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方剂学总论PPT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8542954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新方剂学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1新方剂学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1新方剂学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 人之所病人之所病病病多病病多医之所病医之所病病方少病方少(汉)淳于意3方剂学绪言方剂学绪言4一、什么是方剂?一、什么是方剂?o1 1 方剂的字面含义方剂的字面含义o方:规定,规矩。方:规定,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o剂:规定性。剂:规定性。“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不齐谓之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不齐谓之齐齐”5 o2“2“方剂方剂”含义的最早论述:含义的最早论述:o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o所以,所以,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拼凑而成的,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拼凑而成的,也并不是任何一张处方都是符合要求的也并不是任何一张处方都是符合要求的方剂。方剂。一、什么是方剂?一、什么是方剂?6o3“3“方剂方剂”一词的最早来源:一词的最早来源:o“方剂方剂“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前后,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前后,梁书梁书陆传陆传(南北朝前后)记载:(南北朝前后)记载:“襄母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栗浆襄母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栗浆量如方剂量如方剂”一、什么是方剂?一、什么是方剂?7o4 4 方,是指治疗方法,剂,是指剂型和方,是指治疗方法,剂,是指剂型和剂量。剂量。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合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选择适合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妥善配伍,具有特定剂型的组成原则,妥善配伍,具有特定剂型和用法的中医处方。也称汤头。和用法的中医处方。也称汤头。o与西医处方相比,重药重方与西医处方相比,重药重方o思考:一张完整的方剂应该包括什么内思考:一张完整的方剂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容?一、什么是方剂?一、什么是方剂?8清代名医何鸿舫处方清代名医何鸿舫处方o 9中成药处方举例 中药饮片处方举例10注意注意o药物的炮制法应标明。药物的炮制法应标明。o药物的特殊煎服法也应标明。药物的特殊煎服法也应标明。o是否用道地药材。是否用道地药材。11o定义定义 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应用的一门学科。o方剂学的任务方剂学的任务 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阴道学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阴道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能力,并为今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二、方剂学及其任务二、方剂学及其任务12三、方剂学的性质三、方剂学的性质o基础类课程的主干课基础类课程的主干课o连接理论与应用的桥梁课连接理论与应用的桥梁课13四、方剂学主要内容四、方剂学主要内容o1.基础方:基础方: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四物汤,较少单独使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四物汤,较少单独使用。用。o2.代表方:代表方:代表著名医家学术思想的方剂,代表著名医家学术思想的方剂,如大补阴丸、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如大补阴丸、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o3.常用方:常用方: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公认的有效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公认的有效的方剂,如普济消毒饮、藿香正气散。的方剂,如普济消毒饮、藿香正气散。o这三类方剂可以兼跨。这三类方剂可以兼跨。14本门课程要学习的知识点本门课程要学习的知识点o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用方。o掌握方剂的功用、主治及临床运用(辨证及掌握方剂的功用、主治及临床运用(辨证及加减)。加减)。o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理解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掌握方剂的配伍规律。规律。o近似方剂的比较。近似方剂的比较。15五、方剂的学习方法五、方剂的学习方法o1.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o2.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o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联系实际。o4.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o5.加强预习与及时复习。加强预习与及时复习。16总论总论 第一章第一章17o主要特点:复方的产生和形成。主要特点:复方的产生和形成。