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300822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项目情况 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织金第5合同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的16横(编号G76)与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五联”都匀至织金高速公路的共线路段本项目的实施将建立起川黔之间的快速通道,是实现国家“东部加密,中部成网,西部连通”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的路网布局,改善项目影响区的公路交通条件,将红枫湖,织金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斯拉河省级风景名胜区连成一线,对贯彻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贵州省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及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加快山区脱贫步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合同段起点K32+200.000,终点K40+160.000,路线全长约7.951Km。1.2 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km/h;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路基宽度:道路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24.5m,分离式路基宽12.25m;行车道宽度:23.75 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最小平曲线半径:400m;最大线路纵坡:5%1.3 工程沿线自然特征1.3.1地形、地貌本标段处黔西高原山原地貌过渡带,地形条件复杂。为峰丛沟谷、中等切割中山地貌。沿线植被较茂密以灌木为主。根据路线通过地段地貌形态特征可分为2个地貌单元。路段各地貌具体特征分述如下:(1)K32+200K35+700上覆粘土夹碎石06m,出露地层为P1q+m、P21、P2,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状页岩、泥质灰岩,砂岩、页岩煤系地层,玄武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20340558。灰岩岩体完整性较好,岩质较坚硬。砂岩、页岩煤系地层路段,玄武岩路段强风化层较厚,风化层615m。(2)K35+700K40+160基岩裸露,局部谷地地段上覆粘土夹碎石14m,路段出露地层岩性复杂,地层为P1q+m、P21、P2、T1y、Y1yn,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岩、薄层状页岩煤系地层,受地质构造影响,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岩层产状:30359552,灰岩、白云岩岩体完整性较好。1.3.2 工程地质本标段沿线出露地层岩性复杂,按时代顺序由新老依次为:第四系(Q),三叠系(T1)下统,二叠系上统(P2),二叠系下统(P1)。第四系(Q):褐色、褐黄色粘土、亚粘土,沙砾。主要分布于山间坝子及河流谷地。1.3.3水文地质本项目测区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河流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夏季降雨量充沛,遇暴雨昌满溢两岸;秋冬季降雨量少,河流量锐减,部分河床暴露。灰岩,白岩融化程度发育,落水洞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测区内地下水类型根据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水动力特征,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空隙水三大类型,其中对公路工程构成影响的主要是隧道工程中的岩溶地下水的涌水问题,特别是以管道形式存在的的地下岩溶介质。1.3.4 气候条件本项目区域内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区长。多年平均气温11-1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1000-1300mm,但降雨量地区分配不均,降水分布由东向西,从南到北,逐渐减少,织金县夏季常发生暴雨洪涝。1.4 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数量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见下表: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路 线 长 度Km7951路基工程挖 方万m3221.038填 方万m3203.333锚 索m4772锚 杆m35191圬工砌体(排水防护)万m36.5426桥梁大桥m/座983/4桥梁中桥m/座42/1桥梁小桥m/座33/1涵洞及通道m/道1269.5/34隧道m/座1090/3按单洞计二、编制依据2.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 号。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3 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2.4 本合同段填、挖方高边坡处治防护基本情况(下表)。本合同段填、挖方高边坡处治防护一览表序号起止桩号长度不良地质类型处理措施1ZK33+640-ZK33+860220不稳定高边坡(松动垮塌)挡墙、锚杆挂网喷射植被基材、拱形骨架植被2ZK34+245-ZK34+30055不稳定高边坡(松动垮塌)挡墙、锚杆框架植草、拱形骨架植被3ZK34+950-ZK35+100150不稳定高边坡(松动垮塌)挡墙、锚杆框架植草、拱拉伸网植草4YK35+635-YK35+780145不稳定高边坡(陡坡路堤)基地挖不小于2米台阶冲击碾压或强震碾压进行增强补压。5YK35+780-YK36+000220软土路基采用换土填石进行处理6YK36+780-YK37+060240不稳定高边坡(顺层边坡)挡墙、锚索框架、锚杆框架植草7ZK37+060-ZK37+18080不稳定高边坡(陡坡路堤)基地挖不小于2米台阶冲击碾压或强震碾压进行增强补压。