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拔贡李润深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1684125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绪拔贡李润深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光绪拔贡李润深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光绪拔贡李润深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绪拔贡李润深文/孙玉海李润深(18671937?),字滋甫,平原县官道张村人,清光绪乙酉科(1885 年)拔贡、泰安府候选训导、直隶州候选知县,系笔者外高祖父。明、清之际,其 家族一直为书香门第,系平原望族。滋甫公系李氏家族最后一名出色人物。因年代久远,加之解放后李氏家族族谱、墓碑等珍贵资料被毁,迄今已难以追 溯其家族发展的清晰面貌。笔者经多年努力,陆续搜寻、查证了一批珍贵史料,现 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一、书香世家 平原望族外祖父家祖上世代行医,到外曾祖父这一代,已传了七世。由于医德高尚、医 术高超,历代造福百姓,救人无数,在当地有着极好的口碑。同时,这个家族在科 举方面,也是代不乏人。祖上曾经出过两位举人,县、府学生员亦不间断。由于家 族中不断有人因考取功名做官,加之数代行医,闻名遐迩,家道丰裕,门庭显赫, 成为闻名当地数百年的望族。据家中老人讲述,清代,人们傍晚出平原县城向东南方望,可见天之一角被灯 笼映红那里就是官道张老李家的府邸,其门庭显赫如此。据老人们讲,当时, 凡县令经过李家门前,都会下轿进门参拜。在老李家,曾流传祖上两次藏银子的故事。据笔者考证,这些故事有着真实的 历史背景。晚清咸、同年间,德州境内战争频仍,富家大族往往成为起义军抄掠的目标。 据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兵事志”卷载:“咸丰四年,太平天国遣将李开芳、吉 文元率马贼窜德州境由平原曲陆店渡河,恩县、高唐相继陷。”当时,平原阖县 震荡。战乱一起,为保住财产,润深公的祖母令家下仆从用独轮车,秘密将银子成 车成车地倒入井中。之后不久,闻听“长毛”(太平军)被平定(当时,清廷亲王 僧格林沁率兵围攻高唐城,将北伐这支的太平军剿灭。)老太太又亲自监督,令仆 从将井中银子捞出,然后一车一车地运送回家。在稳定了一个时期之后,捻军继起。捻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清廷的追剿 难以奏效(僧格林沁就在围剿捻军时被杀)。对此,清廷根据大臣曾国藩的剿捻之 策,改追剿为围堵,令各村修建圩寨。同时,派李鸿章任剿捻大臣。最后,捻军被 围堵在黄河、运河等河流环绕的三角形地带,最终被歼灭。据民国续修平原县志 记载:“同治七年春,捻匪张总愚窜入县境多次,至七月始平。”最后,西捻军全军 覆灭,首领张宗禹在禹城徒骇河投水自尽。捻军在德州境内活动时,如平原县志所载,“蹂躏尤酷”。老李家作为世家 大族,当时总共埋藏了四大缸银子。但是,由于宅心仁厚,没防备下人,后来这些 银子多数被下人偷走了。时隔数年之后,家人开始找寻银子。在发动仆从挖找之后, 一无所获。滋甫公的祖母坐在门槛上伤心地哭泣。滋甫公时年 6岁,走上前去安慰老人:“奶奶,您哭什么呀?”老人说:“傻孩子,咱家的银子走了,老李家家 道要败了!”(古时人们认为,家无富贵之人,“镇”守不住家财。)滋甫公说:“我去 找找看!”