o认识单味药阶段(三皇五帝,夏商周)认识单味药阶段(三皇五帝,夏商周)代表著作:代表著作:o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一、先秦时期一、先秦时期(萌芽)(萌芽)18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o成书时间:战国时期(成书时间:战国时期(1973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堆三号汉墓出土。)o主要内容:载方主要内容:载方283283首首 (能够辨认的(能够辨认的197197首)首)o学术贡献:学术贡献: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相相当于民间医学的水平。当于民间医学的水平。o说明有复方的应用。说明有复方的应用。19二、两汉时期二、两汉时期(形成形成)o主要特点: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主要特点: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初步总结了治则治法,并提出了对组方初步总结了治则治法,并提出了对组方的基本结构要求,从而奠定方剂学理论基础;的基本结构要求,从而奠定方剂学理论基础;其二是总结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其二是总结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o代表著作:代表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伤寒杂病论论20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书时间:战国时期成书时间:战国时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载方载方1313首。首。学术贡献:学术贡献:1.1.确立治则确立治则2.2.归纳治法归纳治法3.3.记载方剂及剂型记载方剂及剂型4.4.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1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o成书年代及作者:东汉末期,成书年代及作者:东汉末期,张仲景著;张仲景著;o主要内容:载方主要内容:载方323323首。首。o学术贡献:学术贡献:o1.1.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体;o2.2.历用不衰的经方。启发了后历用不衰的经方。启发了后世方剂学;世方剂学;o被誉称之为被誉称之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22三、魏晋南北朝(积累期)三、魏晋南北朝(积累期)o主要特点:动乱时期,注重实用。以搜主要特点:动乱时期,注重实用。以搜集和整理前代医家及民间的单方、验方集和整理前代医家及民间的单方、验方为主。为主。o代表著作代表著作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刘涓子鬼遗方方23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o成书年代及作者:晋成书年代及作者:晋葛洪葛洪o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0001000左右。左右。o学术贡献:学术贡献:辑入简、便、效、廉之单方、辑入简、便、效、廉之单方、验方。验方。大量的急救方法和方剂。大量的急救方法和方剂。o如如“取青蒿一握,绞取汁,尽服之取青蒿一握,绞取汁,尽服之”治治疟。疟。24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o外科方外科方o重用大黄重用大黄25四、隋、唐时期(进一步积累期)四、隋、唐时期(进一步积累期)o主要特点:政府及医家注重医药方书的编主要特点:政府及医家注重医药方书的编撰,使方剂向无限方向发展撰,使方剂向无限方向发展o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外台秘要26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o成书年代及作者:唐成书年代及作者:唐孙思邈孙思邈o主要内容:载方主要内容:载方73007300余首余首o学术贡献: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学术贡献: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记载了唐以前主要医学著作的医论、医记载了唐以前主要医学著作的医论、医方、诊法、针灸、导引、按摩、食养等方、诊法、针灸、导引、按摩、食养等内容。病证结合的分类。内容。病证结合的分类。27外台秘要外台秘要o成书年代及作者:唐成书年代及作者:唐王焘王焘o主要内容:收方主要内容:收方60006000余首余首o学术贡献:引录大量医学著作,收集了学术贡献:引录大量医学著作,收集了盛唐及海外方,是研究唐以前医学的重盛唐及海外方,是研究唐以前医学的重要文献要文献28五、宋金元时期(全面发展期)五、宋金元时期(全面发展期)o主要特点:主要特点:o1.1.金元四大家充实了方剂的新内容金元四大家充实了方剂的新内容o2.2.注释、剖析方剂的专著的出现,发展注释、剖析方剂的专著的出现,发展了方剂学的理论。了方剂学的理论。伤寒明理伤寒明理药方论药方论o3.3.专科方剂的出现及由博返约的趋势,专科方剂的出现及由博返约的趋势,使方剂向系统和简约方向发展使方剂向系统和简约方向发展o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o代表著作代表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o成书年代及作者:宋代成书年代及作者:宋代由陈师文等由陈师文等o主要内容:载方主要内容:载方788788首。首。o学术贡献:学术贡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典成药典”。o收载很多基础方:四君子,四物汤,二陈汤,收载很多基础方:四君子,四物汤,二陈汤,平胃散、逍遥散,其他的如至宝丹、牛黄清平胃散、逍遥散,其他的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等。苏合香丸、紫雪丹等。30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o 最早曾名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徽宗崇宁间(1102-1106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称和剂局方和剂局方。大观时(。大观时(1107-1110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校正。成五卷2121门、收门、收279279方。