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90559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 辑 代 数 基 础 第 二 章 逻辑代数是数字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数学工具! 逻辑代数是从哲学领域中的逻辑学发展而来的。 1847年 ,英国数学家乔治 布尔提出了用数学分析方法表 示命题陈述的逻辑结构,并成功地将形式逻辑归结为一种代 数演算,从而诞生了著名的 “布尔代数”。 1938年, 克劳德 向农将布尔代数应用于电话继电器的 开关电路,提出了 “开关代数”。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逻辑门已经取代了机械 触点开关,故“开关代数”这个术语已很少使用。为了与“ 数字系统逻辑设计”这一术语相适应,人们更习惯于把开关 代数叫做 逻辑代数。 本章知识要点: 基本概念 ; 基本定理和规则 ; 逻辑函数的表示形式 ; 逻辑函数的化简 。 逻辑代数 L是一个封闭的代数系统 , 它由一个逻辑变量集 K, 常量 0和 1以及 “ 或 ” 、 “ 与 ” 、 “ 非 ” 三种基本运算所 构成 , 记为 L=K,+,-,0,1。 该系统应满足下列公理 。 2.1 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 公 理 1 交 换 律 对于任意逻辑变量 A、 B,有 A + B = B + A ; AB = B A 公 理 2 结 合 律 对于任意的 逻辑变量 A、 B、 C,有 (A + B) + C = A + ( B + C ) ( AB ) C = A( B C ) 公 理 3 分 配 律 对于任意的逻辑变量 A、 B、 C,有 A + ( BC ) = (A + B)(A + C) ; A( B + C) = AB + AC 公 理 4 01 律 对于任意逻辑变量 A,有 A + 0 = A ; A 1 = A A + 1 = 1 ; A 0 = 0 公理是一个代数系统的基本出发点,无需加以证明。 0AA 1AA A 公 理 5 互 补 律 对于任意逻辑变量 A,存在唯一的 ,使得 2.1.1 逻辑变量及基本逻辑运算 逻辑代数和普通代数一样,是用字母表示其值可以变化 的量,即变量。所不同的是: 1在普通代数中,变量的取值可以是任意实数,而逻 辑代数是 一 种二值代数系统, 任何逻辑变量的取值只有两 种可能性 取值 0或取值 1。 2 逻辑值 0和 1是用来表征矛盾的双方和判断事件真伪 的形式符号,无大小、正负之分。 在数字系统中,开关的接 通与断开,电压的高和低,信号的有和无,晶体管的导通与 截止等两种稳定的物理状态,均可用 1和 0这两种不同的逻辑 值来表征。 一变量 二基本逻辑运算 描述一个数字系统 , 必须反映一个复杂系统中各开关元 件之间的联系 , 这种相互联系反映到数学上就是几种运算关 系 。 逻辑代数中定义了 “ 或 ” 、 “ 与 ” 、 “ 非 ” 三种基本 运算 。 1 “ 或 ” 运算 如果决定某一事件是否发生的多个条件中 , 只要有一 个或一个以上条件成立 , 事件便可发生 , 则这种因果关系 称之为 “ 或 ” 逻辑 。 例如,用两个开关并联控制一个灯的照明控制电路。 在上图所示电路中 , 开关 A和 B并联控制灯 F。 可以看出 , 当开关 A、 B中有一个闭合或者两个均闭合时 , 灯 F即亮 。 因此 , 灯 F与开关 A、 B之间的关系是 “ 或 ” 逻辑关系 。 并联开关电路 A B F 用两个开关并联控制一个灯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逻辑代数中 , “ 或 ” 逻辑用 “ 或 ” 运算描述 。 其运算符 号为 “ +” , 有时也用 “ ” 表示 。 两变量 “ 或 ” 运算的关系 可表示为 F = A + B 或者 F = A B 读作 “ F等于 A或 B”。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假定开关断开用 0表示,开关闭合用 1表示 ;灯灭用 0表示,灯亮用 1表示,则灯 F与开关 A、 B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 即 : A、 B中只要有一个为 1,则 F为 1;仅当 A、 B均为 0时, F 才为 0。 F 并联开关电路 A B “ 或 ” 运算表 A B F 0 0 0 1 1 0 1 1 0 1 1 1 “或 ” 运算的运算法则: 0 + 0 = 0 1 + 0 = 1 0 + 1 = 1 1 + 1 = 1 实现 “ 或 ” 运算关系的逻辑电路称为 “或”门 。 2 “ 与 ” 运算 如果决定某一事件发生的多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事 件才能发生,则这种因果关系称之为“与”逻辑。 在逻辑代数中 , “ 与 ” 逻辑关系用 “ 与 ” 运算描述 。 其运算符号为 “ ”, 有时也用 “ ” 表示 。 两变量 “ 与 ” 运算关系可表示为 F = AB 或者 F = A B 即: 若 A、 B均为 1,则 F为 1;否则, F为 0。 A B F 串联开关电路 假定开关闭合状态用 1表示,断开状态用 0表示,灯亮用 1 表示,灯灭用 0表示,则电路中灯 F和开关 A、 B之间的关系即 上表所示的“与”运算关系。 “与 ” 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 “ 与 ”运算表 A B F 0 0 0 1 1 0 1 1 0 0 0 1 “与”运算的运算法则 : 0 0 = 0 1 0 = 0 0 1 = 0 1 1 = 1 实现 “ 与 ” 运算关系的逻辑电路称为 “ 与 ” 门 。 