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与按摩》PPT课件培训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31282961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与按摩》PPT课件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推拿与按摩》PPT课件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推拿与按摩》PPT课件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拿与按摩推拿与按摩PPTPPT课件课件欢迎各位同学选修推拿与按摩关于这门课程的考核w通过手法操作考核进行:w1、手法的正确与否;w2、手法熟练程度。第一讲推拿与按摩概述w内容提要主要介绍推拿与按摩的起源和发展简史、内容分类、作用原理、应用原则以及推拿按摩中所运用的“介质”。东汉时期:医学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倡“膏摩疗法。w两晋南北时期:按摩疗法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美容手法已有报道,膏摩法得到系统总结,养生按摩形成套路。w明代:年,中国第一部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问世。年是手法医学发展的时期,手法运用于成人和小儿各种临床,“推拿”一词出现。记载于小儿科医家万全幼科发挥。w清朝:统治者认为,按摩治疗侵犯了“龙体”,在太医院限制应用,但民间仍广泛流行,著作有: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等。解放前,反动统治时期对祖国医学遗产非常歧视,并实行排斥与消灭政策,导致停滞不前、湮没无闻的地步。w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推拿与按摩。概括起来,推拿与按摩在新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w(一)复苏与普及(1950-1976)w(二)发展与繁荣(1977-1995)w(三)开拓与展望(1996年至今)(一)复苏与普及(1950-1976)w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施了推拿与按摩的正规教育,并开展了临床医疗,w1954年,天津市开设了按摩科。w1955年重庆市举办学习推拿课程中医班。w1956年10月,上海卫生学校开办推拿训练班。w1958年3月,上海成立了推拿门诊部。同年11月25日成立了推拿医学士学校,后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w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了推拿系;继后全国各地中医学院相继设立了推拿专业。(二)发展与繁荣(1977-1995)w1977年以后,推拿与按摩的临床教学、科研已全面展开,推拿成为国家对手法医学和手法临床分科的正式命名。w1982年,上海中医学院设立五年本科推拿专业。w1986年,上海中医学院推拿系成立,这是我国最早也是迄今为止惟一培养本科高级推拿人才的教育机构,并开始招收推拿专业研究生。w1987年,全国推拿学会成立。推拿学医学工具书出版。w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推拿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南宁举行。w1991年,武汉按摩学会主办“按摩与导引”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w1993年4月,河南郑州举行第三届推拿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南宁举行。w1995年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四届推拿学术交流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三)开拓与展望(1996年至今)w这一阶段推拿与按摩的临床研究工作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开展了对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肺气肿、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w推拿手法测定仪应用于实际教学,并正向多媒体手法教学系统开发。w对其他行业的运用和国际交流广泛开展。w“推拿”与“按摩”有望分别成为不同的学科命名,教育、医疗机构均以“推拿”学科命名,保健、美容、休闲机构以“按摩”学科命名。新的世纪里古老的推拿与按摩将会成为人类追求健康的热门行业。w不管是否有病,按摩均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有病治病,无病可起到保健作用。w按摩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已被人们所接受。w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掌握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项宝贵遗产-推拿与按摩。三、按摩与推拿的概念w按摩与推拿是专门作用于机体以提高和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和防治伤病的各种操作手法。四、特点w简单易行,不需要什么特殊设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经济实惠。五、推拿与按摩的内容和分类w(一)推拿与按摩的内容w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w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w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w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w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w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w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二)推拿与按摩的分类推拿与按摩保健性推拿与按摩医疗性推拿与按摩康复推拿与按摩运动推拿与按摩休闲推拿与按摩美容推拿与按摩保健推拿与按摩正骨推拿与按摩捏筋推拿与按摩麻醉推拿与按摩刮痧推拿与按摩急救推拿与按摩第二节推拿与按摩的作用原理一、推拿与按摩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w(一)推拿与按摩对人体运动系统的作用w(二)推拿与按摩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作用w(三)推拿与按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w(四)推拿与按摩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w(五)推拿与按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作用w(六)推拿与按摩对人体皮肤的作用二、推拿与按摩对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w(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w(二)理筋散结,整复错缝,润滑关节w(三)加速恢复功能,缩短康复期限,消除后遗症状第三节推拿与按摩的应用原则w一、明确诊断,对症应用w在施术前,术者应认真、仔细、全面、正确地诊断病情。