南渡后绍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兴十八年(11481148年)药局改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太平惠民局局”,和剂局方和剂局方也改成也改成太平惠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剂局方。其后。其后 经宝庆、淳祐,陆续经宝庆、淳祐,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3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o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 折、妇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14门,门,788788方。均系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记载许多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记载许多名方。名方。32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o成书年代及作者:金成书年代及作者:金成无己成无己o学术贡献:学术贡献: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药方论药方论旨旨在分析在分析2020首伤寒经方,是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著作,用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著作,用内经内经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开创开创“方论方论”之先河。之先河。33小儿药证直决小儿药证直决o个体医家的代表个体医家的代表o学术贡献:专科方书,儿科专书学术贡献:专科方书,儿科专书o记载名方: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白记载名方: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白散、泻黄散、泻青丸散、泻黄散、泻青丸34金元四大家相关著作金元四大家相关著作o刘完素(刘河间)刘完素(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帝素问宣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论方。芍药汤。芍药汤o张从正(张子和)张从正(张子和)儒门事亲儒门事亲o李杲(李东垣)李杲(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脾胃论论 o朱震亨(朱丹溪)朱震亨(朱丹溪)格致余论格致余论、丹溪心丹溪心法法35六、明清时期(繁荣期)六、明清时期(繁荣期)o1.1.明代侧重在药方共融;明代侧重在药方共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复方复方10001000余首,方和药密切联系。余首,方和药密切联系。o2.2.方剂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加强方剂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加强o3.3.清代方论书很多,规范教学由博返约,清代方论书很多,规范教学由博返约,适合于师带徒的教材适合于师带徒的教材,歌诀类方书的出现。歌诀类方书的出现。o代表著作:代表著作:普济方普济方医方考医方考医医方集解方集解36普济方普济方o成书年代及作者:明成书年代及作者:明朱橚朱橚o主要内容:共载方主要内容:共载方6173961739首。首。o学术贡献:学术贡献:现存最大的古方书。现存最大的古方书。37医方考医方考o成书年代及作者:明成书年代及作者:明吴崑吴崑o学术贡献:方剂学发展史上的学术贡献:方剂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方第一部方论专著。论专著。o“考其见证,考其名义,考其事迹,考考其见证,考其名义,考其事迹,考其变通,考其得失,考其所以然故。其变通,考其得失,考其所以然故。”38医方集解医方集解o成书年代及作者:清成书年代及作者:清汪昂汪昂o学术贡献: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学术贡献: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2222类分类法)。类分类法)。o适合初学者,教材性质。适合初学者,教材性质。o汪昂还著有汪昂还著有汤头歌诀汤头歌诀39七、进一步发展期(共和国成立后)七、进一步发展期(共和国成立后)o主要特点:主要特点:o1.1.大量古代方书校勘出版大量古代方书校勘出版o2.2.大量方剂工具书的出版大量方剂工具书的出版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o3.3.教材出版不断更新教材出版不断更新o4.4.近代实验的加入近代实验的加入40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o成书年代及作者:成书年代及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o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载方载方9659296592首。首。41第二章第二章42第一节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概述o1.1.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o内经内经奠定了治法的基础。奠定了治法的基础。o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将治法具体用于实践。将治法具体用于实践。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融理、法、方、药为一体。o清代程钟龄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医学心悟中明确提出治中明确提出治法,将诸多治法概括成法,将诸多治法概括成“八法八法”。43o2.2.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o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比如八法。的治法。比如八法。o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比如清热化痰、温经散寒止痛法则。比如清热化痰、温经散寒止痛44o3.3.