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地进行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了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如下:,物质运动,能量交换,2整体性的表现,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2主要体现(1)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输送能给大气;大气将能传输给海洋。(2)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能的传输与交换。,能量,热,动,势,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发展演化的原因,相互联系的纽带。2实例(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地理环境中的、等物质运动。,地理环境,圈层间,水循环,碳循环,四、桂林“山水”的成因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2)形成条件。,二氧化碳,溶蚀,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2)发育条件:,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灵犀一点桂林山水的形成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集中体现。桂林山水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而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共同作用形成桂林山水,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温馨提示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都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物种减少等;水也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事先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高考链接在高考中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各地理要素发展变化的成因、后果等。,例题(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下面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径流量减少”使这些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考点二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2)题。(1)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2B3C4D5(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第(1)题,图示体现的地球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四大圈层。第(2)题,图中体现了各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如水对岩石的侵蚀、搬运等。答案:(1)C(2)B,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例题】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征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思维建模】该组题反映了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答案】(1)B(2)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