老太太说:“这么多大人都找不到,你一个6岁的孩子,哪里能找到呢?” 滋甫公说:“我试试看。”于是他扛了一个小 头,在院墙附近只刨了几下,就找出 一缸银子。阖家惊叹。老太太一把搂住宝贝孙子,激动地说:“孩子,看来你是老李 家的贵人啊,咱家家道的振兴,以后就靠你了!”二、年少颖异 高中拔贡滋甫公没有辜负家人厚望,年仅18岁就考取了号称“六贡之首“的拔贡。(传 说,其母亲在生产前夜,曾梦见屋内有一倒扣的竹笸箩熠熠放光,揭开一看,是一 套清朝官服。于是家人认定滋甫公前程远大。)当时,依靠滋甫公找到的这缸银子,老李家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由于祖上英 才辈出,书香浓郁,加上滋甫公天资颖异,课业勤勉,光绪乙酉(1885)年,经山 东学政严格考选,滋甫公被荐为拔贡,从东昌府(今聊城)选送京城接受朝廷面试。 这一年,他年仅18岁。这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明清之际,文人的仕途,正途一般有两条:一条是要通过科举考试,文士由秀 才经乡试而成举人,由举人经会试而成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而成进士。除这一条外, 另一个出路是通过考试或捐纳,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或监生,然后授予官职。各 类贡生皆由一省教育的最高长官学政确定。清代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拔 贡、优贡、副贡、例贡。监生分为四种:恩监、荫监、优监、例监。贡、监生的生 员,一般来自地方府、州、县学及八旗官学的秀才。作为“六贡”之一的拔贡,当时是各种贡监生中素质最高、最受朝野重视者, 号称“六贡之首”。乾隆七年,上谕规定,拔贡每十二年(逢酉年)选拔一次,每 州、县选拔一名。由于拔贡所选人数极少,因此前人说:“举人无数,拔贡有数”。 且在考试中,对拔贡的综合素质,要求之高、选拔之严,近乎苛刻。不仅要求应试 者文章好、书法好、品行优,还要家世清白,体貌端正,身无残疾。非相貌出众、 一表人才者,即便才高八斗,也不能去考拔贡。为防止所选非人,朝廷规定,各地 所荐拔贡到京后要再考一次,如文句不通顺,则将该省学政按渎职罪论处,从而确 保了拔贡的质量。时人指出:举人、进士中文句不通的很多,可是拔贡中,文句不 通的极少。由于清代拔贡每十二年才选拔一次,加之考评限制异常苛刻,因此拔贡的声誉 历来非常之高。据载:考选拔贡,相貌不佳者,绝对无缘参选。一般而言,参选者 越年轻越受重视(考试要求之一就是要“白面、无须”)。年老者因老而丑,很难 入选。有些年老的秀才不甘心,为了参选,竭力修饰容貌,力求瞒过年龄。但是, 胡子问题,是个大难题。为此,有的生员不惜忍痛一根根地拔掉胡须,以使自己显 得年轻、好看一点。但却又往往输在考试上文笔不好或书法不优,往往被淘汰。 故而当时文士间,盛传一首拔胡诗:“未拔贡兮先拔胡,贡未拔兮胡已无;早 知拔胡不拔贡,不如不贡不拔胡。”说的是拔掉了胡子,仍考不上拔贡的尴尬、无 奈和辛酸。据笔者所知,目前德州地区,只有明代临邑大书法家邢侗曾于18岁考上拔贡。但是,明代拔贡是每3年一考,难度要比清代要小。可见,滋甫公如此年轻就考取拔 贡,实在是很了不起的。当时,在平原及周围各县,滋甫公都是鼎鼎有名的几 乎无人不知平原县出了个“小拔贡”。据老人们讲,当时滋甫公从京城荣归故里, 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挂彩。入平原境后,换乘大轿。在经过县城附近某个村庄的长 街时,阖县前来的围观者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大轿从早晨一直走到中午,整 整用了半天时间,才走出那道长街。