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采购与供应策略总复习资料策略

上传人:h****9 文档编号:241560603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05采购与供应策略总复习资料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4-05采购与供应策略总复习资料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4-05采购与供应策略总复习资料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购与供应策略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 商业需求及选购决策1.商业需求。(P2)答:(1)组织为了绽开完成其活动并实现其目标,须要肯定的 “输入”(2)商业活动的规划者以及“输入”的运用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这些需求通知选购职能。(3)选购的任务就是去满足这些“输入”需求,通过做到我们通常所说的选购的“五个正确”“五个合适”来实现。2.近年来,选购成为更具战略性的职能(P3)答:(1)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近几十年来大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巨大变更。大部分的营业额和总成本是从外部组织选购货物、服务或劳动,这使得选购的职责在组织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选购的决策对组织的底线利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世界一流生产技术的应用,包括准时制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精益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选购与供应链的作用。(3)供应链取得主动的、持续的、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正在朝着战略性供应商关系和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这被认为是当今获得商业胜利和竞争优势的确定性要素。例如: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3.选购职能发展的四个阶段(P4)答:(1)被动的:选购职能没有战略方向,只是被动地对其他部门提出的要求作出反应,其作用主要是事务性的。(2)独立的:选购职能已经运用最新的技术和流程,也有了自己的职能层面的战略。其重点是被放在如何提高职能层面的工作效率上,主要依据成本降低程度及供应商绩效好坏来评价其作用。(3)支持性的:吸取了一些能进一步提升和稳固其地位的技术和产品后,选购职能起先为公司的竞争战略服务。 (4)整合的:选购职能本身的战略目标被全面整合到公司的整体战略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整体战略的贡献上,并依据各项大小来评价其作用。4.选购职能能够帮助组织实现的目标(选购职能的贡献)(P5)答:(1)增加本部门或企业的利润(2)增加股东收益,提升客户价值(3)在选购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资金价值(4)有效管理组织的现金流,以确保企业保持足够的流淌资金,能偿付短期债务(5)实现企业或部门其他的商业或者战略目标5.商业论证:定义:对某具体选购项目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进行论证,证明其所获得的利益能有效地平衡在取得这些利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成本及风险。(P5)6.考虑是否通过一项选购决策时应当(P6):答:(1)分析推断这项选购活动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商业或战略目标(2)在规划这项选购活动时,要以这次选购活动能否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的商业或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标。7.商业论证过程没有将商业需求考虑进去,会造成(P8):答:(1)不必要的选购(2)规格过高的选购(3)没有结果的选购8.在不同的选购类型中,商业需求对选购决策的影响(选购人员须要实行的步骤):(P11)答:(1)干脆再次选购:向供应商再次选购已经选购过的物品。商业需求对选购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库存补货方式。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削减库存,最大限度地降低缺货及瓶颈的风险及成本。在选购时,对于相关需求可以考虑采纳拉动式,对于独立需求可考虑经济订货批量或评估库存补货系统来确保库存最优效率。2)依据供应市场的发展,定期对现有的规格或支配进行审查,确保其方案最佳。3)定期将现有长期合同重新开放给全部供应商,通过竞争和重新选择,确保现有供应商仍是最有竞争力的一个。4)在重复的或者不断更新的合同中寻求更多的商业利益。通过和供应商签订持续改进协议,在合同中加入会使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激励条款。5)在进行产品价值分析时,须要和工程部、质量部、市场部及运用部门进行协作。(2)修改后再次选购。部分要求发生变更的选购。商业需求对选购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供应市场的发展状况,重审现有的规格及支配,确保他们仍是最佳方案。2)对工程、设计部或用户部门的规格修改提出自己的看法,增加商业方面的考量。如提升价值、强化标准或削减种类。3)将合同开放给全部供应商,通过竞争和重新选择,确保现有供应商是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4)基于商业利益来论证对规格或合同的修正是否合理,避开由于修改规格、品质、库存增加、供应商转换、学习曲线及“磨合期问题”等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及成本。5)重新定义合同条款,将更多的商业利益涵盖其中。