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4316979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翻译理论与技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摘 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翻译活动也不 例外,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会涉及到很多翻译理论和技巧。本文是本 人从对萨拉?奥恩?朱厄特小说片段的翻译过程中,结合奈达的功能 对等理论得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关键词:翻译理论;功能对等;打破桎梏一、原作者及写作风格介绍 这篇翻译材料摘自萨拉?奥恩?朱厄特小说尖尖的枞树之乡的 第十五节一一在岸边,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1849T903)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是当时乡 土文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也是美国女性文学的开启者之一。她 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人文、地理风貌。, 她从女性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新英格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她常以乡下 女性为写作的主角, 并且从女性观点出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看法, 要 求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和感悟自然等生态主义观点。其作品具有明 显的女性审美特征, 在文体上也呈现出了典型的生态女性话语特 征。萨拉?奥恩?朱厄特的作品清丽隽永, 如行云流水一般, 好似一气 呵成。因为其作品结构松散,很多批评家都认为她的作品不算小说, 只是一系列片段。然而她作品的结构是通过背景和故事的主题联系 在一起的,她认为她的作品不是靠激烈的情节变化来发展的,而是靠人物性格的变化。她的作品主要是对生活在美国缅因州附近日益 没落的小渔村居民艰辛和孤寂生活的描写。二、翻译的过程(一)理解理解指对原作意义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决 定着译者对原作翻译的正确性。这一段材料乍一看,是关于渔夫的 日常生活的描述,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这一节中大量的篇幅是 在描述帝力先生和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得知主人公很 怀念他八年前死去的妻子。在理解的过程中让自己试图融入到作者 表达的的字里行间,融入其中,只要译者融入到所要翻译的材料中, 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故事的情 节,才能完整地翻译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用译者最敏灵的感 受力与悟性将原作的生命抓住。(二)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达,需要良好的文学功底,在翻译的过程 中,本人认为凡是与译者所在国家生活习惯相似的场景,比较容易 表达,可以运用归化的方法。但是这其中有些与译者生活环境和文 化有差异的描写就表达的不够顺畅。(三)修改 初次翻译时,本人将米兰达理解为一位在岸边打渔的女性的名 字,在修改时译为了一艘船的名字,米兰达号,因为原作者使用了英语中表达女性的词she,但后来根据上下句推断应该是指船的名 字。i watched her for a minute or two; she was the old miranda, ownedbysomeofthecaplins,andiknew herby anoddshaped patch of newish duck that was set into the peak of her dingy mainsail.我盯着看了她一两秒;她是已经用了好久的米兰达号, 我是通过脏兮兮的主帆上的一个奇怪形状的新补丁认识她的。 her vagaries offered such an exciting subject for conversation that my heart rejoiced at the sound of a hoarse voice behind me. 她的奇特使我们开始了令人激动的对话,听到身后的嘶哑声, 我欣喜若狂。(四)定稿 整体再分析难点,从整体上把握,但这段翻译还有待提高。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中还应加强语言的功底,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 的学科知识,人们都说译者是“杂家”,需要对各种知识都有所了 解,尤其是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很重要,要 能够感悟到原作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善于揣摩原作者的思想和表达 方式,这样译出的作品才是贴近原作的,能够很好的再现原作的风 貌,使译入语读者能够获得与原作读者类似的感受。三、翻译心得(一)功能对等 翻译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尤其是翻译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表现他的思想,主观创造的艺术形式,这其中涉及到人的思 维方式的不同,因为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 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这涉及到思维方式,联想,想象,文化差异, 表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遵循自然地原则,用最贴切的 语言来翻译原作,这就不得不应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尤金?a?奈达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 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 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p65)。奈达 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 格和文体的对等, 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 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 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 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 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 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 在文学翻译中, 根据奈达的理论, 译者应 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 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 译者可 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1、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 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 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文 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 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完全展现原文文化 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 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 源语文化;2、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3、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 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 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p67),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在此句 的英文原文中, 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 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二)打破词语的桎梏 原文的多义、韵味、情调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宽阔的阅读空间和想 象空间,译者的任务就是要调遣译入语或目的语所提供的语言手 段,着力建立一个相应地阅读空间,但从时间的角度看,这种阅读 空间的重建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从语言层面到文化、意识和 心理方面。面对原文可能提供的众多意义,译者处于表达的需要或 由于多种原因的局限,往往选择其中的一种意义,即他自以为准确 的意义加以传达。这样的话,就缩小了原文本的阅读空间。那么如 何传达原文含蕴未吐的意味呢?作者有意识地创造原文本丰富多 义的想象空间,本身是一种创造,每一个多义的词句的聚合,每一 个给人以丰富想象的情景的创造,这种创造是因人而异、千姿百态、 变幻无穷的。在翻译中,要正确把握没歌词的意义,必须细心地揣 摩作者的意图,全面的把握上下文的关系。对于翻译者而言,要在 译入语中让原文本的字词的意义获得再生,不能不从原文字的桎梏 中解放出来,让原文的字在译文中重新建立的上下文关系中存活。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 翻译家思果积半个多世纪的翻译经验,认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 打破原文对译者的字的桎梏。在余光中看来逐字对译必定造成死 译,结果是扼杀了原文的意义之生命。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每一个 字,每一个词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样的子和词,在不同的作品中, 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上下文,不赋予它们不同的色彩和生命,那就必 然会像罗新章所说的,“搬过来的往往是一堆文字瓦砾”。译者在翻译一部文学作品时,总是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 的。仅仅有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是不够的,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 我们还应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人物的心理等因 素切合实际地把原文的风貌通过另外一种语言转化出来,呈献给读 者,让译入语的读者能够像原语读者一样去感受原文的思想。这片 材料的作者是一位女性,她的文字表明上看来松散,语言简短,很 多人认为她的作品不属于小说,似乎不构成小说的要素。例如,情 节、紧张的变化,但是她是通过背景和主题来体现文字的表达,彰 显了人物的特征,人物情感的变化。如文中老渔夫怀念死去的妻子 的同时,对自己过去不关心妻子的懊悔心情的描述,虽然语言简短, 但意义深刻。翻译时,就需要加深对人物的理解,站在老渔夫的立 场上,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这样结合译入语国家人们对类似情感 表达时的语句,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i do miss her,” he answered, and sighed again. “folks all kep repeatin that time would ease me, but i cant find it does. no, i miss her just the same every day. 他答道,又叹了一口气,“我确实还在想着她,”“人们总是说时间 可以让我淡忘她,但是我发现不行。我做不到,我每一天都在想念 她。”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我们要求与文学作品的,不单单 是事物的概念和情节的记述,而是在这些之外,更具有能够吸引读 者的艺术境界,即通过艺术的形象,使读者对书中人物的思想和行 为发生强烈的感情。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 界传达出去,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 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样的翻译要求译者通过对原作的语言外 形,深刻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 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 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和形式正确无疑地再现出来。参考文献:1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 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0.3 罗新章.翻译论集m.商务印书馆,1984: 748.4 王秉钦,王颉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 南开大学出版 社, 2009: 248-2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