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3096706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老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按照事先的布置,当然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其他同学动都不动。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谁敢瞎充好汉呢?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读完这一段,老师一摆手,林蓉就坐下了。下面该是赵小桢。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京京觉得奇怪,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她一定害怕得厉害。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体。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京京大声地、充满感情地念着:“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爷爷的水烟袋还是那么光亮光亮吗?他现在给谁讲“长工和财主的故事”呢?还有妮儿,黑眼睛、会爬树的妮儿,她跟谁坐在一块儿吃桑果?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了啦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惶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得“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地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他又站起来,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1.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在公开课上李京京鼓足勇气主动地举起右手,他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是什么原因促使京京“郑重地举起右手”?(他由于自身的经历对万卡这篇课文充满了感情上的共鸣,内心中有种憋了很久想一吐为快的感受 )。3.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京京,试举例说明。(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如:“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程老师。”写出了京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做出决定后的表情。 )4.京京读课文的效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京京充满真情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如“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的眼睛里涌了出来”、“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赵小桢的抽泣声和程老师的决定都说明了这一点 )。5.概括一下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6.读完课文之后,京京为什么想到要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万卡那样的信呢?(万卡的故事勾起了京京对乡下爷爷无尽的思念,课堂上自己成功的朗读更进一步感染了他,使他有了这样的想法 )。7.你认为一部作品要想真正打动读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认为首先作品要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故事要能打动人,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使人受到震撼。不能无病呻吟,粗制滥造。” )(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着。 1选文出自课文春 ,作者是(朱自清 )。字(佩弦 )。2.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 ),是(南宋 )朝志南和尚写的绝句 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引用)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拟人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比喻、排比 )4第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第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第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第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第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5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ABC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C )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7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树叶 小草 人 房屋 灯光 蕴含作者对春雨热爱赞美的感情 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妹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从具体内容的安排看,上面诗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分别概括每层内容。第一层:(亲戚都来迎接木兰。 )第二层:(木兰换女装的喜悦。 )第三层:(伙伴发现木兰是女郎。 )2、诗段中有两处运用了排比手法,他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第一句写出了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行动,通过同样句式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地表现出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和欢乐。第二句,只写木兰一人,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现女儿妆的一段描写连用六个动词开、坐、脱、著、理、帖等,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3、请你就诗段中第一个排比句进行点评分析。(在语言特点上依照辈分排列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一家人相聚的欢乐气质。 )乘 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有一人欲乘华、王之船避难; 经过:贼追来后王欲舍下此人,华留下了他; 结果:华救助了这个人。 )2、华、王的优劣各表现在哪里?(华的优表现在始终如一地救助此人,王的劣表现在临危放弃此人。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言之成理成文即可,如:要临危不惧、救人到底、心地善良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作者_,字_,号_。北宋_家,_家。和父亲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D )(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5填空:(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的心境。6简答:(1)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_,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