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参考)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18942515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3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项目招商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项目招商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6一、 项目概述6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6三、 资金筹措方案6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六、 研究结论7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0一、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进展及成效10二、 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历程10三、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12四、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16五、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18六、 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20七、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进展及成效23八、 客户分类与客户分类管理24九、 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历程28十、 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29十一、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31十二、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36十三、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37十四、 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39十五、 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42十六、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45十七、 顾客忠诚52第三章 发展规划54一、 公司发展规划54二、 保障措施55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58一、 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58二、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60三、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62四、 企业文化的特征64五、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68六、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77七、 品牌文化的塑造82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94一、 优势分析(S)94二、 劣势分析(W)96三、 机会分析(O)96四、 威胁分析(T)97第六章 运营模式105一、 公司经营宗旨10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0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06四、 财务会计制度109第七章 人力资源117一、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117二、 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118三、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121四、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121五、 员工福利的概念123六、 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123第八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2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33四、 偿债能力分析13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4五、 经济评价结论135第九章 投资方案分析136一、 建设投资估算136建设投资估算表137二、 建设期利息13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8三、 流动资金139流动资金估算表139四、 项目总投资14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0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4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1第十章 财务管理方案143一、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43二、 筹资管理的原则145三、 营运资金的特点147四、 存货管理决策149五、 流动资金的概念151报告说明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24.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91.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6.34%;建设期利息16.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7%;流动资金1216.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0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155.35万元,净利润1792.0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0.03%,财务净现值5684.3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固废污染防治有机融合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5、项目联系人:马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24.4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91.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6.34%;建设期利息16.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7%;流动资金1216.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08%。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824.4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165.02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659.45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0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8155.3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792.0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0.0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0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470.35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六、 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824.471.1建设投资万元1591.441.1.1工程费用万元1246.181.1.2其他费用万元302.591.1.3预备费万元42.671.2建设期利息万元16.161.3流动资金万元1216.872资金筹措万元2824.472.1自筹资金万元2165.022.2银行贷款万元659.453营业收入万元10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8155.355利润总额万元2389.386净利润万元1792.037所得税万元597.358增值税万元460.549税金及附加万元55.2710纳税总额万元1113.1611盈亏平衡点万元3470.35产值12回收期年4.0513内部收益率50.03%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684.34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进展及成效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访谈等,对首批试点建设成效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总体而言,各试点基本完成了实施方案原定的各项任务;重点围绕一般工业固废、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几大类固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从制度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到技术支撑,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创新生产、生活方式等,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模式,为全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下重要基础。二、 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历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无废城市意义重大,我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将无废城市概括。(1)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2)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内在要求。