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讲解技能训练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8097836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讲解技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章讲解技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章讲解技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讲解技能第一节 什么是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教学语言为主要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启发思维, 表达情 感,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一般都离不开讲解, 自古至今一直如此。 当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 中广泛应用, 但不管其手段多么科学先进, 都无法取代教师的讲解。 就是在应用现代教学媒 体的过程中, 还是需要教师做必要的解说和提示, 同样也离不开讲解技能。 讲解仍是最基本、 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仍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自然、 社会课的教学中 更是如此。所以讲解技能的训练在微格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讲解技能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主客体信息传输过程(知识传授)中,教学语 言是主要的媒体, 但教学语言又只是讲解技能的一个条件, 并不是讲解。 讲解技能更注重于 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智慧和技巧的结合,它能更多、更 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同样的内容, 不同教师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 不同的组织结 构和表达程序,进行讲解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切中要害,使学生茅 塞顿开;有的教师词不达意,语义模糊,使学生混沌茫然;有的教师布下疑阵,环环紧扣, 步步深入,逼近主题,使学生心领神会,趣味盎然;有的教师思路紊乱,结构松散,颠三倒 四,无章可循,使学生厌倦心烦,索然无趣。可见,在讲解中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是极为 重要的。讲解技能的第二个特点是,信息传输方向是单一的,是由教师传向学生。讲解技能的这两个特点, 决定了它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优势: 一是教师在运用讲解技 能时不受环境、条件、设备的限制。二是省时、高效,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精心组 织的高密度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 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引导 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样, 能减少学生认知中的盲目性, 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 中走弯路,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向学生进行德育 渗透,而且教师还能有效地控制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控制课堂进程,掌握教学进度。讲解技能也有其缺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处于被动 地位。 学生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经过整理, 贮存到头脑中, 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充分的机会做 出及时反馈, 因此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另外长时间的单纯讲解,其信息保持率不高。据美国约瑟夫、特雷纳曼研究测试,讲解 15 分钟,学生只记住 41%;讲解 30分钟,只记住前 15分钟内容的 23%,讲解 40 分钟,则只记 住了 20%,特别是小学生,长时间处于听讲的被动地位,很难保持持久的注意力。由于讲解技能存在着突出的优点和明显的缺点, 因此讲解技能有它的适用范围。 它非常 适用于新知识的传授, 对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比认识性知识讲解的效果好; 在知识综合、 概括 的总结阶段,讲解技能的运用也是有效的;应用知识时,通过讲解引导、定向,对学生也十 分有利。另外,讲解技能要与其他教学技能密切结合,比如,实验前的启发、提示和说明, 实验中的适时引导,实验后的分析总结。又如,对各种电教手段: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 等辅助教学的解说和提示,以及结合提问技能的归纳、总结,讲解与板书的密切配合等。多 种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和避免讲解技能的不足。第二节 讲解技能的功能讲解技能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教学行为。 它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能在各种条件下进行, 根据学生的反应可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变换讲解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因此在各种课堂类 型的教学结构中,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讲解技能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联系新旧知识,形成完整体系美国认知学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同化论, 说明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有知识结 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 同时还必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讲解技能的功能之一是使学生 明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并要明确新知识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所学的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即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系统,也 