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课程建设 2021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930330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课程建设 202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药学课程建设 202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药学课程建设 202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建设规划课程代码: 021020037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开课学院:基础医学院适用专业:药学/中药学课程建设是普通高校教学专业建设的核心,为积极响应学院提出的深化课程 建设、优化课程资源,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甘肃医 学院基础医学院将从专业基础课建设入手,努力塑造品行好、能力强、讲奉献、 肯吃苦的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努力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业 务能力强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实施,力求帮助学生夯实基 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 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 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病、诊断、特异 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 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提高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特制定本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指导思想以提高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 强教材建设、深化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 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二、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科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特点,适应教学改革和学科日益交 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 量人才。二)课程定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是本科药学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总计学时 54(其中理论 36 学时,实验18 学时),开课学期:第3学期。微生物学 与免疫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为预防 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职业 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既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过 渡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微物学与免疫学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 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理解临 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使学 生掌握微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 态、结构等);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理解临床常见微 生物的致病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 习、以整体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建设内容(一)规范课程管理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 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 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 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 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 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 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 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 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 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二)课程教学队伍建设1. 师资队伍现状:担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教师现有 3 人。(1)年龄结构:30-40 岁教师1 人,20-30 岁教师 2 人。(2)学历结构:大学本科 1人,硕士 2人。(3)职称结构:具备中级 3 人。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1)从内挖掘潜力,制定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 层次的学习,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以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 素质。(2)从外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微生物学专业人才,计划在今后 3-5 年引进教师 1-2 名,以研究生为主。(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继续完善、优化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及时收集其它专 业学科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注意吸收本学 科、本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四)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尽可能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提倡使用国家级规 划教材、高水平的原版教材和电子教材进行教学。要进一步规范教材的选用 程序,完善教材选用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教材的管理力度。本着“打好基 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进学”的原则,力图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力图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有所改进;力图 结合现有的规范要求和根据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条件,根据学时的不同,在 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更新部分教学内容。(五)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并完善一套适应药学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 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教、学、 做合一”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采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校园网,并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六)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统筹规划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建设完全满足教学实际需要。采取以下 措施提高教学质量:1.增强“三基”训练:加大教学实验经费投入,更新实 验内容和增添实验设备,增加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其开展医学实验的 能力。2.改进实验内容:结合本学科科研方向,将科研中建立的成熟新技术 逐步取代陈旧、过时的实验项目,开展的实验课内容基本适应现代技术发展。 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育人水平。(七)课程考试、考核改革课程成绩根据作业、上课出勤、平时成绩、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进行综 合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1. 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 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20%,包括课堂提问 25%、作业 50%和出勤 25%。3.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 20%,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报告成绩。4.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 60%,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 试题类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随着网络课程教育在高等院校的逐步推广,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被提到 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个院校都在建立相应的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网 络课程建设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 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和音频库等。网络课程建设通过申报、立项、 评审、竞赛和奖励机制,促进视频库和动画库的制作。2. 加强网络资源的管理与更新。由学校教育技术部门与教研室共同参与 建设、维护与管理,共同完成、完善、更新网络资源。3. 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或教学网站。4. 注意积累以病例为引导(CBS)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中的典型病例或 典型问题的电子素材。(九)关于课程科研和教改的项目规划1. 建立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充实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目标,根据学校办学 规模的发展,专业与学科和各层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高水平任课教师, 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课程的负责人由具有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担任,形成一支适 应学校办学规模、适应专业、学科发展、满足教学需要、整体结构合理、学术 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学科带头人参加国 内外的学术访问、考察、交流活动和著书立说。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通过鼓励和支持其继续深造、参加国内外学 术会议和国内外进修等方式,使其学术水平迅速提高,为教研室可持续性发展 储备人才与技术力量。2.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在制(修)定 教学计划过程中注重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现象。在改 革教学内容方面,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发 展,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 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的重点是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 学校通过设立教学研究基金、增加立项和资助,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 法的改革。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教研室 所有的课程 100%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 目录等必须上校园网,并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 源的共享。4. 全面制订(或修订)教学大纲,规范教材选编工作全面制订(或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大 纲的制定要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在大纲中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 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有科学的学时分配和进度安排(包括各 种形式教学的时数比例);要根据课程性质特点,明确培养能力的要求及培养 措施;要阐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要根据学科发展信息确定更新的时限 和措施。教研室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的编写;提倡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水平的原版教材和电子教材进行教学。要进一步规范教材的选用程序,完善 教材选用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教材的管理力度。5.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 点之一。建立实验管理体制是实验课改革的基础与保障。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 求,实验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 才需求的变化、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调整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明 确规定实验课的具体内容,建立实验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6. 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龙头和示范。学校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整合前期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果,加强科研 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建设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 高。7. 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完善网络课程资料,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资料,包括课件,练习题, 支持平台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为 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8. 建设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试题库,逐步实现考教分离 加强各项课程建设的投入和考核力度,避免重申报轻建设的弊端,以考促 建,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观念。加强题库建设是实现考教分离、规范考务工 作的重要举措。加强试题库建设,并在学生考试中应用,通过试卷分析来反映 题库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学生成绩分析,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考试的规范化管理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微机化管理,通过逐步实现考教分 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以考风为重点的学风建设。编写教师:编写日期审批日期: 审批日期: 审批日期:教研室主任审批: 专业负责人审批: 院系(部、中心)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