8K37+190-K37+320130不稳定高边坡(风化碎落、倾斜变形)挡墙、锚杆挂网喷射植被基材、拱形骨架植被9马场互通DK0+300-DK0+397.43797.437不稳定高边坡(风化碎落、倾斜变形)挡墙、锚杆挂网喷射植被基材、拱形骨架植被10马场互通BK0+000-BK0+260260不稳定高边坡(风化碎落、倾斜变形)挡墙、锚杆挂网喷射植被基材、拱形骨架植被11YK38+000-YK38+06060软土路基采用换土填石进行处理12ZK38+000-ZK38+06060软土路基采用换土填石进行处理三、施工技术方案3.1深挖路段路基施工方案3.1.1在施工前详细复查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土石界限、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层的构造特征等。根据现场考察及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3.1.2根据设计横断面的边坡坡率、台阶宽度,精确计算路堑堑顶的开挖线。采用全站仪放样,根据现场坡口标高放出路堑坡口桩。3.1.3根据坡口桩放出路堑开挖线,进行清表、清杂等。3.1.4开挖中如发现有较大地质变化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并根据新的地质资料修正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因深挖路堑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3.1.5石方开挖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确定开挖方法。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开挖的采用机械开挖,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采用爆破作业开挖。在石方爆破作业前,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等情况,编制实施性爆破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执行。石质部分采用深孔多排微差爆破法开挖。路堑既长又深时,采用纵向分层分段开挖,每一层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每一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系统;对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施工作业,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平台,形成阶梯边坡。开挖时,边坡预留2-3m 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作业,人工刷坡。3.1.6边坡控制方案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产生超挖和欠挖,边坡采用光面爆破,节理裂隙较发育地段及某些特殊地段采用预裂爆破。深挖路堑的施工遵守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及时防护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在下一级开挖时,上一级已做好保护措施。对于地质欠佳或坡高超过15m的高陡坡,须在坡顶设置监测桩,定时监测边坡位移情况,发现坍塌及位移迹象立即通知项目部,并撤离相关人员。边坡防护应注意以下几点:(1) 砂浆采用重量法控制计量,并采用机械拌和,砌筑采用坐浆法分层按规范砌筑。(2) 将大块较平整的片石人工加工凿平,用来砌筑护面墙的外露面,并加工好砌筑沉降缝的角石,角石加工整齐,要有两个面相互垂直。(3) 护坡的沉降缝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砌筑沉降缝采用角石加工整齐,以保证沉降缝砌筑后垂直于水平面并且宽度上下一致。(4) 砌筑过程中和砌筑完工后714 天内,随时对已砌筑砌体养生,保持其表面湿润。(5) 锚杆护坡施工时在岩石边坡上尽量垂直于岩层倾角,用凿岩机钻孔至稳定岩层区,将锚杆插入,用水泥砂浆锚固,使坡面岩体和有下滑可能的岩石与基岩连成整体。(6) 锚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及坡面岩石情况定出孔位并作标记,锚杆孔距误差不超过15cm,预应力锚索孔距误差不超过20cm,预应力锚索的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角不大于3,水泥砂浆锚杆孔深度误差不大于+50cm,水泥砂浆锚杆孔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树脂锚杆和快硬水泥卷锚杆孔径直径为42mm,其他锚杆符合设计要求。(7) 水泥锚杆杆体平直、除锈、去污,采用中细砂,粒径不大于2.5mm,使用前过筛砂浆配合比:水泥:砂=1:11:2(重量比),水灰比为0.380.45。(8) 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边30min 时,用于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注浆时,注浆管插至距孔底510cm 处,随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9) 锚索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表面无损伤,除锈去污。编排钢丝或钢铰线时安设排气管,每股隔离钢丝或钢绞线沿锚索轴线方向平直、头齐,每隔1.01.5m 设置隔离架或内芯管,必要时可设置对中支架,锚索体用非镀锌材料捆扎牢固。(10)、锚杆防护施工前认真检查和处理锚喷作业区的危石,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坡面破碎严重时采用先喷后锚,喷射厚度不小于5cm,喷射作业时设专人跟随观察坡面情况,锚杆施工在喷射混凝土终凝3h 后进行,施工用电线路、开关设防触电设施,针对施工机械操作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施工用的工作平台牢固可靠并设安全护栏。3.2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石方爆破作业以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加工、运输、使用和销毁等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主动接受当地公安部门的监督管理。光面爆破应严格控制钻眼间距和炸药用量。施工机械作业时,除按规范操作外并应按事先设计的行走路线进行,其工作位置应平坦稳固,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挖方高陡坡实行“随开挖、随加固、随防护”,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高陡坡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地拴在可靠的安全桩上,绳索应垂直,不得在同一个安全桩上拴2根及以上安全绳或在一根安全绳上拴2人以上。