滋甫公高中拔贡,为李氏家族带来了福祉。老李家得以重新振兴虽不如此 前鼎盛,但尚能维持祖业不坠。三、时世多艰 文医济世晚清,朝廷外忧内患,国力衰竭,加之政治腐败,仕路艰险。许多考取功名者 往往终老都得不到实职。滋甫公考取拔贡,少年得志,同时代人罕有其匹,可是也 难以一时获得官职,只得到了一个“候选训导”的虚衔。后来,大概由于门庭显赫 声誉卓著的缘故,他应邀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当时李鸿章为直隶总督),职位是“赏 戴蓝翎直隶州用候选知县”,大约是一个六品官(直隶州的级别比一般县的级别高)。清朝灭亡时,滋甫公46岁。他决意不仕,回归故里,行医济世(由于祖上世代 行医,家学渊深,他也是一名杏林高手)。经过多年辛勤的操持、经营,到晚年,他 先后在平原境内开了好几家大药堂。经其妙手救治、起死回生者,不计其数。滋甫公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为人宽厚仁爱、矜苦怜贫。无论面对贵贱贫富之 人,均待之以礼。他外出行医,从不坐轿。如病人家有能力提供骡马车,则乘车; 而遇到病人家道贫寒、无力提供交通工具者,则自骑一头毛驴前往,尽量不给病人 家增添麻烦。到病人家村口时,一定坚持步行进村,以示对父老乡亲的恭敬。他治 病行医,不择贵贱贫富,即使对方家徒四壁、无力支付医药费,也免费给予全力诊 治,总以救人为要。因其仁心妙手,活人甚众,甚为乡亲们敬重,声名远播。滋甫公精通文史、书画、篆刻、中医学,尤擅书法(据老人们讲,历来李家男 女老少均擅书法,时号“李氏无拙笔”)。行医之余,他经常应邀为人撰文章、写碑 志、作书法。同时,与京城、省城的许多社会名流都有交往,经常书信往来。清末 民初,平原县境内的许多碑刻、铭文,多出自其手笔。因其书法好,当时周围数县 的书法爱好者,都慕名来到平原县城,到滋甫公撰写的碑上拓片、临摹。惜乎百年 来,经过一系列战乱、运动这些珍贵碑刻目前存世者已非常稀少。目前,在泰山的樱桃园景区,存有滋甫公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题写的一块 名为“鉴我泉”的碑碣。如今此碑已被泰安作为珍贵文物保护起来。1901年秋,滋甫公应平原县好友任今俊之弟任金栋之邀,为其书写了一块牌匾 “通德号”。后任氏开张营业,从事酱菜、酿造业。任氏家族亦平原望族,明、 清两代声名显赫。就是这个任氏家族,后来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国学大师 任继愈(任今俊系蒙阴县教谕,为任今栋和任继愈的爷爷任今杰的大哥;任今栋也 是任今杰的哥哥)。老李家和任氏家族有世交之谊。任氏苦心经营“通德号”,历经 坎坷,解放后曾一度停业。到了上世纪末,其后人任万平光大祖业,使“通德号” 获得新生,获得“中华百年老字号”殊荣。由于年代久远,滋甫公当年题写的木匾 已有些风化。“通德号”经理任万平经过努力,将此牌匾重新翻刻,使得滋甫公的书 法真迹得以保留下来。滋甫公一生曾写过大量书法作品。因书法甚佳,当时人们就以得其只字片纸为 荣。惜乎“文革”中,其大量著作、书法被付之一炬,荡然无存。(据家中老人生前 讲述:李家曾被若干次抄家。文革抄家时,家中所有字画都不敢留,只能被迫烧掉, 仅烧字画就蒸熟了一锅馒头!其中,不乏李鸿章、张之洞等晚清名流的书法真迹。 所抄走的金、玉类的各种印章,有好几笸箩。滋甫公的往来书信,被装了好几麻袋, 倒在院子里堆成“小山”,一把火烧掉!至于祖上几百年来世代流传的大量珍贵器物, 悉数在劫难逃。)前些年,笔者听说,平原当地苏集乡有人藏有滋甫公写于黄绫上的 一幅书法真迹,其家视为至宝,秘不示人。