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1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7972943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1感知觉、注意、记忆的发展2思维与想象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7情绪情感的发展10社会性发展12个性发展13学前儿童心理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行为的方向。包括需要、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身心状况的意识。望梅止渴是由具体事物梅子引起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谈梅生津是通过谈联想起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是人脑搞基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客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不像照镜子那样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观、能动的反应。 首先,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其次,个人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应。第三,人对外界的事物具有选择性。 第四,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到复杂、抽象、概括。从最初的条件反射活动 到随意活动。从出生时具有的一些遗传素质到逐渐形成个性。年龄特征是指各个年龄阶段上儿童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具有一般、典型、本质的心理特征。婴儿期(0-3)幼儿期(3-6)童年期(6-11)少年期(12-15) 青年初期(15-17)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了大脑,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大脑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 的基础。而不健全的大脑就不能顺利发展。2、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当生理结构达到一定成熟时,给予适当的刺激或教育,就会使其相应 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若尚未成熟,即使给予刺激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3、客观环境制约着人的心理发展。:如自然环境,地震,辐射。社会环境,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家庭 状况等。4、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因素,也可以消除不利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自我意识等。 儿童的心理和成人的共同点:都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应、具有主观能动性。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研究方法:方法划分: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时间取样法:定期 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观察,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 观察法的基本格式:1. 基本信息(起止时间。观察环境。观察对象姓名、性别、年龄。其他情况)2. 观察目的由来、项目(通过观察想要表达什么)3观察方法4 观察实录(突出最主要的记录)5 分析建议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的发展感觉:如苹果,具有颜色,口感,重量,形状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应就是感觉。 知觉:如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花香等。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存在于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中的伴随状态。 有两个基本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品质:广度、转移、分配、稳定性。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注意是所有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为: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正在发展。意 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婴儿的听觉偏爱:婴儿在出生前就能够听到声音,表明在子宫内就学会了辨识母亲的声音。因此新生儿 能辨别与他们出生前所听到的声音很接近的声音。对母亲的声音偏爱对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婴儿的视觉偏爱:人脸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图形”,他们喜欢看构图漂亮的人脸。 视觉悬崖实验:6-7 个月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抚触实验:每天轻柔早产儿比那些没有接受过这话总刺激的婴儿在体重上增长更快,心智与运动力也超 过后者。新生儿能够形成条件反射,正标志着儿童已有记忆。6-7 月出现“认生”现象:对熟悉的人会愉快的接近,对于陌生人则畏惧甚至惊哭。 重听现象:幼儿的听觉器官出现问题导致听力上缺陷。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方位知觉:3 岁上下。4 岁前后,5-7 岁自我为中心的左右。7-9 左右仙姑地形。 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幼儿形状掌握的顺序: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幼儿观察力的特点: 观察的有意性:幼儿还不善于自觉地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在小班尤为突出,中班和大班有意性加强。能排出 干扰。观察的顺序性:小班往往碰到什么观察什么。中班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大班更能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的细致性:小班只能注意轮廓。只看到面积大的和突出的部分。大班较为细致,能从颜色、数量、空间 等。观察的理解性:小班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个别事物,看不出关系。大班由于知识经验丰富,概括归纳能力强 可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及意义。幼儿注意特点为:不稳定,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小班的幼儿,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3-5 分钟有意注意) 中班经过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已经比较稳定。能长时间保持注意。(20 分钟) 大班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30 分钟)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经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幼儿记忆都带有强烈的情绪性。 根据识记对材料是否理解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意义记忆:根据材料的意义及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培养儿童观察力的方法: 增强注意的稳定性:成人应帮助儿童更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于谋一个物体或游戏中。 带儿童走进大自然:多接触大自然,注意引导儿童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 引导儿童观察事物的特征:小猫在吃什么、什么东西有香味。防止儿童注意分散的措施: 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刺激物,以免分散注意力。 指定合理的生活制度:不能玩的太晚,保证白天有精力从事学习活动。 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活动时不要打扰他,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灵活的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提高教学质量:教具要色彩鲜明,用词要形象生动,挂图要突出中心。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活动材料的性质,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容易被儿童无意中记住。 