如质量改进、削减奢侈、降低成本及其他的更多的关键绩效指标。(3)新的选购。以前没有明确规格或没有进行过的选购。商业需求对选购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须要进行系统性的选购探讨,包括需求分析和供应商分析。2)进行主动的价值工程分析。将价值分析应用到产品设计、开发及规格制定阶段,以消退从一起先就不必要的奢侈、规格过高及无增值作用的性能及工艺。3)在产品开发阶段和规格制定阶段,推行“选购人员早参与(EBI)概念”,确保在早期,将商业方面的及市场供应方面的要素都考虑进去。4)在产品开发阶段和规格制定阶段,推行“供应商早参与(ESI)的概念”,以确保所实行的最终解决方案充分考虑到供应市场方面的专业学问、专业技术、创新等要素。5)制定规格、供应商关键绩效指标及合同条款,为买方组织创建最大的商业利益及价值。9.在不同的选购类别中,进行选购时须要优先考虑的商业需求有:(P15)答:(1)资本选购。选购时间长、获得成本较高的资产,如建筑物、厂房、设备、计算机系统或车辆等。在进行商业论证时须要优先考虑的商业需求很可能是其全生命周期的价值。主要包括:1)对投资的收益、成本及投资风险,以及可能的回报期进行系统性评估。由于价值较高,资本选购通常都要求进行系统的、正式的商业论证。2)对可选的资产进行全面比较,形成最佳方案,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其绩效、功能及质量之间取得平衡。3)在选择供应商、制定规格和签订合同时,全面考虑资产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须要取得的利益(安装、培训、售后服务、质保条款等。4)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与管理,不只是价格本身,还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全部成本。5)资产管理与维护尽可能延长其运用周期,并尽可能将最终处置的残值最大化。(2)生产物资选购。选购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零件及配件。在进行选购决策时须要优先考虑的商业需求是实现其运营目标,包括实现选购的“五个合适”。(3)修理、维护和操作(MRO)物资选购。将原材料及零部件转变为成品的过程中所须要的各种商品及服务的选购,如油漆涂料、润滑油、包装材料、清洁用品等。在进行选购决策时须要优先考虑的商业需求:1)避开库存增加。2)在精确的运用数据及库存补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最优的库存水平,从而有效管理成本。3)应建立良好的维护、修理和操作物资的选购机制。4)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价格。(4)大宗商品选购。在进行选购决策时须要优先考虑的商业需求是如何确保供应刚好,以及如何做好价格和成本管理。1)提前选购。需权衡获得的商业利益与增加库存导致保管成本之间的冲突。2)利用大宗商品市场工具,如期货合同。(5)再出售品选购。零售商、批发商或中间商所选购,通过再出售给客户以获得差价的商品选购。在进行选购决策时须要优先考虑的商业需求是如何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商品,以获得丰富的利润。10.选购组合矩阵(P19)答:(1)非关键的日常物品。关键绩效是智能效率,这一商业需求可通过降低选购成原来实现。对于这类物品的选购,采纳正常交易关系如供应商管理库存、总括订单和电子选购方案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瓶颈物品。最主要的商业需求是限制好短期可持续性及供应的平安性。(3)杠杆物品。利用买方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获得最好的价格和条款,从而满足组织对成本、价格管理的商业需求。(4)战略性物品。通过和供应商形成一种长期的、双方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来满足更为困难的一系列需求,如战略联盟、限制生命周期成本及价值、确保长期供货平安及具竞争力的供应等。 11.商业论证的目的(P20)答:(1)促进以商业需求为中心的战略性思维方式。要求有权提出项目或提案的人在提出之前先行评估这些项目或提案的价值、风险和优先性。(2)通过淘汰没有价值的项目或提案,提高决策的效率及质量。(3)促进管理层评估提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及可接受性(4)促使管理层去比较达到成本收益标准可实行的可选方案。(5)建立可测量的尺度,由此在给定的关键评审点对项目的绩效、可交付成果或结果进行评估。(6)项目或资产是否达到预期的商业利益。(7)商业论证中的假设是否精确。(8)商业论证依据是否有效。12.商业论证的过程(P22)答:(1)简介/背景1)商业需求概述: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对抗哪些威逼;要挖掘哪些机会。2)需求或问题的优先依次(例如:运用Kraljic分析)。3)现状:什么缘由导致须要进行商业论证?目前已经做了些什么?(2)可选方案:已经考虑了哪些可选方案(如有),并给出拒绝或接着论证每一方案的理由?(3)商业利益:1)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预期产生的效果及相关的商业利益(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2)将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商业目标、战略、政策及价值等保持一样。(4)成本和风险:1)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预料须要多少成本。2)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预料会有哪些风险。3)预料会对活动和关系(包括内部及外部供应链的)产生哪些影响。4)如不实行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或什么都不做),预料会冒哪些风险或产生多少成本?(5)举荐:1)净成本/收益(平衡点)评估;2)投资回报率或回收期(假如有可用的数据)(6)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成本及结果评估。用于评估整个项目或选购生命周期内的关键决策点的绩效,来反映预期的商业利益是否达到。