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2模块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240747223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必修2模块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2模块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2模块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恕伯 06.3人教版高中必修人教版高中必修2 2模块模块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黄恕伯黄恕伯黄恕伯黄恕伯 2007.1.16 2007.1.16 2007.1.16 2007.1.16 杭州杭州杭州杭州 黄恕伯 06.3(一)必修(一)必修2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黄恕伯 06.3 第五章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1 追追寻守恒量寻守恒量 2 2 功功 3 3 功功率率 4 4 重重力势能力势能 5 5 探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6 探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7 动动能和动能定理能和动能定理 8 8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9 9 实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八章第八章 机械能机械能 一、功一、功 二、二、功率功率 三、功三、功和能和能 四、动四、动能能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五、重五、重力势能力势能 六、机六、机械能守恒定律械能守恒定律 七、机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八、伯努利方程八、伯努利方程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新原原黄恕伯 06.3 第五章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1 追追寻守恒量寻守恒量 2 2 功功 3 3 功功率率 4 4 重重力势能力势能 5 5 探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6 探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7 动动能和动能定理能和动能定理 8 8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9 9 实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八章第八章 机械能机械能 一、功一、功 二、二、功率功率 三、功三、功和能和能 四、动四、动能能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五、重五、重力势能力势能 六、机六、机械能守恒定律械能守恒定律 七、机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八、伯努利方程八、伯努利方程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新原原 原教材以原教材以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结论为基础展开对动能、重力势能的探讨;结论为基础展开对动能、重力势能的探讨;新新教教材材在在了了解解重重力力势势能能和和弹弹性性势势能能的的基基础础上上,从从实实验验和和理理论论两两方方面面探探究究功功与与物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得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功能关系是逐步渗透的。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得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功能关系是逐步渗透的。新教材增加新教材增加“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但对结论不作要求。,但对结论不作要求。增增增增加加加加删删删删去去去去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1)(1)教材关于功和能、重力势能、动能的教学线索教材关于功和能、重力势能、动能的教学线索黄恕伯 06.3原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原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原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原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功和能:通过四个实例讲解功和能:通过四个实例讲解 “功是能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能量转化的量度”运动员举重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运动员举重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压缩的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压缩的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机车拉着列车加速,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车拉着列车加速,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起重机提升重物起重机提升重物,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根据根据“飞机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加多少飞机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加多少”来确定动能表达式来确定动能表达式 推导得出推导得出 ,确定动能的表达式。,确定动能的表达式。把上述表达式的结论称为动能定理。把上述表达式的结论称为动能定理。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根据重力的功根据重力的功 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为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为mgh。说明重力功和物体势能变化的关系。说明重力功和物体势能变化的关系。说明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说明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特点:特点:特点:特点:1.1.1.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2.2.2.