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问题抓住问点让提问更有效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6639911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斟酌问题抓住问点让提问更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斟酌问题抓住问点让提问更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斟酌问题抓住问点让提问更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斟酌问题,抓住问点让提问更有效【内容摘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有效的提问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到有效提问呢?教师对自己设计的问题的斟酌,对问点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会斟酌问题,会抓住问点提问,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会提高。【关键词】斟酌问题;问点;关键点;空白点;矛盾点;情感点;兴趣点;出错点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有效的提问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或低效提问现象,为尽量减少低效,无效的提问,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应该仔细斟酌自己设计的问题,看看它是否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问的内容是否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提问的内容是否精要。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引领全文主旨的问题,教师一般以预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许多教师设计的问题看似都有用,都能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理解全文也有帮助,但这些问题都不能直指课堂教学目标,让人有“敲边鼓”的感觉,“敲”了很多,就是“敲”不到重点上,学生思考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就是不知道老师要教些什么。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去掉那些细碎的,意义不大的问题,留下那些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主旨的问题。而这种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领会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钻研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而准确地确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出问题,并在课上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它展开对话。所以准确的文本解读是有效提问的必要前提,在研读了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后,我对文本细读有了一定的认识,要做到文本细读,首先得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要沉入文本,慢慢读,细细品,读出文本的韵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空白,想象、感悟作者的话外之音,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其次,要勤读教材,一遍两遍不够,十遍八遍不够,那就沉进去细读百遍,要实现文本细读也不会是什么难事,最后,教师要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让文本解读作为自己的一份宝贵财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提炼,才会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本解读,也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才能化教材意图为自己的意图,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学习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才能做到课堂提问指向明确。二、提问的内容是否准确。提问要明白、准确,这是最重要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条理不清的提问是不能期待学生做出确凿的回答的。 诸如“比较林冲与洪教头”、“找找文章中的美”等问题是含糊不清的。三、提问的内容是否有趣。提问要具有吸引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诙谐、有趣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妙趣横生的提问常能使得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趣的提问方法很多,可以以学生错误的认识为前提,推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如白鹅中有这么一句话:“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教师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白鹅怎样的感情,当学生把这句话理解为作者认为白鹅太高傲,连作者都不太喜欢时,教师追问:“当你调皮捣蛋时,妈妈叫你小坏蛋,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你吗?”学生恍然大悟,这是明贬实褒,作者深深喜爱白鹅才会这么说。我们也可以通过揭示认知材料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从而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老人摆搭石的情景提出问题: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停下来细心地摆搭石?这一提问,意在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当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后,一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老人的形象便浮现在他们的面前了。我们还可以创设一定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各种关系发生转换的基础上提问,使学生入境悟理。例如,我在教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先为学生一段非常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陶醉在了村庄的美中,接着我又播放了一段村庄被洪水淹没的景象,在低沉的音乐声中,我提出了问题: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最终理解全文。四、提问的内容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其特点,“因材施教”必不可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力,生活经验来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问题。如:农村学生对于植物、农事等的认识较深,对于植物生长变化等问题自然易于理解回答,但这些问题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就比较陌生难懂了;城市学生对于交通、商品流通等接触较多,相应的问题自然易于理解,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就比较难理解了。针对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觉得无处下手,那么不妨抓住以下问点来设计问题:一、利用教材中的关键点、空白点、矛盾点、情感点提问(一)所谓的关键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现地牵扯到文本主旨的语句。这些关键点,往往既是文本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认知的焦点。只要教师能细读文本,找寻、品味这些关键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主问题,就能引领学生深入进入文本,开展有效学习。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贯穿全课的中心问题:桂林的山和水分别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形象、具体的描写出他们的特点的?这个问题不光注重学生对全文的阅读理解,而且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语言的美。这些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二)精选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描写细腻,内容丰富,含义深远,但文章也会在某些故事情节,人物对话,情感交流处留下许多空白点,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与深思,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就应巧妙利于这些空白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融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我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野兽这一段中的空白点能引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在这里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展开想象,说说人类拥有火后的幸福生活。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马上追问:这样美好的生活是谁带给我们的?通过一次次的追问,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提高文本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还有一些文章善用矛盾的描写方法来突出自己的文章主旨,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矛盾点,在矛盾处设疑,促使学生思考这些矛盾处的统一点,挖掘矛盾背后的深层含义,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如;小珊迪一课中,小珊迪和他的弟弟非常穷,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得到一便士而苦苦哀求作者买他的火柴,可见,钱对他们是多么重要呀,可是,当珊迪被马车撞伤后,他仍让他的弟弟去还“我”的钱,针对这一矛盾点我提出问题:四个便士对他们是那么重要,而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可为什么小珊迪还要送还这些钱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他们就会感悟到珊迪的诚实与守信,触摸到珊迪令人敬佩的闪光点。(四)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作者的情感都融入了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文章中的情感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具体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品的情意之中,和作品情感沟通,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能与文章情感产生共振的问题,会让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如:在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当保罗知道小男孩心中从未想过自己,想得都是他的弟弟时,保罗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学生此时肯定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发问点,此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受到了快乐,保罗也在给予中感受到了快乐,你们有没有通过给予感受到快乐的经历?能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吗?这个问题很好的衔接了文章主旨与学生的个人经验,通过交流,学生不仅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含义,也能在现实生活中贯彻这一想法,让文章中的美好情感真正影响到了每一个学生。二、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出错点提问(一)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所在,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问题,让问题更有实效性。在教学七月的天山时,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是一个准备去天山游览的游客,你们都是天山旅行社的导游,看看谁能描绘出七月的天山的美,说服我聘请他作为我的导游?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产生了细细读文、品文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的时效性很强。(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时常会碰到学生回答的一些错误,或知识性的,或语法性的,抑或思想性的。面对学生的错误,多数教师表现出的是一种惧怕的心理,怕学生的错误节外生枝,影响了课的进程。故而,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强行纠错,其实,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成人都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错误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出现了错误把他解决掉,才是孩子最大的收获。语文学习不光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这种学习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一个个错误的解决中成长起来的。如果孩子不出错,那还用我们教师干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错误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如果能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它完全能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增长点。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一定要学会耐心倾听,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进行准确的追问,如“为什么?”“你怎么会这样想呢?”等问题,或许能轻而易举地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同时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学生的出错点上进行适时准确的提问,会生成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在设计问题时参考以上几种方法,有效设计课堂提问,再通过课堂教学时张弛有度的候答,满含温情,准确及时的理答,那么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参考文献】1. 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白金声,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中国林业出版社3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赵国忠,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