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实验研究.

上传人:hh****3 文档编号:20472032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试验探讨蔡瑞环,欧阳东,黄华县,范圆圆(暨南高校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测定其3d ,28d 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尤其是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关键词: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氯离子扩散系数;耐久性;NEL 法中图分类号:TU 528.06文献标记码:B文章编号:1002-4972(200803-0009-05Experiment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Chloride Ions Permeability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 byDifferent Mixing TechnologiesCAI Rui-huan ,OUYANG Dong,HUANG Hua-xian,FAN Yuan-yuan(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China Abstract :To count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ement mixing,secondary mixingtechniques,such as pre-mix cement mortar,pre-mix cement paste,sand enveloped with cement paste,coarse aggregate enveloped with cement paste and aggregate enveloped with cement paste,are studied.The strength of compression and diffusing parameters of chloride ion in terms of 3days and 28days are measured respectively,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mixingprocess.The results showthat the strength ofcompression and diffusingparameters ofchloride ion could be increased bythose secondarymixingtechniques,among which the sand enveloped with cement paste and aggregate enveloped with cement paste are most effective.Key words :concrete;secondary mixing;chloride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durability;NEL method收稿日期:2007-08-20作者简介:蔡瑞环(1985,男,硕士探讨生,主要探讨方向为混凝土材料及结构耐久性。一百多年来,混凝土搅拌工艺追求的目标是“匀质性”。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闻名混凝土学者A.M.Neville 于1963年在Properties of Concrete 一书中所称:“搅拌的目的是使全部骨料颗粒的表面都被水泥浆包袱,使混凝土各组分混合成一种匀称的物质;而且,由搅拌机往外卸料的过程中这种匀质性也要保持不破坏”。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所谓的“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比较典型的是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又称裹砂石法等“分次投料”搅拌工艺。20世纪80年头中期,我国也先后出现了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水泥裹砂法、净浆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分次投料”搅拌工2008年3月第3期总第413期Mar.2008No.3Serial No.413水运工程Port &Waterway Engineering2008年水运工程艺。其中,由于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和水泥裹砂法没有进行系统的试验探讨,效果不稳定,强度离散大,未能在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头,齐齐哈尔市3个试点单位及铁道部建筑总公司的应用状况表明,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头初,铁道部十五局在裹砂石法的基础上研制胜利了“HFW 型混凝土分次投料微机通用限制器”,实现了该工艺的自动限制,为提高该工艺增加效果的稳定性供应了切实保证。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在不增加原材料,不延长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氯离子抗渗性能、削减水泥的用量,因此具有重要好用价值与探讨的意义。并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纳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1-3。目前,有关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文献较多,但很少有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的探讨报道,更没有对5种不同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做系统的探讨的文献报道。鉴于此,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对比了6种不同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重点探讨了粗细骨料全造壳法显著改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机理。氯离子渗透性能反映了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反抗外部介质向混凝土内部侵入的实力,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所示。1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1.1试验材料水泥为金羊牌P42.5硅酸盐水泥;砂为广州西江河砂,Mx=2.86,中砂级配区;石料为碎石,525mm连续粒径分布;减水剂采纳高效缓凝减水剂WH-A;采纳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的NaCl(分析纯。1.2试验主要仪器搅拌机为浙江上虞市胜飞试验机械厂制造的60L SJD60型单卧轴强制试验搅拌机;压力机为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WEY-3000微机液压压力试验机;混凝土渗透性电测仪为清华高校研制,北京耐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EL-PDR型快速混凝土渗透性电测仪。1.3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纳混凝土传统搅拌工艺和二次投料2搅拌工艺,以其3d,28d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为评价标准来评定各种搅拌工艺的优劣。