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确定动能和重力势能表达式的根据;是确定动能和重力势能表达式的根据;是确定动能和重力势能表达式的根据;是确定动能和重力势能表达式的根据;3.3.3.3.把动能和动能定理两个知识的形成结合起来在同一节课讲授。把动能和动能定理两个知识的形成结合起来在同一节课讲授。把动能和动能定理两个知识的形成结合起来在同一节课讲授。把动能和动能定理两个知识的形成结合起来在同一节课讲授。黄恕伯 06.3新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新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新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新教材关于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线索及特点重力势能重力势能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证明后得出结论);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证明后得出结论);定义重力势能定义重力势能Epmgh,概括得出重力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概括得出重力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Ep1 Ep2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共有。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共有。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类比重力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明确弹性势能表达式取决于弹力做功的表达式。类比重力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明确弹性势能表达式取决于弹力做功的表达式。对弹力做功的表达式进行理论探究。对弹力做功的表达式进行理论探究。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推导得出:推导得出:分分析析:就就是是我我们们寻寻求求的的动动能能表表达达式式。称称为为动动能能定定理理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背背景景:已已知知重重力力功功跟跟重重力力势势能能、弹弹力力功功跟跟弹弹性性势势能能的的变变化化关关系系,若若不不考考虑虑势势能能,外外力对物体做将功产生什么效果?力对物体做将功产生什么效果?实验探究后初步得出:外力对静止物体做的功跟物体获得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实验探究后初步得出:外力对静止物体做的功跟物体获得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功能关系的的有一次渗透功能关系的的有一次渗透功能关系的的有一次渗透功能关系的的有一次渗透 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在一起提出来,比较符合逻辑,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也印证了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功能关系的又一次渗透功能关系的又一次渗透功能关系的又一次渗透功能关系的又一次渗透 重力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是重力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是重力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是重力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例子,功能关系的知识从此开始例子,功能关系的知识从此开始例子,功能关系的知识从此开始例子,功能关系的知识从此开始渗透。因此,对重力势能的学习,渗透。因此,对重力势能的学习,渗透。因此,对重力势能的学习,渗透。因此,对重力势能的学习,需要比较系统和深入。需要比较系统和深入。需要比较系统和深入。需要比较系统和深入。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用相同的思路分析弹力功跟弹性用相同的思路分析弹力功跟弹性用相同的思路分析弹力功跟弹性用相同的思路分析弹力功跟弹性势能的关系,对功能关系的知识势能的关系,对功能关系的知识势能的关系,对功能关系的知识势能的关系,对功能关系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巩固和拓展。进行了一次巩固和拓展。进行了一次巩固和拓展。进行了一次巩固和拓展。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2)(2)为什么要增加为什么要增加“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这节课文?这节课文?不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结论不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结论重力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延伸;动能定理的铺垫重力功与重力势能关系的延伸;动能定理的铺垫对对“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物理量有关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物理量有关”进行科学猜想进行科学猜想 “变与不变变与不变”思想的拓展:从速度变化迁移到力的变化思想的拓展:从速度变化迁移到力的变化 用用图图象象处处理理变变化化过过程程的的累累积积效效果果:由由根根据据 v-t 图图象象求求匀匀变变速运动的位移迁移为根据速运动的位移迁移为根据 F-l 图象求变力的功图象求变力的功 经历一次理论探究过程,根据探究结果来概括物理结论经历一次理论探究过程,根据探究结果来概括物理结论过程过程与与方法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情景的积累以及不断巩固、引伸和拓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情景的积累以及不断巩固、引伸和拓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情景的积累以及不断巩固、引伸和拓展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情景的积累以及不断巩固、引伸和拓展链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探究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关于动能表达式关于动能表达式“实验理论实验理论”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根据实验目的(假设)思考实验的自变量、常量和因变量根据实验目的(假设)思考实验的自变量、常量和因变量对自变量测量的设计对自变量测量的设计对因变量测量的设计对因变量测量的设计对常量的控制对常量的控制减小误差的思考减小误差的思考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探究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关于动能表达式关于动能表达式“实验理论实验理论”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学会学会“操作技巧操作技巧”(选择数据点),提高收集数据的能力(选择数据点),提高收集数据的能力定量分析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定量分析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对对 W 和和 v 定量关系的作出猜想定量关系的作出猜想确定用图象来验证猜想的操作思路确定用图象来验证猜想的操作思路体验通过改变坐标轴的设定,使图象是一条直线。