排除手法不宜治疗的病症,如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及任何部位的脓肿,各种皮肤病、传染病,运动创伤中的开放性损伤、新鲜骨折和关节脱位及急性软组织早期均不宜做推拿与按摩。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施术下腹部等。二、手法有序,力量适宜w一般施术部位顺序可以从头面部肩背腰骶上肢下肢,自上而下,先左后右,从前到后。力量一般采取先轻、中重、后轻。方法操作分主次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度由轻逐渐加重,关节活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操作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对老年和身体虚弱、气血亏损者手法刺激不宜过强。总之对手法操作,要求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并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w按摩的方向应沿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进行。w发力在脚,用力在腰,促动肩臂,力贯指端。三、时间灵活,操作卫生w每次操作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所应用的手法来确定。一般以10-20min为宜。保健、康复施术可适当延长操作时间、疗程,对治疗操作的手法刺激量较大的一般采用隔日治疗,而操作手法较柔,刺激量较小者,多采用每日治疗。急性病症3-5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病症10-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隔3-5d可产生后效应作用。w在操作过程中,术者与患者均应注意个人卫生。四、精力集中,位置得体w术者要树立高尚的医疗道德,在操作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做到手随意动,功从手出。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患者对手法的反应,以随时调整手法的刺激方法与力度。w位置选择应得体,既使患者感觉舒适、肌肉放松,能维持较长时间,又能有利于术者手法操作的体位。第四节推拿与按摩的介质w(一)药膏:冬青膏、华佗虎骨膏等w(二)药酒:虎骨酒、舒活酒、木瓜酒等w(三)药油:松节油、红花油、活络油等w(四)粉济:滑石粉、爽身粉等w(五)清水与按摩操作有关的名词、术语w手掌、掌根、虎口、大鱼际、小鱼际、指腹、指尖、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手腕、前臂、上臂、肘尖。第二讲推拿与按摩的常用手法w内容提要主要介绍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w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w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一、推法w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图331)。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w(一)方法与步骤w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w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二)动作要领w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w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二、擦法w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图332)。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w(一)方法与步骤w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w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w(二)动作要领w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w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w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图333)。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w(一)方法与步骤w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w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w(二)动作要领w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四、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图334)。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w(一)方法与步骤1.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w2.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向心方向推进。w3.操作时全掌要紧贴皮肤,以拇指指腹和大鱼际构成钳形着力的一面,与四指指腹和小鱼际构成着力的另一面。捏紧时前臂略作旋后,使拇指螺纹面继续向内旋动,作完圆形揉动的一周,接着全掌向前滑动约一拇指宽的距离。如此周而复始地边揉边捏边螺旋形向前推进。w(二)动作要领w1.揉捏要求全掌着力均匀,必须有意识地减少示指与拇指尖习惯性的对掌用力,以加强拇指与其他三指的掌根对掌用力。w2.要求腕部柔和放松。五、搓法w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图335)。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一)方法与步骤w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w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w(二)动作要领w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w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六、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图336)。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一)方法与步骤。w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w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w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w(二)动作要领w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w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七、摩法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图337)o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一)方法与步骤w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w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w(二)动作要领w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w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w3用力不可太重。