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71801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武汉高三联考)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A根据材料可知,薛福成主张对侵华国家“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的行为以“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这体现了薛福成援引西方法律条款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故选A项;薛福成认为中国吃亏在于没有利用“万国公法”,B项错误,排除;薛福成维护的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利权而不局限于外交领域,C项错误,排除;薛福成主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并不是对外妥协,排除D项。2(2019南平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A由“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可得出中国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故选A项;“传统的精神世界”指思想,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是阶级范畴,排除B项;“大多数的”说明当时也有新思想,排除C项;“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3(2019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君主立宪,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故选D项;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是为了说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排除B项;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4(2019郴州一模)梁启超在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时指出“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不讲义理,绝无根底,则浮慕西学,必无心得”。能全面准确体现梁启超办学理念的是()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文化B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C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C材料梁启超批评“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故选C项;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A、B两项不够全面,排除;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而非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排除D项。5下表反映了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前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工程致富中日甲午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路索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东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C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到器物再到政治思想,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故选C项。6(2019贵阳一模)有学者说道:“在各国大学中,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屿于其中。”下列与该主张最相符的是()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格物致知A由材料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理想派与写实派”“动机论与功利论”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主张最相符,故选A项。7(2019安庆二模)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A人的全面发展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弘扬传统文化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A材料表明蔡元培强调公民应全面发展,故选A项;材料主旨与教育方针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对文化的态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并非新文化运动的科学观,排除D项。8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B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进行深刻思考,故选B项;材料强调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的思考而非对革命的反思,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对欧美文明是崇尚学习的态度,排除C项;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排除D项。9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B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A材料表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却没有触动文化层面,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文化,故选A项;材料主要叙述中国革命的影响不是西方文明的弊端,排除B项;中国虽然参加了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但没有确立大国地位,排除C项;由材料“真的革命”可知不是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排除 D项。10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A由材料可知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建陋习而非传统文化、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故B、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习俗而非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11在鲁迅早期的杂文中,多围绕批判“保存国粹”“扶乩驱邪”的封建迷信,以及痛贬扼杀青年、儿童的社会恶习等命题展开;其杂文集坟中写于“五四”前后的文章,也是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由此可知,鲁迅的这些杂文()A基本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C开创了近代文学的全新体裁D注意对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D根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鲁迅的这些杂文注意对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故选D项;鲁迅的这些杂文没有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排除A项;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的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排除B项;本题主要考查的不是文学体裁,排除C项。12(2019成都一模)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这反映了()A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马克思学说传播的深入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通过题干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报刊出现说明马克思学说传播广泛,影响深入,故选C项;通过题干可知,反映了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并不松弛,排除A项;报刊上理论的出现与否不是国共两党关系是否缓和的标志,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唐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因。(1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得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根据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得出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根据材料一“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得出社会安定。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得出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根据材料二“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得出将中国现实与人类发展目标相联系;根据材料二“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得出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各个阶级救国实践的失败得出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结合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无产阶级发展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根据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得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第(3)问根据材料三“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答案(1)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社会安定。(6分)(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实与人类发展目标相联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成因: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14分)(3)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分)14(2019惠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文化西洋文化 明末清初儒家教义与组织基督教教义与组织 咸同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 戊戌变法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清末维新时代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艺声光电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 玄学哲学的思想学术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国民革命时代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20世纪2030年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农业文明工商业文明 文学哲学的文化科学的文化 融合自然征服自然 重人与人的关系重人与物的关系 道义主义 功利主义 据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上表为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在作答本题时,主要从整体上对中国知识分子学习中西方文化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从学习内容上来看,我们可知其学习西方文化越来越深入,即从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器物、再到学习制度、最后到文化,以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论述的时候,要把每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以此来证明对西方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答案示例一 论题: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 (2分)阐述: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伴随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儒家教义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认识相对粗浅。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开展,中国知识逐渐摆脱了鸦片战争前仅从基督教角度对西方的粗浅认识,意识到中国武器的落后、专制制度的束缚,以及西方技术的先进、制度的民主。20世纪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派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介绍西方思想,逐渐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对比中西文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逐渐全面。 总之,随着中西联系的加强,以及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 (10分)示例二论题: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转向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 (2分)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知识分子先后从器物、制度两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指出西方机械武器和立宪政治,而中国是旧式武器和专制制度。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重民主、重科学的文化传统,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文化,而中国忽视科学、迷信愚昧的不足,侧重从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 总之,社会的变革以及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向文化角度对比中西文化。(10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