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环境保护概论,2007,年,4,月,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态环境基础,第三章 水环境保护,第四章 大气环境保护,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第八章 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及其组成,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会议主要包括,4,方面),中国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环境,环境组成(自然和社会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定义,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八大公害,),环境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 论,一、环境,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三、环境问题,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一、环境,(一)环境含义,环境定义,:所谓的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环境组成,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2、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三、环境问题,(一)环境破坏,(二)环境污染和干扰,1、环境污染,2、环境干扰,(三)环境问题的发展,1,、环境问题第一高潮(八大公害),2,、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a,、人们共同关心的严重的环境问题,b,、第一、第二高潮问题的不同,C,、目前国际社会最关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二)改革开发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三同步、三统一、三大环境政策),(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概述,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定义、特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点,热岛效应(定义、原因和危害),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特点,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分类和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定义、机制 和破坏因素),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目标(,33211,工程),第二章,生态环境,第二章 生态环境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二、生态平衡的含义,三、城市生态环境,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命成分、非生命成分),(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放大、生物浓缩,(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二、生态平衡的含义,(一)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二)生态平衡的机制,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2.自动调节作用,(三)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1.自然原因,2.人为因素,三、城市生态环境,(一)城市化的发展,(二),城市环境的特点,(三)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热岛效应),2.对水环境的影响,3.对生物环境的影响,4.与固体废弃物,概述,水环境污染及危害,水体污染源(点源、面源),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水质标准,水体定义,水资源及,水资源功能、特点,水危机产生的原因,我国水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水体污染和自净,水体污染及水体污染分类,水体富营养化(定义、特征、危害、防治),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水质指标和水污染指标,第三章,水环境,水环境污染防治,水体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污水处理流程及分级,污泥处理与处置,北京市水环境保护,第三章 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的利用,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三、污水处理技术,四、北京市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的利用,(一)水资源的重要作用(,5,条),(二)水危机产生的原因(,5,条),(三)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6,条),(四)水资源的特点(,3,条),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一)水体污染,(定义、分类),(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造成感官污染,;,引起水质恶化,;,减少鱼类活动的空间,;,藻类分解的有害物质伤害水生生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鱼类生存,3.,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三)水体自净作用,1、环境容量,2、水体自净(三种作用),(四)水质指标(水污染指标),(五)水环境污染的危害(,5,方面),三、水体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和原则,四、污水处理技术,(一)污水处理方法分类,1、物理处理法:沉淀、上浮、过滤、筛滤,2、化学处理法:混凝、中和、氧化还原,3、物理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气提法、吹脱法,4、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二)污水处理的分级和它们的作用,1、,污水的一级处理:,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预曝气法,2、,污水的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3、,污水三级处理:,活性碳吸附、反渗透、臭氧氧化,(三)城市污水处理流程,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初沉池,曝气池,曝气池,二沉池,二沉池,消毒池,原污水,排放,浓缩池,消化池,消化池,脱水机房,投配池,沼气利用,污水流程,污泥流程,消化气管线,图1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泵站,污泥利用,概述,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大气污染控制途径,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大气的组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次、二次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的危害,第四章,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京都议定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四章 大气环境保护,一、大气结构与组成,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三、大气污染的危害,四、大气污染防治,一、大气结构与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二、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二)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三)主要大气污染物,:,1,、一次污染物,2,、二次污染物,(,1,)颗粒污染物,(,2,)气态污染物,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6.碳氢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7.其他有害的空气污染物:,(1)石棉(2)汞,(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三)大气污染物对物质材料的影响,(四)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四、大气污染防治,(一)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二)气态污染治理技术,1、二氧化硫净化技术,2、烟气(尾气)脱氮技术,3、氟化物的治理技术,(三)烟尘治理技术,1、防尘规划与管理,2、通风技术,3、防护罩技术,4、除尘技术,概述,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概念、性质和分类,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城市垃圾及其不同处理方法,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我国治理固体废物的总方针,当前还难于处理利用的城市垃圾,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和危害,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和危害,(一)基本概念,固体废物:指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不再需要或“没有利用价值”而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特点,(二)固体废物的分类,工业、农业、放射性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固体废物,(三)固体废物的危害,1、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四)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原则,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二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固体废物“资源化”是固体废物的主要归宿。,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一)固体废物处理(定义),(二)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和干燥,(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1,、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2,、生物处理(堆肥化、厌氧消化、废纤维素糖化、细菌浸出),(四)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海洋处置、陆地处置,三、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一)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1、城市垃圾产量大,2、处理水平较低,3、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二)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1、城市垃圾的分类,2、物资回收,3、热能回收,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模式,焚 烧,热分解,分选技术,堆肥法,城市垃圾,能 源,物 资,电力、沼气,燃烧油、气,纸、金属、玻璃,肥料,(三)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1、填埋 2、堆肥 3、焚烧,(四)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1、减量化 2、无害化 3、资源化 4、产业化,(五)两种典型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利用,1、白色污染,2、废旧电池,噪声污染及防治,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电磁辐射及其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环境噪声的危害,噪声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放射性污染及其污染源,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第六章,物理污染及防治,热污染及其防治,热污染及其来源,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光污染与防护,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二、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三、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四、热污染及其防治,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1、噪声的特征,2、声源及其分类,声源:向外辐射声音的振动物体,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二)环境噪声的危害,(三)噪声的控制,1、噪声控制原理,2、控制噪声的途径,二、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一)放射性污染源,1、放射性污染及其特点,2、放射性污染源,(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放射性作用机理,2、急性效应,3、远期效应,内照射,(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控制污染源,2、加强防范意识,三、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一)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1、电磁辐射:,2、电磁波包括:,3、电磁辐射污染:,(二)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三)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四)光污染与防护,1、光污染,2、光污染危害,3、光污染的防护,四、热污染及其防治,(一)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1、水体热污染的影响,2、大气热污染的影响,3、热污染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二)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发电站效率,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3、废热的利用,4、城市及区域绿化,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一、土壤污染,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三、土壤污染的治理,一、土壤污染,(一)土壤及其组成,(二)土壤污染物及土壤自然净化过程,1、土壤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2、土壤自然净化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1、土壤重金属污染,2、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效应,三、土壤污染的治理,(一)控制污染源,(二)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三)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四)建立监测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