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666041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o兴奋: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活动,或由弱的活动变兴奋: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活动,或由弱的活动变为为 强的活动,称为兴奋。强的活动,称为兴奋。o抑制:从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或由强的活抑制:从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或由强的活动变为弱的活动,称为抑制。动变为弱的活动,称为抑制。o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对刺激产生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o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o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的能力。兴奋: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活动,或由弱的活动变为 强的活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观察和记录方法(一)观察和记录方法 微电极:尖端直径只有微电极:尖端直径只有1m1m或更细的微电极刺或更细的微电极刺入细胞内入细胞内电压钳技术电压钳技术膜片钳技术膜片钳技术 o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I=U/R I=U/R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观察和记录方法 微电极:尖端直径只有1m或更细的微电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课件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或静息电位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或静息电位(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极化极化体内所有细胞的静息电位都表现为细胞膜内侧为体内所有细胞的静息电位都表现为细胞膜内侧为负电位,外侧为正电位。这种状态称为膜的极化。负电位,外侧为正电位。这种状态称为膜的极化。通常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大都在通常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大都在-10-10-100mV100mV之间。之间。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的静息电位值为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的静息电位值为-70-70-90mV90mV极化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静息电位的测量静息电位的测量细胞膜内侧为负电位,细胞膜内侧为负电位,外侧为正电位。外侧为正电位。通常规定膜外电位为通常规定膜外电位为0静息电位的测量细胞膜内侧为负电位,外侧为正电位。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细胞外记录细胞外记录 细胞内记录细胞内记录0-+0 mV0 mV-+00 mV0 mV-70 mV-70 mV90 mV玻璃微电极玻璃微电极电位仪电位仪神经纤维神经纤维KCl细胞外记录 细胞内记录0-+0 mV-+00 mV-70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RPRP实验现象:实验现象:RP实验现象: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发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动作电位实验现象动作电位实验现象动作电位实验现象1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P)AP)时程时程1 1、去极化、去极化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从静息值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从静息值逐步减小乃至消失,这个过程称为去极化逐步减小乃至消失,这个过程称为去极化2 2、反极化或超射、反极化或超射进而膜两侧电位倒转,成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称进而膜两侧电位倒转,成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称为反极化或超射为反极化或超射 3 3、复极化、复极化此后膜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此后膜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称为复极化 动作电位(AP)时程1、去极化1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 4、后电位、后电位在锋电位的下降支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约相当在锋电位的下降支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约相当于动作电位幅度于动作电位幅度7070左右处,膜电位还要经历一左右处,膜电位还要经历一段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段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上升支又称去极相上升支又称去极相包括膜电位的包括膜电位的去极化去极化和和反极化反极化两个过程;两个过程;下降支又称复极相下降支又称复极相即膜电位的即膜电位的复极化复极化过程。过程。4、后电位1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0mv阈电位阈电位静息电位静息电位0mv阈电位静息电位1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去去 极极 化化上上 升升 支支下降支下降支动作电位的图形动作电位的图形刺激刺激局部电位局部电位阈电位阈电位去极化去极化零电位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复极化(负、正)后电位(负、正)后电位去 极 化上 升 支下降支动作电位的图形刺激局部电1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动作电位的特征动作电位的特征具有具有“全或无全或无”的现象的现象;可以扩布可以扩布(传播传播)的的;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动作电位的意义:动作电位的意义: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特征具有“全或无”的现象;1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1 1、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在膜两、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1、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1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1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静息状态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1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RPRP形成条件:形成条件:(1 1)膜内外离子不均衡分布(钠泵活动形成)膜内外离子不均衡分布(钠泵活动形成 膜内、外离子浓度差);膜内、外离子浓度差);(2 2)静息时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静息时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RP形成条件:1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RPRP形成过程:形成过程:(1 1)膜两侧)膜两侧K K+浓度差浓度差是促使是促使K K+扩散的扩散的动力动力。(2 2)但随着)但随着K K+的不断扩散,膜两侧不断加大的不断扩散,膜两侧不断加大 的电位差是的电位差是K K+继续扩散的继续扩散的阻力阻力(3 3)当动力和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当动力和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K K+的净的净 扩散通量为扩散通量为零零膜两侧的平衡电位膜两侧的平衡电位RP形成过程:(1)膜两侧K+浓度差是促使K+扩散的动力。2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o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择性o 通透性:通透性:K+Cl-Na+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2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K K 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 A-不能向膜外扩散不能向膜外扩散膜内电位下降膜内电位下降,产生负电场产生负电场膜外电位上升膜外电位上升,产生正电场产生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电场力使电场力使K K 内流内流静息电位与静息电位与K 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K 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2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Ek 是是K+的平衡电位的平衡电位R 是气体常数是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为绝对温度Z 是离子价数是离子价数F 是法拉第常数(相当于是法拉第常数(相当于96500C)式中只有式中只有K。和。和Ki是变数,分别代表膜外是变数,分别代表膜外和膜内的和膜内的K+浓度。浓度。Nernst公式Ek 是K+的平衡电位Nernst公式2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通常静息电位的绝通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要比对值要比K K+平衡电平衡电位的理论值要位的理论值要小小一一些。