体验通过改变坐标轴的设定,使图象是一条直线。有条件的,用数表软件教学数据处理有条件的,用数表软件教学数据处理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关于动能表达式关于动能表达式“实验理论实验理论”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经历对橡皮筋方案的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学会学会“操作技巧操作技巧”(选择数据点),提高收集数据的能力(选择数据点),提高收集数据的能力定量分析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定量分析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经历一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形成实验结论的过程经历一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形成实验结论的过程(3)(3)“探究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黄恕伯 06.3一、第五章一、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机械能及其守恒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4)(4)对对“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方案的分析实验方案的分析(暂略)(暂略)(5)(5)对对“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分析的分析(暂略)(暂略)(3)(3)“探究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黄恕伯 06.3 第六章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1 1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2 2 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动的合成和分解 3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4 抛体运动的规律抛体运动的规律 5 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 6 6 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7 7 向心力向心力 8 8 生活中的向心力生活中的向心力 第八章第八章 机械能机械能 一、一、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二、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三、三、平抛物体的运动平抛物体的运动 四、四、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五、五、向心力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六、六、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七、七、离心现象及其应用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新新原原 新新教教材材大大体体继继承承了了原原教教材材“曲曲线线运运动动运运动动的的合合成成和和分分解解平平抛抛运运动动匀匀速圆周运动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线索的知识线索 关关于于平平抛抛运运动动的的学学生生实实验验,原原教教材材基基本本上上属属于于测测定定性性实实验验,测测定定平平抛抛运运动动的的初初速速度度;新新教教材材把把该该实实验验改改为为探探究究性性实实验验,第第、两两节节课课文文分分别别从从实实验验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理论两个方面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关关于于匀匀速速圆圆周周运运动动,原原教教材材是是先先学学习习向向心心力力,再再学学习习向向心心加加速速度度;新新教教材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1)(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设计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得得出出结结论论:做做曲曲线线运运动动的的质质点点经经过过某某位位置置的的速速度度方方向向,在在曲曲线线过过这这点的切线方向上。点的切线方向上。讲解有关例题,布置有关习题。讲解有关例题,布置有关习题。黄恕伯 06.3改进的教学过程:改进的教学过程:观观察察砂砂轮轮上上的的火火星星、链链球球运运动动员员投投掷掷链链球球的的照照片片。提提出出问问题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实实验验:通通过过钢钢球球在在具具有有任任意意曲曲线线形形状状的的导导轨轨内内的的运运动动,说说明明曲曲线线运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AB 水水平平桌桌面面上上有有一一曲曲线线轨轨道道,它它是是由由几几段段稍稍短短的的轨轨道道组组合合而而成成的的。钢钢珠珠由由轨轨道道的的一一端端滚滚入入,在在轨轨道道的的束束缚缚下下按按轨轨道道的的形形状状做做曲曲线线运运动动。在在轨轨道道的的出出口口A A 处处放放一一张张白白纸纸,蘸蘸有有墨墨水水的的钢钢珠珠离离开开轨轨道道后后在在白白纸纸上上留留下下一一条条运运动动的的痕痕迹迹,它它记录了钢珠在记录了钢珠在A A 点的运动方向。点的运动方向。取取去去一一段段短短轨轨道道,钢钢珠珠的的轨轨道道出出口口改改在在图图中中B B 处处,在在B B 处处放放一一张张白白纸纸,记记录录钢钢珠珠在在轨轨道道B B 点点的的运运动动方方向向。还还可可以以继继续续取取其其它它位位置置作作为为轨轨道出口进行相同的实验。道出口进行相同的实验。分析钢珠运动轨迹跟曲线的关系。分析钢珠运动轨迹跟曲线的关系。黄恕伯 06.3改进的教学过程:改进的教学过程:观观察察砂砂轮轮上上的的火火星星、链链球球运运动动员员投投掷掷链链球球的的照照片片。提提出出问问题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实实验验:通通过过钢钢球球在在具具有有任任意意曲曲线线形形状状的的导导轨轨内内的的运运动动,说说明明曲曲线线运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AB黄恕伯 06.3改进的教学过程:改进的教学过程:观观察察砂砂轮轮上上的的火火星星、链链球球运运动动员员投投掷掷链链球球的的照照片片。