高边坡施工应设置安全通道;开挖工作面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交叉作业。边坡上方有人工作时,边坡下方不准有人停留或通行。清理边坡上突出的块石和整修边坡时,应从上而下顺序进行,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坍塌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项目部和指挥部处理。滑坡地段的处理,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施工中要设专人观察,严防塌方。遇有大雨、大雪、大雾及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高陡坡路堤下方有道路的,施工时应设置警示标志。施工机械靠近路堤边缘作业时,应根据路堤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离,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范围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下方弃渣时,应有专人指挥机械的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不得直接在坡顶边缘卸喳,应在坡顶边缘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卸喳,再由推土机或装载机弃喳推出边缘。3.3安全专项施工措施3.3.1须按设计规范施工。3.3.2作业要严格操作规程。3.3.3路基施工准备(1)机械设备的配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翻斗车、电缆线、照明设备、漏电保护器等。(2)安全防护品的配备:口哨、安全帽、警示牌、标志、铁丝网等。3.3.4开工前检查: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翻斗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各项制动是否有效,电缆线有无裸漏情况。3.3.5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在公路、街道、交通繁华的道路上或附近施工,须有专人警戒。(2)车辆通过较多的便道,弯道半径小于15m,特殊地段小于10m 须挂警示牌。(3)施工便道急弯处及陡坡地段须挂标志警示牌。(4)严禁穿硬底、带钉、易滑、高跟、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5)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摆放有序、整齐。(6)现场施工人员须戴防尘口罩。(7)施工翻斗车不能行车载人及超载超速。其余各施工机械不能超速及违章作业。前后两车(机械)间距不应小于10cm。(8)路堑开挖严禁采取掏底开挖,以免坍塌。(9)严禁在松动危石下、未熄火的大型机械旁作业和休息。(10)弃土场的选址需避免泥石流沟。(11)严禁在山坡上同一地段的上下同时作业。(12)人工挖掘作业人员横向间距不应小于2m,纵向间距不应小于3m。(13)滑坡地段开挖,须从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开挖。禁止全面拉槽开挖。(14)根据设计横断面及规范要求的超填宽度,精确放出路堤坡脚。地面横坡较陡时,按路基纵向、横向衔接部设计图组织施工,以防止路基填筑产生纵、横向裂缝。(15)严格控制好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控制最佳含水量偏差为2%,严格按照试验路得出的压实方法进行压实。或纵向分幅填筑,且不同材料的填筑层厚不小于50cm。(16)断面分层填筑,连续压实,强振碾压,以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开裂。(17)根据坡比变化,每填筑好一级后,及时修坡防护,以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在雨季施工时,注意排水工作,在路基顶面做成2-4% 的双向横坡,防止积水,边坡上做临时泄水槽,排泄路基顶面积水,防止冲刷边坡。在填挖交界处,挖一些临时排水沟,以便雨水集中排出,避免雨水对整个边坡的冲刷,雨季过后,对于被水冲毁的部分边坡,及时填土夯实,以避免边坡进一步坍塌。四、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4.1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高陡坡的施工因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因此它是高风险和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从人、机、料、方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4 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4.1.1机械伤害4.1.2爆破伤害4.1.3触电伤害4.1.4坍塌和滑坡4.2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4.2.1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4.2.2爆破伤害:爆破施工时,因违规操作而引起的人员和财产损害。4.2.3触电伤害: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4.2.4坍塌和滑坡:路基开挖时因施工方法不当,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和滑坡,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4.3预防措施4.3.1综合预防、控制措施(1)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实施。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模式,书面交底一式二份,一份交底给被交底人,一份附入安全生产台帐备查。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4.3.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最近操作规程操作。