些。哺乳动物骨骼肌的哺乳动物骨骼肌的静息电位是静息电位是-90mV-90mV,K K+平衡电位是平衡电位是-95mV-95mV。通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要比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要小一些。2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NaNa的运动的运动NaNa的浓度差促使其内流的浓度差促使其内流电位差促使电位差促使Na内流内流静息状态的细胞膜对静息状态的细胞膜对Na通透性差通透性差Na的运动Na的浓度差促使其内流电位差促使Na内流静息2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静息电位与静息电位与K 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结论结论 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K K+的外流的外流所产生;所产生;K K+外流的外流的动力动力是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是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K K+外流的外流的阻力阻力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K K+跨膜转运的条件是安静时细胞膜对跨膜转运的条件是安静时细胞膜对K K+有通透有通透性。性。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 结论2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NaK+ATP酶维持细胞内外的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浓度梯度3 3、动作电位与、动作电位与NaNa平衡电位平衡电位NaK+ATP酶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3、动作电位与N2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 1、概念:、概念: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一)细胞的动作电位(一)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AP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一)细胞的动作电位(2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 2、APAP实验现象实验现象2、AP实验现象2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刺激刺激去极化去极化零电位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复极化(负、正)后电位(负、正)后电位3 3、动作电位基本波形、动作电位基本波形刺激去极化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复极化(负、正)后电位3、动作3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上升支上升支刺激刺激去极化去极化零电位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反极化(超射)下降支下降支复极化复极化(负、正)后电位(负、正)后电位去极化去极化上升支刺激去极化零电位反极化(超射)下降支复极化(负、正)后3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动作电位与Na+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与Na+平衡电位 3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0mv阈电位静息电位0mv阈电位静息电位3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4.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电化学驱动力电化学驱动力 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度;电化学驱动力电化学驱动力=膜电位膜电位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4.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电化学驱动力3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静息电位条件下静息电位条件下细胞膜外细胞膜外Na+Na+浓度大于膜内,浓度差的存在使钠离子受到很强浓度大于膜内,浓度差的存在使钠离子受到很强的内向驱动力的作用;的内向驱动力的作用;峰电位条件下峰电位条件下 钾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钾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30mV30mV(90mV)90mV)120mV120mV说明:此时钾离子受到很强的外向驱动力的作用说明:此时钾离子受到很强的外向驱动力的作用静息电位条件下峰电位条件下3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当细胞受到刺激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细胞膜上少量NaNa+通道激活而开放通道激活而开放Na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局部电位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Na通道大量开放通道大量开放Na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动作电位上升支)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动作电位上升支)NaNa+通道关通道关NaNa+内流停内流停+同时同时K K+通道激活而开放通道激活而开放K 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K迅速外流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RP水平(动作电位下降支)水平(动作电位下降支)Na Na+i i、KK+O O激活激活NaNa+K K+泵泵NaNa+泵出、泵出、K 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后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3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离子通道状态:离子通道状态:关闭关闭 激活激活 失活失活复活复活离子通道状态:关闭 激活 失活复活3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静息状态静息状态,非门非门控控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门控门控Na+通道关通道关闭,处于备用状闭,处于备用状态态少量门控少量门控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开始开始去极化去极化更多的门控更多的门控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加加速去极化速去极化静息状态,非门控Na+通道开放,门控Na+通道关闭,处于备3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门控门控Na+通道通道失活失活门控门控Na+通道关闭,通道关闭,处于备用状处于备用状态态门控Na+通道失活门控Na+通道关闭,处于备用状态3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后电位的形成后电位的形成负后电位的形成:负后电位的形成: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 K+蓄积在膜外侧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附近,暂时阻碍了K K+外流所致。外流所致。正后电位的形成:正后电位的形成: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后电位的形成负后电位的形成:4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5、动作电位的特性:、动作电位的特性:(1)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2)具有)具有“全或无全或无”的现象的现象(3)脉冲式发放)脉冲式发放5、动作电位的特性:4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 1)APAP的上升支由的上升支由Na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内流形成,下降支是 K K外流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是形成的,正后电位是NaNaK K泵活动引泵活动引 起的。起的。(2 2)AP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AP的恢复是的恢复是 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的(NaNaK K泵的活动)泵的活动)(3 3)APAP的峰值接近的峰值接近NaNa的平衡电位。的平衡电位。6.6.关于动作电位结论:关于动作电位结论:(1)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 K外4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1.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n一定的强度一定的强度n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持续时间n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强度变化率 在一定范围内,作用的持续时间越短,能引起组织兴在一定范围内,作用的持续时间越短,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越大。奋所需的刺激强度越大。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1.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作用的持续时间越短,能引起4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在刺激作用时间足够在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能引起长的条件下,能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用基强度作刺激要用基强度作刺激要引起细胞兴奋所需引起细胞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的最短作用时间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的起组织兴奋的最短的刺激持续时间。