提提出出问问题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实实验验:通通过过钢钢球球在在具具有有任任意意曲曲线线形形状状的的导导轨轨内内的的运运动动,说说明明曲曲线线运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得得出出结结论论:做做曲曲线线运运动动的的质质点点经经过过某某位位置置的的速速度度方方向向,在在曲曲线线过过这这点的切线方向上。点的切线方向上。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飞镖”。(1)(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2)(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黄恕伯 06.3改进的教学过程:改进的教学过程:观观察察砂砂轮轮上上的的火火星星、链链球球运运动动员员投投掷掷链链球球的的照照片片。提提出出问问题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实实验验:通通过过钢钢球球在在具具有有任任意意曲曲线线形形状状的的导导轨轨内内的的运运动动,说说明明曲曲线线运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简单的简单的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得得出出结结论论:做做曲曲线线运运动动的的质质点点经经过过某某位位置置的的速速度度方方向向,在在曲曲线线过过这这点的切线方向上。点的切线方向上。体验体验:“做一做做一做”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飞镖”。(1)(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2)(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2)(2)平平抛抛运运动动实实验验:“探探究究”和和“验验证证”的的不不同同设设计计思路思路 由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用理论证明由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用理论证明由理论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用实验验证由理论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用实验验证平抛运动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平抛运动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平抛运动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平抛运动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方案方案方案方案的优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优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优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优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方案方案方案方案的优点: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但要求比较高的优点: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但要求比较高的优点: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但要求比较高的优点: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但要求比较高黄恕伯 06.3某节某节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观摩课片断:观摩课片断:把把两两个个小小球球同同时时从从两两个个圆圆弧弧槽槽上上相相同同高高度度滚滚下下,同同时时从从圆圆弧弧下下端端水水平平离离开开圆圆弧弧,一一个个作作平平抛抛运运动动,另另一一个个在在它它的的正正下下方方水水平平轨轨道道上上作作匀匀速速直直线线运运动动。发发现现两两球恰好在水平轨道上相碰。球恰好在水平轨道上相碰。由以上探究可知: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由以上探究可知: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事先怎么知道它们会在水平轨道上相碰?事先怎么知道它们会在水平轨道上相碰?事先怎么知道它们会在水平轨道上相碰?事先怎么知道它们会在水平轨道上相碰?这是验证性实验。这是验证性实验。这是验证性实验。这是验证性实验。黄恕伯 06.3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方案:方案:方案:方案:问题:相同高度平抛的物体,速度越大其水平位移越大,为什么?问题:相同高度平抛的物体,速度越大其水平位移越大,为什么?猜想:速度大,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所以运动得越远。猜想:速度大,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所以运动得越远。推想:如果较小的速度值为零,平抛和自由落体物体将同时落地。推想:如果较小的速度值为零,平抛和自由落体物体将同时落地。探究水平方向运动规律:先设法描绘出某一平抛运动的轨迹。探究水平方向运动规律:先设法描绘出某一平抛运动的轨迹。数据处理:根据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运动轨迹分析平数据处理:根据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运动轨迹分析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抛运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征。实验:从同一高度以不同速度水平抛出两个物体,发现同时落地实验:从同一高度以不同速度水平抛出两个物体,发现同时落地验证:果真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果真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新教材大体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较高。新教材大体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较高。新教材大体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较高。新教材大体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对学生思维的要求较高。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红蜡块合运动是怎样的?红蜡块合运动是怎样的?