13商业利益表现形式:(P23)答:(1)实现某特定商业目标或推动某个特定商业战略;(2)增加收入;(3)降低成本;(4)增加盈利实力;(5)增加资金价值;(6)增加股东收益;(7)增加竞争优势;(8)优化关键资源;(9)提高产能、生产率或敏捷性,从而增加潜在盈利实力;(10)提高品牌或企业声誉。14.增值(P25):定义:生产和交付这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市场营销、设计、生产、客户服务、分销和维护等。选购关注的重点是通过下列两个途径增加价值:(1)降低成本;(2)提高运作效率。15.竞争优势(P25)定义:比竞争者更高效率、更有效力地向客户供应价值的实力。竞争优势的获得途径:(1)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为客户供应可比价值(成本事先);(2)以可比成本但以独特的或别出心裁的方式执行各项活动,从而为客户供应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甚至有可能取得更好的价格(差异化)。16.成本(P26)答:(1)财务成本:选购价格、费用及和风险相关的一些成本。(2)非财务成本:变更导致的运作中断及学习曲线,对其他职能或供应链的影响、声誉受损、学问或生产力的损失,对供应商关系和商誉的影响等。(3)机会成本:选择一种方案而非另一种方案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将资投入到某个支配而非其他支配可能会放弃掉的收益。)17.必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结果进行评估,考虑以下成本:(P27)答:(1)风险管理。风险识别、评估和缓减风险(保险、监管)(2)风险发生会有哪些成本或代价,假如状况严峻,建议组织放弃这个提案。(3)应急预案。一旦风险发生可以实行的其他方案或备选主案,应急预案本身存在成本。18.成本/收益分析(P27)定义:将各种活动所创建的收益量化为货币价值,再减去与之相关的成本。成本/收益比率的运用:(1)比率小于1,收益低于成本,结论就是推翻这个项目。(2)比率大于1,收益大于成本,结论就是接着推动这个项目(3)比率等于1,结论就是进一步调查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非财务因素。19.可选方案或其他解决方案(P29)答:不能找出全部备选方案加以比较,只能是在所提交的方案与下列方案进行收益、成本及风险方面的比较。(1)已考虑过的其他可选方案;(2)可能会考虑的其他可选方案(是单一供应源还是多个供应源;自制还是外购;购买还是租赁;本地选购还是跨国选购等)20.租赁还是购买决策比较(P31)答:(1)干脆购买的优点:1)比租赁的总成本低。2)运用者对资产有完全的限制权。3)该资产在最终还有残余价值可供再出售。4)依据税收政策,可能会获得投资实惠,也可能会得到一些政府补助(2)干脆购买的缺点:1)前期费用高,会占压资金:影响现金流和资金的机会成本(即假如这些资金放在其他地方运用会获得哪些收益。)2)运用者要担当维护、运作和处置的全部费用及风险。3)技术过时的风险(特殊是当所处环境快速变更时):价值会渐渐下降,须要升级换代费用。4)假如设备只是某个特定项目中的短期须要,那么就会很奢侈。(3)租赁的优点:1)无需前期投资,不会占压资金。2)可以有效防止技术过时的问题,很简洁升级或替换。(3)事先就知道成本是多少,并达成协议。4)没那么多困难的税务和折旧计算问题。5)不受通货通胀的影响,因为支付用的是“实际的”货币。(4)租赁的缺点:1)须要长期支付租金,在经济萧条时可能会很困难。2)运用者对资产没有完全的限制,缺乏全部权方面的敏捷性及信誉。3)总成本可能会高于干脆购买的成本。4)大型组织因为有更多的自有资金可以动用,往往能签下更为有利的条款(受益于其浩大的资金额)。5)合同条款可能更有利于出租人(例如,可能对运用者有很多限制,会要求他们担当更多的风险及成本。)21.企业目标与选购目标之间的关系(P32)答:(1)企业目标是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选购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须要,确保质量,缩短交货前置期,降低成本。(2)企业目标是提高利润,增加现金流及资金回报;选购目标是削减库存,提高牢靠性,更常见的交付(3)企业目标是削减非核心活动;选购目标是制定有效的自制还是购买决策,整合选购及产能规划(4)企业目标是引入持续改进;选购目标削减供应商基础,建立伙伴关系,降低产品的困难性;提高精度和牢靠性.(5)企业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供应商;选购目标是和供应商一起制定世界一流的标准,提高对市场行情作出反应的敏捷性,充分运用技术资源23.可持续性(P33)定义:组织满足其对货物、服务、工程和公共事业需求的过程,该过程基于全生命周期,以创建对组织及社会和整个经济的利益,同时将环境损害降到最低的方式实现资金价值。三重底线(1)经济可持续性(利润):盈利性,可持续的经济绩效及其对社会的效益(就业、货物或服务的可获得性、纳税、社区投资)(2)环境可持续性(地球):可持续的环境措施,有益于自然环境或者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化。(3)社会可持续性(人类):对劳动力、供应商和企业运作所处的社会都是公允的和有益的商业活动。24.与战术目标刚好间表保持一样(P34)答:(1)在更广泛的组织支配和项目支配所要求的时辰表范围内,确保供应(2)在更广泛的组织支配和项目支配所要求的时辰表范围内,确保绩效水平或流程限制水平达到足够的高度(3)在现有资源限制范围内是可行的(4)能够满足既定规格或实现既定目标、标准及关键绩效指标。其次章 估算成本和价格1.成本和价格的定义(P38)价格:指的是卖方给买方供应一系列收益后向买方收取的费用。成本:指的是买方组织为了获得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而支付的费用。成本常常不只是支付给销售商的选购价格,还会包括一系列与购买、安装、维护、运营、保险及处置相关的成本。2.从供应商处获得价格的方法(P38)答:(1)供应商供应标准价格清单或价格表(2)价格依据需求给出,即报价(3)价格可以通过供应方和选购方之间谈判来确定(4)价格通过竞争来获得,如招标或反向招标(5)价格由市场来确定(6)公开发布的经济指数,包括各类价格数据及成本数据3.价格及成本探讨的原始的数据的来源(P40)答:(1)和供应商的沟通沟通(2)选购者的市场信息数据库(3)供应商的市场推广活动(4)网上的市场交易(5)询问及信息服务(6)商品交易会、展览和会议(7)和同事、其他选购专业人士及供应商之间非正式的沟通及信息共享。4.价格及成本探讨的二手的数据的来源(P40)答:(1)金融、贸易或行业出版物,选购专业期刊,其中有大量关于成本及价格趋势等方面的市场分析和数据统计。