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9152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4、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第一课时,自主学习课文,重点掌握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能梳理各个章节的内容。2、第二课时深入思考,规范认真地自主完成课堂探究案,可结合个人和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拓展。3、组长组织进行交流和完善,注重对B、C层的培训,确保分层达标。4、加“”为A层学生完成,B、C层学生选做。【知识链接】 先秦时代的孟子不仅对社会、人生有独到的洞察,而且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有效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坐在孟圣人的面前,聆听他的教诲,如沐春风,我们感受到了其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其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在我们面前高高立着的是一位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我们更感受到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宏愿伟志。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 “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现在,让我们以本文为载体,穿越时空,与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对话。 课前预习案一 、预习任务 1 先结合课文下面注解在课本上做好笔记,疏通文章大意。 2 完成预习成果检测题。二 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汉字。y兵_ 数g_ w池_ 狗zh_yn酒肉_ _ fn间 shn笑 sh杀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1)河内凶_ (2)谨庠序之教_ (3)其良人出: _ (4)必餍酒肉而后反: (5)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_(6)卒之东郭墦间:_(7)与其妾讪其良人:_ (8)出,语人曰:_(9)天下恶乎定:_ (10)今夫天下之人牧:_ (11)如有不嗜杀人者:_ (12)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_(13)月攘一鸡:_ (14)孰能与之:_3 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吾对曰:定于一 : (6)骄其妻妾: 4 通假字(1)必餍酒肉而后反: (2)蚤起: (3)施从良人之所之: (4)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由水之就下: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5 文言文句式良人未知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6 翻译句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 (3)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译: (4)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译: 合作探究案1 阅读第一则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2)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第二则选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么? 3孟子塑造齐人这个人物形象难道只是为了讽刺“齐人”吗?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4第三则选文,孟子讲偷鸡者的故事的喻意为何? 5第四则选文用了什么寓言故事?表达了孟子怎样的观点? 6通观全文四则,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巩固提升案一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 一 A谁能一之 B用心一也 C一鼓作气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E黄鹤一去不复返 就 A由水之就下也 B金就砺则利 C指物作诗立就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语段。(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慊:快,痛快。告子:人名,可能曾受教于墨子。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 闵:担心,忧愁。芒芒然,疲倦的样子。其人,指他家里的人。病,疲倦,劳累,耘,除草。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敢问夫子恶乎长?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孟子借用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道理? 【教(学)后记】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答案 课前预习案二 1、看拼音写汉字。曳,罟,洿,彘,餍,墦,讪,嗜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3)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4)满足、饱食(5)窥视,暗中看(6)坟墓(7)讥讽(8)告诉(9)何,怎么(10)统治(11)如果(12)伸长(13)偷窃(14)亲附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衣:名词作动词栽树,穿衣(3)名词作动词,称王(4)名词作动词,归咎(5)名词作动词,统一(6)形容词作动词,轻视4 通假字(1) “反”通“返”。 (2) “蚤”通“早”。(3) “施”通“迤”。(4) “卒”通“猝” (5)“由”通“犹”(6)“颁”通“斑”(7) “涂”通“途”5 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6 翻译句子:略合作探究案1 阅读第一则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望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2) 一是“王道之始”: 不违农时、保护鱼类、按时砍伐一是“王道之成”。 鼓励养蚕、繁兴六畜、生产粮食、兴办教育2 “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顾而之他”3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对此都感到无地自容。4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5用了 禾苗遇旱则枯槁,遇旱则兴盛的故事。“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6方法:“寓言和比喻”好处:使抽象的变为具体;使深奥的变为浅显;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巩固提升案一0 卒 A同“猝”,突然 B士兵 C死 D全 一 A统一 B专一 C第一次 D 一个 E一经 就 A往 B靠近 C完成 D登上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语段。答案:1翻译:(1)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2)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2 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