不是凭观察能解决的不是凭观察能解决的蜡块的位置:蜡块的位置:x=vxt y=vyt蜡块运动轨迹:蜡块运动轨迹:OP蜡块的速度:蜡块的速度:蜡块的位移:蜡块的位移:在分析中渗透:两个分运动分别独立;在分析中渗透:两个分运动分别独立;在分析中渗透:两个分运动分别独立;在分析中渗透:两个分运动分别独立;同一时间或时刻,合、分运动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时间或时刻,合、分运动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时间或时刻,合、分运动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时间或时刻,合、分运动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黄恕伯 06.3独立独立独立独立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把上述道理用来分析平抛运动把上述道理用来分析平抛运动加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加速度(根据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分析)初速度初速度初速度初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位移位移位移位移水平方向水平方向水平方向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竖直方向竖直方向竖直方向合运动合运动合运动合运动0 0v0vx=v0 x=v0 tvy=gt0 0gy=g t21 12 2v=vx2+vx2OP=x2+y2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可求求轨轨迹迹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具体运动规律的结论。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具体运动规律的结论。两个方向上的受力两个方向上的受力两个方向的初速度两个方向的初速度两个方向的加速度两个方向的加速度两个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两个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两方向的速度方程两方向的速度方程两方向的位移方程两方向的位移方程合速度合速度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合位移合位移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轨迹轨迹消去消去t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重在掌握分析思路用旁批小结(用旁批小结(P42P42)。)。在在第第四四章章牛牛顿顿运运动动定定律律的的学学习习中中我我们们已已经经体体会会到到,已已知知物物体体受受力力情情况况而而想想知知道道它它的的运运动动情情况况时时,要要先先对对物物体体所所受受的的力力进进行行分分析析,然然后后应应用用牛牛顿顿定定律律得得到到物物体体的的加加速速度度,进进而而根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得到物体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据运动学的规律得到物体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在在研研究究抛抛体体运运动动时时,我我们们的的思思路路完完全全相相同同。不不同同的的是是,抛抛体体的的运运动动发发生生在在平平面面内内,需需要要在在 x、y 两两个个方方向向上上分分别别做做出出受受力力分分析析、在在两两个个方方向向上上分分别别应应用用牛牛顿顿定定律律和和运运动动学学的的规规律律,然后再根据要求做综合处理。然后再根据要求做综合处理。黄恕伯 06.3二、第六章二、第六章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4)(4)向心加速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向心加速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黄恕伯 06.3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心力作用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心力作用实验得出:向心力的大小跟实验得出:向心力的大小跟m、r、都有关系都有关系“可以证明可以证明”,向心力的大小等于,向心力的大小等于Fmr2从力要产生加速度导出向心加速度意义和公式从力要产生加速度导出向心加速度意义和公式阅读材料: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阅读材料: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做一做:感受向心力(做一做:感受向心力(m、r、大,则大,则F 大)大)实实验验装装置置比比较较复复杂杂,难难以作为学生实验;以作为学生实验;力力的的大大小小的的呈呈现现比比较较间间接,不易形成直观认识。接,不易形成直观认识。学学生生没没有有经经历这个过程历这个过程 学学生生只只有有动动力力学学的的向向心心加加速速度度概概念念,对对“加加速速度度”运运动动学学含含义没有认识。义没有认识。推推导导的的基基础础不不牢牢,作作为为阅阅读读材材料料,难以落实难以落实 起起到到一一定定的的弥补作用。弥补作用。黄恕伯 06.3新教科书(人教版):新教科书(人教版):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明确明确“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量”概念概念 向向心心加加速速度度难难点点在在于于v,正正确确认认识识圆圆周周运运动动的的v至至此此已已经经有有了了相相当当基基础础,这这里里又又作作了进一步强化了进一步强化黄恕伯 06.3还可以把还可以把v2变为变为和和v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来分析来分析还可以用平还可以用平抛运动来具抛运动来具体分析体分析返回原页黄恕伯 06.3新教科书(人教版):新教科书(人教版):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明确明确“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量”概念概念通过五个步骤说明通过五个步骤说明tt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动的动的v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 向向心心加加速速度度难难点点在在于于v,正正确确认认识识圆圆周周运运动动的的v至至此此已已经经有有了了相相当当基基础础,这这里里又又作作了进一步强化了进一步强化 把把对对v方方向向的的分分析析分分为为五五步步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黄恕伯 06.31.1.分别作出质点在分别作出质点在A、B两两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点的速度矢量(长度一样)。2.将将vA的起点移到的起点移到B,并保持,并保持vA的长度和方向不变。的长度和方向不变。3.以以vA的箭头端为起点,的箭头端为起点,vB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的箭头端为终点作矢量v。4.v/t 是是质质点点由由A到到B的的平平均均加加速速度度,v 的的方方向向就就是是加加速速度度的方向。的方向。5.