所谓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是指将砂、石、水泥、水、减水剂等全部原材料一次性投入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数分钟后再出料;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是在考虑混凝土中各组分相互匀称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投料、搅拌依次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的影响,综合提高其性能的工艺方法4。具体搅拌方法见表2所示。本试验采纳6种不同搅拌工艺(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同一配比,搅拌时间4min,仅变更投料的依次,具体协作比如表3所示,并测定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表4。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采纳100mm100mm100mm试件,测出混凝土强度再乘折减系数0.95;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采纳!100mm50mm的圆柱体试件,NaCl溶液配为4mol/L。试件总共24组,表1NEL评价混凝土渗透性标准水灰比28d强度/MPaC l-扩散系数/(10-10cm2.s-1渗透性等级渗透性评价0.61000很高0.450.630405001000高0.40.454060100500中0.350.4608050100低0.30.3580100550很低0.20.3100200510极低2005可忽视表2不同搅拌工艺具体搅拌方法搅拌工艺具体搅拌方法传统搅拌工艺(A1水泥,石,砂,水,减水剂(4min出料先拌水泥砂浆法(A2水泥,一半水,砂,减水剂(2min另一半水,石(2min出料先拌水泥净浆法(A3水泥,水,减水剂(1min砂,石(3min出料水泥裹砂法(A4砂,一半水(1min水泥(1.5min另一半水,石,减水剂(1.5min出料水泥裹石法(A5水泥,一半水(1min石(1.5min另一半水,减水剂,砂(1.5min出料粗细骨料全造壳法(A6一半水,砂,石(1min水泥(1.5min另一半水,减水剂(1.5min出料10第3期表3混凝土协作比W/C W/(kg m -3C/(kg m -3S/(kg m -3G/(kg m -3S d /%减水剂/%0.55187表4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工作性稍微否否否否否抗压强度试验和氯离子扩散试验各12组,每组为3块,放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分别测其3d 、28d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采纳NEL 法,是清华高校路新瀛依据Nernst-Einstein 方程建立的混凝土渗透性快速测定法,基于测量饱盐混凝土电导率,从而计算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的新方法。优点是:既适用于一般混凝土也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测试时间短、结果牢靠性高、稳定性好。该试验方法已经列入200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作为当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中检测混凝土渗透性的先进方法举荐运用,并得到前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的较高评价。具体方法是将混凝土成型肯定厚度的试件,养护肯定龄期后,放入NEL-VJ 混凝土真空饱盐设备进行真空饱盐,饱盐肯定时间后测试其扩散系数,一般测试时间为一个试块6min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试验结果试验主要考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系数,试验结果见图1,图2,表5。6种不同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见表4所示。2.2传统搅拌工艺和二次搅拌工艺作用机理一般混凝土的破坏一般是发生在水泥浆与集料的界面,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混凝土传统搅拌工艺几乎是全部固相材料同时倒入搅拌机中,在加水搅拌过程中使砂石表面形成了一层自由水膜,减弱了水泥浆与集料的粘结,使水泥浆体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此外,水泥颗粒被石子夹裹,加水后易形成水泥小团粒并包袱拌和水,不易被搅拌匀称,导致水泥不能充分水化,降低了混凝土质量。国内外资料显示:相同条件下用不同搅拌工艺,得到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是不一样的,表5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强度及Cl -扩散系数图2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图1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抗压强度蔡瑞环,等: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试验探讨44.2312.92.3153龄期/d编号强度/MPa强度提高/%Cl -扩散系数/(10-8cm 2s -1Cl -扩散系数削减/%112008年水运工程因为混凝土的某些特性依靠于各组分进入搅拌机的依次4-5。一般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骨料强度、水泥石强度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大量探讨表明,传统的一次搅拌形成的混凝土,在距骨料表面约100m以内,有着明显的界面“过渡区”,在这一过渡区,存在水灰比梯度、密度梯度和强度梯度,水泥浆体本体结构致密,显微硬度较高,而过渡区结构疏松,显微硬度低,成为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有害离子最简洁渗透的通道6-7。采纳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当将搅拌匀称的砂浆、水泥净浆等与骨料再次搅拌时,其中的水是整个配比中的一部分,从而使骨料表面的水膜受到抑制或削减了水膜层的厚度,造成了相对较低的水胶比区,这样较为有效地克服或改善传统混凝土骨料界面这一薄弱环节。采纳SEM对两种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界面的形貌进行视察,可以发觉:采纳一般搅拌工艺的混凝土,界面结构较为疏松,有较多大孔;而采纳二次搅拌的混凝土界面结构较为密实,孔隙小,数量少。细致视察界面中的孔隙,一般工艺的混凝土在孔内充溢大量定向排列的Ca(OH2晶体;而二次搅拌工艺混凝土的孔中主要是纤维状的水化产物,只有少量小尺寸Ca(OH2晶体。二次搅拌主要就是通过界面区微结构的改善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3试验结果分析2.3.1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从表4中可以看出采纳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都比采纳传统搅拌工艺的混凝土坍落度有所减小,但保塑性能比传统搅拌工艺混凝土有所改善。任何材料的宏观性能都是和它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亲密相关的,各种造壳搅拌工艺制得的拌和物都有一共同的特征,即泌水量大大削减。