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465566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讨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讨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 作者:张志为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 年第 3 期 关键词:功能;建筑环境;建筑技术;建筑个性;地域性与民族性 摘要:文章意图通过重新审视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的五个原则,来实现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现代性、智能性、人文性、绿色性及地域性。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26-02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建筑属于文化建筑,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象征,也是精神文明的窗口。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建筑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处于城市的核心区,这必然对图书馆建筑的造型有很高的要求。1980 年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建筑面积与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原则。1 再探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或者产品设计,功能与形式的问题是其首当其冲需要面对的问题,其关系也是不容回避的。以往的图书馆建筑风格,过分强调纪念性和艺术性,特别是 20世纪初的图书馆建筑大多采用对称式,宏伟气魄,装饰华丽,造价昂贵,浪费严重。1.1 图书馆的功能是图书馆一切要素的总和 图书馆的功能确切地讲就是图书馆一切要素的总和,其要素主要包括:书籍、知识载体、读者、管理人员、设备以及心理要求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以藏为主、以外借为辅,与之匹配的馆舍设计形式多采用日字形、山字形、工字形或是出字形,也可以是多种条形组合,以藏、借、阅典型的布局为主,外观对称,壮观宏大,功能固定,造型相对单一。而现代图书馆采用了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从内到外都产生了显著变化,更为灵活、自由和非对称1。如:广州图书馆的新馆建筑构思以“书籍”为设计理念,并以此组织空间形体,建成后的新馆建筑平面和立面相互与汉字“之”字形相似,外观造型优美。1.2 建筑与功能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笔者认为功能并不能完全决定形式。功能是最本质的要求,但同时是一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要素,造型与形式更是一种个性的体现,是设计者在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美学综合因素的影响与考量中创造出来的。功能只是一部分,一味地追求形式是片面的,一味地忽略形式也是极端的,建筑与功能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既适用图书馆的功能需要又能表现出图书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的建筑形象,才能构成真正适应于时代特征的图书馆建筑艺术。2 建筑环境和建筑造型的协调 图书馆建筑造型是设计师认真地分析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周边建筑风格、人文环境、交通环境、方位状况等方面,并综合考虑建筑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进而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和手法从而达到新与旧、内与外、和而不同、交相辉映的建筑环境效果。广州图书馆新馆的建筑造型设计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例证。广州图书馆新馆位于珠江新城,北面是超高双子塔,西侧是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南面是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西南侧是广州歌剧院,其处于一个现代化风格的地域环境,所以产生了以“之”字为基础造型和书本的层层堆砌意像的现代化建筑。根据美的法则,环境协调有两种处理方式:统一协调和对比协调。涉及新旧之间的协调,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图书馆,地处建筑风格较为复杂的地段,周围有些是古典主义建筑,在这种情况之下,设计师并没有采用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与语汇,而是采取了现代建筑形式,但在造型和外观上考虑了新旧建筑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关系。哈佛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的新建部分主体为八层建筑,平顶做得很厚实,并向外延伸出挑,与原有古典建筑的檐部相呼应,采其神似,同时又表现出图书馆幽静的读书环境,延续了古典建筑的“柱间”处理方式,新旧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延承与对话。3 建筑技术作为表现建筑造型的手段 建筑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进入 20 世纪以来,现代建筑技术使建筑形式、功能、材料、设备和施工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筑技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新的施工方法等,这些都促进了图书馆建筑在建筑造型和功能方面产生了巨变。2012 年建成的湖北省图书馆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该馆新馆工程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屋面安装太阳能吸收及利用装置,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工程在设计之初全面采用节能设计的理念和原则,采用雨水回收技术、太阳能技术、绿化微喷灌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及各种节能产品和材料的运用等,综合节能效果显著。