当当t 很很小小很很小小时时,AB非非常常接接近近,等等腰腰三三角角形形的的底底角角接接近近直直角,角,v 的方向跟的方向跟vA(或(或vB)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黄恕伯 06.3新教科书(人教版):新教科书(人教版):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明确明确“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量”概念概念通过五个步骤说明通过五个步骤说明tt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动的动的v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给出向心加速度公式,在给出向心加速度公式,在“做一做做一做”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推导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推导通过实例引入向心力概念,通过牛顿通过实例引入向心力概念,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 向向心心加加速速度度难难点点在在于于v,正正确确认认识识圆圆周周运运动动的的v至至此此已已经经有有了了相相当当基基础础,这这里里又又作作了进一步强化了进一步强化 把把对对v方方向向的的分分析析分分为为五五步步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 v 问问题题解解决决了了,推推导导只只是是数数学学问问题题,放放在在“做做一一做做”中中,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至至此此,学学生生获获得得的的是是完完整整的的向心加速度概念向心加速度概念装置简单装置简单,能当学生实验;能当学生实验;也是一个应用知识的实例也是一个应用知识的实例黄恕伯 06.3黄恕伯 06.3新教科书(人教版):新教科书(人教版):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用一定的篇幅,设立小标题,进一步明确明确“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量”概念概念通过五个步骤说明通过五个步骤说明tt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很小时匀速圆周运动的动的v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引入向心加速度给出向心加速度公式,在给出向心加速度公式,在“做一做做一做”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推导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推导通过实例引入向心力概念,通过牛顿通过实例引入向心力概念,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力公式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公式做一做:体验在做一做:体验在v 相同相同、相同两种情相同两种情况下况下F 与与r的关系的关系 向向心心加加速速度度难难点点在在于于v,正正确确认认识识圆圆周周运运动动的的v至至此此已已经经有有了了相相当当基基础础,这这里里又又作作了进一步强化了进一步强化 把把对对v方方向向的的分分析析分分为为五五步步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骤,减小台阶,降低坡度 v 问问题题解解决决了了,推推导导只只是是数数学学问问题题,放放在在“做做一一做做”中中,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至至此此,学学生生获获得得的的是是完完整整的的向心加速度概念向心加速度概念装置简单装置简单,能当学生实验;能当学生实验;也是一个应用知识的实例也是一个应用知识的实例 通通过过体体验验来来认认识识r和和F的的定定量量关系,强化实践意识。关系,强化实践意识。黄恕伯 06.3通过通过“体验性实验体验性实验”增强实践意识增强实践意识 例:向心力和半径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新教材)例:向心力和半径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新教材)实验时,实验时,rA40cm,rB80cm,每秒钟喊口令,每秒钟喊口令2次。次。操作一:手握操作一:手握A,每秒,每秒1周;周;操作二:手握操作二:手握B,每秒,每秒1周;周;操作三:手握操作三:手握A,每秒,每秒2周;周;比较一和二:比较一和二:相同,相同,F 跟跟 r 成正比:成正比:比较二和三:比较二和三:v 相同,相同,F 跟跟 r 成反比:成反比: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相同相同相同相同”、“v v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黄恕伯 06.3三、第七章三、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与航天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黄恕伯 06.3 第七章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与航天 1 1 行星的运动行星的运动 2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3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4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5 宇宙航行宇宙航行 6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六章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一、一、行星的运动行星的运动 二、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三、三、引力常量的测定引力常量的测定 四、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五、五、人造卫星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宇宙速度 六、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新新原原 新新教教材材新新教教材材大大体体继继承承了了原原教教材材的的知知识识线线索索,在在关关于于“万万有有引引力力与与航天航天”方面的知识要求没有大的变化。方面的知识要求没有大的变化。新新教教材材在在“行行星星的的运运动动”与与“万万有有引引力力定定律律”之之间间增增加加一一节节课课文文“太太阳阳与与行行星星间间的的引引力力”,旨旨在在放放缓缓万万有有引引力力定定律律发发现现历历程程的的展展现现,为为学学生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更充分的知识基础;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更充分的知识基础;“经经典典力力学学的的局局限限性性”是是共共同同必必修修模模块块的的最最后后一一节节课课,在在“万万有有引引力力理理论论的的成成就就”后后面面,用用“经经典典力力学学的的局局限限性性”来来作作为为必必修修教教材材力力学学的的结结尾,是对学生所学经典力学的一次总结。尾,是对学生所学经典力学的一次总结。黄恕伯 06.3三、第七章三、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与航天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1)(1)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科学过程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科学过程 黄恕伯 06.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为万有引力规律的发现做出了什么贡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为万有引力规律的发现做出了什么贡献?