3 “ 非 ” 运算 如果某一事件的发生取决于条件的否定,即事件与事件 发生的条件之间构成矛盾,则这种因果关系称为“非”逻辑 。 在逻辑代数中,“非”逻辑用“非”运算描述。其运算 符号为 “ ”,有时也用 “” 表示。“非”运算的逻辑关系 可表示为 F = 或者 F = A, 读作“ F等于 A非 ”。 即 : 若 A为 0,则 F为 1;若 A为 1,则 F为 0。 例如 , 在右上图所示电路中 , 开关与灯并联 。 显然 , 仅当 开关断开时 , 灯亮;一旦开关闭合 , 则灯灭 。 令开关断开用 0 表示 , 开关闭合用 1表示 , 灯亮用 1表示 , 灯灭用 0表示 , 则电 路中灯 F与开关 A的关系即为上表所示 “ 非 ” 运算关系 。 “ 非 ” 运算的运算法则: ; 实现 “ 非 ” 运算功能的逻辑电路称为 “ 非 ” 门 , 有时又称 为 “ 反相器 ” 。 A 开关与灯并联电路 F “非”逻辑关系可用下表 : “非” 运算表 A F 0 1 1 0 2.1.2 逻辑函数及逻辑函数间的相等 逻辑代数中函数的定义与普通代数中函数的定义类似 , 即 随自变量变化的因变量 。 但和普通代数中函数的概念 相比 , 逻辑函数具有如下 特点 : 1 逻辑函数和逻辑变量一样 , 取值只有 0和 1两种可 能 ; 2 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由 “ 或 ” 、 “ 与 ” 、 “ 非 ” 三种基本运算决定的 。 一、逻辑函数的定义 图中, F被称为 A1, A2, , An的逻辑函数,记为 F = f( A1, A2, , An ) 逻辑电路输出函数的取值是由逻辑变量的取值和电路本 身的结构决定的 。 任何一个逻辑电路的功能都可由相应的逻辑函数完全描 述,因此,可借助抽象的代数表达式对电路加以分析研究。 从数字系统研究的角度看,逻辑函数的定义如下 : 设某一逻辑电路的输入逻辑变量为 A1, A2, , An,输 出逻辑变量为 F,如下图所示。 逻辑函数和普通代数中的函数一样存在是否相等的问题 。 什么叫做两个逻辑函数相等呢 ? 设有两个相同变量的逻辑函数 F1 = f1( A 1,A 2, ,A n) F2 = f2( A 1,A 2, ,A n) 若对应于逻辑变量 A1 ,A2 , , An的任何一组取值 , F1和 F2的值都相同 , 则称函数 F1和 F2相等 , 记作 F1 = F2 。 如何判断两个逻辑函数是否相等? 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 真值表法 , 另一种方法是 代 数法 。 2.1.3 逻辑函数的表示法 该逻辑表达式描述了一个两变量的逻辑函数 F。 函数 F和变量 A、 B的关系是: 当变量 A和 B取值不同时,函数 F的值为“ 1”; 取值相同时,函数 F的值为“ 0”。 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变量和“或”、“与”、“非” 3种运算符以及括号所构成的式子。例如 一、逻辑表达式 如何对逻辑功能进行描述? 常用的方法有逻辑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 3种 。 逻辑表达式的简写 : 1.“非”运算符下可不加括号,如 , 等。 2.“与”运算符一般可省略,如 AB可写成 AB。 高 低 3.在一个表达式中 , 如果既有 “ 与 ” 运算又有 “ 或 ” 运 算 , 则 按 先 “ 与 ” 后 “ 或 ” 的规则进行运算 , 可省去括号 ,如 (AB)+(CD)可写为 AB+CD。 注意 :(A+B)(C+D) 不能省略括号 ,即不能写成 A+BC+D ! 运算优先法则 : ( ) + 4. (A+B)+C或者 A+(B+C)可用 A+B+C代替; (AB)C或 者 A(BC)可用 ABC代替 。 二、真值表 依次列出一个逻辑函数的所有输入变量取值组合及其相 应函数值的表格称为真值表。 由于一个逻辑变量有 0和 1两种可能的取值, n个逻辑变量 共有 2n种可能的取值组合。因此, 一个 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 其真值表有 2n行。 真值表由两部分组成: 左边一栏列出变量的所有取 值组合,为了不发生遗漏,通常各 变量取值组合按二进制数码顺序给 出;右边一栏为逻辑函数值。 例如,逻辑函数 的真值表如右表所示。 函数 F的真值 表 A B C F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0 1 1 1 0 0 三、卡诺图 卡诺图是由表示逻辑变量所有取值组合的小方格所构 成的平面图 。 这种用图形描述逻辑函数的方法 , 在逻辑函数化简中十 分有用 , 将在后面结合函数化简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 描述逻辑逻辑函数的 3种方法各有特点 ,可用于不同场合 。但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言,它们仅仅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描 述形式,相互之间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变换。 2 .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和规则 根据逻辑代数的公理,可以推导出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常用的有组定理 。 (对定理中的一个表达式加以证明 ) 2.2.1 基本定理 定理 1 0 + 0 = 0 1 + 0 = 1 0 0 = 0 1 0 = 0 0 + 1 = 1 1 + 1 = 1 0 1 = 0 1 1 = 1 证明 :在公理 4中 , A表示集合 K中的任意元素 , 因而可 以是 0或 1。 