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十五章 波粒二象性,25,1,光的粒子性,物体在任一温度下发射从红外线、,可见光到紫外线的现象。,火,炉,600,度,1000,度,400,度,因辐射与温度有关,故称热辐射,1,、热辐射,一、基本概念,2,、黑体,定义:物体的吸收率,黑体模型,空腔上的小孔,绝对黑体:,的物体,3,、辐射出射度(辐出度),定义: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面上所辐射出去的各,种波长电磁能量的总和称为该物体的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如果单位时间从物体单位表面上辐射出去的在,的电磁能量为 ,则定义单色辐出度 为,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面辐射出去的在,附近单位波长间隔内的电磁能量。表示了辐射能量,随波长 的分布,有:,吸收多的物体辐射也多,,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辐射体,这说明,只要知道黑体的单色,辐出度,就可以了解各种物体,的单色辐出度。,4,、基尔霍夫定律,1860,年,基尔霍夫指出:物体单色辐出度与吸收率的,比值与物体的性质无关,是温度,T,和波长 的普适函,数,实际物体单色辐出度与黑体单色辐出度之比为发射率:,黑体 ,黑体的单色辐出度为,二、黑体辐射实验规律,1,、黑体辐出度 的实验规律,1879,年,斯特藩实验指出:,2,、黑体单色辐出度 的实验规律,曲线最大值对应的波长称为峰值波长,3,、维恩位移定律(,1839,年)(理论推导),随温度升高向短波方向移动,地球上常温物体,太阳表面,只有,T,800K,以上的物体,可见光部分才有可能观察,能量。,三、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1,、经典物理学公式,1896,年,维恩根据统计物理学导出黑体辐射理论公式,短波部分与实验相符,但,长波部分与实验偏离。,1900,年,瑞利根据电动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得出:,短波部分与实验偏离。,长波部分与实验结果相符。,2,、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1900,年,普朗克综合维恩公式与瑞利公式“凑出”经验,公式,(,1,)由普朗克公式,得出斯特藩定律,(,2,)由普朗克公式,得出维恩位移公式,(,3,)长波段 普朗克公式过渡到瑞利金斯公式,(,4,)短波段,普朗克公式过渡到维恩公式,4,、伟大意义,1905,年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1913,年 玻尔氢原子理论(旧量子论),1924,年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1927,年 海森伯、薛定谔的量子力学,1931,年 狄拉克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但经典理论认为谐振子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可推导出黑体单色辐出度公式,3,、普朗克量子假说,1900,年普朗克指出:假设对于一定频率 的带电谐振,子具有能量 是 的整数倍,即,一、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现象,R,K,1,K,2,E,G,V,光电管,K,A,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3,、光电效应方程,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理论:,光在空间传播时以能量子的形式一份一份传播。,一束光则是以光速,c,运动的粒子流,称为,光子,。,(,1,)在单位时间内,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释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2,)光电子的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 线形增加,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3,)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称为红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红限频率时,不可能产生光电效应。,(,4,)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频率为 的光子具有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光电效应的实质解释为,光子与电子的碰撞,作用。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的能量 ,一部分消耗于逸出金属表面是所,需的逸出功 ;另一部分则是光电子的初动能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光电效应方程,h,-,-,金,属,束缚,电子,-,-,-,A,由光子理论(光子假设和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1,)由方程看出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线性关系,解释了第二条。,(,2,)按光子假说,一定频率的光,强度愈大,其光子数目,愈多。因此,照到金属上,释出的光电子数目愈多,饱和,光电流愈大。解释了第一条。,(,3,)按光子理论,光照射金属时,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一,次由一个电子吸收,无需积累时间,因而解释了瞬时性,(第四条)。,(,4,)关于红限频率的解释,,由,可看出,不逸出电子,红限频率,【,例,25-4】,当波长,的初动能,钨对此单色光的遏止电压。,的单色光照射在钨上时,求逸出电子,解:由公式,由公式,此初动能即为电子逸出金属的最大初动能,由公式,二、康普顿效应(散射),1,、康普顿效应现象及实验规律,早在,1904,年伊夫(,AS.Eve),发现,射线,被物质散射后波长变长的现象,康普顿,相继研究了射线及,X,射线的散射,他先,确定了伊夫的发现又用自制的,X,射线分,光计,测定了,X,射线经石墨沿不同方向的,散射的定量关系,1923,年发表论文作出了解释,.,Compton,实验是,X,射线散射的实验,按经典理论是,X,射线的电场迫使散射物中的电子作强迫振荡,而向周围辐射同频率的电磁波的过程。,Compton,实验,否定了这一说法。,1),实验装置,2),实验结果,:,X,光,光,栏,石墨,0.71,X,射线分析仪,2,3,4,1,原始,=45,0,=90,0,=135,0,0.70,0.75,(),强,度,散射线中有与入射线相同的散,射线存在,也有波长,0,的散,射线存在(,Compton,散射)。,2,3,4,1,原始,=45,0,=90,0,=135,0,0.70,0.75,(),强,度,原子量较小的物质,散射较强。