(3)无废城市建设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4)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体制机制;有利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2018年12月29日,首次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城市印发实施方案。2020年,生态环境部成立了部际协调小组,确定11(城市)+5(区)试点(附件4)。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2021年11月2日,发布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附件3),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2022年4月24日,为指导地方做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附件2),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数量扩大到100+(见附件5),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未来将掀起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浪潮。三、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我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未来进一步深入系统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仍面临着缺乏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经济激励和市场化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挑战。(一)系统性顶层设计不足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零废弃(zero-waste)、循环经济作为国家和地区战略之一,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1030年的战略目标、实施路线图和具体行动计划。例如:芬兰发布20182023年国家废弃物方案:从回收向循环经济迈进,计划到2030年,建筑废弃物实现70%的再生利用、城市生活固废回收率达55%、餐厨废弃物减少50%,并将其作为该国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荷兰在2016年制定循环经济2050蓝图,提出到2030年主要原材料使用量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废物100%循环的分阶段目标。我国国家层面中长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尚不够具体、明确,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缺乏分类指导,其与经济社会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约束性目标协同推进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和部署不足。(二)城市固废管理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融合统筹不足发达国家普遍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城市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层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市零废弃的主要路径。从我国首批试点实践来看,当前无废城市建设更多关注各类固废产生后的处理处置,偏重固废的后端治理。虽然国家层面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但具体到11+5个地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层面,主要是由负责城市固废监督管理工作的各地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推动;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和部门责任分工,首批试点建设实践增量内容更侧重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等,对固废的源头减量化(避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管理的统筹能力不足。由于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周期仅1年多,加上疫情影响等,成效总结中不少内容是对前期已开展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绿色工厂试点等单项试点工作的材料收集和整合,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部门对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实际参与度不高,试点建设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的关键制度缺失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重固废分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构建了完善的涵盖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而我国固废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3部核心法律支撑,但配套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尚未涵盖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已有法规中对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多以鼓励、引导为主,缺少法律强制性要求和管理抓手,对企业、个人等主体的责任规制及激励作用不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关键制度不完善,涵盖领域较窄;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检测标准缺乏,且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之处。这些管理制度障碍很难靠地方试点去解决,因而极大阻碍了长效机制的形成。(四)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措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灵活多样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激励废弃物产生者改变行为,同时也将其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但我国当前固废管理相关经济政策的引导、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市场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在资源利用的客观约束,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等方面规定欠缺。现行资源税对资源的稀缺性体现不足,自然资源价值被低估。综合利用财税激励力度不足,例如,现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覆盖类别有限,仅占全部类别的16%左右,且对生产原料的使用限制过多。固废处理处置产业体系市场化程度低,地方垄断问题普遍存在。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危险废物处理等通常由12家国有企业负责,民营企业很难参与;且存在垄断定价、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固废法新规执行困难,例如:缺乏落实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推动固废跨行政区协同处置的价格机制等配套措施尚未建立等。(五)固废的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及转化不足1、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从事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全国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有3万多家,比2018年增长25%),但所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多为制烧结砖、加气块等低值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技术及应用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链衔接、多源固废的协同处理处置技术缺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固废,如焚烧飞灰、农业秸秆、医疗废物等,尚缺乏成熟、可推广、成本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2、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困难,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由于固废循环利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规范化水平偏低,部分技术和项目还存在循环但不经济、不低碳的问题,导致技术转化的综合成本效益优势不明显,企业参与技术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很难界定侵权范围,导致一些掌握创新性固废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不愿申请技术专利,而是将先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仅在企业内部小规模使用。此外,一些地方虽建有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却偏重于技术评价,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先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推广应用,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值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四、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一)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系统运用物联网+云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水平,助力卫生监督部门实现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精准执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产废量大的医疗机构终端建设并接入省市级系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医务室、中医诊所等家产废量小的医疗机构纳入智慧监管体系。