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o六经治法体系六经治法体系o卫气营血治法体系卫气营血治法体系o三焦治法体系三焦治法体系o脏腑治法体系脏腑治法体系45第二节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o1 1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o从历史的发展看,先有药,后有方,再有法。从历史的发展看,先有药,后有方,再有法。o2 2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剂必须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针对病机,体现治法。o“方以药成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从属于方从属于法。法。o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法释方。46“八法八法”“八法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医学心悟心悟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其谓:“论治病之方,则有以汗、和、论治病之方,则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第三节第三节 常用治法常用治法47汗法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用,使在表之六淫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o“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o外感表证;外感表证;o麻疹初起,疹发不畅;麻疹初起,疹发不畅;o水肿初起,腰以上水肿(阳水);水肿初起,腰以上水肿(阳水);o疮疡初起有寒热表证;疮疡初起有寒热表证;o疟疾、痢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疟疾、痢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比较明显比较明显的发汗作的发汗作用用仅为仅为手段手段48汗法汗法辛温发汗、辛凉发汗、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扶正解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扶正解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o辨清病邪的性质辨清病邪的性质o中病即止,慎勿过量,一般三五副即可。中病即止,慎勿过量,一般三五副即可。o兼顾兼挟病证兼顾兼挟病证o不宜久煎,比如银翘散的服法不宜久煎,比如银翘散的服法49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o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吐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吐泻不得;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泻不得;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证。o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爆,体质壮实,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爆,体质壮实,内蓄实邪内蓄实邪 50吐法吐法o体虚、产妇、孕妇慎用。体虚、产妇、孕妇慎用。o吐后调养脾胃吐后调养脾胃o止吐方法:冷稀饭、冷开水;姜汁冲服;止吐方法:冷稀饭、冷开水;姜汁冲服;一两厘麝香冲服。一两厘麝香冲服。51下法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在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在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水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o大便不通;大便不通;o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o停痰留饮;停痰留饮;o瘀血积水;瘀血积水;o宿食不消;宿食不消;o虫积虫积胃肠的胃肠的饮食糟粕饮食糟粕宿食、宿食、水饮、痰水饮、痰瘀血瘀血或者积水或者积水52下法下法o根据病邪之性质种类及正气之强弱:寒根据病邪之性质种类及正气之强弱: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o辨清病邪的性质。如不遵守,表现为滥辨清病邪的性质。如不遵守,表现为滥用寒下用寒下o中病即止,慎勿过量,顾护正气。中病即止,慎勿过量,顾护正气。53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o“和为圣度和为圣度”内经内经此为广义的和法。此为广义的和法。o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和,平其亢厉之谓和。o 戴天章戴天章广瘟疫论广瘟疫论o注意: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而兼通不是和法。注意: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而兼通不是和法。狭义的狭义的和法和法54和法和法o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o邪犯少阳邪犯少阳o肝脾不和肝脾不和o肠寒胃热肠寒胃热5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是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寒证的一类治法。o里寒证来源:寒从中生,外寒直中。里寒证来源:寒从中生,外寒直中。o针对不同来源的治法:外来之寒,温必针对不同来源的治法: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56温法温法o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o不可过用:不可过用:“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内经经)“以息相吹,微微生火以息相吹,微微生火”(柯韵伯)(柯韵伯)o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57清法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58里热证里热证 经热:散漫之热经热:散漫之热 郁热:蓄聚之热郁热:蓄聚之热 壅遏气血,腐败血肉壅遏气血,腐败血肉局部红局部红 实热实热 热毒热毒 肿疼痛,或见脓血肿疼痛,或见脓血 热陷心包,心神病变,甚则神昏热陷心包,心神病变,甚则神昏 热实互结热实互结热证热证 热结热结 瘀热互结瘀热互结 痰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水热互结 虚热虚热 59清法清法o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寒、清退虚热。