2013 年建成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在技术运用方面也是精彩绝伦,外观造型借鉴了“之”字造型,以书籍的形状为模块,运用石材作为其建筑表皮,两个出入口采用大块玻璃幕墙,4,000 多块订制钢化玻璃镶贴在建筑表皮上;在结构设计上,其采用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系统,内部采用约 9m 柱网结构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在分割缺口处采用有大梁的框架结构;南、北楼外形上均呈平面圆弧、竖向倾斜,南楼结构框架向内倾斜 817,北楼向内倾斜 810、向外倾斜 512,两侧也随建筑扭转而倾斜,结构设计利用南、北楼各自相对倾斜的特征,在第八层南北楼之间设置连杆和局部楼面连接,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2。4 建筑的个性体现 如何在建筑艺术处理上展现一幢建筑物的形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建筑物的形象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与功能以及材料结构。内容决定形式,建筑物的性质取决于建筑物的内容。4.1 传统的图书馆建筑风格 传统的图书馆建筑风格受限于图书馆的借、阅、藏的固定功能,造型体现阅览室、书库和工作间三大组成部分。阅览室设计成大面积的玻璃窗,宽敞明亮;书库以砖混结构为主,层高不高,层数较多,以狭窄的窗户为主要特征。而现代的图书馆在内容和借阅的方式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空间更为灵活,所以,在建筑形式上的表达也更为多元自由3。4.2 图书馆建筑造型是作为文化和技术综合发展的象征 建筑的深层意义在于表达或表现现代文化,可以说图书馆建筑造型是作为文化和技术综合发展的象征而存在的。文化性是图书馆建筑形象的最本质特征,建筑设计师应采用多种设计手法,突出其文化特征。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经典设计的图书馆是大方简洁的形体组合,各个立面的设计统一而连续,适当地进行装饰,同时配以恰当而不突兀的色彩。另外,在图书馆的建筑寓意上也可以通过一些抽象、象征等处理手法来表明它的寓意性和象征性4。4.3 个性化在于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理念 设计者在详细了解设计对象和分析设计人物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者所追求的理念,表现出图书馆建筑的创意和意境。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美丽书籍作为创意之源,从建筑分割线的位置、角度、深度等方面保证公共图书馆建筑所必需的适当进深,并以满足大开间平面的各个方向所必需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为前提,充分考虑广州的气候风土特征进行计算和设计。图书馆的外观,作为一册物理性的“书”来进行造型设计,外观采用石材随机堆砌,让人联想到堆积起来的书本,或者感受到文化的历史层积;石材的硬固表情,好像书的封页一样以朴素的外观诱使人们走进去感受阅读的美感和科学探索。4.4 个性化需要从使用者和读者的特点出发 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性质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公共性和参与性,后者表现学术型,服务的群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儿童图书馆应凸显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如巴黎巴拉马儿童图书馆,该图书馆由很多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圆柱体组合而成,外形符合儿童心理活泼有趣的建筑形象,这样的建筑外形能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4.5 个性化需要从建筑环境出发 针对建筑环境所赋予的特殊性,以环境与建筑的特殊矛盾作为切入点,形成建筑的个性,或者作为衔接周边环境的纽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必须与环境相得益彰。广州图书馆所处的珠江新城是广州 CBD 中央商务区,旁边的博物馆以方形作为设计元素,对面的广州大剧院是扎哈的名作,以流线和曲面以及不规则作为设计特色,而广州图书馆以“之”字形作为造型元素,就是一种建筑外形个性的和而不同。5 建筑造型艺术创作探索的方向应该是当代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民族的即世界的”,这句话来表达未来图书馆建筑的形象创作方向也是适用的。作为文化建筑,必然要反映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色,其需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背景、自然气候条件,运用空间布局、体型组织、色彩、传统的建筑语汇以及当地的传统建筑语言等方面来表现地方性和民族性。所谓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外观造型和意境创作上,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虚假装饰,也不能流于表面。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并非简单的移植和拼凑,必须是一个继承、吸收、发掘、升华的创造过程,民族性和地方性应具有民族文化意识的自然渗透和地方风格的内外兼蓄。参考文献:1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7-168.2方家忠.广州图书馆:一座纪念碑式的图书馆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81-89.3鲍家声.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图书馆建筑J.建筑学报,1995(10):31-33.4姜曼莉.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与形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3):63-64.收稿日期:2017-02-17 作者简介:刘孝容(1984),重庆图书馆馆员。*本文系 2015 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公共图书馆利用社会力量提升供给能力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NQCB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