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789914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1三、编制依据2四、施工方案3五、工期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8六、排水方案9七、变形、沉降观测方案9八、质量目标保证措施及应急方案10九、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保证措施12一、工程概况*工程位于*,北临*,东临*。基础底标高为*米。场区自然坪*米,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米。本工程采用土钉墙加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场区第四系以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土等为主,以下按地质年代由新到老、层序自上而下的顺序将各岩土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述。第层:素填土(Q4m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广泛分布于全场区。层底高程:9.1011.10米;层厚:0.902.80米;平均厚度:1.46米。第层:粉质粘土(Q4a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层底高程:7.107.90米;层厚:1.403.80米;平均厚度:3.11米。第层:粗砂(Q4a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层底高程:5.907.60米;层厚:0.301.40米;平均厚度:0.54米。第层:粉质粘土(Q4a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层底高程:3.405.60米;层厚:1.103.70米;平均厚度:2.19米。第层:粗砂(Q3a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层底高程:1.803.10米;层厚:1.103.10米;平均厚度:1.93米。第层:粉质粘土(Q3a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层底高程:-5.70-4.40米;层厚:7.208.00米;平均厚度:7.50米。第层:砾砂(Q3al):(对应于青岛标准层第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层厚未透。水文地质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资料,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接收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补给,排泄方式以大气蒸发为主,人工采集为辅,主要含水层为第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5.606.10米,稳定水位高程6.00米左右,年变化幅度1.50米左右。 场地稳定性青岛市位于中朝准地台(级)鲁东迭台隆(级)胶莱中台陷(级)朱吴即墨凹断束(级)内。该区自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上升过程中。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基底地质构造简单。三、编制依据1、建筑基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2、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9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5、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四、施工方案(一) 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1、 土钉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成孔 插放钢筋 插入注浆管 灌水泥浆 挂网喷护 养护2、 注浆工艺流程施工准备 插入注浆管 压力注浆 挂网喷护。3、干法喷浆工艺流程 干喷法的工作原理是预拌合的混合料经振动筛落入料斗,由拨料器拨入料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进入气动系统,混合料由压缩空气带动径结合板、出料弯头、输送管路至喷嘴,加水混合后高速喷至受喷面,流程见下图:给水泵粗骨料水喷射面喷嘴喷射机器人工搅拌粗骨料 送料管水 泥外加剂空压机 压缩空气4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掌握规范要求及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部署,测量放线。根据图纸要求,定出孔位并作标志。、材料准备所有材料须经质检站检验,监理同意后方可用于施工。砂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含水率控制在5%7%;石子采用坚硬耐久的石子,粒径不大于10mm;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锚杆钢筋采用级钢筋,干净除锈;7、解决施工用水、用电,组织设备、人力、材料进场。、与开挖土方作业配合,使挖方作业面低于锚杆头标高约20cm,并平整锚杆操作范围内场地,以便于钻孔机施工。、检查受喷射面尺寸、几何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喷射面要进行如下处理:清除浮面和有害的杂草、木片等;在已有的砼面上喷射时,应先清理风化部分并凿毛;有涌水的地方要做好排水;喷射面有冻结的地方,应先清除融化后的水分;喷射面吸水性较强时要预先洒水;凡设有加强钢筋或铁丝网时,为了不致反弹,要将钢筋或铁丝网牢固地固定在基层面上;5施工要点、成孔要保证位置正确,要随时注意调整好锚孔位置(上下左右及角度),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成孔后要立即安装锚杆注浆,以防塌孔。若出现塌孔时,使用套管成孔或直接打注浆管。注浆分3次注浆,若达不到要求进行补注。、灌浆后,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土钉不得受扰动。、挂钢筋网,按设计要求安装钢筋网, 钢筋与坡面的间隙为5cm,钢筋网与土钉联结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喷射厚度以泄水管的外露长度为参考。、喷射砼强度等级C20,喷射砼机的工作压力0.30.4Mpa。