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某学科的知识结构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结构,做到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统一,教师传授新的学习内容时,需利用学生已有的表象,进行正确清楚、生动易懂的讲解,以学生过去形成的概念为中介,解 释新的知识、新的概念、使新的学习内容成为已学过内容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通过讲解技能把过去所学的内容不断纳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体系中去,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小学自然课中,“蚂蚁”、“蟋蟀”等课都是讲昆虫个体的知识,教师分别讲解它们的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每讲一种昆虫,都与以前所讲过的进行比较,并为建立昆虫概念打下 基础。在学习了许多不同昆虫知识以后,教师把各种昆虫的共同点归纳起来,最后得出昆虫的特点:它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或一对翅膀,有三对足。 这样“昆虫”这一概念的完整体系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以后遇到有这些特点的动物就可以列入昆虫一类,没有这些特点的如蚯蚓、蜈蚣、蜘蛛就不属于昆虫。运用讲解技能可使新旧知识前后联系,一脉相承,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体系,有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发展,从而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启发思维,发展认识能力讲解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也是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的过程。 富于启发性的讲解能把 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层次地步步引向深入, 不仅使学生获得具体知识, 同时还使他们学会思考 问题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借助思维活动过程实现的,教师运用的讲解技能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样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体系,并灵活运用到新的知识中。例如,在讲热胀冷缩时,教师讲了一个故事:看到水 壶里的水受热溢出, 小林想:水会不会是受热后体积变大了?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教师边讲 边演示这个实验,在小瓶里加满水,又滴了几滴红墨水把水染红,在瓶塞上开了一个孔,孔 里插入一根细玻璃管, 塞住瓶口,瓶里的水有一部分进入细玻璃管,在水面到达的高度做一记号,接着他把水瓶放在温水里,瓶中的水受热,玻璃管里的水面升高了,说明瓶里水的体 积胀大了。小林又把小瓶放在热水里,水面又上升了,说明水的体积又胀大了。实验证明: 水受热体积会胀大, 越热体积胀得越大。 接着他又进一步思考: 如果水受冷后体积又会发生 什么变化呢?他继续做实验,重新调整了玻璃管上的记号,把小瓶放在冷水里, 看到水面往下降了,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把小瓶放到更冷的水里,水面继续往下降,说明越冷水的体 积缩得越小。通过上面的实验,使我们知道:水受热体积会胀大,受冷体积会缩小,这种现 象叫做“热胀冷缩”。在上例的讲解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提供启发性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现象,接着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通过讲解与演示,不但阐明了本节课要讲的原理,而且教给了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一一经过思考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一得出科学结 论。运用讲解技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推理,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并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必然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培养求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它是在各种动机的影响下进行的, 经常受到学生的 认识、愿望、情感等心理动机的支配。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 一定的情感、 体验联系着的。 兴趣是引起并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在强烈兴趣的 基础上, 注意既有明确的指向性, 又有保持注意的意志努力, 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主动愉 快地去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和活动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学习起来精神愉快,乐此不疲。为 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讲解技能便可创设饶有趣味, 引人入胜的情境,具有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功能。例如,讲小学社会课“北京人”一节。可先从有趣的史实入手: “四五十万年前的北 京人是我们的祖先, 那么北京人 的祖先又是谁呢?原来是浑身长满毛的丑陋的类人猿”。这样的开场白, 必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诱导: 你们肯定想知道类 人猿怎么会逐渐变成 “北京人” 的吧?让我们一起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古代原始森林里, 去看 看类人猿是怎样生活的。 这时教师再生动地描述北方未开辟的原始环境, 类人猿为了生存如 何与大自然抗争,如何经过劳动演变成“北京人”。通过讲解,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由于原 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共同劳动和共同享用劳动果实是“北京人”的重要特征。 在讲解中配以模型、图片和投影,就更容易讲清问题,同时也增添了讲解的趣味性。对于枯燥的知识, 教师也要想方设法挖掘它们的趣味性, 使讲解变得生动活泼, 引人入 胜。例如,学生学习社会课普遍感觉地名难记。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地名的特殊含义或由来, 讲出一段段趣味地理的小故事和俗称。