腑热寒、清退虚热。o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o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60消法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水、虫等所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散的一类治法。61消法消法o饮食停滞;饮食停滞;o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气滞血瘀、症瘕积聚;o水湿内停、痰饮不化;水湿内停、痰饮不化;o疳积虫积;疳积虫积;o疮疡肿毒初起阶段。疮疡肿毒初起阶段。62消法消法o消食、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消食、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等等o治宜缓图,难以速效。治宜缓图,难以速效。o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63下法与消法的区别下法与消法的区别共同点共同点病位病位病势病势正气状况正气状况下法下法消除有形消除有形实邪:气、实邪:气、血、痰、血、痰、食、水、食、水、虫等虫等以胃肠道为中心以胃肠道为中心,少数如胸水偏于少数如胸水偏于上上病程病程短短,病势病势急急正虚不明显正虚不明显消法消法全身都可出现全身都可出现,病位较宽病位较宽病程病程长长,病势病势缓缓邪实正虚邪实正虚64补法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o结合脏腑又有不同的脏腑气血阴阳之虚结合脏腑又有不同的脏腑气血阴阳之虚o虚证虚证o正虚感邪正虚感邪65补法补法o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o辨清虚损证型及所涉及脏腑,不可滥用补法。辨清虚损证型及所涉及脏腑,不可滥用补法。o应善用应善用“通补通补”(补而不滞),不可(补而不滞),不可“呆呆补补”。66o八法之间并非孤立,在临床中常结合应八法之间并非孤立,在临床中常结合应用,产生具体治法。用,产生具体治法。o“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法备焉”医学心悟医学心悟医门八法医门八法67八纲与八法的关系八纲与八法的关系o寒证寒证 o热证热证 o o实证实证 o o o虚证虚证 68第三章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分类o一、七方一、七方o二、病证分类法二、病证分类法o三、祖方(主方)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o四、功用(治法)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o五、综合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 说明:本教材从有利于临床和教学出发,遵循以法统方说明:本教材从有利于临床和教学出发,遵循以法统方原则,参考汪氏分类法而分类。原则,参考汪氏分类法而分类。69第四章第四章70o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o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遣药组方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遣药组方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71方剂的配伍目的方剂的配伍目的72一、配伍的概念:一、配伍的概念:o配伍: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配伍: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物与药物组合在一起使用。有选择的将药物与药物组合在一起使用。o配:组织、搭配配:组织、搭配o伍:队伍、序列伍:队伍、序列73二、方剂中药物配伍的目的二、方剂中药物配伍的目的o1.1.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的药力;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的药力;o2.2.产生协同作用,还可产生新的药效:产生协同作用,还可产生新的药效:知母配黄柏;知母配黄柏;o3.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o4.4.扩大治疗范围;扩大治疗范围;o5.5.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74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o1.1.配伍环境:如知母与柴胡功效的发挥配伍环境:如知母与柴胡功效的发挥o2.2.药物用量:如茯苓、柴胡、银花、连药物用量:如茯苓、柴胡、银花、连翘、陈皮的用量决定发挥不同作用。翘、陈皮的用量决定发挥不同作用。o3.3.炮制方法:如大黄活血酒炙、柴胡理炮制方法:如大黄活血酒炙、柴胡理气醋炙用。气醋炙用。o4.4.煎服方法:治寒以热,温药行之;治煎服方法:治寒以热,温药行之;治热以寒,温药行之。热以寒,温药行之。o5.5.不同剂型:九味羌活丸用治痹证。不同剂型:九味羌活丸用治痹证。75中医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中医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o1.1.多药相配,增效减毒:避免同性毒力多药相配,增效减毒:避免同性毒力“共振共振”,利用异性毒力,利用异性毒力“相制相制”;o2.2.药量的控制药量的控制o3.3.炮制减毒炮制减毒o4.4.佐制药的配伍佐制药的配伍o5.5.反佐药的配伍反佐药的配伍o6.6.煎药方法的要求煎药方法的要求76中医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中医控制毒副作用的十种方法o7.7.服药时间、方法的要求服药时间、方法的要求o8.8.