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的综述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728120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理论的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理论的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理论的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理论的综述摘要:20 世纪80 年代后,随着社会认知研究的突破,旨在研究心理状态理解, 并 由此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的心理理论受到发展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 , 成为近十 年来发展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认知发展的整个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本 文总结了对心理理论的大量研究,概述了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和它的几个研 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进程,研究结果和影响因素,并简单探讨了其对教育的 影响及作用,预测了心理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心理理论 儿童 研究 错误信念 假装游戏一、心理理论概述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和他人的 心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等的认识和理解,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 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心理理论已成为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对心理理论研究的展 开,尽管不同的心理学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在心理理论的观点和术语的使用 上存在差别, 其中以下观点被广泛应用 : 心理理论并非是一种科学意义的理 论, 而是一种非正式的日常理论,常常被识心理学或朴素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 是个体用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一种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 借助于这 种结构, 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 并预测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总之,“心理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系统, 目前还很难对其下一个非 常明确、规范的科学定义。大多数定义都是一种操作性描述或现象的描述, 因此, 也没有达成共识性的统一定义。二、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大部分心理理论研究探查了儿童关于最基本的心理状态的知识、愿望、感知、 看法、思维、意图和情绪等。就此发展心理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 许多心理 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如理论论、模块论、模拟论、匹配论、社会文化结构论、 概念发展理论等。下面对前三种理论作一简介。1 .理论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的认识或理解本质上是像理论的, 具有与一般科科 理论同样的基本特征。该理论假设:儿童预先并没有关于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识, 而是通过建构起心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来解释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理论论强 调经验在塑造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经验能为儿童提供其不能理解 的心理状态的信息, 这些信息最终致使儿童理解这种心理状态并修正和改进他 们已有的心理理论。理论论强调关于心理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和一贯性。2 . 模块论 这种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儿童心理理论的起源问题, 认为儿童心理理论是一种内在的能力, 在个体出生时, 心理理论便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神经系 统, 因而, 此理论认为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内部生物机能逐渐展开的过 程。模块理论假设主要建立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观察与实验之上。3 . 模拟论 模块论关注的焦点是儿童心理理论的起源问题, 认为儿童心理理论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在个体出生时, 心理理论便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神经系统内。 儿童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的心理, 通过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 体验他人的 心理活动或状态, 然后把这些有关心理状态的知识概化到他人身上。模拟论重在 预测而不在与解释, 强调了心理理论的生理基础。在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各种可能解释类型中,模拟论、模块论与理论论是 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有观点认为把这几个理论结合起来的折中理论是一 种比较全面的观点。另外还有一些发展心理学家企图从其他角度,解释儿童心理 理论的发展。这些不同观点的倡导者均不乏支持自己的观点激发对其他理论的论 据和证据,但目前尚无法辩论孰是孰非,或许他们都只解释了儿童心理理论发展 中的某一方面。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细致,对儿童心理理论会有一个比较全面 得解释。三、心理理论的研究进程(一)儿童早期心理理论的发展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心理学家大都将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看作是儿童获得心 理理论的主要标志。一般认为, 儿童的心理理论在4 - 5 岁左右开始形成, 其标 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许多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均表明, 4 岁 以前儿童还不能认识到他人会有错误信念, 即尚不具备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只有 到4 岁以后, 儿童才能明白物体即可以用其外表来描述, 也可以用其本质来表 征从而具有区分外表与真实的认知能力。在中国有研究用“意外转移”和“欺骗 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 也与这一结论相符。认 为4-5 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 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 所差异。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阶段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另一些研究发现 3 岁和4 岁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由于对标准测试研究方法的争议 , 研究者在儿 童什么时候具备“心理理论”上仍有争论。(二)错误信念后儿童心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心理理论获得后, 儿童对心理的认识还有哪些重大的发展呢? 对此目前主 要有三种理论观点及相关究:Perner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从对一级错误信念 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4 岁左右儿童获得的心理理论只是在精细 程度上尚不如成年人的心理理论,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只是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 别。Chandler等人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是由复制式心理理论发展到解释性心 理理论。研究者一般采用模糊刺激作为研究工具考察儿童对“人们获得相同知觉 信息却可能得出不同的信念”这一现象的认识, 并以此作为儿童获得解释性心理 理论的主要标志。 Wellman 等人认为, 心理理论由包括信念和欲望发展到还包括 具有稳定的人格特质。 6 岁前儿童的心理理论中并不包括特质概念, 但已有特质 概念的萌芽, 如他们的个人偏好观念包含着从稳定的人格特质解释行为原因的 萌芽, 6岁后儿童才发展起人格特质的概念。这一观点得到有关研究的支持.比较这些观点可以发现,Perner和Chandler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看法都 把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过程划分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两个阶段。 Wellman 的观点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的, 他强调了儿童对别人的人格特质 的认识。(三)儿童欺骗或说谎行为的研究 儿童欺骗或说谎行为的研究正式成为“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其主要原因是: 如果儿童能够成功的欺骗, 首先必须推测欺骗对象的心理状态, 同时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对方的差距, 并具有明确的误导对方的目的。 