(2)公布的经济指数,如零售价格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及各种商品的价格指数。(3)出版的和在线的市场分析报告(4)公布的统计调查报告(5)价格公布及比较网站5.影响供应商定价因素(P42)答:(1)外部因素:1)竞争对手的价格;2)竞争状况(市场结构);3)市场上竞争的性质;4)市场状况;5)客户对价值的不同理解;6)需求的价格弹性;7)某个特定客户打算支付多少;8)影响原材料成本的环境因素;9)影响需求和购买力的环境因素。(2)内部因素:1)生产及销售成本;2)供应商在某一特定时期须要业务的程度究竟有多迫切;3)风险管理;4)某个特定客户对供应商的吸引力;5)财务定位和产品组合;6)产品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7)股东对利润率的期望值及管理目标;8)组织的战略目标6.基于成本的定价方法(P43)答:(1)全成本定价法(Full-cost Pricing):供应商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一笔收费作为利润,最终得出销售价格。(2)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 or Make-up Pricing):供应商计算出商品的干脆成本,在上面加上一部分收费,这部分收费包括间接成本和利润。(3)边际定价法(Marginal Pricing):供应商所定价格确保其获得预定比例的利润率。(4)收益定价法(目标回报率定价法)(Rate of Return or Target Return Pricing):供应商依据自己希望从投资上获得多少回报作为利润分析的基础,不包括预料的产品成本(5)差异定价法(Contribution Pricing):为了维持工厂或机构的运行,价格会低于产品的全部成本的总和。7.供应商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方法(P44):答:(1)价量定价法(Price volume):供应商运用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定价法来确定应当生产多大产量才是最经济的,才能给买家供应批量折扣,从而促进销售量的上升。(2)市场份额定价法(或渗透定价法):供应商设定一个较低的推介价格,以便争取客户,削减或消退竞争。(3)市场撇脂定价法(Market skimming):设定一个较高的进入价,以便吸取那些热切希望能尽早得到新产品的客户,以及那些有承受力能支付得起的客户。(4)目前收入定价法(或差益定价法):供应商的目的在于收回运作成本,而不是获得利润。(5)促销定价法(Promotional pricing):在特定的一段较短的时间内,供应商会给出一个折扣价格,以刺激短期消售(6)细分市场定价法(也称作差异定价法或价格差异化):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依据选购方的价格承受实力,供应商制定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客户获得不同的价值。(7)竞争定价法(或动态定价法):供应商通过竞争的方式争取到合同。8.选购方在进行购买决策的时候,选购方须要考虑的一些因素:(P45)答:(1)买方组织在市场上或供需关系中的相对议价实力。(2)市场上供应商的数量及产品的可替代性。(3)选购类型。关键性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情愿为服务及确保供应稳定支付高一些的价格;对于非关键或常规产品,选购方会希望通过竞争性选购来确保获得最合适的价格。(4)竞争对手的支付价格(5)特定价格所对应的总收益,以及假如价格更高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6)对于一段时间内可能的订购数量,选购方所能承受的价格。(7)什么是基于价格分析的合理价格(8)什么是公允的价格9.有以下优势的价格是合理的价格(P46)答:(1)其他供应商报价(2)之前购买同样商品或服务时选购方支付的价格(3)市场费率或现行费率(4)其他可替代品的价格10.成本分析的重点是供应商报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P47)答:(1)供应商成本分析和选购方对供应商成本分析或估算之间存在差别。对差别进行探讨,有助于最终达成一样的价格。(2)选购方辨别出供应商是否谋求高于一般水平或不合理的利润率(3)选购方可以计算出谈判中的目标价格或价格范围11.选购方推算供应商成本结构的作用:(P48)答:(1)通过成本分析有效限制价格在有效范围内,特殊是在缺乏竞争的状况下,如存在首选供应商。(2)推动成本限制和缩减的作用,使选购方成本不断下降.(3)帮助选购方找出确保可持续供应的前提下,供应商可接受的最低价格(4)帮助选购方估算出这笔业务或者合同对于供应商,从盈利性的角度来看,究竟有多大价值。可以帮助选购方推断自己在谈判中的主动权,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供需双方的依附关系。12.干脆成本与间接成本(P49)干脆成本:干脆归类到某个可以销售的产品单元上的成本。原材料、干脆劳动力成本、干脆花费。间接成本:那些花费在不能被干脆归类到某个可以销售的产出单元上的劳动成本、材料或其他物品的花费。例如:生产管理费用、行政费用和销售配送费用。13.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P50)固定成本:成本不随生产数量和消费水平的增加而变更。例如:租金、与产出无关的员工工资。可变成本:成本随生产数量和消费水平的增加而变更。例如:材料费。14.理解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可以在以下方面帮助选购职能部门。(P52)答:(1)通过分析供应商成本结构可以帮助确定参数,便于价格谈判及其他事项(2)确定单位生产成本,可以帮助选购方对不同供应商进行比较(3)理解可变成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经济订货批量、最低订单量及规模经济的潜力(4)理解可变成本,可以帮助选购方推断供应商提价的合理性(5)理解固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在谈判的时候更好地把握供应商的价格底线(6)理解固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供应商所寻求的利润15.