作业面的喷射顺序应是自下而上,从开挖层底部开始向上施喷。、干混合料采用人工拌制,随拌随用。无速凝剂的干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在干喷时,喷射手必须通过调节水量来控制拌合水,使新鲜的喷射砼产生有光泽的表面。控制喷嘴喷水量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防止材料的含水量出现较大的变动。、注浆花管施工采用钻机击入,花管分为两段击入。第一段长度2m, 击入后对焊第二段,再机械击入。然后进行封闭压力注浆,注浆机压力1.5。(二)、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本工程选用SJB型深层搅拌桩机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施工,该机具有移动灵活、成桩质量高、施工速度快、噪音低等优点,适宜本工程施工。1、桩机型号:SJB深层搅拌机2、搅拌头转速:60r/min3、最大施工深度:18m4、额定扭矩:8500N·m 施工前期准备1、清除地表下各种障碍物(包括人防工程、建筑垃圾、地下管线、电缆等)。2、进场道路畅通,将施工用水、电接至施工现场。3、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存放场地要充分满足施工需要,现场布局合理。 测放桩位1、施工前,首先根据轴线交叉点坐标用全站仪定出轴线。2、根据桩位平面图及主要轴线,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确定桩位。3、引出主要控制点于施工现场不易碾压的位置,用混凝土固定保留。4、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桩顶标高。对桩位进行编号,以利于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5、设备进场后,按设计要求,在不同地点根据不同桩长进行工艺性试验桩的施工,确定下沉及提升速度、水灰比、浆泵工作压力、每米水泥浆用量情况等工艺参数,了解地质情况,待参数确定后再进行工程桩施工。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一)、施工工艺流程1、桩机就位: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好桩位。2、拌制固化剂浆液:深层搅拌机搅拌下沉的同时,后台开始根据掺入比及水灰比等拌制固化剂浆液,水泥浆经充分搅拌均匀待压浆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中。3、喷搅下沉:开启深层搅拌机主电机,桩机钻杆垂直下沉,下沉速度1.0-1.2m/分,下沉过程中,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值,随时观察设备运行及地层变化情况,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4、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略停后搅拌提升。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送浆连续,中间不得间断。如有间断应进行处理。5、重复搅拌下沉:重复前次作业。每根桩均要进行复搅复喷。6、移位:桩机移至进行下一桩位,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的施工。(二)、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现场事先予以平整,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2、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出各项施工参数,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及工艺要求进行。当桩周为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根据试桩时确定的灰浆稠度、控制喷浆、搅拌提升速度及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等技术参数精心组织施工。3、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相互匹配,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搅拌次数满足规范要求。4、施工中始终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垂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大于20mm,成桩直径及桩长满足设计要求。6、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放时间过长,泵送必须连续。8、喷浆搅拌提升的速度和搅拌次数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喷灰量及提升速度等由流量计控制并有专人记录。9、施工过程中如因故停浆,要将搅拌头提升至停浆点以上0.5m处,待恢复供浆时搅拌下沉至停浆位置一米以下再进行搅拌提升,以免断桩。若停机超过三小时,要拆卸输浆管路进行冲洗。10、水泥搅拌桩桩顶接近设计标高时,搅拌头自地面以下1m喷浆搅拌提升出地面时,采用慢速以保证桩头质量。11、水泥搅拌桩桩在桩顶范围内至少复搅一遍,以确保搅拌均匀。桩顶1.0-1.5范围内增加一次输浆,以提高水泥土强度。12、质量标准A、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满足规范要求(2)水泥用量:满足设计要求(每延米水泥掺入量不少于50kg)B、一般项目:(1)桩长:不小于设计(2)桩位偏差:±100(3)桩径:不小于设计(4)垂直度:1 %五、工期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1、计划工期目标:2009年8月1日-2009年9月1日。2、工期保证措施(1)强化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设置能协调各方面关系的项目经理部。(2)安排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人员的施工队伍,配备良好先进的机械设备,满足工程需要。(3)加强机械维修保养,有计划的储备足量的易损配件,确保施工机械按计划正常运转。(4)对劳动力、机械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强化管理,严明劳动纪律。(5)工程重点部位关键项目,坚持三班作业,确保工期的实现。六、排水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基坑四周距基坑边缘1.0m处设置排水沟;在基坑内坡角处设置排水沟(由总包方设计),并在基坑内拐角处设置排水沟(由总包方设计),采用降水井进行降水。 