因文革之故,滋甫公生前所写的大量精美文章、书法,后人已永远无法见到了。 “文革”之祸,不但给作为书香门第的老李家以巨大打击,也给民族的历史文化造 成了不可估量、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四、深仁厚德 誉满乡闾作为百年望族,李家世代教诲子孙以耕读为本。滋甫公生值清季,一生饱经忧 患,深知家道艰难,故而力倡家人节俭。他深深同情那些衣食无着的贫苦百姓。他在教育自己女儿的妇女杂字中写 道:“穷人睡觉,惟有席片;所坐之物,只是炕沿。若说厨房,应有余粮;贫寒之家, 咽菜食糠;但求一饱,粗粝何妨。其在富贵,餍饫膏粱”据家中老人回忆,滋 甫公在家中正堂屋的桌子上,亲自刻了一块“勤俭持家”的木牌,时刻提醒全家: 衣食艰难,得之不易,要生活简朴,万万不可浪费。他本人则是厉行节俭的典范。 同时,他在诗中谆谆告诫家人要辛勤劳动:“吃饭做活,勿好游闲。庄农人家, 稼穑艰难。人口多寡,须筹吃穿。用度务奢,预防凶年。” 他在妇女杂字中告 诫女儿:“井臼操作,勤俭克终;纺绩劳苦,杼轴弗空;捆屦织席,兼习女红。”因 此,老李家的妇女,无论长幼,皆习女红,操持家务之余,和下人一样地劳动,自 己织布纺线,无一刻得闲。滋甫公亦亲自力田,并以“耕读之家”为荣。他在诗中自豪地写道:“自古中国, 首重力田。豳风无逸,载之简编。传遗后代,不读则耕;经籍罗列,阡陌纵横 默识时习,朝夕课功;虽农亦士,负耒横经;垄亩之间,自有俊英。”这既是对他自 己的勉励,也是对后辈的鞭策。他鼓励后人,在困境中不要气馁,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力求有所作为:“尺 璧非宝,寸阴是竞时来运转,只争早晚;人定胜天,境岂我限!”他高度重视加强个人修养,谆谆告诫后人:“物虽有恶,人本善性;改过勿惮, 迁善宜诚;或有尤悔,须自三省;果得愆咎,立即反躬;积德累仁,敦品励行;临 财毋苟,惟义是从;审机观变,切忌昏蒙;遇事处世,勿得骄盈。俗情物理,又要 明通:待人接物,必当谦恭;涵养度量,宜求宽洪;大端勿亏,细节莫轻”在 他的教育下,李氏家族的子孙待人接物谦恭仁恕,彬彬有礼,饶有大家风范,深为 时人景慕、钦佩。对于世态炎凉,滋甫公深有体会,他写道:“世态炎凉,立形冷暖;荣辱盛衰, 趋避愈现;见利麇集,害则逃窜;顺逆之间,良否攸判!”并尖锐地指出:“现 实眼薄,羡慕仕宦” 他思想开明,反对迷信,批评求神拜佛,告诫子孙要从加强道德修养做起,好 好做人:“否泰一致,未可骄谄;明哲见几,别寓权变;设遇非常,迷信宜捐;鬼神 仙佛,绝少灵验;妖魔精怪,尤属虚诞;祸福灾祥,预难计算吾国旧习,寺庙 庵观;无涉安危,何关治乱!阳间明了,莫问幽暗;因果报应,导人向善;僧道尼 姑,败俗易见;志无邪匿,行无圭玷;自或余庆,迟速不免!爵禄尸位,官箴有忝” 滋甫公为人,谦和仁恕,有大雅君子之风。为人处事,德量宏大,待人宽仁, 一生屈己让人,“不敢为天下先”,其德行一直为乡里称颂。笔者幼时听长辈所谈滋甫公的一些事迹,有两件记忆深刻。 一件事,是有一年麦收期间,滋甫公家的麦子割完刚堆上场院,尚未打压,一 天清晨,遭一不轨之徒暗中纵火,致使他家全部收成焚烧殆尽。乡邻闻讯愤慨,群 起追堵歹徒,此人走投无路,窜入李公院内,由于无路可逃,万般无奈,钻入胡同, 直奔滋甫公居住的后宅。滋甫公闻声走出屋门,肃立阶前,歹徒见其仪态端庄、风 度凛然,大惧,跪倒在滋甫公面前。滋甫公不但没有把他交给官府,反为其指出一 条逃跑的途径,放其逃生。此人从此幡然悔改,改恶向善。另一件事,是处理田地纠纷。滋甫公有一地邻,性贪吝,屡次把两家耕地间的 界碑悄悄往滋甫公这边田里移动,以渐进的方式增加自家耕地面积。为此,李家下 人们为之愤愤不平,欲找对方讨个说法。滋甫公不许。反令家人主动把界碑向自家 地里移了一大截。父老乡亲闻知后,无不称赞滋甫公的仁厚。