计算成本的方法(P52)边际成本计算法:只运用生产额外单位产品的边际成原来计算,基本只运用可变成原来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吸取成本计算法:将一个产品的全部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计算进去。固定成本分摊到每个生产单位。16.利润(P53)定义:产品销售价格与产品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追求利润的缘由:(1)利润意味着公司收回成本,不亏损,这是企业长期生存特别重要(2)利润归企业全部者全部,作为他们投资的回报,通常以分红的形式支付。好的盈利实力可以刺激股东接着投资,激励股东接着持有股票(3)利润中未安排部分可以用做企业再投资资金,用于购买资产、偿还长期负债、更新厂房和设施,以及作为将来的应急资金。17.溢价与利润率(P54)溢价:用成本的百分比表达利润要素。利润率:用销售百分比表示利润要素。18.贡献与盈亏平衡分析(P54)贡献定义:贡献是指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1)盈亏平衡:供应商的销售量正好可以覆盖成本,实现盈亏平衡。(2)盈亏平衡分析对买方有很重要的意义:1)供应商都当心翼翼的达到盈亏平衡点;2)供应商一旦跨过盈亏平衡点,多销售一个产品就多一份利润。19.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的内容(P56)答:(1)物品价格;(2)财务成本;(3)获得成本;(4)运营成本;(5)存储成本;(6)质量成本;(7)生命周期结束成本。20.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折现现金流(P59)定义:用今日的条件来评估将来现金流。基本方法:(1)买方对于资产在整个运用生命周期内每年的成本水平做出假设,这些成本包括资产最初选购成本、持续拥有成本、运作成本及结束生命周期的成本;(2)选购者将拥有的资产所得到的收益尽量用数字表示出来,并相应地将它们安排到资产运用周期内的每一年中去;(3)进行折现现金流的计算;(4)按现在的价值计算出的年度成本也可以被用于比较资产或资本选购提案。21.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好处(p60)答:(1)能够公允地比较各竞争选项(遇到类似的选项时)(2)为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供应切合实际的预算(3)在早期阶段提示选购的风险(4)促进关于成本和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的跨部门沟通,提高总成本意识(5)支持资金价值的最优化22.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局限性(P60)答:(1)这种计算方法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人们对将来成本的估计难免主观。(2)很多成本的产生是贯穿产品或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并不是全部这些都是很简洁预料的。(3)大量的干扰因素可能会影响产品或资产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供应市场的变更、价格变动、新技术开发等。(4)即使运用计算机技术,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系统运用仍旧是费时、劳动强度大和高成本的。第三章 运用财务预算1.预算的定义及限制过程(P72)定义: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之前,打算和批准的一个以货币形式来体现的支配。该支配中会涵盖以下内容:收入、花费、及资金的投入。限制过程:(1)为一个特定的政策或支配建立预算,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或团队的职责。(2)不断的将实际结果(收入或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3)识别政策或支配的偏差或偏离,可以实行一些行动使绩效效果向政策或支配靠拢,或者修改政策或支配本身以反映当前形势下更现实的期望。2.预算目的及好处(P73)答:(1)将组织的目标表述为经营目标。(2)与整个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支配和目标。(3)激励人们去完成果效和成本目标。(4)激励管理者预先识别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和问题。(5)通过比较目标结果与实际结果,来衡量单元或项目的绩效。(6)有助于评估管理绩效。(7)对估计的选购活动支出水平进行预授权。(8)协调运营。(9)限制选购活动和成本。3.预算的局限性(P74)答:(1)编制和维护财务制度相对烦琐。(2)须要花费时间成本(3)造成组织内部冲突(4)预算可能不精确和不行靠(5)随着时间变更预算数据可能过时(6)管理者可能过度依靠预算数据(7)管理者只顾及本部门利益,忽视组织利益(8)简洁只关注短期财务,忽视组织长远价值和商业利益4.预算的类型(p75)答:(1)基于目标的方式:1)增量预算:(incremental budget)例如去年同期的选购成本上增加一个百分比2)零基预算:(zero-based budget)忽视前期的数据并完全从头起先(2)基于成本的方式:3)固定预算:是基于活动水平的特定预算。4)弹性预算:通过识别不同的成本习性模式,使预算能够随着产出量的变更而变更5.什么是偏差分析?在进行偏差分析主要运用的方法是什么?(p82)答:变差分析: 是基于某种东西应当花费多少成本与实际花费了多少成本之间进行的比较。标准成本法:管理者事先为组成某个单位产出的每个成本要素制定标准,再确定每个单位产出的成本是多少。6.从选购角度导致预算偏差的缘由(p85)答:(1)买方团队的谈判实力,以及在签约时谈判地位的相对强势。(2)由于供需因素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3)汇率波动。影响买方的货币价格的价值。(4)由于购买量小于预料量而损失部分折扣;或由于购买量大于预料量而获得更大的数量折扣。(5)以较低的价格进行机会性的现货购买。(6)购买不同的货品或替代品。(7)购买额外数量的货物。(8)担当逾期付款或其它价格惩罚。7. 编制现金预算的步奏(p86)答:(1)预料销售 (2)预料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时间间隔,进而预料实际现金从客户收回的日期(3)确定选购需求(4)预料延迟支付供应商的时间,进而预料实际支付现金给供应商的日期(5)整合其他现金支出和收入 (6)核对这些信息,得出净现金流8.