用 0和 1代入公理 4中的 A, 即可得到上述关系 。 如果以 1和 0代替公理 5中的 A,则可得到如下推论: 定理 2 A + A = A ; A A = A 定理 3 A + A B = A ; A ( A + B ) = A 4 BA 5 B)1 ( A 3 B)(A)A(ABAA 证 明 公理 公理 公理 AX :5 1AA 0AA 1XA 0XA XA 的唯一性有根据公理 但是 因而 令证明 BA B)A(A BABAA 4定理 4 1 5 1A 21 BB A 4 BAB 2 BABABABA 公理 公理 ,公理)( 公理)( 公理)()()(由于证明 BABA BABA 6 定理 1 0 51 00 2 BBAABABABA 定理 ,公理 公理)()(而且 BABA 5 的唯一性可得根据公理 ABABA A BABA 7 )()(定理 4 A 5 1A 3 BBA BABA 公理 公理 公理)(证明 )()()()( 定理 CABA )(CABA ABAABA 8 CB CCBC 41 CA BA 3 B)C ( 1A C)B ( 1A 1 CBA CACBABA 3 ACBACB CABA 5 )A(ACB CABA CBCABA ,公理 公理 公理 公理 公理 证明 2.2.2 重要规则 3条重要规则 :代入规则、反演规则、对偶规则 例如 , 给定逻辑等式 A(B+C)=AB+AC, 若等式中的 C都用 (C+D)代替 , 则该逻辑等式仍然成立 , 即 A B+(C+D) = AB+A(C+D) 代入规则的正确性是显然的 , 因为任何逻辑函数都和逻 辑变量一样 , 只有 0和 1两种可能的取值 。 代入规则: 任何一个含有变量 A的逻辑等式 ,如果将所有 出现 A的位置都代之以同一个逻辑函数 F, 则等式仍然成立 。 一、代入规则 代入规则的意义: 利用代入规则可以将逻辑代数公理 、 定理中的变量用任 意函数代替 , 从而推导出更多的等式 。 这些等式可直接当作 公式使用 , 无需另加证明 。 注意: 使用代入规则时 ,必须将等式中所有出现同一变量 的地方均以同一函数代替,否则代入后的等式将不成立。 例如,用逻辑函数 F = f(A1,A2, , An)代替公理 A + = 1 中 的变量 A,便可得到等式 f(A1,A2, , An) + (A1,A2, , An) =1 即一个函数和其反函数进行“或”运算,其结果为 1。 即 :“” “ +”, “0” “ 1”,原变量 反变量 二、反演规则 反演规则实际上是定理 6的推广,可通过定理 6和代入规 则得到证明。 例如 , 已知函数 , 根据反演规则有 反演规则: 若将逻辑函数表达式 F中所有的 “ ”变成 “ +” , “ +”变成 “ ”; “0”变成 “ 1”, “1”变成 “ 0”;原变量变成 反变量 , 反变量变成原变量 。 并保持原函数中的运算顺序不 变 , 则所得到的新的函数为原函数 F的反函数 。 F 注意 : 使用反演规则时,应保持原函数式中运算符号的 优先顺序不变。 三、对偶规则 如果将逻辑函数表达式 F中所有的 “ ”变成 “ +”,“+”变 成 “ ”, “ 0”变成 “ 1”, “ 1”变成 “ 0”, 并保持原函数中 的运算顺序不变 , 则所得到的新的逻辑表达式称为函数 F的 对偶式 , 并记作 F。 例如 , 例如 , 已知函数 , 根据反演规则 得到的反函数应该是 而不应该是 ! 错误 注意: 1、 如果 F的对偶式是 F, 则 F的对偶式就是 F。 即 , (F)=F,可见 F和 F互为对偶式 。 2、 一般来说 , F与对偶式 F 是不相等的 ! 但不排除特 殊 ! 若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对偶式就是原函数表达式本身 , 即 F=F, 则称函数 F为 自对偶函数 。 3、 求逻辑表达式的对偶式时 , 同样要保持原函数的运 算顺序不变 。 根据对偶规则 , 当已证明某两个逻辑表达式相等时 , 即可知道它们的对偶式也相等 。 显然 , 利用对偶规则可以 使定理 、 公式的证明减少一半 。 对偶规则: 若两个逻辑函数表达式 F和 G相等,则其对 偶式 F和 G也相等。 例如 , 已知 根据对偶规则对等式两端的表达式取对偶式 , 即可得 到等式 ABAABA CCBC )()()()( CABA )(CABA CB 2.2.3 复合逻辑 实际应用中广泛采用 “ 与非 ” 门 、 “ 或非 ” 门 、 “ 与或 非 ” 门 、 “ 异或 ” 门等门电路 。 这些门电路输出和输入之间 的逻辑关系可由 3种基本运算构成的复合运算来描述 , 通常将 这种逻辑关系称为 复合逻辑 , 相应的逻辑门则称为 复合门 。 一、与非逻辑 与非逻辑是由与 、 非两种逻辑复合形成的 , 可用逻辑函 数表示为 逻辑功能 : 只要变量 A、 B、 C、 中有一个为 0, 则函数 F为 1;仅当变量 A、 B、 C、 全部为 1时 , 函数 F为 0。 实现与非逻辑的门电路称为 “ 与非 ” 门 。 由于与非逻辑又可实现 3种基本逻辑 , 所以 , 只要有了 与非门便可组成实现各种逻辑功能的电路 , 通常称与非门 为 通用门 。 采用与非逻辑可以减少逻辑电路中门的种类 , 提高标准化程度 。 由定理 AB=A+B 不难看出 , “ 与 ” 之 “ 非 ” 可以产生 “ 或 ” 的关系 。 因此 , 实际上只要有了与非逻辑便可实现 与 、 或 、 非 3种基本逻辑 。 以两变量与非逻辑为例: 与 : 或 : 非 : 二 、 或非逻辑 逻辑功能: 只要变量 A、 B、 C 中有一个为 1, 则函数 F为 0;仅当变量 A、 B、 C 全部为 0时 , 函数 F为 1。 实 现或非逻辑的门电路称为 “ 或非 ” 门 。 或非逻辑是由 或 、 非两种逻辑复合 形成的 , 可用逻辑 函数表示为 与: 或 : 非 : 同样 , 由定理 可知 , “ 或 ” 之 “ 非 ” 可 以产生 “ 与 ” 的关系 。 因此 , 只要有了或非逻辑也可以实 现与 、 或 、 非 3种基本逻辑 。 以两变量或非逻辑为例: 或非门 同样 是一种 通用门 。 