活动与儿童的主体关系,符合兴趣的事物也能被儿童无意记住。记忆训练方法:实物记忆练习(1-1.5 岁)先让幼儿看到小球,然后收起来让其在其他玩具中找到。 词汇记忆练习(1-1.5 岁)让幼儿续讲故事,儿歌等。数字记忆练习(2-2.5 岁)机械记忆较强,记门牌号,电话号码等。 幼儿的记忆不精确,多数表现为记忆不完整。 记忆是琐碎的,片段的,不完整的,自然而然记住的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变。专注力是一中心智活动的分配或历程,儿童的专注是由兴趣而来的,不能单凭一直努力就能专注。 若能顺应孩子的兴趣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就可以引发儿童的深度关注。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1. 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2. 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保护好奇心3.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1. 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2. 通过音乐、绘画、语言等方面训练儿童的思维。创造想象力3. 注重培养儿童的有意想象4. 交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巧学前儿童思维与想象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也是最高级形式。从思维工具的变化看:从主要借助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在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从思维方式的变化看: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在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从反映内容来看: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 物。以上不是三个发展过程,而是三个角度来描述同一发展过程。概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属性或规律提取出来。儿童的概括水平是衡量儿童思维发 展的重要指标。间接:借助一定的媒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对事物进行间接的反应。没有知识经验作为中介,思维间接性就无法 产生。解决问题,是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景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 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成形成了。知觉不再单纯反应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开始反应事物的意 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学期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概况:1. 思维对动作的依赖性逐渐减小,对语言的依赖性逐渐增加。2. 思维的工具从借助动作和感知、发展到借助表象和形象,最后语词的作用逐渐加强,形象在学前儿童思 维中始终占优势地位。3. 婴儿期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幼儿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末期会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三 个阶段是不可逆的,但又有互相联系同时并存。4.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明显的质变,这三个飞跃期应该值得特别关注。出生后 8.9 个月时思维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直观行动思维从这个时期之后获得发展。2 到 3 岁是第二个飞跃期,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转折点。5 到 6 岁是第三个飞跃期,从具体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皮亚杰认为:0-2 岁儿童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话总思维的突出特点是思维离不开动作,完全是无 意识的。2-7 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儿童能够利用语言、心理表象来思考客体和事物。刚出生的儿童诗没有思维活动的。思维发生的时间是1-2岁 思维的发生主要体现在动作上,当婴儿出现1. 表意性动作:用动作表达意愿,用间接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2. 工具性动作: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共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3. 用“试误”说解决问题。林冲的人为。3 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观行动性(手和眼的思维)这种思维一方面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另一方面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 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划分的第一阶段,儿童的世界完全为自我为中心,完全是无意识 的。 客体永久性:当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个客体依然存在。8 个月之前的婴儿世界是一个没有客 体的世界。在 5-7 个月的时候(第三子阶段)当物体消失时,他会因失望而大哭大叫。9 个月开始婴儿出现了客体永久性。 但近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 个半月的婴儿就对物体的永久性有所认识。 AB寻找错误:812月的婴儿在寻找藏起来的物体时,会犯错误。把玩具藏在A处,婴儿能立刻找到。 然后当着他的面藏在B处。婴儿还会去A寻找。一种解释是婴儿无法客服先前方案的影响。二是大脑皮层 前额的发展还未成熟。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1 以具体形象为主:与婴儿期期相比不再依赖动作和感知,而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在整个幼儿 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2 幼儿晚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4 岁的幼儿认为“球之所以从斜面上滚下来,是它不愿意呆在上面”,而 5 岁的幼儿已经知道“把桃核种在地下可以长出桃树来”。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加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系:语言是构成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语言不是思维本身,是思维的一种工具。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体型形象思维: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当下感知)或表象(曾经经历过),凭具体形象的联 想来进行的思维。幼儿最初掌握的、最容易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幼儿获得概念的方式是通过实例获得的。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数概念的掌握:最初通过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然后凭借事物的表象来认识数,最后开始能在抽象概念的 水平上掌握数概念。皮亚杰对幼儿思维发展的解释:他认为27 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利用语言,心理表象 来思考问题)。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自我中心性:只能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外部世界就是他直接感知的那个样子,不能从实物的 内部关系来观察事物。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说明此问题。 相对具体性:儿童运用符号的能力得到发展,开始用表象进行思维。 不可逆性:不会反过来考虑问题,他只知道他有个哥哥而不知道他自己是弟弟。 没有守恒概念:两个容器里有一样多的水,他会认为高的容器水多。 刻板性:儿童注意集中在某个方面是,就不能同时关注其他方面。 泛灵论:万物和自己一样有感情有生命。 延迟模仿: 指对一段时间之前出现的他人行为进行的模仿。(儿童的模仿行为与被模仿的动作之间要有 足够的时间间隔)18 个月之后出现延迟模仿。 守恒概念:事物的本质不因外部现象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的发展期: 出生八、九个月后是思维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直观运动思维从这个时期后得到发展(在客 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思维。)