道地药材的强调道地药材的强调o9.9.剂型的限定剂型的限定o10.10.辨证论治的总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总体把握77 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78方剂的基本组方结构方剂的基本组方结构o方剂结构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方剂结构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药四部分组成。o“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使”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o张元素:张元素:“力大者为君力大者为君”79o李东垣:李东垣:“主病之为君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兼见何病,则使佐使药分治之,此治方之药则使佐使药分治之,此治方之药也。也。”“”“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o何伯斋何伯斋“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与君相反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药至于病所者,使也。”80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o 必不可少必不可少o 药味宜少(一般不超过药味宜少(一般不超过4味)味)o 用量宜大用量宜大o 作用全面作用全面o 药力强药力强81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o 不一定具备不一定具备o 药味可多于君药(可为君药的药味可多于君药(可为君药的23倍)倍)o 用量不宜大于君药用量不宜大于君药o 药力小于君药药力小于君药82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用以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用以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83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的药物。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的药物。诸药的相互作用的药物。o矫味药、赋型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矫味药、赋型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使药。使药。84常用的引经药常用的引经药o太阳经:羌活、藁本太阳经:羌活、藁本 少阴经:细辛少阴经:细辛o阳明经:白芷、葛根阳明经:白芷、葛根 太阴经:苍术太阴经:苍术o少阳经:柴胡、黄芩少阳经:柴胡、黄芩 厥阴经:川芎、厥阴经:川芎、青皮青皮o载药上行:桔梗载药上行:桔梗 o引药下行:牛膝引药下行:牛膝85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o临证组方时临证组方时o每一方中必有君药。每一方中必有君药。o不是每一种臣佐使药都具备。不是每一种臣佐使药都具备。o不是每药只任一职。不是每药只任一职。o药味繁多的,按其药物作用归类,分药味繁多的,按其药物作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清主次即可。86组成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组成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o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o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o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8788为什么方剂必须变化?为什么方剂必须变化?o三因制宜,照顾全面,注意患者的个性:三因制宜,照顾全面,注意患者的个性:体质的强弱,年龄、气候、方土习俗。体质的强弱,年龄、气候、方土习俗。o病情变化复杂:邪正的虚实、兼证的有病情变化复杂:邪正的虚实、兼证的有无无 89一一 药味加减变化药味加减变化o主证病机、君药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兼主证病机、君药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兼证或次要病证的变化而相应增加或减少证或次要病证的变化而相应增加或减少方中次要药物的一种变化形式,又称方中次要药物的一种变化形式,又称“随证加减随证加减”。o注意:注意:o1.所治病证的基本病机与原方相符所治病证的基本病机与原方相符o2.不可减去君药不可减去君药90二二 药量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o方剂组成药物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大方剂组成药物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大或减小方中药物的用量,以改变原方功或减小方中药物的用量,以改变原方功效强弱,甚至改变原方功效、主治的一效强弱,甚至改变原方功效、主治的一种变化形式。种变化形式。91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补充了解)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补充了解)o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化,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之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o如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麻黄汤变为大如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麻黄汤变为大青龙汤青龙汤92三三 剂型更换变化剂型更换变化o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配比不变的基础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配比不变的基础上随着主证轻重缓急的变化而配制不同上随着主证轻重缓急的变化而配制不同的剂型,以改变功效快慢与峻缓的一种的剂型,以改变功效快慢与峻缓的一种变化形式。