由此, 为了使欺骗成功, 儿童至少必须了解听者的某些心理, 而儿童“心理理论” 的发展则是欺骗行为“成熟”的关键。Lewis等运用了一种“抵制诱惑情景”来 研究儿童的说谎行为。结果表明, 3 岁儿童能够说谎, 而且能够隐瞒情绪表现, 一次瞒住成人。Ruffman等人进行的一系列有关实验发现,那些能正确判断“错 误信念”的4 岁儿童也能正确区分有意说谎与无意说错的事实, 而且发现这些儿 童的判断是根据主体是否具有说谎的动机。 5岁儿童还能进一步根据主体的内部 动机, 区分出开玩笑与以上两者的区别。关于儿童自己说谎行为的研究也表明, 一旦儿童掌握了“错误信念”判断后, 其自身的说谎技巧也有了提高。这表明他 们能更成功地误导他人对某件事的理解,能用相对复杂的技能去控制别人的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 儿童只有到4 岁以后才具备上述能力。(四)心理理论的毕生研究取向心理理论经典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的是3 - 5 岁年龄的儿童。随着研究的不断 深入, 学者们开始逐渐把眼光投向人的生命全程, 表现在: 开始考察4 岁以前 儿童有关心理理论的问题; 尝试对自5 岁直到老年期的心理理论发展情况进行 探讨; 提出了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毕生的任务。有关心 理理论毕生发展方面的研究尚属刚刚迈步阶段, 对于4-6 岁之后的研究数量还 相当少, 对于心理理论毕生发展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构建; 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上心理理论与其他心理特质的关系探讨还很少见。一个有启示意义的动向是, 目 前的心理理论研究已经在情绪、情感、意识等方面有所涉及, 如何把这种研究推 广至生命全程, 同时把心理理论研究与诸如自我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 这无论对心理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 相关的其他研究领域都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总之, 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已初 露端倪, 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四、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一)有关特殊儿童的研究。有关特殊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自闭症儿 童、听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上。有研究发现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心理 理论受到损害,并且缺乏想象能力,和人的交流存在明显困难不能够形成正常的 人际关系。而听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则表现出心理理论的 发展迟缓现象。还有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的研究发现,这一类型的儿童无法形成 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和判断,心理理论发展处于空白状态。(二)错误信念以及错误信念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早期的对错误信念的研究 要集中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时间上,一般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的获得是在4岁。 还有许多心理学家对儿童在获得心理理论后儿童对心理的认识还有哪些重大的 发展感兴趣。比如 Perner 通过对儿童的心理理论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理论 的发展是从对一级错误信念的理解向对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过渡。 Chandler 等 人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是由复制式心理理论向解释性心理理论发展。但是错误 信念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到底是怎么样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 研究。(三)有关儿童欺骗的研究。关于儿童欺骗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有关欺骗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儿童产生欺骗行为的年龄、水平以及欺骗行为与错误 信念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的。Lewis设计了实验来研究儿童的说谎行为并对儿童的 非言语行为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23岁儿童能够表现出说谎的行为,但这 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欺骗,到4岁的时候儿童才能进行策略性的说谎,而且 能够有效隐藏情绪表现,以此成功的欺骗成人。其他研究也发现,如果儿童掌握 了对错误信念的判断,那么他自身的说谎技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表明 他们能更成功地误导他人对某件事的理解,能用相对复杂的技能去控制别人的行 为。(四)心理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文化是影响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对不同 民族的心理特点和表现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影响。那么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否具 有普遍性呢?有研究发现,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生活的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有相 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有研究者对美国和印度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在这两 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儿童对同一行为的解释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文化差异。五、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因素目前,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 为的关系的认知发展方面。随着对心理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儿童心理理 论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引起了研究者们纷纷开始探讨引起 差异的因素。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各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尤其是社会 认知能力的发展。Wat son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与同伴间的积极交往与其心理 理论能力呈正相关。 Slaughter 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受欢迎儿童比受拒绝儿童能 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Badene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46岁受拒绝儿童在 欺骗任务和撒谎任务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受欢迎组和一般组。由此看出,同伴关 系的好坏对个体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 关系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家庭因素:家庭规模的大小,即家庭成员的多少特别是儿童兄弟姐妹的 多少,影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Perner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拥有兄弟 姐妹的数量与其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 Jenkins 和 Astington 的研究也发现家庭规模可以预测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他们认为,家庭规模之 所以影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越多,儿童与其他人交往的 机会就越多。但在兄弟姐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拥有哥姐多的儿童比拥有弟妹多 的儿童在错误一信念任务上的得分要高一些。这些研究都支持了“学徒假说”, 即儿童是在与周围一些知识更渊博的人的交往中获得心理方面的知识的。在当前 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情况下,值得我们思考。3亲子之间的言语交流:Bar tsch和Well-man发现,母亲更多更早谈论愿 望会使儿童更早提及到信念,而且他们还发现儿童越早参与到和母亲的愿望冲突 中,他们就能在更早的年龄更多地真正提及信念。Mark和Maureen的研究发现,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更多地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术语,父母在对儿童心 理术语进行反应时也更多地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言语;同时发现,父母较多地使 用心理状态言语来回应儿童,有助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而Douglas和 Candida 在最近的研究中也发现,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亲子间更多地讨论主人 公的思想、感受或者心理状态变化的儿童比亲子仅仅局限于读完内容的儿童的心 理理论水平要高。而这又往往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4.