根据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可以推导出:根据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可以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m为行星质量、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运动半径为行星运动半径)那么,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有什么规律?那么,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有什么规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分析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分析出:。(M为太阳质量)为太阳质量)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引力有什么规律?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引力有什么规律?由于以上由于以上F F和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和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星体间相互引力规律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吗?星体间相互引力规律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吗?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以下相同的规律: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说明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以下相同的规律:,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G G为引力常量。为引力常量。引力常量引力常量G G的值等于多少?的值等于多少?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G G的值,这使得万有引力的定量计算成为可能,我们能据此的值,这使得万有引力的定量计算成为可能,我们能据此计算出星体质量计算出星体质量黄恕伯 06.3三、第七章三、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与航天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2)(2)增进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增进科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黄恕伯 06.3黄恕伯 06.3三、第七章三、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与航天1.1.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章节结构对比2.2.对具体教材的分析对具体教材的分析(3)(3)注重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的熏陶注重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的熏陶 领领略略前前辈辈科科学学家家不不屈屈不不饶饶的的探探索索精精神神和和一一丝丝不不苟苟的的科科学态度学态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对未知的探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对未知的探索(黑洞)(黑洞)认识认识科学总是在探索更广泛适用的理论中发展科学总是在探索更广泛适用的理论中发展体会名人名言的哲理体会名人名言的哲理开开开开普普普普勒勒勒勒、牛牛牛牛顿顿顿顿、爱爱爱爱因因因因斯斯斯斯坦坦坦坦、霍霍霍霍金金金金,马克马克马克马克吐温、萧伯纳、梁启超吐温、萧伯纳、梁启超吐温、萧伯纳、梁启超吐温、萧伯纳、梁启超黄恕伯 06.3(二)必修(二)必修、教材的实验分析教材的实验分析黄恕伯 06.3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1.1.统一的实验要求和多种实验方案相结合统一的实验要求和多种实验方案相结合 统一的实验要求统一的实验要求 探究思路探究思路 常量和变量常量和变量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多种参考方案多种参考方案 黄恕伯 06.3黄恕伯 06.3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2.2.有利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黄恕伯 06.3过去教材的写法:过去教材的写法:在力在力F1 和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和OB,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力F1和和F2。以。以OA和和OB为邻边作平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对角线的长度。可以看出,合力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线向可以用对角线OC表示出来表示出来。关于关于关于关于“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的教的教的教学学学学黄恕伯 06.3现在教材的写法现在教材的写法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合力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合力F与分力与分力F1、F2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探究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探究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几几个个力力的的方方向向是是沿沿着着拉拉线线方方向向的的,因因此此要要把把拉拉线线的的方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2.几几个个力力的的大大小小由由所所挂挂砝砝码码决决定定,用用力力的的图图示示法法在在纸纸上上画出表示几个力的箭头。画出表示几个力的箭头。3.怎怎样样表表述述合合力力的的大大小小、方方向向与与分分力力的的大大小小、方方向向的的关关系?系?建建议议用用虚虚线线把把合合力力的的箭箭头头端端分分别别与与两两个个分分力力的的箭箭头头端端连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黄恕伯 06.3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过去:过去:只写如何操作、得出什么结论只写如何操作、得出什么结论现在:现在: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1.重重物物下下落落过过程程中中,除除了了重重力力外外会会受受到到哪哪些些阻阻力力?怎怎样样减减少少这这些些阻阻力力对对实实验验的影响?