(二)智能账户构建起统计居民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智能账户体系。通过一户一卡一芯片,实现精准溯源、智慧计量。在收集、运输环节,通过在各个中转站设置二维码,为每辆收运车辆配置GPS定位、随车称重等系统,收运人员在收集、运输环节只需一扫、一称,实现对收运次数、类别、重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GPS系统也可精准定位回收网点位置,以便收运人员科学规划收运线路,建立起网点、分拣中心、处置企业三点一线的闭环式收运监管,按照片区、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智能账户一网统管。(三)危废处置全链条智慧闭环监管体系建设全数据上云、全闭环管控、全信息认知的危废数治平台,构建危废管理规范化、智能化、集成化,构筑危废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危废数治平台会实时探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危废状态,对照危废管理法律、规范,梳理形成预警报警两张清单,提醒企业员工和监管人员及时响应清单信息。并智能分析并评价企业危废管理情况,形成监管黑白名单。五、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加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城市群发展、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趋势,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要求,兼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研究制定我国中长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优先序;坚持合理全面和有差异原则,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领域选择城市无废转型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措施;谨防运动式试点创建,避免一刀切。在碳中和转型发展新格局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突出降碳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固废综合治理与双碳目标行动方案的协同及深度衔接。(二)完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废弃物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统筹的管理模式和综合的治理体系。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切实落实新固废法要求:地方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各级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议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各级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由各级统筹领导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固废管理、循环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转型发展等;增强生态环境、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进一步理顺、衔接好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三)重视资源节约与减废、降碳的协同效应据测算,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45%的温室气体排放,且这部分靠能源转型是无法解决的。通过循环经济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在提取、制造、运输、分配和处置过程中的大量间接碳排放,具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固废污染和碳减排的协同倍增效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方案、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建立资源材料,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优化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增加碳减排指标,以表征城市固废管理的碳减排效益;增加原材料使用约束指标,引导原材料使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降低价值链上游的间接碳排放;发展碳减排导向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协同推进城市无废双碳目标。(四)加快建立无废与碳减排愿景目标协同管理的制度体系统筹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法、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与资源综合利用法等相关法律的制修订,充分考虑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固废管理和碳减排的协同作用并统筹制定相关制度;统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固废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核算和统计的标准、方法;打通资源能源、固废、碳排放协同管理的政策壁垒。六、 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激励机制1、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切实反映资源稀缺性及价值、固废处理处置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固废跨行政区域处理处置的生态补偿机制、定价机制;制定并落实生活垃圾差别化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2、强化财税政策调节作用完善循环经济、固废处理与碳减排协同的财税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覆盖范围,规范税收优惠在资源环境绩效、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押金返还等为公共财政提供支持;引导固废产生企业建立资源回收基金、低值固废处理专项资金;强化绿色设计、循环再生与再制造产品的绿色采购制度;完善稀有矿产资源等原材料、资源性产品的消费和进出口税收政策。(二)创新固废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处置等高风险行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探索利用绿色金融工具,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固废全过程追踪溯源与监管体系,建立支持无废城市建设的专业服务平台,构建城市、城市群固废全价值链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三)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转化,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1、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瓶颈围绕原材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替代、废物再利用、再制造等领域,加速推进资源节约与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创新、研发及应用,如提升化工、钢铁、有色、建筑等典型行业固废源头减量技术创新等;加强特定种类固废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精细化利用技术研发;加强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并向多资源协同提取、制备复合材料与生态复田等领域拓展;加强跨产业多源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低碳循环链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2、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技术综合评估体系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建立城市固废全生命周期数据统计信息平台,健全固废相关统计制度;开展固废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经济成本、碳减排综合绩效评估,强化对最佳适用技术选择的科学支撑;淘汰循环但高碳的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和产能,筛选减废、降碳协同效益高的关键与前瞻技术,并加强其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促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值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固废治理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针对固废综合利用行业中部分技术门槛低、技术交易难、对专利使用的界定区分难等特点,探索建立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尝试开展技术授权连锁经营等。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需求、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匹配,促进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完善和细化固废第三方服务产业管理工作指南,促进固废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固废处理项目特许权的授予程序,落实公开招投标制度;积极培育科技研发创新与转化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市场前景好的固废循环利用、处理处置的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壮大固废处理处置产业。(四)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应对全球挑战1、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城市废弃物治理领域的交流协作借助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挖掘在无废城市建设领域的合作潜力,加强产业合作、技术引进和标准互认等。一方面,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无废、循环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城市固废处理处置技术、标准、模式与国外互联互通,特别是加快在产品生态设计、再生产品标准、认证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标准合作。