八、拍击法w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一)方法与步骤w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w2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w(二)动作要领w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w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九、抖法w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图339)。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一)方法与步骤w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w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w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w(二)动作要领w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十、运拉法w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图33l0)。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一)方法与步骤w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w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w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w(1)肩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w(2)肘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w(3)腕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w(4)髋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5)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6)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w(二)动作要领w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w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十一、拿法w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图3311)。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一)方法与步骤w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w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w(二)动作要领w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w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w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十二、滚法w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图3312)。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一)方法与步骤w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w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w(二)动作要领w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w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十三、刮法w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图3313)。松 解 粘 连,消 散 瘀 结,改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一)方法与步骤w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w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w(二)动作要领w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w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十四、掐法w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图3314)。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一)方法与步骤w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w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w(二)动作要领w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w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w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十五、弹筋法(提弹法)ww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图3315)。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一)方法与步骤w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w2象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w(二)动作要领w1.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w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l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十六、拨法(分筋、拨筋)w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图3316)。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w(一)方法与步骤w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w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w(二)动作要领w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十七、理筋法(顺筋法)w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图3317)。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一)方法与步骤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w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w(二)动作要领w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w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十八、捏法w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w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w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较长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十九、扳法w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w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关节小关节错缝等症。w常有:颈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内收、上举)、二十、拉法w拉法属于牵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称为牵引法或拔伸法。w本法较多应用于中医伤科的正骨方面。w应用时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突发性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w常有: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颈部按摩w手法:推、揉、揉捏、叩打和运拉w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立于其身后,两手分别放在被按摩者颈部的两侧,自上而下做轻推摩,当推至颈根时,两手分别转向两侧肩部,重复数次后,自颈上部向下外侧直至肩胛部作揉和揉捏。用力先轻后重,几次后,再揉胸锁乳突肌,接着叩打背部,最后嘱咐被按摩者做头部各个方向的主动活动。腰背部按摩w手法:推摩、擦摩、揉、按压、叩打w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上肢伸直平放于躯干两侧,或一侧上肢屈曲垫于颈下,按摩者站立于其身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先做轻推,自腰部起推至肩胛骨下角,然后向外展开,再转向腋窝。力量由轻到重。轻推之后,在腰背部用手掌或掌根自下而上做大面积的揉,棘突两旁用拇指指腹自下往上揉。在肋间处可用指腹做推摩和擦摩。在擦肩胛骨下角及内侧缘时,按摩者用一手顶住被按摩者的肩部,用另一手的手掌内侧自上而下擦摩。双手并列按压两侧竖脊肌及脊柱。再后自下而上切击脊柱两旁的肌肉,最后以轻推结束。手部和腕关节按摩w手法:推摩、擦摩、揉、按压、运拉w操作步骤: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对面,先从指间关节向腕关节做轻推、擦摩数次后,然后在手指的掌侧和背侧做横向的推摩和擦摩,再沿手指两侧向上推摩,到手背部沿着掌骨间进行推摩、擦摩和揉,再重点揉腕关节,然后按压腕关节,按压时,按摩者两手十指交叉,两掌根夹住被按摩者的腕关节,相对用力,力量由轻到重,重复数次,最后做指间、掌指及腕关节的运拉而结束。前臂和肘关节按摩w手法:推摩、揉捏、揉、擦摩、运拉w操作步骤:两人相对站立,按摩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腕关节,另一手从前臂下端向肘关节做轻推,接着做较长时间的单手揉捏,然后重点在肘关侧副韧带处做揉与擦摩,继之运拉肘关节,最后以轻推结束。上臂和肩部按摩w手法:推摩、揉、揉捏、搓、抖动、叩击、运拉w操作步骤:两人相对站立或坐,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侧方,由肘部向肩部进行几次轻推摩,然后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及肩关节进行揉和揉捏,接着由肘至肩部来回搓动。搓肩部时,一手紧压在肩关节前面。另一手压在肩胛骨中上部进行搓动,然后叩击三角肌、抖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最后运拉肩关节和轻推结束。足、踝部按摩w手法:推摩、擦摩、揉、运拉w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摩方向从远端向近端进行,先从足趾、足背、踝部向小腿方向做几次轻推,然后用指腹或小鱼际在足背和踝关节周围做擦摩和揉,以揉为主,继后做趾关节和踝关节的运拉,最后以轻推结束。小腿和膝关节按摩w手法推摩、擦摩、揉、揉捏、搓、抖动和运拉。w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卧位或坐位,膝关节屈曲。按摩者站立或坐于被按摩者小腿同侧,先从踝关节到腘窝做几次轻推,然后双手或单手揉捏小腿三头肌,在揉捏过程中可插入轻推或抖动,接着在膝关节周围,特别是两侧副韧带处做揉和擦摩,以揉为主,继后搓膝关节及小腿,最后进行运拉和轻推结束。大腿按摩w手法:推摩、揉、揉捏、抖动、搓、叩打。w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卧位或坐位,从膝关节向腹股沟及髋关节方向进行几次轻推摩,然后在大腿外侧用重推,大腿前面、后面及内侧面做揉和揉捏,再后做搓、抖动、叩打,最后以轻推摩结束。髋关节与臀部按摩w手法:推摩、揉、揉捏、抖动、叩打和运拉。w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立于体侧。先从臀部由内下至外上顺着淋巴的流动方向进行轻推,然后在臀部做揉和揉捏,由于臀部肌肉丰厚,按摩时用力宜大些,在揉时可用掌根或双手重叠加压揉,揉捏时也可用双手加压力揉捏,然后再用双手重叠按压和抖动肌肉,最后叩打臀部肌肉和运拉髋关节结束。全身按摩w全身按摩的手法与局部按摩的手法基本相同。全身按摩的体位与按摩顺序一般是:先俯卧按摩颈部背部腰部臀部;然后仰卧,先按摩胸部,后按摩腹部,再取坐位按摩四肢。在按摩肢体时,应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肉群。w按摩时,应做完一个部位再做另一个部位,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w全身按摩的时间约30-60min。自我按摩w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用自己的双手在体表的某些部位运用一些简单的手法进行按摩,以达到强身、保健和减轻伤病症状的目的,此称为自我按摩。w自我按摩的操作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因体位的限制,按摩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有些部位难以采用某些手法。因此,自我按摩不能完全代替专业人员的按摩及相互之间的按摩。w自我按摩时需采取便于操作、肌肉充分放松的姿势和体位。1、自我按摩下肢足w取坐位,在按摩足背时,被按摩一侧的下肢屈膝屈髋,用脚跟支撑于床面;而在按摩脚趾时,其脚外踝靠于另一大腿上。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和运拉小腿w取坐位,被按摩的下肢屈膝、屈髋,另一下肢稍旋外。