使用中眼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停止使用后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月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4.3.3预防坍塌和滑坡事故的防护措施为防止高陡坡开挖出现坍塌和滑坡事故,特制定防护措施: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开挖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等信息尽心动态监测,对地质有出入的应联系设计部门进行相应设计修改。高陡坡监测:用于稳定性监测的位移边桩设置一般纵向每隔50-100 米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对于一些特殊可酌情增设观测断面。路堑高陡坡监测:监控内容检测方法检测目的地表监测水平位移监控全站仪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垂直变形监控水准仪裂缝监控标桩、直尺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位移监控钻孔斜测仪监控地下岩体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构造物特征,确定潜在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方向。必要时采用。地下水位监控人工测量观测地下水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定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采用。支挡结构变形、应力钻孔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钢筋应力计支挡构造物岩土体的变形观测,支挡构造物与岩土体间接触压力观测。必要时采用。预应力锚固监控:由于预应力锚固工程属于岩土隐蔽工程,影响锚固效果的因素很多,在设计时很难将岩土性质等情况全部了解清楚,因此预应力锚固工程应对预应力锚索(杆)的工作情况和锚固效果应进行施工期和永久运营期的原位监测。预应力锚固工程原位监测:预应力锚索工作监控监控内容使用仪器监测项目施工阶段锚索材料锚错的工作状态、施工质量测力计、压力传感器、压力盒锚索张拉力、伸长值、预应力损失锚固对象加固效果被锚固体的位移和变形加强滑坡的监测监控,对点位有变化应立即停止现场的施工,加密观测次数,仔细分析点位的变动原因,及时将观测结果上报监理、业主和设计院。应会同监理、业主和设计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和确定具体处理方法。待按照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完毕,经再次观察坡面无异动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开始路基的挖方施工。充分考虑季节性气候对高陡坡施工的影响,尽量避免安排在雨季施工。所有高陡坡的施工必须提前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山体水流。排水设施必须与实际地形和临近的沟渠顺接,确保雨季排水畅通,不积水。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均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对不稳定的边坡采取开挖和防护相结合,避免开挖边坡暴露时间过长,使边坡松弛范围变大,造成新病害。如有地下水出露,应将地下水排出引入排水系统,不可堵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特别是爆破施工,必须严加控制,严禁有大药量爆破现象出现,并按照要求做好各种飞石措施。严格实行奖罚制度,对违反高陡坡施工安全的各种行为必须严加惩处。4.3.4爆破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1)施工管理建立以项目部为指导的爆破作业指挥部,各工点负责人为爆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并设有专职安全员和爆破员。建立爆破作业器材集中收发制度,按工作量发料。多余的爆破材料在当班施工完成后,应及时上交给发放人员回收,做到集中发料,统一制作、统一回收、集中保管,严格登记手续,避免爆破器材流入社会。安排好作业时间,爆破时间并将爆破时间告示于周围居民。爆破现场负责人负责施工组织、人员调配、生产安排,并对安全、生产负全责。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布置检查爆破警戒。(2)施工组织本项目采用专业作业法施工。即专职人员从事爆破作业工作,负责钻眼、清孔、装药、连线、爆破、处理瞎炮和哑炮。(3)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技术交底中的爆破技术要求施工,针对不同的地区、地质情况、岩层倾向、列席和周围情况不同的爆破方案。爆破药量根据实际爆破效果逐步进行调整。在离周围房屋比较近的爆破区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放飞石措施。爆破在装药时,应特别注意防漏电,在装药前孔桩内所有的电器设备应提升至地面。在装药时,雷管的脚线应短接,连接爆破母线时应保证接头良好的绝缘性,严禁拖地接触泥水,雷雨天气应停止爆破作业。瞎炮的处理。在爆破作业完成后,检查人员应下到工作面检查瞎炮情况,并及时按爆破作业规程进行处理。另外在清查时发现瞎炮,应及时报告项目部安排专业人员处理,禁止非专业人员私下处理。(4)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措施爆破器材属于危险物品,应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爆破器材的领用、发放、使用及回收制度。现场爆破器材应该分门别类,分别用木箱盛装,专人上锁保管,严禁混装。使用、运输时应轻拿轻放,严禁碰撞;雷管在连母线前应短接,避免接触带电体。4.3.5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根据国家JGJ-88 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及安拆。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m。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h 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照明专用回路设专用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m 的应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空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凡是从事与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五、安全管理体系5.1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5.2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实行“明确目标、分级负责、强化双基、奖惩到位”的安全管理原则。