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论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摘要:处于信息时代的高职学生,每天被各种信息所包围,这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高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其价值观若是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其工作心态,以至于无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不能在社会上获得认可。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正向的价值关怀,将其应用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极好的作用。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如今高等院校学子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为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效果并不理想。传统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高职学校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促进其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办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能力。高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的三观,让他们可在将来的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1传统文化精神对高职学习者的积极影响1.1促进作用因为高职学生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且年龄较小,正是培养其思想的最好时期,借助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其文化意识,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形成优秀品德和较好的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给高职学子的心理健康课供应了理论支持,同时完善了教育办法。另外中华文化有助于他们理解古代思想,让其在跟教师与同学沟通时,使自身的交际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增强其民族荣誉感。1.2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中华文明历经多个朝代,融汇了多种思想,经过不断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精神。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经过大脑活动而反映于外界,实际上是由自然界、社会和自己构成。因而人的心理状况是社会化的产物。心理在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塑造中,会呈现出独有的色彩和光芒,即文化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塑造作用。而生活在有差异的文化中的人所拥有的心理性状和行为方式也有差别。高职院校“00”后逐渐成为了学生的主体,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极快,精力充沛,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同,体现在人际关系、环境不适应、学业负担重、感情脆弱、生活压力大等各个方面1。中华传统文明历经千百年沉淀,有很多先进积极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学说之中蕴含着鞭策人向上和勇敢面对挫折的理论,给高职学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供应了丰富的土壤。2儒家思想再塑造学生康健心理品行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里面汲取先进思想对现代人的身心调理有很高的应用价值。2.1以和为贵处理人际纠纷的准则心理学将是否能够协调好人际关系作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康健水平的标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洁身自爱,人跟人之间既要互相亲善、支撑和帮衬,又要互相体量谦让和克制。“仁”是人我关系的准则,要求人和人互相理解和相容。儒家的主张也是改良大学生心理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2。2.2“礼”约束言行的重要准则儒家认为礼可规范行为,是人际沟通中不能缺少的行为要求。“礼”体现在尊重他人的态度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如果说“仁”是社会行为的思想内核,那么“礼”就是“仁”的外部显露方式。经由“礼”让自身严守一定的文化规则保持和善,跟社会保持一致;另外,让自己在践行“礼”中达到“明礼知养性”的境界3。2.3“中庸”处理心理平衡的关键依据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否决“过”而“不及”,中庸章句中便提出:喜、怒、哀、乐是人的四种情感,情感没有出现前无所谓偏移,称为谓中。出现适度,称为谓和。若是达到中和的程度最好,一切都可以正常进展4。而过于强烈的情感便会对人的身体带来伤害,情绪稳定、有度才能让心理保持健康。2.4儒家思想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在一个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哲学家提出的答案是“自我认识”。孔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在学生的成长中,存有自身认知偏差的情况,而以儒家理论为引导,联合自身情况,让他们不断反思,更全面更理性地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不断完善自我。2.5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好的人格的主要表现在具有进取的人生姿态。“知命乐天”是儒家所奉行的人生立场,而很多儒家思想都引人积极进取5。儒家看重乐观和自得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心理与精神中的幸福和喜悦。儒家的这种思想,对如今当代社会下人的心理调整具有重要启示。3道家思想丰富高职生心理的调理办法道家主张修身养性,关注思辨精神,尊重人的个性,挑战权威。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学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3.1认识自己,摆脱物欲在今天物欲爆炸的社会,争名夺利、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已在部分大学校园中出现,少数学生也有这种思想并且体现在了学习和人际交流过程中。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功利化思想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影响,而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失业,使其压力很大,在价值选择上容易倾向于功利主义。而道家天人合一、无为不争的人性教育,认为人是形神具备、身心统一的整体。“无为不争”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若想进步,应该少点私自的欲望,知道荣辱。而“顺其自然”的思想即自觉调整个体行为,达成自身的协调统一,跟外界的环境和谐,进而更好地保持身心的和谐。“知是不争”让人们摆脱追求金钱、权利、享乐等,而去追求精神的富足,实现人生的完整。这一思想调整了人的认知,有利于身心健康,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克服自卑和自傲心理。对于将要走到工作岗位的高职生来说是很有效的心理调节办法。3.2“天人合一”思想跟现代身心健康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态,而非单单指没有疾病意义上的身体健康。道家以为,人的心和身、性与命、形与神,两者相互作用、不能分离才是理想的状态,这与现代医学健康的概念一致。他们主张人要达到与自己的和谐、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才能保将健康的身心状态。4传统文化在建立大学生情绪上的用处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分析,道德修养可以促成个体内心跟世界外部的一致性。周易系辞上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庄子也有言:“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因此健康的人格需表里如一,不虚伪做作。在情绪发展上,传统文化用其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青年学子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解释:4.1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寻找平衡情绪稳定对于现代人来说异常重要,大学生亦是如此,但当今很多大学生只关注自身,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不够。道家思想中推崇自然主义,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主张天人合一,应该遵守自然法则去为人做事,从而让他们从以往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中跳出,达到情绪稳定。4.2利用辩证思想看待问题道家讲求辩证统一,而儒家推崇中庸之道,在这样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心理可以找到一种不唯一,让他们看待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4.3在自静修中寻求稳定高职学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因而,传统文化中的自我静修对他们而言是种弥补,让他们的心理发展设定在这样互补的过程中渐渐稳定。5结语我国传统文化汇聚了很多先贤的智慧,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高职院校应该建立适合的心理讲课教育体系,设置科学实用的心理课程,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全方位开展心理讲课教育。需要教师发掘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应用到课堂健康中去,积极开导,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结构,调节心理状态,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参考文献1唐甜甜.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8,373(25):23-24.2廖桂兰,罗红金.班级团体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研究及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6(2):107-109.3陈显捷.OnFitinTarzanCultureandMentalHealth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浅析泰山文化与驻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44-45.4刘慧敏,颜吾芟,赵武.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9):145-14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