如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叫做“世界屋脊”;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地势最低也是最热的地方,有“火州”之称;昆明称春城;广州称花城; 拉萨称日光城; 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克拉玛依意为黑油等等。 这样的讲解能使学生产生联想,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从而达到记忆地名的目 的。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 头脑储藏的表象材料还不够丰富, 教师运用讲解技能, 讲 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起他们美好的向往, 使这一切化为 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并能自觉地主动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 如自然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 第一次实验前,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小的实验救了一只大船”的故事,激发学生参加实 验的兴趣。故事大意是: 1903 年,到南极探险的高兰号探险船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暴风雪, 船被封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上,炸药炸,斧子砍,一切办法都想了,无济于事。眼看淡水、蔬 菜都要用完了。 怎么办呢?一天, 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冰原上, 在甲板上散步的船长猛地 想起科学家富兰克林(17061709年)的一篇日记。原来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一个小小的 实验,他把颜色不同的布块放在雪地里, 9 小时后,黑布深深陷入雪里,白布仍躺在雪上。 船长受到启发, 急中生智, 他命令把船上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都倾倒在冰上, 铺上了 长约 2000米,宽 10米的一片“黑区”。暴风雪过去了,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黑区”的 坚冰吸收了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在一片欢呼声中,高斯号脱离了坚冰,绝处逢生。学生们 通过听故事,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地设计自己的第一次实验。教师在运用讲解技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选取丰富、有趣,逻辑性、系 统性强的内容来吸引学生, 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使学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四、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有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任务, 又有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职责。 教师应自觉运用讲解技能,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然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古代科技 成就的内容,如最早的日食记录、磁铁和指南针、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讲 解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社会课上讲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辽阔广袤的领土, 漫长的陆上疆界,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壮丽的名山大川,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悠久的历史,璀 璨的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曾产生了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 学家,这些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讲解历史名人的思想、言论、主张和事 迹,使学生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讲解近代革命志士的爱国思想,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运用讲解技能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例如,在社会课上讲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和美好的共产主义明天,英勇奋斗、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飞速发展,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例如,社会课中讲述在解放后修建了宝成铁路和成昆铁路,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状况。教师可 以形象地描述这两条铁路如何穿山越岭,跨越地理环境险恶的大渡河、大小凉山和金沙江, 如何在七级以上的地震区建筑铁路,等等。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耗资如此巨大、修建如此艰巨的伟大工程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充满了无限自豪的激情,使学生知之深,感之切,震撼心扉,达到了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自然课中,运用讲解技能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有形成的原因, 人们只有了解自然, 掌握其规律,才能破除迷信、热爱自然,与自然界和平共处,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运用讲解技能还可以进行审美教育。讲解祖国各地的地形、气候、风光等景物和自然界美丽的山水花鸟及宇宙的奇异美景,不仅使学生了解祖国风光秀丽,江山多娇,还使学生感受自然美,进而培养学生鉴赏自然美的初步能力。教师还可以用讲解的方法描绘优美的环境,壮美的场面,以及人物事迹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美好的心灵。并以此感染学生进行审美想象,认识事物中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运用讲解技能要做到观点鲜明,要把 自己的情感、爱憎融在其中。