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865919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发展本位”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德、智、体、能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原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价值观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的教育必须肩负起人文精神重塑的重任,而三维目标的达成给原有的教育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填补了原有教育的欠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与塑造,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励与提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然而,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新课程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将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促进人发展的基础,突出发展为本,并不是忽视知识的作用,而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引导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康健全的高尚人格,使三维目标达到融为一体的境界,这是强调生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更是课程改革实践的首要课题。3新时期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最根本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国家兴旺,人才为本。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聚集人才的战略高地。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谁抓住了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依靠人才这个根本和教育这个根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高、精、尖领域。有些人专业方面有特长,但道德素养不尽人意;有些人道德高尚,但知识欠缺;还有些人专业方面有特长,品行端正,道德良好,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低下,人才的不全面已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是由三维世界构成的。其一是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其二是对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会学习;其三是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为构成青少年成长的三维世界奠定了基础,三维目标的达成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新时期人才的需求。4教育全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身在于促进每一个个体全面而平等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是摆在教育现实中的重大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在理论上,有的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等同起来,有的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大家齐步走划等号;在实践中,有的只关心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有的只关注学生局部发展而不关注学生身心的整体发展,这种种偏差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而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恰恰实现了学生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5我校361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鉴于新课程标准颁布不久,三维目标也刚刚提出,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三维目标、如何有效达成三维目标、如何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还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因此我校选取了以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为研究的切入点,进行多角度地阐释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多方位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新课程,从书本到课堂操作,从认识到行为变化,从生硬的依照条文到娴熟地掌握与运用,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甚至需要付出巨大艰辛。根据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来看,普遍存在以下情形:(1)教学目标的确立具有极大的盲目性。(2)忽略了三维目标的交融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透视目前我校的 堂教学,便会发现教学三维目标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操作都缺乏深度,在实施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形式化及不均衡,这严重影响了 的教学质量,影响了 的教育功能,也影响着新课程改革所要力图达到的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3)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从“满堂灌”到“满堂问”,甚至是一“问”到底,问题设计杂而滥,不会选取切入点,抓不住关键,找不到捷径。(4)新课程实施后,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提出了“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以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研究,力求探索初中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策略及方法和途径,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实现 的教育教学双重功效。具体解决以下问题:1分析我校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现状。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目标的落实,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然而,由于受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深度,在实施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不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反而出现模糊、虚设、缺失现象,甚至出现从传统课堂教学只抓双基的极端走向放弃双基的极端,一些课听完总让人觉得心虚、失落;(2)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如何审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如何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既强调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感悟,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思维,升华对问题的认识。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意识不强,或者有此意识但在设计和操作上出现“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与方法的价值、真缔丧失殆尽,也使得很多课堂教学过程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贴标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于学生的内省和内化,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但是,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牵强附会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胡乱联系起来,没有在知识的基础上,过程与方法中渗透情感体验,而是给知识强行穿上一件情感的“外衣”,使得课堂变的既怪味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研究影响我校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因素。 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来看,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相互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在教学中往往有将三大教学目标割裂开来的现象。 (2)对学生的体验关注不够,缺乏尊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某些问题上依然在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向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这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3)目前教师的素质在短时期内还适应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不断反思和发展的过程。清楚地认识这些因素,将有利于教师采取有的放矢的解决措施。3重构教师对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认识。(1)加强认识。“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认识现象和探究问题的依托与凭借;“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解决问题所必备的途径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育教学所承载的带有终极意义的目的所在。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在 教学中,如果说,了解知识与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是程的第一层次要求;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把握探究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则就是高一个层次的要求;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健康健全的高尚人格,才是最高层次要求。(2)注重整合。三维目标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有了知识、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过程与方法”本身要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联结在一起,假如把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教学的根基才不会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离开知识和能力目标,课堂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就难以落实;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就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在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就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4探索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理解内涵,理清关系。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其次,要经历过程,强化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失败。