另一方面,我国应进一步总结无废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借助与国际机构、国际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宣传、分享我国在无废城市、循环城市建设中积累的中国经验,为与我国发展阶段类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废弃物治理问题贡献中国方案。2、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开展可持续固废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可为由资源开采和产品加工使用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将可持续固废管理纳入中欧、中美等国际气候变化对话机制,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塑料污染控制、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共同完善全球固废治理体系,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目标的实现。七、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进展及成效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访谈等,对首批试点建设成效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总体而言,各试点基本完成了实施方案原定的各项任务;重点围绕一般工业固废、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几大类固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从制度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到技术支撑,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创新生产、生活方式等,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模式,为全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下重要基础。八、 客户分类与客户分类管理(一)客户分类客户分类指按照客户对于供应商的重要性分为不同等级。等级划分有三级制,如A类、B类、C类;有五级制,如A类、B类、C类、D类、E类;也有六级及以上的分类。有的企业将不同等级客户称为钻石级、白金级、黄金级、白银级、普通级等,客户分类的目的是识别客户重要性并给予不同的待遇。如果客户分类错误,就有可能将重要客户作为次要客户对待,而将次要客户作为重要客户对待,降低企业营销效益:正确的客户分类需要正确的分类标准,有的企业仅仅以客户购买量(额)作为分类标准,这是比较片面的,客户分类依据有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忠诚度、客户信用度等因素。1、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关系价值简称为客户价值,指客户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或客户在供应商眼中的价值。长期客户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客户持续购买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客户购买量、购买频率、购买持续时间是长期客户总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取客户的成本指企业为使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而耗费的成本。保留客户的成本指企业为加强或维持客户关系而耗费的成本,如人员访问成本、设立俱乐部的成本等。在获取及保持客户关系的成本不易计算时,可以近似地用销售量(额)来代替。测定客户关系价值可以使供应商集中有限的资源服务于重要客户,收到更高的效益。调查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中等规模的客户,因为大客户,般要求周到的服务和最大限度的折扣,小客户零星购买产生较多的交易费用,这些都降低了公司的利润率。中等规模的客户既没有大客户那么多的要求,又没有小客户那么多的交易成本。客户关系价值应当综合考虑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两个方面,现实价值指客户当前购买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潜在价值指客户今后可能追加购买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有些客户实力雄厚,产品需要量大,但是对供应商还不了解或不放心,因而购买量小;如果增加了解或提高满意度则可能大幅度追加购买,成为大客户。2、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产品购买因素、成本因素、价格因素和态度因素等。在产品购买方面,忠诚客户会长期购买,高频率购买,追加购买,交叉购买与原产品相关的其他产品与服务,向上购买升级产品,向他人推荐供应商产品等等,在成本方面,忠诚客户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形成常规性购买,减少交易谈判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供应商了解忠诚客户的服务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而降低了服务成本,在价格方面,忠诚客户降低了价格敏感性,基于一贯的信任而对供应商的价格变动给予理解。在态度方面,忠诚客户关心和维护供应商的品牌,较少受到竞争性产品的影响,关心供应商企业的发展,为供应商提供广泛的信息与建议。3、客户信用度客户以往交易的信用情况考察主要有总欠款率和货款延期支付平均天数两个指标。其中,统计期内总欠款率=逾期未付货款总额/总购买金额,货款延付平均天数指超出合同规定时间拖延支付货款的平均天数。根据客户货款实际支付情况,分月结30天、月结60天、月结90天、现金客户和国外客户五种情况进行信用度评分。对新开发客户以及客户未来信用状况变化趋势的考察,可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管理层因素。主要管理者在业界的信誉、专业知识、有无应对局势变化的能力、有无不良嗜好、健康情况。(2)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风险性经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银行存款、偷漏税情况、员工福利、员工奖金发放等。(3)财务状况。财务调度能力、收付款情况。(4)管理状况。士气和效率、内部控制能力。(5)营销状况。品牌知名度、产销能力、业界影响力等。(6)行业状况。行业竞争程度、产品发展前景等。若以上任一因素未达标准,即为不合格客户,应当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二)客户分类管理客户分类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企业按照客户的重要性制定不同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投放不同的资源。比如,对于A类客户,在产品方面,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助研发或定制产品;在促销方面,派出职位较高的销售主管、部门经理乃至公司领导定期联系与拜访客户,维系客户关系;在价格方面,给予最优惠的价格和折扣或在必要时给予较大数额的年终返利;在交货期方面,保证满足其交货期的要求,优先安排生产,由生产部、物流部经理亲自负责,公司主要领导督办;在延期付款方面,给予最长的延付期限;在投诉处理方面,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回复及处理,进行满意度调查与跟踪。在促销方面,派出职位较高的销售主管、部门经理乃至公司领导定期联系与拜访客户,维系客户关系。与A类客户相比,低重要性客户获得的待遇要拉开一定差距。九、 无废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历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无废城市意义重大,我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将无废城市概括。(1)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2)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内在要求。(3)无废城市建设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4)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体制机制;有利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2018年12月29日,首次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城市印发实施方案。2020年,生态环境部成立了部际协调小组,确定11(城市)+5(区)试点(附件4)。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2021年11月2日,发布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附件3),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2022年4月24日,为指导地方做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附件2),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数量扩大到100+(见附件5),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未来将掀起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浪潮。十、 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迄今为止,市场营销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企业。在下一节我们将会看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经营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他人(顾客)需要。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顾客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业。”“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企业的两个功能。”其中,“营销是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这是因为:(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资源变成财富。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顾客对他们所购物品的感受与价值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顾客的这些感觉、判断及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命运。