在讲解中,教师的品德学识、精神风貌要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 并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平时所表现出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也是讲解技能比其他教学行为更为突出的功第三节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结构讲解技能的结构是教师在全面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讲解过程的安排。它是将讲解的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依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新知识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所构建 的。它使新旧知识紧密衔接,依据知识的逻辑性,提出系列化的关键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 框架。讲解技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引入(引入题目导论)、主体(议论、推理、论述)和总结(结论、结果)。三个部分都不能脱离主题。主体是结构的主要部分,在此要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演绎、归纳、类比、概括,有力的例证也要在这部分展现。主体部分论述推证的过程也就是揭示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事物要素之间,已知与未知之间,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关系。在主体 部分中还应注意讲解技能与其他技能相配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自然“水的用途”一课,教师讲解水的用途一段,讲解技能的结构是: 引入:我们天天说要节约用水,水有什么用呢?主体:论述水的作用。教师讲解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牲畜饮水,灌溉农田,水上运输,水力发电等。对主体内容的论证教师可以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举出例证,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如洗脸、刷牙要用水,洗衣、做饭要用水,打扫卫生要用水,绿化美化要用水 等等,进行分析综合,纳入新的知识系统一一水的用途。结论:动植物离不开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离开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讲解的结构设计要遵循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已 知推及未知,由简单到复杂,使讲解条理清楚,有的放失,突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内 容,起到“削枝强干”“以主带从”的作用。便于启发学生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语言讲解技能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 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类型。 它是以口头形式出现的话语 类型,是一种以特定的交际双方(教师和学生)特定的场合(课堂),特定的话题(大纲教 材限定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方式(课堂讲解并辅以师生间相互问答)来实现的口头语言形 式。讲解技能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 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 适合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思想感 情、兴趣需要,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认识能力。如自然课中讲“水加热到100 C时就沸腾”,实际上水是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C时才沸腾。但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只能先讲水在100 C时沸腾,以后学了大气压的知识,再使这个知识的程度得以加深。又如社会课教师解释“地球仪”这个概念时,说: “人们制作地球的模型,并把 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湖泊、城市等等,用一定的颜色和符号画在上面,叫 做地球仪”。这个解释虽然准确、通俗,但是还不够简明,学生不易掌握,不易记忆,如果 解释为“地球仪是用一定颜色、符号表示地面形态的地球模型”语言既准确,又简洁,还便 于学生记忆。讲解技能的语言要清晰、紧凑、精练,既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又要通俗明白、形 象生动、深入浅出,还应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避免逻辑上的混乱,以及表达上的重复或 其他语病,不模棱两可,闪烁其词;不拖泥带水,吞吞吐吐;不刻意雕琢,言过其实。语音 的高低、强弱、语速和间隔应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例如,讲鉴真第五次东渡所遇到的 困难情况时,可用下述清晰形象的语言描述: “船行至深海,遇到大风,狂涛汹涌,船随浪 峰起落,忽如上山,忽如入谷。船随风漂到蛇海,成群的蛇在水面游弋,蛇信在船四周舔来 舔去, 实在怕人。 出了蛇海, 又遇鸟群, 无数大鸟在海空飞翔, 有时落到船上几乎把船压沉, 费了很大力气才脱离了险境。更困难的是淡水用尽,人们口干舌燥,生米入口咽不下去,吐 不出来。鉴真安慰大家:为了东渡日本,这点艰苦有什么可怕呢?他带头口嚼生米。半个月 熬过去了,但船并没有到达日本,而是漂到了海南岛。更不幸的是鉴真由于长期劳苦,身体 虚亏,加上南方酷热,使他双目失明。他的两个大弟子也相继病逝”。教师生动形象、绘声 绘色地讲解,恰当地环境描绘,烘托出鉴真为去日本传播佛教,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 精神。讲解技能的语言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 象和联想,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社会课讲“郑和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就带了 27800 人,最大的海船长 130多米,宽 50多米,这些抽象的概念小学生不好理解。教师具体解释 为:我们学校有 500 人,郑和带的 27800 人是多少呢?相当 60 个我们这么大的学校的人数 的总和,如果每辆汽车运 50人,要 600辆大汽车才能把这么多人运走;舰长 1 30多米、宽 50 多米,这就相当我们学校 3 个操场那么大。这样的讲解是采用形象、具体的人群和场地 来描述抽象的数字,使学生容易理解。讲解中的语言也容易出现重复、犹豫、停顿、拖音、中断、省略,使表义松散,影响讲 解的效果。 出现这种现象是与教师的讲解语言有一个使教学内容的内化过程有关。在课堂上使用的讲解,要在个体消化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组织的口语表达,进行练习,才可以获 得教学上的成功。