变化形式。o比如理中丸与理中汤,九味羌活汤与九比如理中丸与理中汤,九味羌活汤与九味羌活丸,桂枝茯苓丸与桂枝茯苓汤。味羌活丸,桂枝茯苓丸与桂枝茯苓汤。93方剂的剂型94一、汤剂一、汤剂o1.1.定义:定义: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热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热煎煮到一定程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煎煮到一定程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的液体制剂。o“汤者荡也汤者荡也”o2.2.汤剂的优点汤剂的优点o吸收快;吸收快;疗效迅速;疗效迅速;运用灵活;运用灵活;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95一、汤剂一、汤剂o3.3.汤剂的缺点汤剂的缺点 o耗费药材,服量大;耗费药材,服量大;o储存、携带不方便;储存、携带不方便;o成份不稳定(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成份不稳定(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些成份易于挥发)o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不便服用(口感不佳)o剂型改革以保证疗效为前提。剂型改革以保证疗效为前提。96二、散剂二、散剂o1.1.定义:定义: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并干燥、混匀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并干燥、混匀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可内服或外用。o“散者,散也散者,散也”o2.2.分类:分类:o内服,细末直接冲服,粗末煎煮;内服,细末直接冲服,粗末煎煮;o外用,加赋形剂,便于使用外用,加赋形剂,便于使用97二、散剂二、散剂o3.3.散剂的优点散剂的优点o吸收较快,药力发挥介于丸剂与散剂吸收较快,药力发挥介于丸剂与散剂之间;之间;o不易变质;不易变质;o节省药材;节省药材;o携带方便;携带方便;o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o4.4.散剂的缺点:散剂的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口感较差,不便增减98三、丸剂三、丸剂o1.1.定义:定义:指将药物碾成细末指将药物碾成细末,混合均匀,以赋混合均匀,以赋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贵重、挥发类、骏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贵重、挥发类、骏烈药、滋补类药制成丸剂比较合适。烈药、滋补类药制成丸剂比较合适。o2.2.丸剂的优点丸剂的优点o节省药材;节省药材;o吸收缓慢,药力持久;吸收缓慢,药力持久;o体积小;体积小;o贮存、携带、服用方便。贮存、携带、服用方便。o3.3.丸剂缺点:丸剂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不便于加减变化99o四、膏剂四、膏剂o五、酒剂五、酒剂o六、丹剂六、丹剂o七、茶剂量七、茶剂量o八、露剂八、露剂o九、锭剂九、锭剂o十、条剂十、条剂o十一、线剂十一、线剂o十二、栓剂十二、栓剂o十三、冲剂(颗粒剂)十三、冲剂(颗粒剂)o十四、片剂十四、片剂o十五、糖浆剂十五、糖浆剂o十六、口服液十六、口服液o十七、针剂十七、针剂100胶囊剂(补充了解)胶囊剂(补充了解)o1.1.定义:定义: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衣胶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衣胶囊剂。囊剂。o2.2.胶囊剂的优特点胶囊剂的优特点o分散快,吸收好;分散快,吸收好;o生物利用度高;生物利用度高;o稳定性好;稳定性好;o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o服用、携带方便;服用、携带方便;o外形美观。外形美观。101第六章第六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煎药法与服药法煎药法煎药法一、煎药用具“银为上,磁者次之”。通常用有盖的陶瓷砂锅。水质:洁净为宜二、煎药用水 水量:浸过药面1寸左右 (30g药用水200300ml为宜)102三、煎药火候 武火:大火急煎 先武后文 文火:小火慢煎 注意:不宜频开锅盖 武火急煎药:解表药、芳香药、清热药 文火慢煎药:补益药、有毒药四、煎药方法: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再煎煮,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103特殊方法(1)先煎先煎:介壳类、矿石类及含泥砂多的药等。(因质地坚实,药力难于煎出,打碎 先煎,沸后二十分钟左右,下其他药)(2)后下后下:气味芳香、药效易于挥发或走散的药(3)包煎包煎:煎后药液混浊或对消化道、咽喉有不 良刺激以及易于粘锅的药。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用纱布包好,在 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104(4)单煎单煎:贵重药,如人参等。为了避免其有 成分被其他药吸收,可单煎取汁与其 它药和服,亦可单独服用。(5)磨汁磨汁:质地坚硬药。如羚羊角、犀角等。(6)熔化熔化:胶质药、粘性大而易熔的药。如阿 胶、蜂蜜,应单独熔化,趁热与煎好 的药液混匀服用。(7)泡服泡服:不耐煎煮而药味易释出之药。(8)冲服冲服:散、丹、小丸、自然汁等。105服药法服药法服药时间:一般药宜食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食后服 滋补药宜空腹服 治疟药宜发作前2小时服 安神药宜睡前服 急性病不拘时服 膏、丹、丸、散、酒宜每日定时服106服药次数服药次数:汤剂一般1日1剂,每剂分23次服特殊病证汤剂可1日23剂,分数次服。膏、丹、丸、散、酒之类,每日服23次。107服药冷热服药冷热:汤剂大多宜温服。解表剂宜乘热服。热症用凉药宜冷服,寒症用热药宜热服。真寒假热症,热药冷服;真热假寒症,寒药热服。108服药注意服药注意 昏迷而吞咽困难者,宜鼻饲;烈性或毒性药,宜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宜避风,药后宜静息片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