(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职能,如生产、财务、人事职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标准将企业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使企业将营销观念贯彻于每一个部门。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尽管对市场营销及其方法颇为重视,但并未真正把它作为企业核心职能进行全面贯彻。如一些经理认为营销就是“有组织地执行销售职能”。他们着眼于用“我们的产品”,寻求“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立足于顾客需求、欲望和价值的满足。但是,市场营销并不等于销售。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清楚地了解顾客,并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适合顾客需要。不做好这一工作,即使拼命推销,顾客也不可能积极购买。因此,企业尽管也需要做销售工作,但市场营销的目标却是要减少推销工作,甚至使得销售行为变得多余。全面构建和贯彻面向市场(顾客)的企业职能,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成长。十一、 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我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未来进一步深入系统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仍面临着缺乏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经济激励和市场化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挑战。(一)系统性顶层设计不足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零废弃(zero-waste)、循环经济作为国家和地区战略之一,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1030年的战略目标、实施路线图和具体行动计划。例如:芬兰发布20182023年国家废弃物方案:从回收向循环经济迈进,计划到2030年,建筑废弃物实现70%的再生利用、城市生活固废回收率达55%、餐厨废弃物减少50%,并将其作为该国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荷兰在2016年制定循环经济2050蓝图,提出到2030年主要原材料使用量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废物100%循环的分阶段目标。我国国家层面中长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尚不够具体、明确,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缺乏分类指导,其与经济社会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约束性目标协同推进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和部署不足。(二)城市固废管理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融合统筹不足发达国家普遍把减量化、资源化作为城市废弃物管理的优先层级,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城市零废弃的主要路径。从我国首批试点实践来看,当前无废城市建设更多关注各类固废产生后的处理处置,偏重固废的后端治理。虽然国家层面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但具体到11+5个地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层面,主要是由负责城市固废监督管理工作的各地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推动;受制于当前管理体制和部门责任分工,首批试点建设实践增量内容更侧重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等,对固废的源头减量化(避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管理的统筹能力不足。由于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周期仅1年多,加上疫情影响等,成效总结中不少内容是对前期已开展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绿色工厂试点等单项试点工作的材料收集和整合,发改、工信、住建等其他部门对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的实际参与度不高,试点建设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的关键制度缺失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重固废分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构建了完善的涵盖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而我国固废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3部核心法律支撑,但配套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尚未涵盖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已有法规中对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多以鼓励、引导为主,缺少法律强制性要求和管理抓手,对企业、个人等主体的责任规制及激励作用不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关键制度不完善,涵盖领域较窄;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质量分类标准和检测标准缺乏,且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之处。这些管理制度障碍很难靠地方试点去解决,因而极大阻碍了长效机制的形成。(四)缺乏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措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灵活多样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激励废弃物产生者改变行为,同时也将其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但我国当前固废管理相关经济政策的引导、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市场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在资源利用的客观约束,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等方面规定欠缺。现行资源税对资源的稀缺性体现不足,自然资源价值被低估。综合利用财税激励力度不足,例如,现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覆盖类别有限,仅占全部类别的16%左右,且对生产原料的使用限制过多。固废处理处置产业体系市场化程度低,地方垄断问题普遍存在。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危险废物处理等通常由12家国有企业负责,民营企业很难参与;且存在垄断定价、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固废法新规执行困难,例如:缺乏落实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推动固废跨行政区协同处置的价格机制等配套措施尚未建立等。(五)固废的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及转化不足1、技术创新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从事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9年全国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有3万多家,比2018年增长25%),但所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多为制烧结砖、加气块等低值化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性技术及应用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其他产业链衔接、多源固废的协同处理处置技术缺乏;对于某些特定种类的固废,如焚烧飞灰、农业秸秆、医疗废物等,尚缺乏成熟、可推广、成本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2、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困难,缺乏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由于固废循环利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规范化水平偏低,部分技术和项目还存在循环但不经济、不低碳的问题,导致技术转化的综合成本效益优势不明显,企业参与技术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固废综合利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上我国现阶段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完善,很难界定侵权范围,导致一些掌握创新性固废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不愿申请技术专利,而是将先进技术方案作为商业秘密,仅在企业内部小规模使用。此外,一些地方虽建有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却偏重于技术评价,技术推广应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先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推广应用,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值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十二、 无废城市智慧系统建设(一)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系统运用物联网+云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水平,助力卫生监督部门实现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精准执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产废量大的医疗机构终端建设并接入省市级系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医务室、中医诊所等家产废量小的医疗机构纳入智慧监管体系。(二)智能账户构建起统计居民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智能账户体系。通过一户一卡一芯片,实现精准溯源、智慧计量。