三、与或非逻辑 逻辑功能: 仅当每一个 “ 与项 ” 均为 0时 , F才能为 1, 否则 F为 0。 实现与或非功能的门电路称为 “ 与或非 ” 门 。 显然,可以仅用与或非门组成实现各种功能的逻辑电路。 但实际应用中这样做一般会很不经济,所以,与或非门主要用 来实现与或非形式的函数。必要时可将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变换成与或非的形式。 与或非逻辑是由 3种基本逻辑复合形成的 , 逻辑函数表达 式的形式为 四、异或逻辑及同或逻辑 逻辑功能: 变量 A、 B取值相同 , F为 0;变量 A、 B取值 相异 , F为 1。 实现异或运算的逻辑门称为 “ 异或门 ” 。 1异或逻辑 当多个变量进行异或运算时 , 可用 两两运算的结果再运 算 , 也可 两两依次运算 。 异或逻辑是一种 两变量逻辑关系 , 可用逻辑函数表示为 根据异或逻辑的定义可知: A 0 = A A 1 = A A = 0 A = 1 特性: 在进行异或运算的多个变量中 , 若有奇数个变量 的值为 1, 则运算结果为 1;若有偶数个变量的值为 1, 则运算 结果为 0。 例如 , F = A B C D = (A B) (C D) (两两运算的结果再运算 ) = (A B) C D(两两依次运算 ) 2同或逻辑 功能逻辑 : 变量 A、 B取值相同 , F为 1;变量 A、 B取值相 异 , F为 0。 实现同或运算的逻辑门称为 “ 同或门 ” 。 同或逻辑也是一种两变量逻辑关系,其逻辑函数表达式为 F = A B = + AB 式中 , “ ” 为同或运算的运算符 。 两者有区别吗 ? 同或逻辑与异或逻辑的关系既互为相反 , 又互为对偶 。 即 : 由于同或实际上是异或之非 , 所以实际应用中通常用 异或门 +非门 实现同或运算 。 特性: 当多个变量进行同或运算时 , 若有奇数个变量的 值为 0, 则运算结果为 0;反之 , 若有偶数个变量的值为 0, 则运算结果为 1。 2.3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变换 任何一个逻辑函数的表达式形式都不是唯一的。从应用 的角度出发,讨论 基本形式、标准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3.1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 两种 基本形式 两种基本形式: 指 “ 与 -或 ” 表达式和 “ 或 -与 ” 表达式 。 一 、 “ 与 -或 ” 表达式 “与 -或 ” 表达式: 是指由若干 “ 与项 ” 进行 “ 或 ” 运算 构成的表达式 。 每个 “ 与项 ” 可以是单个变量的原变量或者 反变量 , 也可由多个原变量或者反变量相 “ 与 ” 组成 。 例如 , 均为 “ 与项 ” , 将这 3个 “ 与项 ” 相 “ 或 ” 便可构成一个 3变量函数的 “ 与或 ” 表达式 。 即 二 、 “ 或 -与 ” 表达式 注意: “与项 ” 有时又被称为 “ 积项 ” , 相应地 “ 与 -或 ” 表达式 又称为 “ 积之和 ” 表达式 。 “或项 ” 有时又被称为 “ 和项 ” , 相应地 “ 或 与 ” 表达 式又称为 “ 和之积 ” 表达式 。 “或 -与 ” 表达式: 是指由若干 “ 或项 ” 进行 “ 与 ” 运算构 成的表达式 。 每个“或项”可以是单个变量的原变量或者反变量,也可 以由多个原变量或者反变量相“或”组成。 例如 , 、 、 、 D 均为 “ 或项 ” , 将这 4 个 “ 或项 ” 相 “ 与 ” 便可构成一个 4变量函数的 “ 或 -与 ” 表达 式 。 即 该逻辑函数是 “ 与 或 ” 式 ? 不是 ! 是 “ 或 与 ” 式 ? 也不是 ! 但不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变换成两种基本形式 。 2.3.2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标准形式 逻辑函数表达式可以被表示成任意的混合形式。 例如: 逻辑函数的两种基本形式都不是唯一的 。 例如 为了在逻辑问题的研究中使逻辑功能能和唯一的逻辑表达 式对应 , 引入了逻辑函数表达式的 标准形式 。 逻辑函数表达式 的标准形式是建立在 最小项 和 最大项 概念的基础之上的 。 请问逻辑函 数的基本形 式是否唯一? 一、最小项和最大项 定义 : 如果一个具有 n个变量的函数的“与项”包含全 部 n个变量,每个变量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形式出现一次, 且仅出现一次,则该“与项”被称为 最小项 。有时又将最小 项称为 标准“与项” 。 数目: n个变量可以构成 2n个最小项。 例如 , 3个变量 A、 B、 C可以构成 、 、 A B C共 8个最小项 。 1最小项 (掌握 4点:定义、数目、简写、性质!) 简写: 用 mi表示最小项。 下标 i的取值规则是: 按照变量顺序将最小项中的原变 量用 1表示,反变量用 0表示,由此得到一个二进制数,与 该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即下标 i的值。 例如, 3变量 A、 B、 C构成的最小项 可用 m5 表 示。因为 m5 (5)10 1 0 1 A C 在由 n个变量构成的任意 “ 与项 ” 中 , 最小项是使其值为 1的变量取值组合数最少的一种 “ 与项 ” , 这也就是最小项 名字的由来 。 ( 4) 性质 - 最小项具有四条性质 性质 1 任意一个最小项 , 其相应变量有且仅有一种取值 使这个最小项的值为 1。 并且 , 最小项不同 , 使其值为 1的变 量取值不同 。 性质 2 相同变量构成的两个不同最小项相“与” 为 0。 因为任何一种变量取值都不可能使两个不同最小项同时 为 1,故相“与”为 0。 即 mi mj = 0 性质 3: n个变量的全部最小项相“或”为 1。 