在进行讲解技能训练时,应力求形成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三、例证例证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 小学生还不能自觉地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 新知识。例证一般是用普通的、典型的事例说明复杂的、抽象的概念或理论,把抽象的概念 或理论与具体的东西联系起来,可使讲解生动、具体。如自然课讲惯性,用乘车时身体的前 倾后仰为例来说明, 语言就生动有力。 例证是利用迁移的规律帮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去 理解新知识的一种途径。 例证应与要讲解的内容紧密联系, 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恰当的 例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学生学习“对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举自然界、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例 子,帮助学生理解 “对称” 概念: 植物叶子是对称生长的; 昆虫的触角、 足;鸟的一对翅膀; 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人体的眼、耳、眉、鼻孔、 四肢也体现了左右对称。这些例证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这一概念。再如,社会课讲“商业”这一概念时,教师用普通的生活事例:文具店从铅笔厂买进铅 笔再卖给顾客,从事的是商业;服装店从服装厂买进服装再卖给顾客,从事的也是商业,帮 助学生理解: “商店从生产物品的地方买进货物,再卖给顾客。他们所从事的这种行业叫商 业。”又如,社会课“台湾”,讲台湾的自然资源和物产都很丰富,中、东部山地被称为“森 林宝库”。教师是这样讲解的:台湾中、东部是纵贯南北的大片山地,约占全岛面积三分之 二,森林茂密,树种繁多,约有 4000 个树种,是有名的天然植物园。阿里山有一株红松, 高 53 米,干围 19 米。两臂伸开长约 1.5 米的同学,需要 13 人手拉手才能把它环抱过来。 它的树龄有 3000 多年了,被称为“阿里山神木”。台湾樟树更是著名,从樟树上取材炼成 的樟脑,产量占全世界 7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所以台湾山地被称为“森林宝库”。教师 为了让学生理解“森林宝库”的含义,举了森林的面积之大,树种之多,以具体数字让学生 概括地了解了知识的全貌,接着又以“阿里山神木”这一典型例子,进一步说明,最后举出 极具有说服力的例证樟树产量居世界第一。通过这三个例证,层层深入,使学生对“森 林宝库”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证的数量以能够说明所要讲解的概念或问题为宜。 不宜过多过滥。 还应注意恰当地使 用反面例证,在初学新知识时,学生很容易从正面例子中获得新的概念或原理,此时如正、 反例子交叉使用很容易造成混乱。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识之后, 再使用反面例证可使所获 得的新知识更加清晰准确。四、连接清楚连贯的讲解是由新、旧知识之间,例证、概念之间,问题、问题之间恰当的逻辑意 义上的连接构成的。 在讲解技能中需要仔细安排各步骤的先后次序, 选择能起到连接作用的 词语说明上述关系,使讲解形成意义连贯的完整系统。例如:小学自然“船”一课中,教师在讲船的发展过程这一内容时,在讲完木船、竹筏 之后,接着介绍帆船。教师是这样连接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船做得越来越大,装的东西 越来越多,仅仅靠人,不但费人费力,而且船行得太慢,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经过长期探索,人们发明了帆船。”此例中的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简要 地概述了人们发明帆船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省力、 提高速度, 非常自然地把帆船纳入了船的发 展史中。又如自然“保护眼睛”一节,教师先讲述了工作、学习、生活和保卫祖国都需要有一双 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便, 更不可能担负起保卫祖国的任务。接着教师说: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眼睛,这是非 常重要的事情”。然后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以及如何预防近视。在这一课例中 的连接起界限标志的作用, 它既是上一内容的终结, 同时又是一个新话题或者新的要求的开 始。连接对讲解内容符合逻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讲解自然地从一个问题过渡到另 一个问题,引导讲解步步深入,层层扩展。五、强调强调是使讲解重点突出的重要手段, 它将重要的信息从背景信息中突出出来, 帮助学生, 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保持在重要的方面,并减少了次要因素的干扰。在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声调的变化,语速调整进行强调。 讲解中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声调的变化都能够突出句子的关键词。讲解中讲话声音的变化带有较大的夸张性,只要这种夸张符合强调内容的需要,在教学情境下则是自然的。 有时还可以直接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重要的内容。比如说:“下面的内容很重要,请同学们注意听”,这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与提问技能、板书技能等相互配合也是进行强调的方法。如社会课教师为强调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设计了如下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是统一好,还是分裂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由于他采取了一系列使国家统一的措施,我国才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国。 为了强调秦始皇统一中国距今有两千多年,教师设计了板书(图4 1),由图示,学生很容易理解了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已有:221 + 1997=2218 (年)金元公电元年IOOD年公兀19们年團4-1在讲解中设计一些有分量的或者多角度的问题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突出和强调所授内容,通过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 或者对学生回答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能给学生留 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住重点。如,教授自然“血液循环器官” 一节时,教师讲述:“运送养料和氧气到细胞去的工作是由血液担负的,血液在人体内部不断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是心脏和血管。”