监控现金的头寸特别的方法(P88)答:(1)加快现金流入:透支、银行贷款、增加销售、缩短客户的信用期、激励供应商刚好付款。(2)减缓现金流出:1)削减向供应商订货,削减库存水平。2)采纳更频繁、更小的订单优先满足核心需求3)通过采纳租赁、分期付款或短期租赁等,避开在资本项目上形成大量的预付的选购成本。4)与供应商协商分期付款,而不是支付已交付的全数合约金额5)与供应商协商延长信用期第四章 明确选购要求1.规格的定义及作用有哪些?(p94)定义:一份对产品或服务供应中需满足哪些要求的系统陈述。作用: (1)确定要求:激励全部的利益相关者,思索究竟须要什么,是否认为自己的这个须要是唯一的、最为成本有效的、最增值的方案。(2)将要求清晰地传递给供应商,以便利做好达到这个要求的支配,是否有更创意,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3)供应一种评价所供应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或合宜性的方法,以便确定是接受还是拒绝,或接着改进。2.规格的重要性有哪些?(p98)答:规格可以说是买卖双方“合同的心脏”,因为合同法规定:(1)所供应的货物必需符合合同中列明的规格;(2)所供应的货物必需具有令人满足的质量并符合用途,通常规格对此进行了清晰的界定。(3)一个有效的规格能解除供应商脑子里的全部疑问、模棱两可和误会,使他清晰的地了解到要求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做才是令人满足的质量和符合用途。3.规格的优点及缺点有哪些?(p99)答:优点:(1)制定规格的过程是一项有用的专业做法,它迫使思索需求及满足需求的可能替代方法,还包括创新和降低成本;(2)假如物品是从多个来源选购的,那么一样性规格的运用对于确保统一性是必需的;(3)规格为测量选购货物交付的质量和可接受性供应了有用的标准;(4)在发生争端时,关于买卖双方间的问题,规格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供应了相应的证据。缺点:(1)具体的规格既昂贵又耗时,对于常规的及价值较小的选购常常是很不经济的。(2)运用困难的规格要比简洁的规格耗费更多的检查及质量限制成本。(3)规格有时会被定得太死,因此需不断地对其进行重审,以确保最新的设计方案、供应市场的最新发展状况、对商业需求及商业论证的最新评估被考虑进去。(4)规格简洁导致制定过高的规格要求,这样会导致成本增加,及库存品种增多和库存量增加。4.不良的规格可能导致的后果?(p100)答:(1)关于要求和期望,买方和供应商可能存在误会,导致拒收货物、奢侈生产时间、产生法律争端并且破坏供应商关系。(2)关于要求和期望,买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误会,导致产生内部冲突、拒绝运用产品以及对选购部门失去信任。(3)不良的规格使得在所供应的货物中更有可能存在质量缺陷,增加成本,因为奢侈了时间等。(4)界定不好的规格意味着,即使材料或服务符合规格,它们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货物和服务的规格可能过高:比较接近志向的标准,却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高标准带来的成本增加或者高标准带来的增值效果。5.规格的类型及其定义?(p101)答:规格有两种主要类型:(1)一样性规格(也称作技术规格或设计规格):选购主具体给出所要求的产品、零件、或材料必需由什么构成。它可能实行工程图或蓝图、化学配方、成份处方、或产品复制样品的形式。(2)性能规格(也称作功能性规格,基于结果的规格):说明所选购的部件或材料最终能做成什么、会发挥什么样的功用、要达到什么样的绩效水平或服务会有什么结果等。把结果明确下来,而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或手段则由供应商敏捷确定。6.简述一样性规格的特点及适用状况有哪些?(p102)答:特点(一样性规格不普遍的缘由?):(1)要起草一份困难的说明,准确描述想要什么,是一件特别困难而又耗时、花费大的事情。(2)买方担当着设计达不到预想功能的风险,供应商只要做到完全符合规格的书面要求就可以受到法律的爱护,即使所交付的产品不能发挥预期的功能。(3)一样性规格可能会限制可供选择的供应商的范围,一份很严格的规格或许只有数量很少的供应商可以承接。(4)一样性规格是规定性的,可能会限制创新性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范围。适用状况:(1)技术规格或设计规格,如工程图样、设计或蓝图。在技术尺寸、重量或公差之类的数据对于功能、操作、平安及质量等方面的考虑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时,须要高精度和小公差要求的领域,就适合选购一样性规格。(2)成份规格适,明确所需化学或物理成份的规格,适用于化学品生产、材料制造、工程和建立等领域。特殊是某些物理特性对于平安和性能起关键作用的时间更是如此,或当材料受到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限制的时候。7.简述性能规格的优点及适用状况有哪些?(p103)答:特点(性能规格的优点):(1)性能规格与更为具体和硬性的一样性规格相比,更易于起草,成本也更低。(2)性能规格的功效不依靠于选购方自身的技术学问水平,供应商或许要比选购方更知道须要什么以及如何最有效地进行生产。(3)供应商可以充份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技术和创新实力来开发最合适的、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4)性能规格的大部分风险由供应商担当,如部件没有达到期望的功效、或某个流程或服务没有达到目标,选购方有权获得赔偿。(5)潜在的供应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的数量会比运用一样性规格时要多,并且不同供应商的专业学问可以供应范围很广的解决方案。适用状况:(1)供应商比选购以方拥有更多的相关技术及生产专业学问,因此就可以利用和发挥最佳学问。(2)供应产品所处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运用性能规格可以避开运用过时的技术,能更好的运用供应商最佳创新技术和开发实力。(3)性能规格给我们供应了清晰、客观的标准,可以很好地对想要竞争合同的供应商所提交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评估。