通常借用数学中的累加符号“ ”,将其记为 性质 4: n个变量构成的最小项有 n个相邻最小项。 相邻最小项: 是指除一个变量互为相反外,其余部分均 相同的最小项。例如 ,三变量最小项 A B C和 。 定义 : 如果一个具有 n个变量函数的 “ 或项 ” 包含全部 n个变量 , 每个变量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形式出现一次 , 且 仅出现一次 , 则该 “ 或项 ” 被称为最大项 。 有时又将最大 项称为标准 “ 或项 ” 。 2最大项 数目: n个变量可以构成 2n 个最大项。 例如, 3个变量 A、 B、 C可构成 、 、 、 共 8个最大项。 性质: 最大项具有 4条性质。 性质 1 任意一个最大项,其相应变量有且仅有一种取值 使这个最大项的值为 0。并且,最大项不同,使其值为 0的变 量取值不同。 简写: 用 Mi表示最大项。 下标 i的取值规则是 : 将最大项中的原变量用 0表示,反 变量用 1表示,由此得到一个二进制数,与该二进制数对应的 十进制数即下标 i 的值。例如, 3变量 A、 B、 C构成的最大项 可用 M5 表示。 在 n个变量构成的任意 “ 或项 ” 中 , 最大项是使其值为 1的 变量取值组合数最多的一种 “ 或项 ” , 因而将其称为 最大项 。 性质 2 相同变量构成的两个不同最大项相“或”为 1。 因为任何一种变量取值都不可能使两个不同最大项同时 为 0,故相“或”为 1。 即 M i + M j = 1 性质 3 n个变量的全部最大项相 “ 与 ” 为 0。 通常借用数 学中的累乘符号 “ ”将其记为 性质 4 n个变量构成的最大项有 n个相邻最大项 。 相邻最大项是指除一个变量互为相反外 , 其余变量均相 同的最大项 。 两变量最小项、最大项的真值表如下 : m2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M3 M2 M 1 M 0 m 3 m1 m 0 0 0 1 0 1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0 1 1 A B 最 大 项 最 小 项 变 量 2变量最小项、最大项真值表 该真值表反映了最小项 、 最大项的有关性质 。 3最小项和最大项的关系 在同一问题中,下标相同的最小项和最大项互为反函数。 或者说,相同变量构成的最小项 mi和最大项 Mi之间存在互补 关系。即 或者 例如 , 由 3变量 A、 B、 C构成的最小项 m3和最大项 M3之间有 二、逻辑函数表达式的标准形式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标准形式有 标准 “ 与 -或 ” 表达式 和 标准 “ 或 -与 ” 表达式 两种类型 。 1标准“与 - 或”表达式 由若干最小项相 “ 或 ”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称为标准 “ 与 -或 ” 表达式 , 也叫做最小项表达式 。 该函数表达式又可简写为 F(A, B, C) = m1 + m2 + m4 + m7 = 例如 , 一个 3变量函数的标准 “ 与 -或 ” 表达式 2标准“或 -与”表达式 由若干最大项相 “ 与 ”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称为标准 “ 或 -与 ” 表达式 , 也叫做最大项表达式 。 例如 , 、 、 为 3变量构成的 3 个最大项 , 对这 3个最大项进行 “ 与 ” 运算 , 即可得到一个 3 变量函数的标准 “ 或 -与 ” 表达式 该表达式又可简写为 2.3.3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转换 将一个任意逻辑函数表达式转换成标准表达式有两种 常用方法 : 代数转换法 , 真值表转换法 。 一、代数转换法 1 . 求标准“与 -或” 式 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 : 将函数表达式变换成一般 “ 与 -或 ” 表达式 。 所谓代数转换法,就是利用逻辑代数的公理、定理和规 则进行逻辑变换,将函数表达式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 式。 第二步: 反复使用 将表达式中所有非 最小项的 “ 与项 ” 扩展成最小项 。 例如 , 将逻辑函数表达式 转 换成标准 “ 与 -或 ” 表达式 。 解 第一步: 将函数表达式变换成“与 -或”表达式。即 第二步: 把 “ 与 -或 ” 式中非最小项的 “ 与项 ” 扩展 成最小项 。 具体地说 , 若某 “ 与项 ” 缺少函数变量 Y, 则 用 ( )和这一项相与 , 并将其拆开成两项 。 即 所得标准“与 -或”式的简写形式为 当给出函数表达式已经是 “ 与 -或 ” 表达式时 , 可直接 进行第二步 。 一般步骤: 第一步: 将函数表达式转换成一般 “ 或 -与 ” 表达式 。 第二步: 反复利用定理 把表达式中 所有非最大项的 “ 或项 ” 扩展成最大项 。 2 . 求一个函数的标准“或 -与” 式 ( 详见教材中举例。 ) 二、真值表转换法 具体: 真值表上使函数值为 1的变量取值组合对应的最 小项相 “ 或 ” ,即可构成一个函数的标准 “ 与 -或 ” 式 。 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与真值表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 假定函数 F的真值表中有 k组变量取值使 F的值为 1,其他变 量取值下 F的值为 0,那么,函数 F的最小项表达式由这 k组变量 取值对应的 k个最小项相或组成。 因此,可以通过函数的真值表写出最小项表达式。 1 . 