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可以说明为:骨料外的壳浆水灰比较小,它们像多数个“海绵体”,造成了稀浆中水格外逸的屏障,外泌的水分还没有逸出到拌和物表面,已被那些“海绵体”汲取了。简言之,泌水这样一个体系内外的水分迁移过程被体系内部的运输(均化,水灰比梯度小过程取代了,因此工作性能也得到了改善6。2.3.2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表5,图1,图2中都可以看出采纳二次搅拌工艺,混凝土3d,28d强度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3d,28d强度提高的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6%和12.9%;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所提高, 3d,28d氯离子扩散系数削减最高分别达到18.3%和13%。主要缘由是因为传统的一次投料搅拌工艺使混合料中的水泥很难匀称地覆裹在砂石料表面,水泥易结团而不能充分水化利用,二次投料搅拌工艺刚好克服了这点,能够充分利用水,因此水泥水化相对更充分,搅拌得更加匀称,改善了过渡区胶料与集料界面的强度和密实性,因此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二次搅拌工艺能够减小混凝土的孔隙率,更主要的是可使毛细孔变细,且对强度不利的孔的含量大为削减,使渗水通路变得更加迂回曲折,因此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实力6。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纳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水泥裹砂法是因为水泥砂浆对石子的包围更加简洁而易于匀称,从而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过渡区界面,提高了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可能是兼具有水泥裹砂法和水泥裹石法的优点,因此对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是最显著的。混凝土材料科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材料的形成过程必定伴随着界面的产生、消逝和转化,而且材料的结构首先是键和界面的结合8。因而,不同的界面演化过程必定引起材料形成过程的差异,也就确定了材料内部结构的区分。现以传统搅拌方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又称裹砂石法为例来说明界面演化过程的不同。在传统搅拌方法中,全部的固相材料几乎同时倒入搅拌机,在水与固相材料接触之前,砂、石、水泥混合体中主要是固(s气(g界面。在搅拌过程中,水必定要浸润全部的固相材料表面,从而形成固(s-液(l界面,但在此过程中,必定同时产生了气(g-液(l界面,而且不行避开地还保留一部分固(s-12第3期气(g界面,即有相当数量的气相留在液体和固体的包围中。因此搅拌后混凝土内部产生小气泡,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又称裹砂石法中,当砂石与第一次加入的水W1接触后,主要形成固(S1-液(L1界面,还存在着液(L1-气(g界面;而固(S-气(g界面基本消逝,气相减小;水泥投入后,又增加了固(S2-液(L1界面;加入其次次水(W2后,在水灰比梯度减小的过程中,水向水泥壳内渗透,而水泥粒子向稀浆中渗透,在此固液两相迁移过程中,变更了原有气相的几何形态,气孔被分割、细化,使孔径分布改善,进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9。3结论1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不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3d,28d强度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3d,28d强度提高的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6%和12.9%;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所提高, 3d,28d氯离子扩散系数削减最高分别达到18.3%和13%。2在本试验条件下,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3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4对现代混凝土生产线而言,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简洁易行。这种工艺只是变更原材料的投料依次,无需增加材料和特地设备和技术,不增加生产管理人员,不延长搅拌时间,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具有很强的好用性,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宋培建.混凝土多步搅拌工艺J.建工技术,1997(3:29-34.2邵树人,林依平.二次投料配制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试验探讨J.马路,2001(6:100-103.3Ryu J.S.Improvement on strength andimpermeabil-ity ofrecycled concrete made from crushed coarse aggregat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2001,21(1:1565-1567.4Chiara F.Ferraris.Concrete Mixing Methods and ConcreteMixers:State of the ArtJ.Journal of Rearch of the National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2001,106(2:391-3995王卫中,冯忠绪.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探讨J.混凝土,2006(4:40-42.6林振.混凝土搅拌工艺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建筑技术,1998,29(1:16-18.7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8黄蕴元.混凝土材料科学探讨的若干进展(上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2(5:2-7.9王一光,马克.裹砂石法配制C80-C90高性能混凝土试验J.建筑技术,1999,30(1:26-28.(本文编辑武亚庆!消息河南省将支配投资两亿元开发内河航运2008年,河南省将支配投资2亿元加快航运开发工程建设。2007年,河南省共支配850万元做航运工程开发前的打算工作。目前,淮河、涡河、沱浍河3个重点航运开发项目初步设计得到省发改委批准,现已报交通部。其中,淮河航运开发工程已完成招投标,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设计工作已启动,工程状况的调查和设计资料的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丹江库区航运开发建设工程完成了库区总体规划编制。今后5年,河南省将建成沱浍河、涡河、淮河、丹江库区等航运开发工程,新增级通航里程236km,改善航道里程426km,全省航道总里程达到1675km。蔡瑞环,等: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试验探讨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