5.3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目标:“三无”、“一杜绝”、“一控”“三消灭”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张诚) 安全检查安全控制安全工作体系安全教育安全责任制防触电、火灾防爆炸事故防高空坠落防坍塌、滑坡事故各业务部室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三级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安全奖惩条例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活动经费各队队长各队安全员、班长各工班安全员、安全监督岗员消除事故隐患提高预防、预测能力奖惩兑现提高安全意识现场安全生产说明:1、三无:无因工伤亡 无坍塌、滑坡伤亡 无火灾、爆炸事故 2、一控:控制年负伤频率在2以下 3、一杜绝:杜绝重大安全事故 4、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 消灭违章作业 消灭惯性事故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目标实现六、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6.1事故应急处理:救人高于一切;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分级负责,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6.2项目部各部门可以根据险情事故处理工作的需要,紧急征用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组车辆、设备和人员,项目部和各施工作业组各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调度和征用。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施工作业组和个人可依照有关规定,向项目部请求给予适当补偿。6.3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财务部、质安部、试验室、综合办公室、施工队等部组成。设组长、副组长,下设专业处置组。应急领导小组机构框架图如下所示: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张诚(项目经理)副组长:刘春华(项目副经理)副组长:池红利(项目支部书记)副组长:卢江东(项目副经理)组员:邱国俊组员:宋宏东组员:方良堂组员:黄黎华组员:王 兴组员:莫江生组员:张志民组员:陈明宏组员:周 武联 络 组应急救援组监 督 员事故调查组后 勤 组6.4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业处置组职责 6.4.1组长职责在发生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组长(副组长)是处置事故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负责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6.4.2专业处置组职责通讯联络组:通讯联络组工作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制度,作好值班记录,调度安排应急处理工作。应急施救组:应急施救组工作人员应本着“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救治死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伤和损失,千方百计地做好防止和减轻次生损失工作。后勤保障组:紧急组织协调调配交通车辆及相关物资。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勘察事故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对其目击证人做好登记检查工作。事故负责人应当尽快处理善后事宜。采取统一管理,分散接待的办法,积极做好各方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按规定制定事故处理赔付标准,积极做好事故处理赔付工作。6.4.3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条件事故发生后,由现场第一发现人逐级汇报情况到应急指挥组长处,由其根据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急救援预案和对外求援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若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根据情况组织现场急救或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将伤员就近送到医院治疗。随后报告项目部主管领导,并通知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若发生打架、斗殴、偷盗事件,第一时间组织劝解、调和、制止,若事态不能控制,拨打警匪电话:110拨打求援。若发生火灾,及时组织义务消防队灭火,火势过大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援。6.5现场急救措施6.5.1急救工作的设置与安排(1)根据项目部工程规模建立急救机构,随时提供急救服务,确保及时将受伤和急病人员送去医院。(2)项目部急救机构应定期培训急救人员,向职工进行急救知识教育,添置急救药品和器材。(3)施工现场应有受过急救培训、掌握抢救技术、熟悉在事故中营救伤员技能的专职或兼职急救人员,并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6.5.2受伤出血急救措施(1)根据出血的特点、类型(外出血、内出血)和失血的表现,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阻止出血。(2)采用止血带止血,其位置应靠近心脏的一端和紧靠伤口处。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其下应加毛巾等做成的平整垫子,其松紧程度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合适。(3)一般情况下,止血带缠紧时间应不超过2-3h,且应每隔40-50min松懈一次。