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循环打印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485497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蚀循环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侵蚀循环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侵蚀循环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侵蚀循环理论1 侵蚀循环定义地表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地貌形成与发育经历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 个阶段,三个阶段合称为一个侵蚀循环。2地貌发育的基础理论(即侵蚀循环理论)地表在河流作用下,地貌形成与发展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阶段,以后该区再次经历 构造抬升,地貌演变又重复上述过程的学说。又称地貌轮回说、地理轮回说。1889 年由美 国W.M.戴维斯提出。他认为地貌是构造、过程(指各种外力作用过程)与阶段(指发展阶段) 的函数 流水侵蚀作用是最普遍的外营力过程因,而河流作用下的侵蚀轮回又称为常态侵蚀轮回戴。 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推动了地貌学的发展,成为地貌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以河流侵蚀循环为例 幼年期地貌的基本特点是河流比较稀少,河谷之间存在着宽广平坦的分水高地, 幼年期。河流迅速下切,河谷呈V字形,原始地面大部分保留在河间地段。随着侧蚀与 溯源侵蚀的增强,原始地面的范围缩小。河流纵剖面呈不规则状,河床上硬岩层出露处常有 瀑布和跌水,称为非均夷纵剖面。 壮年期。随着河流下切,河流纵剖面渐变为平缓下凹的曲线,趋近于其侵蚀基准面,此时 的河流纵剖面为均夷纵剖面或平衡纵剖面,河流能量正好消耗在河水与携带泥沙的运动中。 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减缓或停顿,河流侧蚀与谷坡剥蚀后退相对加强,使原始地面不复存在, 新的河间地逐渐降低 老年期。河床纵坡降低、谷坡变缓,最终使地表整体成微起伏的准平原。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似是一个地区地貌发育过程演绎性的描述,实际上是不同地区按地貌状态的分布所建立的地貌发育时间顺序,非常有利于对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给予概 括和描述。小结:从河流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 下游河床坡度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段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不同观点 流水侵蚀作用是最普遍的外营力过程,因而河流作用下的侵蚀轮回又称为常态侵蚀轮 回。戴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推动了地貌学的发展,成为地貌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但亦有 持不同见解者: 以现代构造运动与海平面变迁的观点,认为地壳运动不可能是短暂的、突发的上 升,然后继以长期的稳定。 认为外营力不仅有流水,还有冰川、寒冻风化、风的侵蚀作用等。即使是流水侵 蚀,在湿润区与干旱区的表现也不相同。在干旱区不出现准平原,而是在重力剥蚀或片 状水流冲刷下,山坡平行后退,形成山麓剥蚀平原,有时在这种平原上残留“岛山”,称 山麓夷平侵蚀轮回。 1950年L.C珀尔帖提出局部夷平面形成理论。即冰缘寒冻侵蚀轮回理论。 夷平面成因及是否有侵蚀轮回尚无统一定论3影响地貌发育的内、外动力及内外动力的相互作用。3.1 内动力的作用 内动力作用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产生的作用力。地貌 发育中得内动力主要是指由上述能源产生的对固体地球表层物质有直接影响的构造运动(地 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及其所产生的构造行迹、构造类型和构造地质体。3.2 外动力的作用(具体讲一下流水的侵蚀作用) 外动力作用是指以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地球引力等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 对固体地球表面所产生的作用。地貌发育中的外动力作用表现是,它使原始地貌形体组成物 质发生位移运动。外动力作用类型说明图流水作用总是以侵蚀,搬运,堆积三种方式进行,并形成相应的河流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蚀作用,总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冲蚀:水流上部流速快,压力小,通过泥沙下部的水流较大阻力,流速小,压力大,泥沙颗 粒产生压力差,使泥沙颗粒获得上升力,掀起河流表层松散颗粒 还有就是水流对泥沙有迎面冲击力,使泥沙向下游移动。 磨蚀:坡度大的山地河流中,流水推动很大的砾石使其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互相撞击或磨 蚀河床底部进行侵蚀。溶蚀: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河流侵蚀按方向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两种。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 是加深河床或河沟。侧方侵蚀也称为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 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做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堆积作用: 河流流速变慢,河床坡度减小,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是经常发生和更替的。对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 多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如果海面下降,下游地段亦可转化为侵蚀作用为 主,当河流水量减少,泥沙增多,在河流上游的某一地段也可能出现堆积作用为主。另外, 在同一河段,侵蚀,搬运,堆积是同时产生的,例如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就发生堆 积。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 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3.3 内外动力的相互作用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基本起伏形态、地貌分布和组合的基本格 局。外动力则同时对地表形态进行剥蚀塑造,削高填低力图减小地表的起伏。内动力作用制 约、影响和改变外动力作用方式,外动力作用也会引导内动力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4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4.1 气候与地貌发育 气候是地貌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气候与地貌之间的相融关系及其多种多样。 气候影响地貌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同通过自然环境的其他组成成分(水 体、土壤和植被等)发挥作用。4.2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 不同的地质构造常反映出不同的地表形态如褶皱构造地貌(背斜山、向斜谷)、断裂构造地 貌(断块山、断块谷等)。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 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 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 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可使地壳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4.3 地表组成物质与地貌发育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 要是岩石的抗蚀性(或抗破坏性)。在自然状态下,胶结良好的坚硬岩石,抗蚀性强,常形成山体和悬崖。抗蚀性差得岩 石,如页岩、泥灰岩等,硬度弱,常形成和缓起伏的低丘和岗地。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在湿热条 件下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