其地邻闻之,十分羞 愧,后主动将界碑复归原处。从此两家和睦相处。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大军阀张宗昌在督鲁期间,其部队经过 平原,由于军纪松弛,匪兵一路上四处掳掠,抢夺妇女、财产。所到之处,百姓人 心惶惶。当经过官道张村时,又欲滋扰。滋甫公闻知,立即手书一张“片子”(书信), 派人送到该部大营,要求其将领严管兵卒,如需饮食等物,可通知村长派人送去, 士兵不得进村骚扰百姓。其将官展读信件一看,知道来头不小,赶紧勒令士兵撤到 村外。滋甫公此举,保全了全村百姓的安宁。李氏家族世代受儒家礼教的熏染,加上滋甫公的谆谆教诲,后人大多严守家法, 修身谨严,志存高远,能够有所作为。滋甫公三子三女,长子早年去世;三子为国 民党某部军需官。二子李树田,乃笔者外曾祖父,继承中医祖业,少年时代发愤研 读医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医术十分高超。解放初,受聘去省城济南组建山东 中医学院(现为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成为该校创始人之一,为资深教授。滋甫公居长,有兄弟四人。诸弟后人,亦颇有建树者。五、编修县志 名垂史册民国时期,旧军阀之后,新军阀继起。当时,平原土匪杂团林立,多如牛毛, 百姓深受其害。滋甫公心系民瘼,深感焦虑。幸好,此时平原县来了一位鼎鼎有名 的“大人物”曹梦九。曹梦九(18861970),天津杨柳青人。1903至1920年在冯玉祥部从军,跟随 冯玉祥转战南北,救过冯玉祥的命。和冯玉祥、韩复榘结为生死弟兄。其中,冯玉 祥为老大,曹梦九为老二,韩复榘为老三。后因一件小小的错误,曹梦九辞职回乡。韩复榘主政山东(1930年)时,正值蒋、冯、阎大战后,山东政局十分混乱。 他念及兄弟之谊,请出曹梦九,让他担任平原县县长。曹梦九堪称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虽然行伍出身,但抱有济世安民之志。 他熟读经史,勤政爱民,文韬武略,无不精通。1932年10月,曹梦九受命署理平原县县长。上任之初,淫雨成灾,土匪遍地。 曹梦九夙夜勤劳,除民疾苦:一方面紧急开展救灾,亲堪灾象,各村组设立济灾会, 赈济百姓,使得“乡无饥民,人忘凶岁”;一方面全力剿办土匪、严禁大烟,对于 为害百姓的匪徒,或镇压,或感化,恩威并施,使得“莠民悉化良善”,威震八方。 任职期间,经常微服私访,洞悉民情,恤老济困,亲自审理案件,平反冤狱,整顿 吏治,振兴实业,大力推行德化、文教短时间内就使得平原气象一新。曹梦九 也赢得了全县老百姓的爱戴被称为“曹青天”,后被评为“山东模范县长”。 由于他在各地政绩卓著,曲阜、平原、济阳、高唐、德县、临邑、禹城、济南等地 为其树立德政碑几十座。他公正、廉明、爱民的事迹,被各地老百姓传颂至今。曹梦九莅任平原,下车伊始,即遍访绅耆。在了解滋甫公的德行之后,对这位 前清耆老非常敬仰。于是他专门制了一方题为“道德君子”的大匾,恭敬地赠给滋 甫公。当时,赠匾仪式十分隆重:曹县长带部下迈着正步,鼓乐伴奏,走了近20里, 将匾送到李家宅邸。挂匾之际,场面十分热烈(据老人回忆,当时放鞭炮极多,碎 纸屑都没过了脚面),实属旷代殊荣。曹县长此举,令滋甫公深为感动,他同时也非常欣赏曹梦九的才干。因此,愿 意尽自己余年之力,为家乡文化事业做点事。恰好,曹梦九在将当地杂团土匪收拾 干净、百姓开始安居乐业之后,考虑到平原自道光年间以来县志一直缺略,便有意 续修平原县志。为此,他写了一篇续修县志募捐公启,号召全县开明绅士 捐款。同时,鉴于滋甫公在当地德高望重,请其协助编修。滋甫公对续修县志一事高度重视。他不顾年高体弱,全身心投入到这项艰巨而 光荣的使命中去。