求标准“与 -或” 式 1 0 0 1 1 0 1 1 0 1 1 0 A B C F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0 1 0 0 1 0 函数 F的真值表 解 : 首先 , 列出 F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 然后 , 根据真 值表可直接写出 F的最小项表达式 例如 , 将函数表达式 变换成标准 “ 与 -或 ” 表达式 。 具体: 真值表上使函数值为 0的变量取值组合对应的最 大项相 “ 与 ” 即可构成一个函数的标准 “ 或 -与 ” 式 。 2 . 求一个函数的标准“或 -与” 式 逻辑函数的最大项表达式与真值表之间同样具有一一对应 的关系。 假定在函数 F的真值表中有 p组变量取值使 F的值为 0,其他 变量取值下 F的值为 1,那么,函数 F的最大项表达式由这 p组 变量取值对应的 p个最大项“相与”组成。 解: 首先 , 列出 F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 然后 , 根据真 值表直接写出 F的最大项表达式 函数 F的真值表 1 0 1 0 0 1 1 1 0 1 0 0 1 0 0 1 1 1 1 0 1 1 0 0 A B C F 0 0 0 0 0 0 1 1 例如 , 将函数表达式 表示成最 大项表达式的形式 。 由于函数的真值表与函数的两种标准表达式之间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 任何个逻辑函数的真值表是唯一的! 任何一个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也是唯一的!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唯一性给我们分析和研究逻辑问题 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4 逻辑函数化简 实现某一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的复杂性与描述该功能的 逻辑表达式的复杂性直接相关。一般说,逻辑函数表达式越 简单,设计出来的相应逻辑电路也就越简单。 为了降低系统成本、减小复杂度、提高可靠性,必须对 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由于 “ 与 -或 ” 表达式 和 “ 或 -与 ” 表达式 可以很方便地 转换成任何其他所要求的形式 。 因此 , 从这两种基本形式出 发讨论函数化简问题 , 并将重点放在 “ 与 -或 ” 表达式的化 简上 。 逻辑函数化简有 3种常用方法: 代数化简法 、 卡诺图化 简法 、 列表化简法 。 2.4.1 代数化简法 代数化简法就是运用逻辑代数的公理、定理和规则对逻 辑函数进行化简的方法 。 无固定的步骤可以遵循,主要取决于对逻辑代数中公理 、定理和规则的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的程度。 一、“与 -或”表达式的化简 最简“与 -或”表达式应满足两个条件: 1表达式中的“与”项个数最少; 2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 , 每个 “ 与 ” 项中的变量 个数最少 。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可以使相应逻辑电路中所需门的数 量以及门的输入端个数均为最少 , 从而使电路最经济 。 几种常用方法如下: 1并项法 2吸收法 利用定理 3中 A + AB = A , 吸收多余的项 。 例如 , 利用定理 7中的 , 将两个 “ 与 ” 项合并 成一个 “ 与 ” 项 , 合并后消去一个变量 。 例如 , AAB BA 3消去法 利用定理 4中 消去多余变量 。 4配项法 利用公理 4和公理 5中的 A1=A及 , 先从函数式 中适当选择某些 “ 与 ” 项 , 并配上其所缺的一个合适的变量 , 然后再利用并项 、 吸收和消去等方法进行化简 。 1AA 例如, 例 1 化简 解: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逻辑函数往往比较复杂,化简时应 灵活使用所学的公理、定理及规则,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 例 2 化简 解 定理 7 二、“或 -与”表达式的化简 最简“或 -与”表达式应满足两个条件: 1表达式中的“或”项个数最少; 2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 , 每个 “ 或 ” 项中的变量 个数最少 。 用代数化简法化简 “ 或 -与 ” 表达式可直接运用公理 、 定理中的 “ 或 -与 ” 形式 , 并综合运用前面介绍 “ 与 -或 ” 表 达式化简时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化简 。 例如, 化简 当对公理、定理中的“或 -与”形式不太熟悉时,可以 采用两次对偶法。 具体如下: 第一步: 对“或 -与”表达式表示的函数 F求对偶,得 到“与 -或”表达式 F; 第二步: 求出 F的最简 “ 与 -或 ” 表达式; 第三步: 对 F再次求对偶 ,即可得到 F的最简 “ 或 -与 ” 表达式 。 解 定理 3 定理 8 例如, 化简 第二步: 化简 F ; 第三步: 对 F求对偶 , 得到 F的最简“或 -与”表达式 解: 第一步: 求 F的对偶式 F; 归纳: 代数化简法的优点是: 不受变量数目的约束;当对公理 、 定理和规则十分熟练时 , 化简比较方便 。 缺点是: 没有一定的规律和步骤 , 技巧性很强 , 而且在 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化简结果是否最简 。 