(4)选购方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及专业学问去评估供应商所提出来的各种提议或可选方案中给出的功效或结果。而评估过程困难是性能规格的主要缺点。8. 一样性规格的表现形式(p105)答:(1)技术规格或设计规格 (2)由化学/物理特性表示的规格(3)由商标表示的规格 (4)用样品作为规格(5)用市场等级作为规格(6)用标准表示的规格9.技术规格或设计规格的内容及优点?(p105)答:技术规格或设计规格可能性会实行工程图样、设计图或蓝图、或具体说明书的形式。内容:(1)规格的范围(其目标和内容);(2)定义,所采纳的任何技术或专业术语和说明;(3)作为规格对象的设备或材料的用途;(4)参考的有关文件,如适用的法律标准或法律;(5)材料要求、性质、公差和容许的变更;(6)成品的外观、质地要求,包括识别商标、操作符号、平安说明等;(7)所要求产品的图样、样品或模型;(8)物品或材料安装、运用、制造或存储和条件;(9)维护和牢靠性要求;(10)包装和爱护规格,包括运输中的特殊条件;(11)供应商为用户供应的信息,如操作指南及安装、操作和维护的建议。技术规格或设计规格的优点(1)可以表达大量技术上精确而具体的信息;(2)同样的支配可以发送给很多潜在供应商,所以有助于供应商之间的公允竞争;(3)供应了一种精确的标准,可以比照此标准来衡量交付的产品;(4)降低风险,当买方组织比潜在供应商具有更好的设计或技术专长时就更为有利。10品牌规格的定义及优缺点?(p107)答:定义:依据品牌名称、依据品牌订购所要求的标准,来规定他所要求的供应品。优点:(1)它管理起来简洁、快捷、便利、并且便宜。(2)品牌商品一般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一样性,从而爱护其品牌价值,意味着供应商会集中关注质量问题。(3)品牌商品一般选购起来比较简洁,品牌投资的巨大会确保市场上很简洁买到这种产品。(4)假如该品牌已经很出名气,那么当买方自已的产品完成并推向市场时,也可以将其当做一个卖点。(5)有时候不得不选购品牌产品,如涉及到技术或专利权时,只有一种品牌可供选择。缺点:(1)高质量、高牢靠性、知名品牌和形象,导致品牌产品往往比没有牌子的同类产品要昂贵很多;(2)品牌产品的可选择性是受限的,有时候在市场上可能就只有一个供应商供应这个特定的产品;(3)供应商可能会变更产品的规格,而不变更品牌或者不通知客户,导致订购可能会不符合要求;(4)品牌产品可能是冒牌货,而且宣称与品牌产品具有相同效力的一般产品,选购中面临着风险;(5)在未经适当检测的状况下,制造商常会习惯性认为品牌的材料或零件是令人满足的,给质量限制留下风险。11.样品规格的优点有哪些?(p108)答:选购方完全清晰自己须要什么并已经有了样品,可以把样品或蓝本供应应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照样复制出相同特性及性能。优点:(1)假如选购方依据供应商供应的样品来选购,那么依据法律规定就应当收到和样品完全一样的货物。(2)可以运用一些样品在选购之前测试其适合性。(3)样品是一种简捷说明选购要求的方法,无须再具体描述商品特征。(4)假如买方要求供应商供应样品,则买方可以确认该供应商已经具备将来完成样品所要求的生产实力和工艺方法。12.用标准表示规格的定义和优点有哪些?(p109)答:标准是说明商品及服务的最低性能及质量要求的文件,和市场等级一样,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说明一般商品或服务及其生产和交付程序的一般性能或质量要求。与产品质量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如标准术语和符号、物品的尺寸、物品的性能或平安要求、环境要求、操作规范、测试方法等。标准也包括不同的层次及由不同的团体制定,如公司标准和操作规范、产业或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优点:(1)清晰的规格,运用标准作为规格可以避开不确定性或模糊性,降低出错和冲突的可能性;(2)节约了打算公司规格和有关说明及探讨的时间和成本;(3)由于缩短了设计时间,因而缩短了成品的上市时间;(4)由于全部潜在的供应商都是依据相同的规格来报价的,所以可以进行精确的报价比较;(5)由于标准的广泛运用,可以有广泛的供应商来供选择,而不是依靠于个别的供应商;(6)标准化的结果,带来库存和选购成本的降低,而且可以合并订单,取得批量折扣,降低交易成本和材料处理成本。13.性能规格的主要内容?(p112)答:(1)在规定的公差内,所要达到的功能、性能、实力、产出或成果。(2)影响性能的一些关键过程输入,包括可用的公共设施,如电力、太阳能等。(3)实现这些功能所处的运行环境和条件。(4)要求产品与过程中其它要素如何连接。(5)要求的质量水平,包括相关的标准。(6)要求的健康及平安水平和限制方法。(7)要求的环境性能水平和限制方法。(8)用于测量是否达到期望的功能、性能或产出的标准和方法。14.服务规格选购者带来比商品规格额外的问题(商品规格和服务规格的区分):(p121)答:(1)商品是有形的,因此须要对其进行检查、测量、称重、试验以检测其质量是否符合规格要求。(2)商品的生产流程往往有很高的一样性,这使得质量测评变得简洁易行。(3)商品可以预先生产、购买和储存、以备日后之需。(4)商品在购买之后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运用。(5)运用一件有形商品的精确目的是清晰的,因此可以对其适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6)购买商品通常会立刻运用。15.可持续性选购所希望实现的关键目标:(p121)答:(1)寻求成本收益高及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2)最大限度的削减奢侈(3)尽可能资源再利用或再循环(4)在整个供应链中确保实行道德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措施(5)尽可能给当地小供应商供应机会(6)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第五章 制定有效的规格1.一个有效的规格的特征(p126)答:(1)明确地说明什么是所需求的。(2)简明的(3)符合全部相关的国家或国际标准(4)最新的(5)用全部关键利益相关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6)对价值进行分析2.选购人员在规格中的作用有哪些?(p129,p131)答:(1)熟识供应市场:标准物品或通用物品的可获得性;有实力的供应商的可获得性;市场价格等(2)供应商的联系:事先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向设计团队引荐通过资格预审的供应商。