的影响?2.2.重重物物下下落落时时,最最好好选选择择什什么么样样的的两个位置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两个位置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4.4.实实验验报报告告中中要要写写明明以以及及对对结结论论可可靠靠性性的的评评估估,包包括括对对可可能能产产生生的的误误差差的分析。的分析。黄恕伯 06.3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节标题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黄恕伯 06.3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节标题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演示演示和和实验实验 真空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演示)真空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演示)用打点计时器测重物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重物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桌面的微小形变(演示)桌面的微小形变(演示)水平桌面上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随拉力的变化(演示)水平桌面上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随拉力的变化(演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演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合成红蜡块的运动(演示)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运动?(实验)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运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参考案例(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参考案例(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黄恕伯 06.3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节标题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演示演示和和实验实验做一做做一做设计、测量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和蚊香的燃烧速度设计、测量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和蚊香的燃烧速度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用计算机绘制用计算机绘制v-tv-t图象图象用光电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用图象找用光电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用图象找x x和和t t的关系)的关系)用刻度尺测反应时间用刻度尺测反应时间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拆卸、安装自行车的滚珠轴承拆卸、安装自行车的滚珠轴承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数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利用数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观察斜抛飞镖速度的方向跟轨迹的关系观察斜抛飞镖速度的方向跟轨迹的关系感受向心力大小跟半径的关系感受向心力大小跟半径的关系黄恕伯 06.3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一、新教材实验的编写特点3.3.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不同栏目的要求不同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物理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物理P27)用一把刻度尺测量钢球沿桌边飞出的速度(物理用一把刻度尺测量钢球沿桌边飞出的速度(物理P44)根根据据自自行行车车的的传传动动机机构构和和脚脚踏踏板板的的周周期期,写写出出自自行行车车前前进进速速度度的的表表达达式式,计计算算前前进进速速度度,并并跟跟实实测测的的结结果果对对比比。(物理(物理P47)问题和习题问题和习题节标题节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以实验名称作为节的标题演示演示和和实验实验做一做做一做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实验方案方案设计设计功的测量功的测量速度测量速度测量橡皮筋法橡皮筋法重力法重力法位移相同力不同位移相同力不同力相同位移不同力相同位移不同水平牵引水平牵引斜面下滑斜面下滑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光电门光电门(1)(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2)(2)“橡皮筋法橡皮筋法”和和“重力法重力法”的优缺点对比的优缺点对比“橡橡皮皮筋筋法法”相相对对“重重力力法法”的的优优缺缺点点能获得倍数的功,易于数据定量关系的猜想能获得倍数的功,易于数据定量关系的猜想易于和光电门组合易于和光电门组合和打点计时器组合要测多次数据和打点计时器组合要测多次数据装置、操作稍复杂装置、操作稍复杂和原先实验没有重复感,不会误认是运动学实验和原先实验没有重复感,不会误认是运动学实验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2)(2)“橡皮筋法橡皮筋法”和和“重力法重力法”的优缺点对比的优缺点对比(3)(3)对对“橡皮筋法橡皮筋法”实验的教学建议实验的教学建议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实验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实验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1)实验的通常表现:实验的通常表现:(2)(2)教学过程的改进设计:教学过程的改进设计:无悬念、漫不经心。无悬念、漫不经心。“知知知知识识识识”:作作用用力力和和反反作作用用力力大大小小相相等等、方向相反。方向相反。“过程过程过程过程”:“等效代替等效代替”方法的应用。方法的应用。“情感情感情感情感”: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进行质疑;引发学生进行质疑;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把三维目标融在一起把三维目标融在一起黄恕伯 06.3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二、对具体实验的分析和建议问题和习题问题和习题根据自行车传动机构测车速根据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