为了强调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此时教师板书,心脏和血管。 教师还可以在板书中做出着重标记,起到提示重点的作用。在讲解中,恰当地运用重复,也是强调的一种方式。 重复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教师所授内容,可以使学生有第二次机会接触可能遗漏的内容。当然,这里的重复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为了解决学生听讲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第二次深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课堂环境,调节自己的授课方式。美国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 谈到这种重复时说:音乐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是“变奏曲”,你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从音乐 移植到教学上来。 你第一遍可以把话说得十分简单;第二遍稍加变化地重复一次;第三遍重复时又略添新的色彩,如此下去,结束这段讲话的时候, 你可以回到原始最简单的说法上去。 另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是“回旋曲”,当你把回旋曲的形式从音乐移植到教学上来的时候,你 可以把一句极为重要的话稍加改变或原封不动地多次重复,但是在两次重复之间,你又可以插进一些适当的对比说明。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向日葵的茎是笔直生长的,讲明它叫直立茎,又分别观察牵牛花、葡萄、甘薯等植物的茎,说明什么是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接着归纳总结,根据茎的形状可以把茎分成四种: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并且 用板书予以重复。然后再问学生:狗尾巴草的茎属于哪种?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重 复:它是直立茎。因为它也是笔直生长的。然后继续进行巩固,又举出葫芦、藤萝、西瓜的 茎,再次说明其他三种茎的形状的特征。葫芦的茎是缠绕其他东西往上长的,所以叫缠绕茎;藤萝茎的茎上长有卷须,它靠卷须卷着藤萝架往上爬,所以叫攀援茎;而西瓜的茎不能立起 来。只能在地面上向四周伸展开去,我们把趴在地上爬的茎叫匍匐茎。这样多次的重复让学生具有了对各种植物茎的分辨能力。六、获得反馈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现代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成功的讲解必然要有师生间知识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讲解中要随时注意获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和理解程度等反馈信息。一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活动,留意学生的非正式发言,捕捉学生的兴趣、态度、注意力的变化,从学生回答问题或 提出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从而获得这种反馈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使教师 了解学生当时的状态,并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和教学形式,突出表现师生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以此来完成教学目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看社会课“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教学片断: 教师讲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讲解。教师: 交通安全的维护者有两个, 一个维护者是交通警察, 是国家维护交通和交通安全 的武装力量。谁能说说另一个维护者是什么呢?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现出不大理解的样子。 教师引导说:能不能在每个路口都设交通警察呢? 学生回答说:不行,哪儿能有那么多交通警察呢。 教师又说:能不能每天 24 小时都有交通警察在岗位上呢? 学生马上反应出一致的意见,不可能。这时一些学生就已经表示出理解了老师的问题, 争相举手。教师请学生回答。学生:不可能在每个路口,一天 24 小时都有交通警察。可以安“红绿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马上肯定说:对。 “红绿灯”是不下岗的交通警察。为了使学生 全面认识交通标志,教师再做引导。教师:需要交通警察的地方不只有路口,每个转弯处、每个学校附近、每个需要提示司 机和行人的地方最好都有交通警察,当然这也做不到。谁能说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领悟到,可以使用交通标志。教师再讲解交通标志的种类、作用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注意给学生反馈的机会, 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反馈, 才能够做到师生 呼应,使讲解抓住学生。获得反馈是讲解技能的重要构成要素。第四节 讲解技能的类型、解释式解释式又称说明式或翻译式。 通过讲解将未知和已知联系起来。 其讲解的内容又可分为 意义解释;翻译性解释;结构、程序说明;附加说明四种。意义解释是对一些简单概念含义的说明。 如自然课讲植物的根时, 对直根、 须根的解释: “像白菜这样,中间有一条上粗下细的大根,周围长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叫做直根;像 葱这样的根,有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毛毛根,这类根叫做须根”。翻译性解释是用语言将一些符号所表示的含义表述清楚。 如社会课教学中, 讲有关地图 知识内容常用的一些有固定含义的符号或颜色表示:“O”表示城镇,“o”表示省会或首府;黄色为高原;绿色是平原;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等等。结构、程序的说明。例如自然“小灯泡”一课中教师讲解干电池时说:“干电池是圆柱形的,它的外壳是一层锌皮,里面有一些黑色的粉末。正中央立有一根碳棒,干电池的锌皮 为负极,碳棒为正极。为了保护锌皮,人们还给电池穿上一件纸做的、厚厚的花外衣。”这 就是对干电池构造的简单解释。在教学中讲解仪器、用具的使用方法,实验的程序、观察的 步骤等皆属结构、程序的说明。例如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平。天平必须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零。调节天平两侧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线(零点)取得平衡。(3)放纸。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大小一样的纸张,并再次调零。( 4)称量。