儿童言语技能水平: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理论与语言发展之间存 在密切关系,语言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认为没有语言 就不能获得心理理论能力。这为我们的学校及家庭对儿童早期进行语言能力的开 发和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努力方向。5假装游戏:许多研究发现假装游戏和社会理解之间存在正相关,并认为 装扮游戏可能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动因。Youngblade和Dunn的研究发现,在33个 月时更多参与装扮游戏的儿童在40个月时进行的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中有更好的 表现。研究发现,与控制组儿童相比,参加了装扮游戏训练的儿童在更小年龄的 时候就能通过心理理论任务。 Lillard 认为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 的区别,有可能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动因。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对角色的理解,促 进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这也为学校和家庭 更好地开展儿童日常游戏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七、心理理论对教育的作用如何发展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对儿童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有着重要 的作用。以下,笔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提出一些粗浅的看 法。1开展游戏活动:幼儿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年长者的意愿和习惯所构成的, 这个世界对于儿童来说,理解甚难。于是,幼儿往往沉浸于另一个世界中,一个 自己表达愿望的世界,一个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组织的世界,即象征性游戏世界。 象征性游戏的假装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治的幻想世界,一个充满游戏性、让他们 一些难以满足的愿望得以实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不是为了适应现实, 而是使现实被自己同化,目的在于解决自己内心的情感冲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 要;在这个世界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 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 在角色换位中,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 学会理解别人,从而获得自身心理理论的发展。2开展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亲子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亲子阅读中, 不仅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 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待人、待物、待事的态度和方式,可以引导孩子体会故 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促进其移情和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孩子 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为此,父母在进行亲子阅读时,一方面要选择好适合孩子 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人物的内心 状态,多用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并加强孩子对心理状态术语的理解和运用。此外, 家长还可以让儿童按自己的理解把故事复述下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以促进其 全语言能力的发展。3优化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伴之间的社 会互动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了解他人观点和协调自己与别人的观点的机会,促进 儿童去自我中心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儿童心理理论水平。要优化儿 童的同伴关系,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儿童的同伴关系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儿 童的人缘如何,同伴之间如何交往,交往中出现什么问题,孩子能否解决,又是 如何解决的。对于儿童交往中的冲突,家长和教师切忌偏袒一方,斥责另一方; 第二,积极组织儿童的共同活动,为儿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同 伴关系是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又是活动得以成功的心理保 证。第三,引导儿童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做 出回报,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怎样礼貌地回绝别人,怎样对自己的 过失行为表示歉意等等。4 开展混龄教育: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兄弟姐妹的交往 尤其是同哥哥姐姐的交往将大大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混龄教育正好可 以弥补我国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不足。儿童之间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和由此导致 的能力差异和经验差异,这就使得儿童在交往中不得不变换角色,以应付较复杂 的关系环境。同时,由于混龄教育团体的动态变化,又使角色随之发生诸多的变 化,这些变化着的角色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机会从而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他人的感情、愿望和信念。为此,教师应多引 导儿童在平时的活动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内心体验,在与同伴共享的同时,检验并 增进自己对他人信念、意图、愿望等的理解。5进行体验教育: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 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等并形成经验的过程。体验 引领主体从物镜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使体验者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 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和观念的转换。而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对他人愿望、 信念、意图、情感等的理解。为此,家长和老师要充分挖掘资源,利用一切机会 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引导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心理换位、角色换位,多从他 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如:让儿童做一天的家务,整理床 被、打扫卫生、洗衣、刷碗等,体验父母的辛苦;让儿童做一天的小小老师,体 验老师工作的繁杂和辛劳;让儿童做一天的大哥哥、大姐姐,学会关心他人并体 验到关心他人的快乐等。八、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当今发展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总结来看,心理学家对儿童心理发展大多 集中于对发展事实的描述,而对这些发展事实解释却相对比较少。从心理理论的 研究领域来看,从理论模型、研究范围、到实际应用,都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探索 的地方,一是在理论的研究上整合并完心理理论;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实现多样化, 尤其是其他非语言方法的运用;三是研究的终身化趋向,研究对象扩展到成年人、 老年人;四是研究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五是对心理理论的生理机制 的研究,以此来探讨心理理论发生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参考文献:1】 刘希平著 心理学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93-128)2】 邓赐平著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3】 陈友庆著 儿童心理理论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4】 雷雳著 发展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P(134-136)【5】(英)HRudolph Schaffer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26-132)6】 桑标著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P(152-157)7】 杨丽珠、刘文著 毕生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P(250-252)8】 李红著 幼儿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P(191-203)9】 刘媛、陈暇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综述 科教纵横 2010(6)10】席居哲、桑标等 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2) 177-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