七、变形、沉降观测方案1、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基坑内外水位监测、支护系统变形监测、边坡岩土体变形及稳定性监测、基坑周边环境监测、边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土钉的应力变化。2、监测方案2.1 观测点的设置:在基坑四周坡顶设置位移观测点,采用精密经纬仪监测位移变化,必要时采用测斜仪量测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设置在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稳定地段。基坑每边布置水位观测孔,开挖过程中观测水位变化;2.2 地下水监测: 本工程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降水,基坑开挖过程中观测坑内水位变化,观测频率为2次/日。2.3 边坡变形监测:本基坑采用土钉支护系统,土钉与边坡土体形成加筋土结构,因此重点应做好边坡岩土体的变形观测。拟沿基坑坡顶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2.4 周边环境监测:专职安全员应经常巡视施工现场,注意有无塌方危险;观察地表裂缝的变化发展情况。2.5土钉抗拔试验:每道土钉设3支用于抗拔试验;试验荷载取设计值的1.2倍。2.6监控指标:2.6.1 边坡坡顶位移累计小于30mm,分布开挖位移值不大于30/00h;2.6.2.内外观测水位存在明显水位差;2.6.3 地表、道路沉降累计不大于20mm。八、质量目标保证措施及应急方案 1、质量目标:合格,达到支护任务。质量保证措施如下:1.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和工种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管理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1.2、加强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施工、设计图纸没批复的不施工、没有进行技术交底的不施工、必须的试验未达到的不施工、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未确定的不施工、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工序坚决返工;质量工作要抓全、抓细,强化管理。1.3、抓好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调整、工艺控制等。1.4、组织图纸会审,设计文件下发后,认真组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对照核对,并将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类书面报告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做到施工图上的问题施工前解决。1.5、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通过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将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一定要质量信息上报项目经理,特别是岩体位移、地质预报等信息要及时提供,对反馈的信息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分析,制定措施。1.6、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1.7、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工序质量控制关,严把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关,对各工序实行旁站监督。2、应急措施2.1土方应分层分段开挖,随开挖随支护,不得超挖;2.2 根据基坑监测资料预测基坑变形趋势,当变形值超过警戒值时,应暂停挖土或江水,分析原因,必要时采取坑内回填土方;2.3基坑顶出现裂缝后,随时用水泥浆封闭裂缝,体面地表水渗入边坡土体;2.4做好基坑排水工作,暴雨来临前喷射砼面护好边坡,防止雨水冲刷;2.5基坑出现险情时,首先安排坑内作业人员有序撤离,坑顶5米范围设置警戒线,周边道路路口设专人疏导行人、车辆远离边坡。九、安全文明施工目标保证措施1、安全施工管理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施工指导方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知和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十项安全措施”,现场设备设专人负责,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无任何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由项目部经理和一名副经理,主管整个工程安全生产,并设置安全主管工程师,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安全的检查监督。 3、安全施工措施(1)制订安全教育、安全评比奖励和事故处理制度,制订各种作业规程。(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施工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不得蛮干;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或隐患未妥善处理完,不得强行施工。(3)安全劳动保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还需系安全带,参加高空作业人员定期作身体检查,凡不符合规定者必须调离现场。(4)文明施工,各种材料堆放有序,挂牌标志,做好现场设备、物资的安全保护工作,并协调为与周围单位、村民间的关系。(5)全部电器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认真贯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施工现场用电应做到规范用电,定期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6)加强现场施工人员防盗安全意识教育。施工现场及仓库设专职人员进行昼夜值班警卫。对易盗物资器材加强保管,可入库保管的一定要入库。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