称量物体时,将被测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简称左物右码)并加 减砝码,使之平衡。(5)砝码的使用。砝码只能用镊子取,不能用手拿。用毕要及时放回砝码盒。( 6)称毕。称量完毕应立即取下重物,并将两个托盘合放在一侧,避免天平来回摆动, 磨损刀口。解释、说明性讲解是经常、普遍运用的一种类型。一般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实性 的知识,适用于简单的概念,对于高级的、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单用解释方法难于收到好 的效果。、描述式又称叙述、 记述式。 描述的对象是人、 事和物。 描述的内容是人、 事、 物的发生、 发展、 变化过程和形象、结构、要素。描述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描述的事物、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印 象,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和了解。运用描述式讲解时,语言可以增加一些修饰成分,语言要丰 富并带有感情色彩,语调、语速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更好 地感知教材。例如:社会课讲到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时,教师用带有感情的生动语言描述: 这里遍地是盐,地上有盐,地下有盐,水里有盐,土里有盐,真是盐的世界。有的地区人们 用不着买盐,随手挖一块盐壳就能做菜,地下挖个洞就能腌菜、腌蛋、腌肉。人们可以看到 用盐盖成的房子,坚硬的盐块用盐水胶结起来比花岗石还坚实;可以看到用盐修筑的云路, 这样的路面平滑如镜,汽车在路面上飞速行驶。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盐湖 24 个,湖面盐壳一 般厚达35米,最厚的达15米,储盐量达420亿吨,白花花的盐足够全世界人口食用上千 年。除了盐之外,还有黑色的煤和石油,黄色的金,银色的铅、锌、锑等金属矿,真是名副 其实的“聚宝盆” 。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 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这段描述生动具体,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聚宝盆”的理解,也激起了他们对 祖国的热爱之情。描述的知识多是形象的、具体的,也是初级的。描述可以提供大量的材料,激发学生形 象思维的发展。 但描述难于胜任抽象知识的传授, 也难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概念思维和 理论思维)能力。、比较式比较式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辨别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乌申斯基说过, “对比方法就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 我们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 不外于是借助于比较方法, 我们想象某种新的对象时, 如果我们不拿这种对象来与什么 东西比较,也不能找出与什么东西的区别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对象就没有丝毫的理解, 也不能对它发表任何意见。比较方法在人类认识的整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 比较方法在教授中必然是一个基本方式”。通过比较,可以从共同性寻求规律性,从差异中 探求矛盾的特殊性, 在被比较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的东西, 并把它们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 通过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别力、理解力、观察力和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小学自然课在讲青蛙与蟾蜍时,利用挂图,进行比较式讲解,首先比较它们的差 异,生活环境上,青蛙大多生活在池塘、水田边;蟾蜍大多生活在草地上。外形上,青蛙表 面光滑,一般呈绿色,身体颜色随环境和季节而变化;蟾蜍表面粗糙,呈灰褐色。体形上, 青蛙体形较小,后腿比前腿长;蟾蜍体形较大,后腿与前腿差别不大。这个差异使它们的运 动方式不同: 青蛙擅长跳跃, 而蟾蜍只能爬行。 它们卵的形状也不相同: 青蛙的卵为卵圆形, 蟾蜍的卵为带子形。但它们又有共同点,它们的幼体均为蝌蚪,均生活在水里。它们都是有 益动物,是捕害虫能手,是农民的好帮手,人类的好朋友。在比较讲解的同时,还可以板书 相配合(见图 4 2)。这种比较式讲解使学生对两者的异同点一目了然, 记忆深刻, 同时也为进一步讲解两栖 动物的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用肺和皮肤呼吸) 设下伏笔。生活环境:池塘菜地外 形:光滑、绿色、体形小 粗糙、灰陽色、体形犬运动方式:跳跃爬行卵的形状:卵圆形带子瑙I|幼悴均为播蚪,有益动物运用比较式讲解的事物, 彼此间要有某些联系, 要抓住它们重要的本质属性,而不是那些次要,非本质的现象。四、释疑式首先由事实材料引出问题,也可直接提出问题,随着问题的展开,再分析条件,推理论 证,最后得出结论,进行总结。例:自然课讲“摩擦起电”教师先做实验:把吹塑纸用干布一擦,吹塑纸就贴在黑板上 了。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没用胶水、浆糊等,只用布一擦吹塑纸就贴在黑板上了?为了回 答这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做摩擦塑料尺吸引轻而小的东西的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再做用氖泡接近摩擦后的吹塑纸,氖泡亮了的实验。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用摩擦的方 法能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释疑式讲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定向引导学生的思维。运用释疑式要注意与讨论、实验等其他方法配合。五、推理式推理式讲解是以规律、原理、法规为中心内容,以推理为主要手段的讲解。常用的方法 是用实例引出结论,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和三段论的演绎推理方法。例如:“鱼”概念的讲解弓I入:大家见过鱼、吃过鱼、也可能养过鱼,那么什么是鱼呢?论证:要认识鱼,就要分析鱼的特点。鱼是动物,在水中生活,一般有鳞、尾和鳍,用 腮呼吸 。如海中的黄花鱼,河、湖、水塘中的草鱼,供人玩赏的金鱼等都有上述特点。鲸鱼是鱼吗?鲸鱼在水中生活,有鳍尾,但用肺呼吸,不是鱼;鳄鱼是鱼吗?鳄鱼在水 中也在陆地上生活,有鳞无鳍,用鳃呼吸,它是鱼。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用鳃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尾和鳍的动物是 鱼的一般属性。所以可以做出如下结论。结论:鱼是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一般有尾、鳞和鳍。