在收集、运输环节,通过在各个中转站设置二维码,为每辆收运车辆配置GPS定位、随车称重等系统,收运人员在收集、运输环节只需一扫、一称,实现对收运次数、类别、重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GPS系统也可精准定位回收网点位置,以便收运人员科学规划收运线路,建立起网点、分拣中心、处置企业三点一线的闭环式收运监管,按照片区、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智能账户一网统管。(三)危废处置全链条智慧闭环监管体系建设全数据上云、全闭环管控、全信息认知的危废数治平台,构建危废管理规范化、智能化、集成化,构筑危废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危废数治平台会实时探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危废状态,对照危废管理法律、规范,梳理形成预警报警两张清单,提醒企业员工和监管人员及时响应清单信息。并智能分析并评价企业危废管理情况,形成监管黑白名单。十三、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一)加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城市群发展、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趋势,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要求,兼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研究制定我国中长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优先序;坚持合理全面和有差异原则,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领域选择城市无废转型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措施;谨防运动式试点创建,避免一刀切。在碳中和转型发展新格局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突出降碳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固废综合治理与双碳目标行动方案的协同及深度衔接。(二)完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废弃物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统筹的管理模式和综合的治理体系。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切实落实新固废法要求:地方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各级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议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各级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由各级统筹领导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固废管理、循环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转型发展等;增强生态环境、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进一步理顺、衔接好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三)重视资源节约与减废、降碳的协同效应据测算,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45%的温室气体排放,且这部分靠能源转型是无法解决的。通过循环经济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在提取、制造、运输、分配和处置过程中的大量间接碳排放,具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固废污染和碳减排的协同倍增效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方案、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建立资源材料,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优化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增加碳减排指标,以表征城市固废管理的碳减排效益;增加原材料使用约束指标,引导原材料使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降低价值链上游的间接碳排放;发展碳减排导向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协同推进城市无废双碳目标。(四)加快建立无废与碳减排愿景目标协同管理的制度体系统筹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法、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与资源综合利用法等相关法律的制修订,充分考虑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固废管理和碳减排的协同作用并统筹制定相关制度;统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固废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核算和统计的标准、方法;打通资源能源、固废、碳排放协同管理的政策壁垒。十四、 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1、客户发展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是企业通过对一定时期、一定市场区域内客户资源的分析而制定的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其中,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指目标市场计划期内增加老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购买量的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全局,用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明确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可操作性,各项实施措施必须具体,以便于各部门相关人员执行;三是阶段性,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短期、近期与长期计划,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四是可达到性,应当考虑企业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实际,使得各部门相关人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计划。2、客户发现途径客户发现是客户开发的前提。根据一般经验,客户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查阅法。查阅各种公开发布的含有工商企业信息的二手资料,如电话号码簿、工商企业名录、各种媒体的信息专栏与广告等。(2)市场咨询法。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市场研究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3)会议法。参加各种会议,如行业会议、展览会、展销会等。(4)广告开拓法。利用各种广告媒介寻找准顾客,如直接邮寄广告、电话广告、电子商务广告等。(5)链式引荐法。请现有客户推荐新顾客。(6)社会关系拓展法。利用自身的种种社会关系寻找准顾客。(7)中心开花法。通过中心人物的链式关系扩大顾客群,中心人物有行业协会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人物等。(8)市场细分法。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准客户。(9)历史顾客名单核对法。从以往有过来往或交易关系的客户名单中寻找现在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关系的客户。(10)地毯式拜访法。销售人员直接走访特定区域所有可能有价值的企业以寻找准顾客。(11)社交群体接触法。在俱乐部、娱乐场、校友会、培训班等各类社交场合接触准客户。(12)个人观察法。销售人员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直接观察和判断寻找准顾客。(13)随机法。利用各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客户,如同机的乘客、同游的游客等。(14)吸引竞争者的顾客。(15)委托助手法。即聘用与委托专职人员帮助收集信息,上门拜访,寻找准顾客。十五、 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激励机制1、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切实反映资源稀缺性及价值、固废处理处置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固废跨行政区域处理处置的生态补偿机制、定价机制;制定并落实生活垃圾差别化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2、强化财税政策调节作用完善循环经济、固废处理与碳减排协同的财税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覆盖范围,规范税收优惠在资源环境绩效、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押金返还等为公共财政提供支持;引导固废产生企业建立资源回收基金、低值固废处理专项资金;强化绿色设计、循环再生与再制造产品的绿色采购制度;完善稀有矿产资源等原材料、资源性产品的消费和进出口税收政策。(二)创新固废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处置等高风险行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探索利用绿色金融工具,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固废全过程追踪溯源与监管体系,建立支持无废城市建设的专业服务平台,构建城市、城市群固废全价值链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三)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转化,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1、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瓶颈围绕原材料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替代、废物再利用、再制造等领域,加速推进资源节约与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创新、研发及应用,如提升化工、钢铁、有色、建筑等典型行业固废源头减量技术创新等;加强特定种类固废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精细化利用技术研发;加强大宗工业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