(4)缠止血带后,加上标明止血带缠上时间的标牌,然后尽快将伤员送医院。6.5.3避免伤口感染(1)伤口包扎应采用绷带、三角巾。没有时,也可采用毛巾、手帕和衣服。(2)充分暴露的伤口应先用无菌料覆盖伤口后,再进行包扎。(3)包扎时应松紧适度,避免在伤口上打结。(4)以四肢的包扎,应露出指(趾)的末端,以便于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6.5.4骨折急救(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处置骨折伤员。即若呼吸、心跳停止时,先使其心肺复苏;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然后进行骨折固定。(2)骨折固定应使用定型夹板和三角巾、绷带绑扎。(3)骨折固定时应注意:小腿、大腿、脊椎骨骨折时应就地原位固定;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处上端,后固定下端;对开放性骨折,严禁用水冲洗伤口和敷药物,应保持伤口清洁。严禁将来露断骨送回伤口。(4)骨折固定后,应迅速将伤员送去医院。6.5.5搬运伤员(1)搬运前,应迅速检查伤员伤势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2)需要将伤员拖到安全地带时,应沿伤员身体长轴向直向拖行,不应从侧面横向拖行。(3)应使用担架或用椅子、门板做成担架形式,应稳当牢固、防止伤员从担架上跌落。(4)凡头部、大腿、小腿、手臂、盆骨骨折或背部受伤者,不得让其坐在车上运送。(5)伤员的肢体断离时,不得用水冲洗断肢,应将断肢装入袋中,将袋口封好(切勿使水、冰块与断肢接触),然后用衣服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往医院。(6)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避免振动,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医院。6.5.6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程序(1)判断伤员有无意识,若无意识,应以仰卧体位放于坚实地面上。(2)开放气道,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畅通。(3)伤员无呼吸时,应进行人工呼吸。(4)伤员无脉搏时,应进行人工循环。(5)用担架搬运伤员时,应持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s。6.5.7开放气道(1)伤员仰卧平躺于坚实平面上、躯干应呈水平,头不可高于胸部并使头部后仰。(2)以拇指轻牵伤员下唇,使口微张,保持气道畅通。(3)头劲部受伤时,不要随意搬动伤员。(4)伤员无自主呼吸时,应检查口腔,有异物阻塞时应立即排除,无阻塞物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5)伤员能自主呼吸时,应继续保持气温畅通。6.6应急响应原则6.6.1工作场所内全体人员的疏散要求:应遵循下列“排险救助的处理原则”进行现场人员的疏散排险和清理工作:(1)处置的原则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上级和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当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险时)和及时进行排险救助工作。(2)“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即在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离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3)“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当救出和撤出伤亡者,然后进行排险处理工作,以免影响以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亡者造成新的伤害;(4)“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求“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增加新的抢救难度。(5)“先防险、后排险”的原则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先采取可靠的支护等适合确保安全的措施,以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6)“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7)保护现场的原则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就是所有在场人员的责任,破坏事故现场是违法行为。当然,为了进行救人和排险工作,允许采取以下做法: 在不破坏现状的要求下,为了确保救人和排险工作的安全,可以设置临时支护以阻止破坏的继续发展和稳定破坏时的状态。在设置支护措施前,应先拍摄下当时的现场全貌和局部情况照片,以免因实施支护时对其状况的可能扰动,造成以后调查分析工作的困难。 当为了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而仅采取支护措施不足以阻止其发展时,或为了抢救伤员的需要,而必须拆除、搬走一部分结构件或物品时,必须首先拍照(包括全貌、局部以及不同角度的状态),详细记录下当时的现状情况,并在撤出人员、构件、物品的原位上作出明显的和准确的标记(轮廓线、交叠位置等)。此外,从事故地点撤出的构件和物品应在现场的合适部位规整地堆放(不要叠放、混放)和作出标识,避免在吊运堆放过程中改变其拆下时的原状。(8)建立应急救援报警机制原则上报报警:是指在作业场所发生事故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工区长,工区长应立刻向项目经理部汇报,由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当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时,应按相关规定上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应急救援。内部报警:是指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项目经理部、工区两级应急救援组织启动。项目经理部在相关人员及事故现场的全体人员进入应急救援状态。其两级应急救援组织进入应急救援预案及实施应急救援。外部报警:是在内部报警启动的同时,按应急救援总指挥的部署,立即启动外部报警机制,向社会公共救援机构(公安、消防、医疗、救险等)报警求助。江西省公路机械工程局厦蓉高速贵州境清镇至织金段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