刺激持续时间。在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能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用基强4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2.阈电位与动作电位阈电位与动作电位强度阈值强度阈值n即在刺激作用即在刺激作用时间时间和和强度强度-时间变化率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阈刺激n达到强度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达到强度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n阈值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阈值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性高。阈下刺激阈下刺激n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它不能引起组织细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它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胞兴奋。2.阈电位与动作电位强度阈值4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阈刺激阈刺激是从外部加给细胞的刺激强度是从外部加给细胞的刺激强度阈电位阈电位是从细胞膜本身膜电位的数值来考虑。是从细胞膜本身膜电位的数值来考虑。n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的钠通道大量开放,Na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阈刺激是从外部加给细胞的刺激强度4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原有原有的电的电位位外正外正内负内负当电流通当电流通过时,在过时,在膜的两侧膜的两侧产生一个产生一个内正外负内正外负的电压降的电压降阴极下细胞膜阴极下细胞膜产生出膜电流产生出膜电流阴极下方的细胞膜两侧的阴极下方的细胞膜两侧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去极化状态去极化原有的电位当电流通过时,在膜的两侧产生一个内正外负的电压降阴4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超极化阳极下细胞膜的刺激电流阳极下细胞膜的刺激电流是内向电流(入膜电流)是内向电流(入膜电流)这种使膜电位负值加大这种使膜电位负值加大远离阈电位过程称之为远离阈电位过程称之为超极化超极化 膜电位负值加大膜电位负值加大超极化阳极下细胞膜的刺激电流是内向电流(入膜电流)这种使膜电4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如果给予阈下刺激,细胞不能爆发动作如果给予阈下刺激,细胞不能爆发动作电位,但可使受刺激局部细胞膜的少量电位,但可使受刺激局部细胞膜的少量NaNa+通道被通道被激活,膜对激活,膜对NaNa+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少量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少量NaNa+内流内流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而使静息电位有所减小。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而使静息电位有所减小。由于这种电变化较小,只限于受刺激局部的细胞由于这种电变化较小,只限于受刺激局部的细胞膜而不能向远处传播,故被称为局部反应。膜而不能向远处传播,故被称为局部反应。3.阈下刺激局部反应 如果给予阈下刺激,细胞不能爆发动作电位4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课件5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特点:特点:不具有不具有“全或无全或无”现象。现象。电紧张方式扩布,电紧张方式扩布,不能向远处传播。不能向远处传播。具有具有总和总和效应:效应:时间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空间总和。和。特点:5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时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5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细胞兴奋的两种方式给予一个阈刺激给予一个阈刺激n使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使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给予多个阈下刺激给予多个阈下刺激n使局部反应发生总和,从而使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使局部反应发生总和,从而使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导致动作电位的爆发位水平,导致动作电位的爆发总和现象的生理意义就在于使局部兴奋有可能转总和现象的生理意义就在于使局部兴奋有可能转化为可远距离传导的动作电位。化为可远距离传导的动作电位。细胞兴奋的两种方式给予一个阈刺激5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分分 期期 兴奋性兴奋性 与与APAP对应关系对应关系 机机 制制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降至零降至零 锋电位锋电位 钠通道失活钠通道失活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渐恢复渐恢复 负后电位前期负后电位前期 钠通道钠通道部分恢复部分恢复超常期超常期 正常正常 负后电位后期负后电位后期 钠钠通道大部恢复通道大部恢复低常期低常期 正常正常 正后电位正后电位 膜内电位呈超极化膜内电位呈超极化 4.细胞兴奋及其在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分 期 兴奋性 与5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o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绝对不应期只有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绝对不应期只有0.50.52.0ms2.0ms,而心肌细胞则可达,而心肌细胞则可达200200400ms400ms。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组织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受刺激的长短决定了组织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次数。产生兴奋的次数。o如果神经纤维不应期为如果神经纤维不应期为2ms2ms,则该纤维每秒的兴奋节,则该纤维每秒的兴奋节律最大可达律最大可达500500次,而心肌每秒产生兴奋的次数则大次,而心肌每秒产生兴奋的次数则大为降低。为降低。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绝对不应期只有0.52.0ms,而心5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5 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传导机制:传导机制:局部电流局部电流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5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形成局部电流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AP局局部部电电流流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5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传导方式传导方式:无髓鞘神经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无髓鞘神经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传导方式:无髓鞘神经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5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有髓鞘神经纤维为远距离有髓鞘神经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跳跃式)局部电流局部电流有髓鞘神经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5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传导特点 1、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 2 2、双向性、双向性 3 3、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4 4、绝缘性、绝缘性5 5、不衰减性或、不衰减性或“全或无全或无”现象现象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传导特点 6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小结兴奋和兴奋性定义的发展兴奋和兴奋性定义的发展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强度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强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阈值;阈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引起阈值;阈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引起局部电位与兴奋性的变化局部电位与兴奋性的变化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神经纤维信息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信息传导的特征 小结兴奋和兴奋性定义的发展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