02 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世界完全以他自己 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即思维离不开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2 岁 3 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这是从只管运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转折(不再依赖动作和感知, 而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能偶利用语言、心理表象来思考客体和事物。)5 岁6 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想象:12 岁的儿童可以看到想象的最初形态,想象的内容非常简单贫乏。想象经常缺乏自觉的、确定目的 的、因为总是零散片段的。 幼儿型想象的年龄特征是: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正在初步发展;再造想象 占优势,创造想象正在发展。认知发展: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和经验增长儿发生变化的过程思维发展过程分为:感觉运动思维、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形式运算思维。 根据内容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根据创新程度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学前儿童言语发展言语:指人们在各种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言语是交流的过程。,言语是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言语的种类: 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分为:口头语言(独白语言和对话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构成。 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 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特有的。以“词”作为中介。2. 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承认的言语活动与大脑左半球有关。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况: 儿童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从出生到 1 岁左右,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21 岁左右儿童讲出了第一批具有最初意义的词时,标志着儿童进入学说话的阶段3 23 岁是语言发生的阶段。4到了幼儿期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连贯语言逐步发展的时期。婴儿期言语的发展:1. 婴儿的第一个词语大约产生于1014 个月之间准备期(03 月发育阶段)(48 月连续音节阶段)(912 学话萌芽阶段) 婴儿从 9 个月开始真正的理解成人的言语。婴儿最早说出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才是言语发生的标志。(1113月) 婴儿言语的发展:1. 单词句阶段(11.5 岁)2. 双词句阶段(1.52 岁)3. 完整句阶段(23 岁)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 内部言语过度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幼儿期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头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3-6 岁幼儿发音特点1. 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2. 3-4 岁语音发展的飞跃期3. 幼儿对韵母的发音容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4. 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幼儿词汇的发展1 词汇量的增加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34 岁词汇量为 1780 45 岁的儿童 2583 个 56 岁儿童 3562 个2. 词汇类别的扩大: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 握名次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在幼儿的词汇中主要地位,比例最大。4. 词汇内容不断丰富5. 词义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词汇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能被正确理解的为积极词汇,反之为消极词汇。幼儿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1. 从情景性语言过度到连贯性语言 情景语言: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需要用手势或面部表 情甚至身体动作辅助和补充。连贯性语言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2. 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口语分为对话和独立式。 对话实在两人(或多人)之间交互进行的谈话,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2. 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3 岁以前儿童的语言基本上都是采用对话形式。4 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口吃的表现与干预口吃是指说话时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的语言障碍。口吃在幼儿期形成,也容易在幼儿期纠 正。1. 因模仿而导致口吃2. 突然的精神刺激3. 遗传因素对待口吃的方法以平常心对待 不要取笑 恐吓 打骂孩子。成人做好榜样,让孩子说话之前先唱歌,多鼓励。幼儿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1. 言语调节作用依靠内部语言2. 内部语言的产生: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语言的高级形式。3. 出声的自言自语: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书面言语活动包括认字、写字和阅读。幼儿认字特点:儿童倾向于把字形作为整体形象来感知。儿童最初把字当做图谱来认识,而不是符号。与儿 童的情绪兴趣联系的字幼儿容易辨认。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形式,是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阅读的准备包括:掌握有关词汇、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和培养阅读兴趣等。3 岁对儿歌感兴趣。4 岁语言能力发展迅速、5 岁儿童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6 岁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长 足进步我们是怎么获得语言的?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后天论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起着重要的影响。1.模仿说: 儿童的言语只是承认语言的简单翻版。2.抢话说:源于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得的,强调承认的选择性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的作用。3. 社会学习和社会交往说 儿童言语学习中的不解现象没有系统的徐连。比较轻松自自由,语言方式自然,不受因素干扰。先天伦1. 语言的本质特征不是在外的,而是内在的,遗传的、物质的属性,人类具有获得语言的先天装置-语言习 得机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式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发展同认知结构一样是通过遗传、成熟和环境相互作 用而实现的。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指导建议1 提供适当的语言环境2 激发儿童言语交往的兴趣3 创造儿童言语交往的机会,加强语言练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设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人类情绪情感与两种需要有关: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情绪出现较早,多和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情绪是感情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神话和本质内容。情绪情感的基本种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状态一般有 心境:某一段时间内比较持久,弥漫,富有感染色彩的情绪状态。 