(3)对选购商务问题了解(4)对选购原则的了解:品种削减;价值分析;成本降低等。(5)理解用户的需求:保证不仅询问了用户要求,假如有必要,还要学会质疑用户的要求,以避开制定过高的规格,且有助于削减种类、降低成本。(6)与用户联络:与用户共同制定规格,确保合同签署之前用户同意最终的规格,传达用户部门选购政策,与用户合作,监督与测量所交付货物或服务是否与规格相符,满足并超越用户需求。(7)将公差最小化:确保公差尽可能降到最小,与增加的价值和引发的成本相一样,从而促进质量管理。(8)理解规格要求的法律含义:保证规格以及以其为基础的合同精确、完整地表达了用户要求,为了将没有达到性能的法律责任转移给供应商,可能的话建议采纳性能规格与非一样性规格。3.选购人员可以为设计和规格制定团队供应的贡献?(p132)答:(1)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输入(2)关于供应商参与和内部选购的政策确定(3)对供应商市场技术的追逐(4)预选供应商参与项目开发(5)供应商关系管理(6)订购并跟催来自供应商的样品和原型(7)关于现有或现在正在开发的新产品和技术信息(8)可以产生更大价值的可替代供应商、产品或技术的建议(9)依据部件可获得性、可制造性、前置期、质量和成本,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10)推行标准化,种类削减和简化3.制定规格的途径(p129)答:(1)选购人员早参与(2)正式委员会(3)非正式参与(4)选购协调员4.制定规格所需的信息(p134-138)答:(1)技术要求,所需信息包括:1)期望的功能或性能2)产品或服务的操作、运输、处理和其他关键特性的公差3)质量和性能的测量4)牢靠性、质量、尺寸、强度和其他关键性的公差5)特征:质地、颜色、美学特性、表面光滑度和其他特征6)耐久性和维护性7)所供应的产品或服务信息(2)商业产品或服务的可获得性。潜在供应来源也是有用的消息。1)假如没有现有供应来源,须要检查技术规格的可行性2)假如有供应来源,邀请供应商参与规格制定过程,提高供应市场的质量3)针对定制物品,对潜在供应市场调查发觉能买到相同规格的替代品,可以快速降低成本(3)进度支配及前置期1)供应品的截止日期或起先服务的最终期限2)供应品订购、生产、测试、检验和交付的前置期或者服务开发与提高的前置期3)选购合同或订单最终定稿的最晚时间(4)成本及预算限制(5)供应商的流程。潜在供应商在选购、制造和交付产品或服务方面所用流程也是规格制定的重要信息来源。1)供应商的过程实力和专长可能包括质量改进或成本节约的机会2)供应商流程中的缺点可能会带来风险3)在诸多环境变更或社会责任等领域,供应商流程可能会出现合规或信誉风险。(6)公司政策(7)法规5.库存增生导致的后果p141答:(1)库存中产品品种太多,导致不必要的库存持有及搬运成本(2)不必要的规格成本及交易成本(3)大量的小选购订单,选购不同的物品,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并失去大宗选购的折扣机会和规模经济效益(4)选购量小、变更多、种类多,存在质量下降的风险(5)奢侈的风险。6.标准化的定义及好处?(p139、p144)答:标准化定义答:标准是规格了产品和服务须要达到的最低性能水平或质量要求的文件。一份公开发布的规格,制定了行业共同语言,包含了技术规格及其他精确的要求描述,旨在被一样地用作一份规则、指南或定义。标准化是自愿的,建立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上。包括:在国际标准组织领导下的各国及各类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公共权力机关;行业及商业协会(包括中小企业代表);非政府机构;科学及学术机构。标准化的好处:购买的物品假如能实现标准化,会在很多方面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1)规格。如制定通用物品的规格而不是成本很高的那种定制的、自行设计的或变更的物品,制定已有库存物品的规格而不是新选购的物品。(2)选购。如进行集中选购,从而发挥大宗选购的折扣优势,降低交易及材料处理成本。(3)运输。如运用标准载荷及集装箱,使得多式联运及高效率的载荷支配成为可能。(4)库存。如降低仓储面积要求,降低很少搬动或基本用不上的物品过时或变坏的风险。(5)质量管理。如考虑物品种类和采纳的标准削减、使得质量及符合性的监测和测量变得更简洁,有利于提高供应商关系管理。7.在规格中包含的环境标准p145(1)与选购方及下层供应商有关的地点(2)运用较少的或者“绿色”材料及包装(3)“绿色”设计及创新实力(4)制定及实施强硬的环境政策(5)稳健的环境管理系统(6)守运营所在国的环境爱护及排放方面的法律法规8.社会责任、道德标准及劳动力标准p147(1)制定稳健的企业社会责任及道德规范(2)相对于选购方的地理位置(3)负责的、道德的劳动力政策及措施的证据(4)努力遵守相关法律及法规(5)遵守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6)遵守道德的商业政策及措施(7)遵守公允贸易标准或成为公允贸易运动的成员(8)致力于和选购方一起改进9.信息保障的定义及内容?(p152)答:信息保障是对信息或数据的运用、处理、储存及传送相关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以及为此目的所应用和各种系统和程序。与计算机“信息平安”技术有关,但信息保障包括更为宽泛的一系列问题:(1)公司治理:在数据爱护、IT系统的及防骗等方面,法定标准的合规性以及内部的限制和审核。(2)关于各种关键系统风险的应急处理、业务持续性及灾难复原支配。(3)IT系统的战略开发及管理。以满足本组织当前及将来的需求,同时最大程度地削减风险,通过系统集成提高兼容性、敏捷性及平安性。10.信息保证项目通常包括的步骤(p153)答:(1)系统风险评估(2)制订风险管理支配(3)风险管理支配的协议签署、执行、测试与评估11.信息保障方面的风险?(p153)答:信息及学问变得越来越系统化和透亮化,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简洁被攻击和担心全,包括供应商及库存数据库、需求的发布、与供应商共享规格数据、支配及学问产权等。如下是通过信息保障加以识别的,和规格相关的信息方面的风险:(1)未经授权非法访问组织的学问产权及信息,如规格、设计、蓝图、样品和模型、保密性协议、用户ID、密码、防火墙等。(2)由于参与共享规格数据的其他组保持的不当运用,导致本组织的学问产权、信息与商业利益受到威逼等。(3)由于软件数据破坏、计算机病毒、输入或转换错误等因素,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和平安性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