农业生产相结合,与贫困村资源开发和实施片带扶贫开发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相结合,与农村劳务输转相结合,与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相结合,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相结合。“五个一”行动即:出一个以上脱贫致富的点子,办一件以上群众急需的实事,培养一名农业科技明白人,实施一项以上扶贫开发项目,破解一个以上难题。自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在县政府联村领导的重视关怀和陇山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能源办全体干部职工扎实开展以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 推广典型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帮扶活动,订计划、抓落实,使“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们要协助黄窑村实施一系列项目建设,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内容有:1、对黄窑街道进行亮化建设,完成单臂路灯安装20盏,街道配备垃圾箱、垃圾处理点;2、进行项目帮扶。在黄窑村安排农村沼气35眼、太阳能热水器30台、乡村清洁工程项目一处,项目投资15万元。;3、在全村发展订单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处,面积300亩,特邀专家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多方筹措资金免费发放柴胡籽种900公斤,地膜620公斤、化肥560袋,其中涉及帮扶农户35户215亩;4、发展肉羊养殖户2户以上,引进良种基础母羊20只。其中10只以上的2户,建设15平方米以上暖棚圈舍5座,50立方米青贮氨化池5座。全村肉羊饲养量达到300只。5、组织成立1个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社员肉羊养殖的技术指导、基础母羊引进、统一防疫等工作,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统一推荐种羊、饲料和药品等,统一组织收购、销售,提高竞争优势。成立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把村级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销售,以及电信、邮政、信息服务等纳入综合服务社,使农民所需的服务都能够有效提供。6、制作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挂图,村规民约、环保歌、邻里歌、敬老歌等制度和宣传材料,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五、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推进。(一)切实加强领导。单位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何清泉任组长,张国栋、李占胜、党国瑞、张永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艳、杨中良二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要加强衔接,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力推进。(二)统筹安排部署。全体干部要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同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结合起来,同推进“三农”工作、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同加强信访下访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同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起来,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结合起来,同培养锻炼干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安排,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三)严明纪律要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确保工作的连续性,联系特困户的干部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履职时,由分管领导确定新的接替人选,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要轻车简从,严禁收受礼品,严禁侵害群众利益;进村入户干部原则上住在村里,食宿费用自理,不准提不合理要求,不准增加群众负担;要尊重农村风俗习惯,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尊重当地组织领导,不得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尽力帮助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要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单位反映,做好跟进协调工作。(四)广泛深入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要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要及时发现、深度挖掘、认真总结,大力宣传推广,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五)强化督查考核。单位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督查组,由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成,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促检查,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每名干部要及时报送进展情况,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要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督查组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干部进行推荐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