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64828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给沉寂的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气息。此次德育课程改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回归生活”,这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理念,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而品社的性质则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进入获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它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一)研究的意义新的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生活领域来设计的,并把其作为新课程的生长点。学校课程、现实生活和当今世界正被国际化与信息化重新诠释。而作为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导渠道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服务,不能圆满达成教育的本质要求人的社会化,使学生能积极面对现状适应生活,努力认识社会创造生活,切实遵守法规享用生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二)研究的背景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品德性和社会性的形成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如,教育目标与实际行为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说到底是学生品德性、社会性的养成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矛盾,它体现在课堂教学远离现实生活、严重“外灌”、目标抽象化与工具化。现实中最典型的状态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世界之中,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活的乐趣。如果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背离了生活逻辑,他们就难免现出疲倦、厌倦以至“逆反”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就如何走向学生生活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教学中,教师常常注重活动的生活化,而课堂导入往往被老师忽视,所以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是走进学生生活的第一步。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鲁洁教授在2001年8月27日课标组会上曾提出:“以往无论什么课程都要努力建构一种科学体系,这种体系是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的,是严密的。但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的体系,却经常与儿童的生活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儿童找不到感觉,体验不到 ,也用不到。这样的内容对儿童的认识发展虽有一定意义,但对其人格的发展是意义不大的。如果学习没有意义,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国内德育内容的远、大、空,以及在教材的编排上过于求全(即德育目标面面俱到,不切合实际),太刻意于按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来构建德育内容等原因,造成了在实践中,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差,在检测德育目标达成度时,德育实践中“知行脱节”,“道德两面人”现象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话题。在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手捧教科书和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时,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科翰先生忽然向自己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教育更丰富”这个问题引导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活体验式学习。美国“生活体验式学习”的研究开展得轰轰烈烈,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体验、研究,学生趣于学习,乐于研究。我国上海的一些学校及人员对“生活体验式学习”也进行了研究。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层次的学校都相应地开展一些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很多学生的自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等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国内也有不少学校已进行了类似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国内的研究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应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特别是生活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改变固定的学习程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教师,我也试图寻找一条解决的途径,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在探索中,我发现,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中国人,同时也是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国际上人们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卢梭、杜威、哈贝马斯、中国的陶行知,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指导我们今天进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哈贝马斯提出:生活世界是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场所,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领域。所以品德教育也应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在思品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在课堂中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少。如何导入生活的就更少。(三)已查阅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直接按规范的文献格式列出,不少于20篇) 1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书.山东人民出版社. 4郭建鹏.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科书编写影响之个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65叶立群.课程教材改革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6高凌飚.关于新课程教科书的几点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7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9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10现代教育理论研读、1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12有效上课13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教学用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14 李来宝 .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15 林金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J.江西教育2008年32期16 朱本华.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 17李洪飚让学生抬起头来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2期18李红青.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11期19齐恩薇. 陈志平.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乐园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年12期2009年25期20林龙海.浅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法J.山东教育2008年01期(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生活化导入的主要形式,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实,努力提高德育实效,使学生为不断成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道德性的一代新人。 探索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提供经验。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热爱,并通过组织和参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使其形成初步的品德修养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方法途径、适用课型及其利弊,为实现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创设一个在生活中提升道德观念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自然而然地引出讨论话题而提供典型的案例。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的主要形式及适用课型研究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的方法途径研究4、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的利弊研究5、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导入的典型案例研究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在本课题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我们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总结出生活化导入的主要特点,构建出生活化、活动化、开放性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培养出一批新时代、新课改下的发展型的少年儿童。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力求达到: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努力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生活本身一致的快乐、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促进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2、引导儿童作为生活的主人,不断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4、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五)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成员的任务分解及落实思路核心概念的界定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知识、生活体验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导入,也叫开讲,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活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离开正从事的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转到课堂上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起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已的学习。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生活化”是指转变为人的生命或生存活动状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品生、品社的根基所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导入的研究,就是探索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主体发挥为方式的课堂导入形式,为创造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奠定基础。研究成员的任务分解及落实思路2.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每个年级的一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3.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4.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 使学生能在生活中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从而使其形成初步的品德修养和规范的行为习惯。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