据家中老人回忆,当时滋甫公在县城城门楼上“修书”,很少回 家。他废寝忘食,有时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实在累了的时候,就眺望一下夕照下 琵琶湾里的荒芦、残柳、野水由于曹县长的大力支持,在滋甫公等几位耆老的精心修撰下,平原县志在 短时间内就得以高质量地完成。这是滋甫公、曹县长等对平原县的文化建设作出的 一个重大贡献。1935年8月,曹梦九调任高密县县长。在军阀混战的民国初期,天下纷扰,民不 聊生。惟独平原县,因由曹梦九县长和李润深公等诸先贤勉力维持,推行教化,崇 尚敬老、恤贫、尊贤、礼让之风,百姓和乐,民风晏然,为他县所不及。曹县长调走、滋甫公去世后,平原县重新陷入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的混乱状态, 之后加上日军侵华,老百姓倍遭宰割、鱼肉,再次陷入苦难的深渊。滋甫公去世后,葬于村西洪沟河西岸的家族墓地。此墓地历史悠久,有大片松 柏林,遮天蔽日。其间,有数座大型碑楼均为李家先祖墓。其碑文多出自滋甫 公之手。“文革”期间,该松柏林被村人砍伐净尽,家族祖墓也被疯狂的“造反派” 毁坏,祖宗的遗骨被扔得到处都是。至今,其家族祖墓处,已成一片庄稼地。岁月悠悠,人世沧桑。如今已是21 世纪。回想解放后一系列的“运动”,特别 是经过史无前例的“文革”的摧残,使得这个延绵了数百年的文化世家、书香门第 彻底毁灭了,真令人感慨万千! “封建官僚地主”的家庭成分,也使得滋甫公的后 人长期遭受批斗、迫害和歧视,大多终老乡间。因笔者所掌握的家族史材料极度匮乏。在此,仅能提供给读者该家族的一个大 致轮廓。同时,笔者在此呼吁平原当地熟知关于李润深公事迹的人士,能够提供更 多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为我市地域历史文化建设增砖添瓦!附录:滋甫公李润深的两篇文字其一:誌恩碑记(张斋宓 勒石)(续修平原县志卷之艺文上三一)文/邑人李润深读蓼莪而知亲恩罔极,固难图报也。然有恩异于亲而尤难以报者,莫若宓 之两外祖也。宓家窶,自幼随母久住外家,蒙外祖宋公讳传学字百川,外叔祖讳传习 字子唯拊畜长育,备极珍惜。其视宓与诸舅氏同。年十六,幸能字成行,粗通文义。 外叔祖以宓家计维艰,读书较迂,恐拙于谋生。尝命逐什一,权子母从事货殖。数 十年来,仰事俯畜,咸资赖焉。虽非饶益,而家道渐以小康。呜呼,两外祖已逝世矣。然小草之向荣,悉出二公之栽植也。由今忆昔,寝馈 难忘;饮水思源,涓埃莫报。曩蒙教养多端,笔所难罄。爰撮崖略,为立贞珉,非 敢言报也,聊誌永感云尔。其二:前清敕授文林郎任公墓碑文任公,讳传栋,字松菴,平原人也。天资聪敏,性情和易,好读书,理解必求 精深。应童子试,以冠军入泮,一时蜚声艺苑。由优行得补增生。遵郑工例,就教 职,补莱州府教授。莅任后,甄陶多士,诱掖奖劝,谆谆不倦,东莱文风为之丕振。 屡经府委,办理乡试考选、提调,监修莱州府中学堂,并充中学堂监督兼中教习, 稽查各属学务,事皆认真,不惮烦瘁。诲人更启愤发悱,循循善诱,故士林咸钦德 教,公送“春风化雨”匾额,实教泽之及人深也!乙巳年,遵奉天实官例,以知县 尽先选用,充发审局差使,判断公允,无柱无纵。丙午五月以修祖墓,禀请开缺回 籍。尚朴素,廉谨自持,有古君子风。乡里贤之。洵足以模范多士。今人往风微, 其孙今墉等,虞老成典型或久而就湮,为立贞珉,俾后人知所矜式焉。前清赏戴蓝翎乙酉科拔贡直隶州用候选知县李润深撰并书 重慈刘孺人命孙今堳、今墉、今垲、今陞谨勒石中华民国十六年三月上浣谷旦( 备注 : 此碑碑文由笔者近日发现、整理。碑主系平原任氏家族、任继愈先生 高祖父辈的一位优秀科举人物。该碑文对于研究任继愈先生的家族史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