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然而具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挫折感:一种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情感的种类 人的社会性情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种。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 情绪对婴儿生长具有适应生存意义2. 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着3. 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4. 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5. 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6. 幼儿情绪最突出的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外露,易受感染。 儿童心理论:儿童在 4 岁开始有了对别人心理状态的觉察力,而大多数儿童 5 岁就具有了揣度她人心理 的能力。移情:一种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深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 移情事情干智商中最重要的能力,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移情能力是在自我知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移情分为四个阶段: 普遍移情,自我中心的移情,对他人情感的移情,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 情绪情感发展指导建议:1.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掌握情绪教育的原则、2.处理幼儿入园行为问题的常用方法:开学前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熟悉儿童。组织各种生动有趣活动, 转移注意力 多与幼儿个别交流,安定幼儿情绪 让幼儿适时适度地发泄情绪 增进感情,减少对亲人的依恋 孩子惧怕情绪的处理:了解引起孩子惧怕的原因,并向孩子解释引起害怕的对象,减轻恐惧感。鼓励孩子对害怕情绪进行抵制不退缩情商的培养:在情感启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移情能力 2 岁开始就应该学习最基本的待人接物指导,学习初步的社会交往技能(反思发、自我说服、 想象法) 情绪的调控是情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通过成人的帮助,调节情绪的方法有: 转移法(转移注意力)冷却法(暂时置之不理)家长较多使用 消退法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教师的情绪自控采取积极地教育态度社会性发展学前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性发展,也称社会化。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达到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 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婴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依恋: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结(3 岁前) 依恋形成的标志:依恋形成于婴儿68 个月之间,分离焦虑和人生现象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母亲在时,自由探索。离开后表现出忧伤,哭泣)回避型依恋(分离时,没有情绪。回来时,主动回避。这种儿童没有形成真正的依恋) 矛盾型依恋安全性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 首先,有一个稳定的照料者其次,照料的质量第三,婴儿的特点恒河猴实验:表明小猴不仅需要食物,还有一种先天的需要那就是于母亲亲密的身体接触。“接触安慰”, 从这个实验可以推断人类婴儿也具有接触安慰的先天需要。 建立良好依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认知方面:构成儿童自尊、自信、好奇心等自我系统的重要基础 在情感方面:导致幼儿的信赖、自信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在社会行为方面: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幼儿亲自关系的发展:家长的教养方式:民主性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抚养方式 专断型: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忽视型 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 溺爱型: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同伴提名法:提名数限制在 3 个以内。从同伴团体中找出,喜欢与不喜欢的人名。 幼儿社会性发展行为:(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积极地社会行为,对他人友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 人、安慰、捐赠。(利他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言语伤害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工具性工具行为是指为了实现 某种目的而以攻击行为为手段,如因为渴望得到一个玩具或空间,而推、喊、抢等行为。敌意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使别人铜鼓为目的的攻击行为影响社会行为的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鼓励人与人之间竞争和独立) 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榜样 移情训练 表扬和奖励 利用归因原理个性发展个性就是个体在物体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的一般特征: 自然性与社会性: 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稳定性与可塑性:在经过重大挫折往往会在个性留下深刻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 独特性与共同性:婴儿个性的萌芽 新生儿没有自我意识。 婴儿出生的第二年,客体自我开始出现。 点红实验:在幼儿鼻子上点上红点儿,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 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的形成,是婴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我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处理自己与环境和 他人的关系,如可以帮助儿童了解他人的态度,体会他人的情感;学会移情、分享、合作等有助于交往的技 能。这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十分必要。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转折点,也是个性最终形成的必要条 件。气质的早期表现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儿童一出生就表现出了气质上的差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缺乏自己独立的评价 从外部行为的评价道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道比较细致的评价 从片面性的评价道较全面的评价婴儿气质类型: 胆汁质:充沛、活动迅速、不易疲劳。热情坦率,语言明朗。性情暴躁,一冲动。多血质:兴趣容易转换和变换,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遭到挫折就会悲观,厌倦,消极。 黏液质:行动稳定迟缓,沉默寡言。缺乏热情,过于刻板和惰性 抑郁质:想象力丰富,稳重,易多虑,缺乏自信,不果断。指导建议根据儿童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成人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气质特点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不足之处 促进婴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让婴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让婴儿爱的需要多的满足 让婴儿有探索环境的机会 让婴儿自己动手做些事情 让婴儿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婴儿认识到可以从失败或错误中学习 让婴儿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与培养幼儿的性格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性格 通过教师的良好性格来影响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作用是无法估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