,也增加 一定,,散射线波长的增量与,散射角有关,(增加,,也一定,与散射物质,无关),2,、康普顿散射的理论解释(光子理论解释),e,e,m,V,(,1,),碰前,碰后,光子能量,电子能量,电子动量,与,x,轴成 角,光子动量,沿,x,轴,与,x,轴成 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在,x,方向,在垂直,x,方向,可改写为:,(,2,)(,3,)平方后相加,得,,(,1,)平方后减(,4,)得,,得,,康普顿散射公式,即,电子的康普顿波长:,其物理意义:入射光子的能量与电子的静止能量相等时,所对应的光子的波长。,康普顿散射公式表明,波长的改变量 仅与散射角,有关,与散射物质无关。,时 。增大时,也增大,,时 最大。,(,2,)光子除与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外,还可能与束缚很紧的电子碰撞,这时光子将与整个原子间交换能量。由于原子的质量比光子大很多,根据碰撞理论知,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因此散射光的频率基本保持不变。,(,3,)轻原子中的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较弱,可看作自由电子,同时康普顿效应较强,峰值较高。重原子中的电子,除外层电子束缚较弱外,内层电子束缚紧,因而康普顿效应较弱。,三、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波动性:衍射、散射、干涉等。,2,、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敦效应等。,光子的能量,光子的动量,光子的质量,光子的静止质量,【,例,25-6】,在康普顿散射实验中,能量为,一个电子,该电子获得的动能为,的入射光子射中,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和散射角,解:散射光子的,能量,散射光子的波长,入射光子的波长,代入,25,2,电子的波动性,一、德布罗意假设,1,、,1924,年,,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量子论研究”中,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De Broglie,假设:,一切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是几率波。,2,、德布罗意公式,德布罗意公式,如用静止质量表示,,时,动能,动量,所以,(,2,)与(,3,)计算出的波长结果都在,X,射线范围内,,是可以观察到的。,【,例,25-7】,求下列情况的物质波的波长:(,1,)质量为,10,以,100,的速度运动,;,(,2,)质子以,的小球,的速度运动,(,3,)自由电子的动能为,54eV,。,(,3,),波长如此的小,根本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运动显示不出波动性。,解 根据德布罗意公式,物质波的波长,(,1,),(,2,),二、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验证,1923,年,Clnton Davisson,发表了慢电子从铂片反射的角分布,实验情况,他发现弹性反射电子束强度在某些角度出现了,极大值。玻恩(,Born,)认为是一种干涉现象,可能与德布,罗意波有关,这引起了戴维逊和革末(,Lester Germer,)继,续对慢电子在镍单晶表面散射进行研究。,1,)戴维逊,-,革末实验与汤姆逊实验,实验装置:,I,a=0.215nm,d=0.0908nm,电流出现了周期性变化,U,G,N,i,单晶,电,流,计,M,B,K,发射电,子阴级,加,速,电,极,N,i,单晶,d,a,实验结果:,实验解释:,将电子看成波,其波长为德布罗意波长:,既然是波,电流出现最大值时正好满足布喇格,公式:,即:,实验装置:,G,N,i,单晶,电,流,计,U,B,K,发射电,子阴级,加,速,电,极,显然将电,子看成微,粒无法解,释。,实验表明电流最大值正好满,足,M,1927,年汤姆逊(,GPThomson,)以,600,伏慢电子,(,=0.5,)射向铝箔,也得到了像,X,射线衍射一,样的衍射,再次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1937,年戴维逊与,GP,汤姆逊共获当年诺贝尔奖,(,GPThomson,为电子发现人,JJThmson,的儿子),尔后又发现了质子、中子的衍射,2,)电子双缝实验,1961,年琼森(,Claus Jnsson,)将一束电子加速,到,50Kev,,让其通过一缝宽为,a=0.5,10,-6,m,,间,隔为,d=2.010,-6,m,的双缝,当电子撞击荧光屏时,发现了类似于双缝衍射,.,大量电子一次 行为,电子双缝实验,-,一个电子多次重复行为,3),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1993,年克罗米,(MFCorrie),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性量子围栏,并观测量到了围栏内,的同心圆柱状驻波,直接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探针,注意,:,物质波被广泛用作探索手段,.,例核反应产生,的中子,(,=0.1nm),可作为晶体探测器,.,中子衍射显示的苯结构,25,3,海森伯不确定关系,1927,年,海森伯提出了不确定关系。,以电子的单缝衍射为例导出不确定关系。,X,Y,I,d,电子位置不确定量,仅考虑零级极大,电子被限制在第一级极小的衍射范围,,电子动量在,x,轴方向分量的不确定量,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即,如果也考虑其他级次极大,有,严格推导有:,其中,推广到其他坐标:,对三维直角坐标系有:,海森伯不,确定关系,表述为:某一时刻粒子在某一方向上位置的不确定量与,同一时刻在同一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这种不确定性,完全是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决定,的。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说明:,(,1,)则 反之亦然,所以不能同时确定,(,3,)不确定关系指出了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普朗克常量,h,是一个判据,划出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界限。,时,则 ,则,所以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确定。过渡到经典力学。,【,例,25-9】,原子的线度是,求原子中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解:原子的线度可看成是电子的位置不确定量,由,不确定关系式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