2.4.2 卡诺图化简法 卡诺图化简法的 优点:简单、直观、容易掌握 。 一、卡诺图的构成 卡诺图是一种平面方格图,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最小项 ,故又称为最小项方格图。 构造特点: (1) n个变量的卡诺图由 2n个小方格构成; (2) 几何图形上处在 相邻、相对、相重 位置的小方格所代 表的最小项为相邻最小项。 卡诺图中最小项的排列方案不是唯一的 , 但任何一种排 列方案都必须具备以上特点 。 2变量 、 3变量 、 4变量卡诺图如图 (a)、 (b)、 (c)所示: m3 m1 m2 m0 A B 0 1 1 0 ( a ) 0 m5 m4 m7 m6 m3 m1 m2 m0 1 00 01 11 10 AB C ( b ) m10 m14 m6 m2 m11 m15 m7 m3 m9 m8 m13 m12 m5 m1 m4 m0 00 01 11 10 AB CD 00 01 11 10 ( c ) 例如,四变量卡诺图中, 每个最小项有 4个相邻最小项。 m5的 4个相邻最小项分别 是哪些? m2的 4个相邻最小项? m2和 m10( 同一行的两端 ), 这种相邻称为 相对相邻 。 m10 m14 m6 m2 m11 m15 m7 m3 m9 m8 m13 m12 m5 m1 m4 m0 00 01 11 10 AB CD 00 01 11 10 在 n个变量的卡诺图中 , 能从图形上直观 、 方便地找到每 个最小项的 n个相邻最小项 。 10 14 6 2 11 15 7 3 9 8 13 12 5 1 4 0 26 30 22 18 27 31 23 19 25 24 29 28 21 17 20 16 00 01 11 10 000 001 011 010 100 101 111 110 ABC DE ( d ) 5变量卡诺图 此外, 处在“ 相重 ”位置的最小项相邻,如五变量卡诺图 中的 m3,除了几何相邻的 m1, m2, m7和相对相邻的 m11外,还 与 m19相邻。这种相邻称为 重叠相邻 。 注意:卡诺图在构造上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n个变量的卡诺图由 2n个小方格组成 , 每个小方 格代表一个最小项; (2) 卡诺图上处在相邻 、 相对 、 相重位置的小方格所 代表的最小项为相邻最小项 。 二卡诺图的性质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 函数的 方法: 将卡诺图 上表征相邻最小项的相 邻小方格 “ 圈 ” 在一起 进行合并,用一个简单 “ 与 ” 项代替若干最小 项。 通常把用来包围那 些能由一个简单 “ 与 ” 项代替的若干最小项的 “ 圈 ” 称为 卡诺圈。 性质 : 可以从图形上直观地找出相邻最小项合并 。 合并 的理论依据是并项定理 。 三、逻辑函数在卡诺图上的表示 当逻辑函数为标准 “ 与 -或 ” 表达式时 , 只需在卡诺图 上找出和表达式中最小项对应的小方格 填上 1, 其余小方格 填上 0, 即可得到该函数的卡诺图 。 1给定逻辑函数为标准“与 -或”表达式 例如 , 3变量函数 的卡诺图如下图 所示 。 0 0 0 1 0 1 1 1 0 1 00 01 11 10 AB C F(A,B,C)=m(1,2,3,7) 的卡诺图 例如, 4变量函数 的卡诺图如右图所示。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00 01 11 10 AB CD 00 01 11 10 为了表达方便,通常将卡诺图上填 1的小方格称为 1方 格 ,填 0的小方格称为 0方格 。 0方格有时用空格表示。 2逻辑函数为一般“与 -或”表达式 当逻辑函数为一般“与 -或”表达式时,可根据 “与” 的公共性 和 “或”的叠加性 作出相应卡诺图。 四 、 卡诺图上最小项的合并规律 1 两个小方格相邻 , 或处于某行 (列 )两端时 , 所代表 的最小项可以合并 , 合并后可消去一个变量 。 例如 , 2、 3变量卡诺图上两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典型 情况 。 一个函数用卡诺图表示后, 究竟哪些最小项可以合并 呢? 下面以 2、 3、 4变量卡诺图为例予以说明。 两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情况 A 0 1 1 0 B 1 0 1 0 B 1 1 0 1 B 1 0 1 0 A B A 0 1 0 0 0 1 0 1 00 01 11 10 AB C 0 1 AB BC 注意: 21个最小项合并后的与项可以减少 1个变量 ! 2 四个小方格组成一个大方格 、 或组成一行 ( 列 ) 、 或 处于相邻两行 ( 列 ) 的两端 、 或处于四角时 , 所代表的最小 项可以合并 , 合并后可消去两个变量 。 例如 , 3变量卡诺图上四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典型情况 。 0 0 1 1 1 0 1 0 00 01 11 10 AB C 0 1 B B 1 1 0 0 0 1 0 1 00 01 11 10 AB C 0 1 注意: 22个最小项合并后的与项可以减少 2个变量 ! 四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几种情况 00 01 11 10 CD 1 0 0 1 0 1 1 0 0 1 1 0 1 0 0 1 AB 00 01 11 10 BD BD 00 01 11 10 CD 0 1 1 0 1 0 0 1 1 0 0 1 0 1 1 0 AB 00 01 11 10 BD BD 00 01 11 10 CD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1 0 1 0 AB 00 01 11 10 CD AB 4变量卡诺图上四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典型情况的。 