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和搓等手法。膝关节w取坐位,被按摩一侧的大腿伸直,置于床面,另一腿垂于床沿。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等手法。大腿w取坐位,按摩大腿内侧肌群及股后肌群时膝微屈,大腿稍旋外。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揉捏、切击、肌肉抖动等手法。臀部w取站位,被按摩一侧下肢的膝关微屈,躯干稍前倾,身体重心移向另一下肢,用同侧手进行按摩。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肌肉抖动等手法。2、自我按摩上肢手与手腕w取坐位,两手于胸前互相进行按摩。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肌肉抖动等手法。前臂w取坐位,用一手的手掌按摩另一手的前臂。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等手法。上臂w取坐位,按摩肱二头肌时,姿势基本上同前臂按摩姿势,但上臂应旋外,以便操作。按摩肱三头肌时,上臂应旋内,肘关节伸直,前臂垂于两腿之间。按摩三角肌时,同侧的髋、膝关节屈曲,脚底支撑于床沿,肘关节屈曲并靠在膝关节上,上臂稍旋内。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肌肉抖动等手法。自我按摩躯干w腰背部w取坐位或站位,两手半握拳从下而上置于腰背部,用手掌或手背侧按摩。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叩打等手法。胸部w取坐位,用一侧手掌按摩对侧胸部肌肉。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肌肉抖动等手法。腹部w取仰卧位或半躺位,屈双膝双髋关节,使腹部肌肉放松。w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及按压等手法。自我按摩头部w取坐位,按摩头皮时,双手于头顶插入发间进行来回擦摩、叩打。揉太阳穴时用大拇指指腹按在太阳穴上进行揉压。搓颜面时,用双手掌心置于面前上下反复搓擦。自我按摩颈部w取坐位,按摩颈前部位时,拇指与四指分开,置于胸锁乳突肌上,自上而下做推摩。按摩颈后部时,用单手或双手指腹做推摩,自上而下再推至两侧,然后再做揉捏或揉。穴位按摩w穴位按摩又称经穴按摩或指针疗法。w它是运用多种手法刺激某些穴位,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伤病的目的。一、取穴方法w人体的穴位都有一定的位置。可以用多种方法测量,准确的取穴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因此,掌握取穴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w1、解剖标志取穴法以人体体表的各种解剖学标志作为取穴的依据。如棘突、乳头、脐、胸骨等。w2、指量法(又称同身寸指量法)以被按摩者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如果按摩者与被按摩者的手指大致一样,就可用按摩者的手指直接量取穴位。二、选穴原则w(1)就近选穴: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时,可以选取用病变部位和邻近部位的有关穴位。w(2)远道选穴:即循经选穴,按经络的内在联系,头面部、躯干的疾病可选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w(3)对症选取穴:针对某些疾病的症状,可选用相应的主治穴位,如发热可选用大椎、曲池穴;腓肠肌痉挛可选用承山穴;昏迷时可选用人中、十宣、涌泉等。三、经穴按摩的注意事项w经穴按摩用力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局部组织,一般以出现酸、胀、麻感为宜;w用力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w在治疗疾病时,应配合采用其它相应的治疗方法;w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状况而选用不同手法。四、常用穴位w根据现有的文献的记载,人体上分布的穴位已有800多个。在伤病中出现的压痛点,也可作为穴位,因无固定的位置,所以称之为“阿是穴”或“应天穴”,主治局部疼痛。1、头部常用穴位穴位位置主治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头痛、头晕、昏迷印堂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头痛、失眠、鼻炎人中人中沟上1/3处昏迷、急性腰扭伤太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的中点,向外1寸的凹陷处头痛、感冒、眼疾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与耳垂相平头痛、头疼、颈痛、耳鸣下关颧骨弓下部凹陷处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攒竹两眉内侧的眉端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2、腰背部常用经穴穴位位置主治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发热、感冒、失眠天宗肩胛岗下缘正中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落枕、肩胛痛肾俞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腰痛、肾炎大肠俞 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腰痛、肠炎3、上肢常用穴位穴位位置主治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举臂时肩峰前有凹陷处肩痛、臂痛、上肢瘫痪曲池屈肘成90肘横纹尽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肩、肘痛、上肢功能障碍、发热扭伤稍屈肘,半握拳,掌心向内,曲池穴与腕背横纹中点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急性腰扭伤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腕痛、上肢瘫痪、落枕、牙痛内关腕掌侧横纹上2寸昏迷、上腹痛、胸痛、上肢痛合谷第1、2掌骨之间,靠近第2掌骨体的中点牙痛、上肢痛、头痛落枕手背,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5分落枕、手指麻木十宣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处中暑、休克、昏迷下肢常用穴位穴位位置主治委中腘窝横纹中央腰痛、膝痛、坐骨神经痛膝眼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中膝痛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腹痛、膝痛、下肢麻木、便秘、强壮作用。承山腓肠肌肌腹下方人字纹处正中腓肠肌痉挛、腰腿痛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踝关节扭伤、落枕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下腹痛、月经不调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的中间腰腿痛、踝痛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间腰腿痛、踝痛、失眠涌泉足底心凹陷中,在足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处中暑、昏迷、足底肌痉挛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