体验不仅仅是当堂亲身经历的,也可能是过去储存积淀的经历的唤醒和激活,不必要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要经过实验探究,要适当地抓住即时体验和课外体验。体验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介质。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相信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再次,要改变评价,发展潜能。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必然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要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采取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增加道德综合评定和健康评价等多方面内容,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最后,要加强实施,落实到位。(1)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要把握一个“精”字。要精心设计问题,精讲,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顺应”与“同化”中掌握知识。(2)实现过程与方法上要把握一个“活”字。要摒弃课堂教学表面的热热闹闹,克服教学形式的花里胡哨,除去学习心态的浮浮躁躁,教师要真正用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坚韧的教学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真正让学生用主动探究的心理、科学的方法去探求知识的奥秘。(3)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把握一个“润”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仅是唐诗中的美好境界,还应是教育的重要法则。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因此它更多的是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关于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关系,国内外的研究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定论和结果: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学科的人文性,它强调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包括传统的思想教育、生命教育、现代意识、多元文化以及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孤立的板块,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探究学习新知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总是客观存着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并且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生成与发展,着眼学生主体发展,就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彼此割裂或忽略其中的一个。课程改革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实验开始至今,也不过三四年的时间,纵观国内外关于三维目标有效整合的研究,在理论方面研究畅述的比较多,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有深度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操作实验研究更少。 我们研究的是初中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不是三个维度的简单相加,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在过程和方法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注重实践的三维目标有效整合及达成的研究。(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从本校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突破:1认识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现实意义。2分析、研究影响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因素。3探索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手段。4实现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实现一种时刻关注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的与现实紧密焊接的教育,真正实现“以知导行,知行统一,实践躬行”的双重教育功效。5突出浓郁的时代气息,突破以往教学单纯的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教学的血肉和教学过程的灵魂。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双基”而忽视学生体验和情感的教学方法,力求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健全的学生。三、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一)实践意义:1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浓重的应试功利性目的,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提炼,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实现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培育健康发展的完整意义上的人。2有利于消除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象,有利于把握方法,寻求途径,科学地运用先进的理念去指导教学。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将课堂“生活化”,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情感体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材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价值,充分体会到教材这本“有字书”和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书”密不可分、相互融合的关系。4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既能为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也能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一些经验。(二)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初中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提供理论经验。研究中摸索到的影响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将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持。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等人倡导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是意义建构活动的内因,教师、同伴和媒体等因素结合的学习环境是意义建构活动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关注其能力和情感、创设“活生生”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意义建构目标的达成。根据此理论,本课题研究将力求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使学生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过程与方法”为中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灵魂,建构自信、互助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和能量。2多元智能化理论霍华德.加德纳倡导的多元智能化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个人的发挥达到更高水平。本课题研究旨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智能强项,充分发展个性。3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互助合作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的智能互补,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顾及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本课题研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启迪思维、感染情绪、交流体验,可以使学困生得到更多的帮助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全人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4科学认识论科学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从本质上讲是来自于实践的。可人的实践机会和能力是有限的,学习书本知识虽然可以在最少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但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生活和现实缺乏必要的亲身经历和实践,那么,他所学得的知识就是无根之树,无本之木。任何书本知识都是经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同时,实践又是检验书本知识的标准。本课题研究主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经历、情感体验、生活感受和精神领域,注重开发、开拓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二)遵循的原则(1)统一性原则。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三项目标,在教学中不能按部就班地去逐一完成,而是三个维度七大领域,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统一和融合,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能体现这种统一和融合,使之协调进行,相辅相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2)过程性原则。注重教学过程的感性展现和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具体指导,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灵活运用看、听、问、写、思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发展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基本能力。(3)情感性原则。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地进行激励,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4)发展性原则。强调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为核心。课堂教学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逐步提高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本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保底不封顶,充分反映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发展过程。(5)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的开放与拓展必须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依据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内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6)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并关注教学过程的活动化,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操作、演示等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外部条件:1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就为本课题研究确立了政策依据。