上例应用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典型例证的思维方式,就是应用的推理式讲解。推理式讲解除了常用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外,有时也用到类比、分析、综合等其他推理方法。应用时既要注意通俗、易懂,又要注意逻辑严密,不要出现概念和逻辑错误。第五节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一、围绕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重点是讲解的核心部分, 讲解时要集中时间、 精力和材料去解决重点问题,要讲清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只有围绕重点讲解,才能提高讲解效果。否则,平铺直叙,平 均用力,面面俱到,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可能,也不必 十分全面,只要突出重点,让学生获得深刻印象,使学生得到启发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关键是讲授中最关紧要的部分, 是对学生的顺利进行学习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有时关键 问题也是重点问题, 但重点问题并不都是关键问题, 围绕重点讲解不等于就完全抓住了关键。 系统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总有最关重要的一环,抓住了这一环, 才是抓住了关键。画龙点睛使龙腾空而起,讲解抓住了关键,其他问题则迎刃而解。抓住关 键,能中肯地指出学生学习、理解方面的问题所在,有时几句话就能使学生恍然大悟;抓不 住关键,尽管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于使学生明白领会。对于小学生来说, 抽象概括的内容; 与前面教材缺乏内在联系, 不系统, 新出现的内容;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生辟的内容, 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讲解时, 要针对教材特征和学生 实际,及时发现和解决难点,扫除学生掌握知识的拦路虎,排除堵塞学生思路的障碍物。二、条理清楚,简练准确,浅白通俗讲解应根据讲解的目的要求, 有条理、 有层次地进行, 应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 系,解决好讲解的主次、先后等问题,做到:组织合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的语句,使人听来舒服、便于记忆,特别是为小学生讲解,只有言简意赅,才 能使小学生深得要领。浅白通俗的语句,使人听起来清楚易懂,且有平易、朴素、亲切之感。要做到讲解浅白 通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要深入理解内容,深入才能浅出。许多东西,只有懂透了, 融会贯通了,才能用浅显平白的话说出来。二要有丰富的词汇。有的人深入理解了,却“词 不达意”,究其原因,是词汇贫乏造成的一个明显的障碍。三、讲解技能与其他技能的配合使用讲解技能是教师以语言为媒体, 向学生传输信息的教学活动方式。 前文已说过, 它有先 天的不足。 在小学教学中, 长时间单纯地应用讲解技能是不利的。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 点和信息保持规律,讲解以 10 分钟左右为宜,长时间的讲解可以分几段进行,不要过于集 中。为了发挥讲解的优点, 弥补讲解的不足, 在讲解过程中应常常与其他教学技能配合使用。 如,穿插应用提问技能。教师把分析问题的内容和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成一组问题,通过师 生共同依次讨论的答案,来达到讲解的目的。在讲解时也常辅以板书技能。应用板书,刺激 学生的视觉器官, 增强刺激效应。 在讲解中, 也常与演示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特别是变化、 强化技能配合使用,形成讲解中的技能群,以弥补讲解技能的不足。第六节 讲解技能的微格教学教案举例学校 年级 主讲人课题血液循环盟官教学技能讲解技能敎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脏的构造和循环的基本槪念时间 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提问等内容)敎师应用的 敎学技能要索学生的学习行为应用的教学媒体、板书、敎貝等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血液 循环的主要器官是心脏和血管。同 学们損摸自己心脏,它在不停地跳 动心址为什么跳动呢?原来心脏 跳动是为了把血液引讲来又挤岀 去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 流动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血诫在 人体内的循环档脏里面分四腔,上下两腔即 心房与右室是相通的中间有活 需J左右两腔即左右心房,左右心 室昱不通的停顿学生摂挂圉或投影时间 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教师应用的 教学技能要素学生的学习 行为应用的教学媒体板书、教具等血液循环的路径有两条:一条看图3,路径是血液从心脏出来,经过动 脉,流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 经静脉流回心脏,人们把这样的循 环叫做体循环听讲5,板书:体循环血液循环的另一条途径是什 么呢?另一条路径是从心脏出发,经 过动脉,流到肺里的毛细血管,再 经静脉流回心脏,人们把这条循环 径称做肺循环板书:肺循环连接从图上看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小结听讲有两条:一条是体循环另一条是 肺循环,它们都是从心脏岀发,都看图经过动脉,所不同的是,体循环血 液流到全身各处毛细血管,而肺循强调环的血液流到肺里的毛细血管,然后再都经过静脉流回心脏.思考血液为什么要循环?也就是连接说,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什么呢?下 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血液循环的 两个作用过渡微格教学讲解技能训练评价表班级 讲课人时间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 1.0)B(0.8)C(0.6)D(0.4)E(0.2)得分1讲解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102讲解内容正确包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103讲解时能提供丰富清晰的感性认识104讲解时突出重点繁简得当揭示本质105讲解时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哲理106讲解中注意发展学生多种能力107讲解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108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109讲解时用词准确语速适中语言生动有趣1010讲解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情感交流10合计评价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