注意: 22个最小项合并后的与项可以减少 2个变量 ! 3 八个小方格组连成一体 、 或处于两个边行 (列 )时 , 所 代表的最小项可以合并 , 合并后可消去三个变量 。 例如, 3、 4变量卡诺图上八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典型 情况的。 8个相邻最小项合并的两种情况 1 1 1 1 0 1 1 0 0 1 1 1 1 0 1 1 00 01 11 10 AB CD 00 01 11 10 (b) B D 1 1 1 1 1 1 1 1 00 01 11 10 AB C 0 1 1 (a) 注意: 23个最小项合并后的与项可以减少 3个变量 ! 依此类推,可归纳出 n个变量卡诺图中最小项的合并规 律如下: (1) 卡诺圈中小方格的个数必须为 2m个 , m为小于或等 于 n的整数 。 (2) 卡诺圈中的 2m个小方格有一定的排列规律 , 具体地 说 , 它们含有 m个不同变量 , (n-m)个相同变量 。 (3) 卡诺圈中的 2m个小方格对应的最小项可用 (n-m)个 变量的 “ 与 ” 项表示 , 该 “ 与 ” 项由这些最小项中的相同 变量构成 。 (4) 当 m = n 时 , 卡诺圈包围了整个卡诺图 , 可用 1表 示 , 即 n个变量的全部最小项之和为 1。 蕴涵项 :在函数的 “ 与 -或 ” 表达式中 , 每个 “ 与 ” 项被 称为该函数的蕴涵项 (Implicant)。 显然 , 在函数卡诺图中 , 任何一个 1方格所对应的最小 项或者卡诺圈中的 2m个 1方格所对应的 “ 与 ” 项都是函数的 蕴涵项 。 五、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的步骤 1几个定义 质蕴涵项 :若函数的一个蕴涵项不是该函数中其他蕴涵 项的子集 , 则此蕴涵项称为质蕴涵项 (Prime Implicant),简 称为质项 。 显然,在函数卡诺图中,按照最小项合并规律,如果某 个卡诺圈不可能被其他更大的卡诺圈包含,那么,该卡诺圈 所对应的“与”项为质蕴涵项。 在函数卡诺图中 , 若某个卡诺圈包含了不可能被任何 其他卡诺圈包含的 1方格 , 那么 , 该卡诺圈所对应的 “ 与 ” 项为必要质蕴涵项 。 必要质蕴涵项: 若函数的一个质蕴涵项包含有不被函 数的其他任何质蕴涵项所包含的最小项,则此质蕴涵项被 称为 必要质蕴涵项 (Essential Prime Implicant),简称为 必 要质项 。 第一步:作出函数的卡诺图; 第二步:在卡诺图上圈出函数的全部质蕴涵项; 2求逻辑函数最简“与 -或”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第三步:从全部质蕴涵项中找出所有必要质蕴涵项; 第四步:求函数的最简质蕴涵项集。 注意: 求函数的最简质蕴涵项集是指当函数的所有必 要质蕴涵项尚不能覆盖卡诺图上的所有 1方格时 , 则从剩余 质蕴涵项中找出最简的所需质蕴涵项 , 使它和必要质蕴涵 项一起构成函数的最小覆盖 。 解 用卡诺图化简给定函数的过程如下: 例 1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该题中 , 5个必要质蕴涵项已将函数的全部最小项覆 盖 , 故将各卡诺圈对应的与项相或即可得到函数 F的最简 “ 与 -或 ” 表达式为 解 用卡诺图化简给定函数的过程如下: 例 2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即 或者 这里 , 两个 “ 与 -或 ” 式的复杂程度相同 。 由此可见 , 一个函数的最简 “ 与 -或 ” 表达式不一定是唯一的 。 请你动手化 简一下这道题 好吗? 解 用卡诺图化简给定函数的过程如下: 例 3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函数 F的最简 “ 与 -或 ” 表达式为 卡诺图 ? 用卡诺图化简总的原则是: 在满足合并规律的前题下卡诺圈应尽可能大; 根据合并的需要,每个最小项可以被多个卡诺圈包围。 在覆盖函数中所有最小项的前提下,卡诺圈的个数应尽 可能少; 作出 F的卡诺图 , 求出反函数 的最简 “ 与 -或 ” 表 达式 (合并卡诺图上的 0方格 ); F 对 的最简“与 -或”表达式取反,得到函数 F的最 简“或 -与”表达式。 F 3. 求逻辑函数最简“或 -与”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具体如下: (1) 当给定逻辑函数为“与 或”表达式时,通常采用 “ 两次取反法” 。 例如, 用卡诺图求逻辑函数 的最简 “ 或 -与 ” 表达式 。 解 化简给定函 数的卡诺图如右图 所示 。 1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0 01 11 10 AB CD 00 01 11 10 BD AB CD 图中 , F的 0方格即反函数 的 1方格 , 它们代表 的各 个最小项 , 将全部 0方格合并就可得到反函数 的最简 “ 与 - 或 ” 表达式 再对反函数 的最简 “ 与 -或 ” 表达式 两边取反 , 即可求得函数的最简 “ 或 -与 ” 表达式 (2) 当给定逻辑函数为“或 与”表达式时,通常采 用 “两次对偶法” 。具体如下: 作出 F对偶式 F 的卡诺图,并求出 F的最简“与 - 或”表达式; 对 F的最简“与 -或”表达式取对偶,得到函数 F 的最简“或 -与”表达式。 例如, 用卡诺图求逻辑函数 的最简 “ 或 -与 ” 表达式 。 F的最简“与 -或”表达式为 首先求出逻辑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