2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经验对本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也提供了理论支撑。3落实三维目标已成为课改实践的首要课题,也是教学三维课程目标本身的需要,符合课程改革要求。4市教科所、区教科室及教研室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积极指导,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二)内部条件:1本课题为学校的主攻课题,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底蕴,超前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工作态度,浓厚的科研意识,且课题负责人的多篇论文在县、市及省级刊物获奖,有能力有信心出色完成本课题研究。2研究资料和科研手段丰富,学校图书馆和远程教育网可提供研究资料,研究者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充实研究资料,深化研究成果。3本课题研究的实际问题源于堂教学,又必须在堂教学中解决,第二手资料很容易获得,教师的课题研究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4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是市、区两级活动式课堂教学试点学校,而我校的改革又走在了学校课改的前列,课改氛围浓厚。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一、课题的界定1初中教学:(1)初中:即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程。(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对象。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也不是大一统的信息存储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构筑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是师生乃至同学之间在现实的交往互动中探索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动过程。(3)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德育与心理教育、德育与法制教育、德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现代社会服务的教学活动。2三维目标:所谓“三维教学目标”,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定的三个领域的课程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目标要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是三维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态度”是指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成分构成。“价值观”是一种行为方式和目标的持久信念,影响人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本课题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于学生的内省和内化,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包括人文精神)。学习水平划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层次。“经历(感受)”,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反应(认同)”,包括在经历基础上的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领悟(内化)”,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2)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指事实、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观察、阅读、表述、计算、调查、测量、操作仪器、制作模型、绘图制表、演奏以及一些特殊的运动技能等。本课题中的知识与技能指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一些生活现象的正确评判。(3)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指认知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本身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既经历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又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带给学生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同时,学习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合作交往的方法也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我们认为,“过程”是一种途径,尽管它本身不具有层次性,但它的水平层次将“依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水平层次。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属于学习策略教育、而学习策略教育属于认知领域,根据智育心理学理论,可将“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分为陈述性水平、程序性水平和迁移性水平。“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割裂的三块,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纵向上,每一维目标都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体;横向上,各个领域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3达成:即达到、落实。本课题中的达成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中陶冶情操,亲历体验,锻炼能力,升华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价值观,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二、课题的理论假设及研究目标(一)理论假设按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自主地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消除当前课堂教学中将三维目标割裂、断层的不良现象,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的目的。(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以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全面达成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方向,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阵地,以在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中探寻三维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研究内容。因此,本课题研究与实验,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最终实现“五个优化”的具体目标,即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健康个性凸显化,创新精神具体化;优化新型师生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优化多元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本质功能,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三、课题研究的变量控制1自变量:恰当、正确地确立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并能加以整合,把握方法、寻求途径,科学地运用先进的理念去指导教学。2因变量: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3干扰变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略学生的本位意识、主体意识、个性意识的课堂模式依旧存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四、研究的主要内容1三维目标的制定。研究构建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要求,即如何确定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训练点,挖掘情感因素或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渗透因子,体现教与学的过程及方法。2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三维目标下的教案设计,即怎样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三维目标立体化、层次化,体现教学目标的兼容性、教学环节的生成性。3课堂教学的落实。研究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即如何正确把握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层次感、立体感、飞跃感,以及灵活、扎实、创新等特色。4教学过程的反思。研究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研究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结合理论学习,反思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能在各类研讨课、观摩课、随堂课上学习借鉴,提炼先进的做法,揣摩成功的教例,以充实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五、研究过程设计本课题研究从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1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2组建课题组。3组织开题论证会。(二)实施阶段1做好摸底调查,积累原始资料。2召开培训会议,培训实验教师。3课题组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4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经验,总结阶段成果。(三)总结阶段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2成果展示(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3邀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六、研究方法设计1文献研究法。学习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2调查分析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三维目标达成的操作模式及方法和途径,从中总结共性的教学模式。4个案分析法。对堂教学进行追踪听课,并作出深入全面的分析,为验证研究成果提供案例支持。5经验总结法。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修正,形成成果。八、完成课题的主要措施(一)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2课题研究与管理。分工合作,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议。3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陈希秀:重点研究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现状及影响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因素;负责初中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初中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策略研究等过程性报告的撰写。负责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二)课题研究的方式由市、区教研室进行理论指导,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及时交流、反思、总结,完成研究成果。九、课题研究的预期研究成果1科研报告集。2教育教学论文集3教育教学案例集。4教学设计集十、参考文献课程标准新世纪教师素养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靠什么 走进新课程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