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7509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练习一、单选题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文字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A、 B、 C、 D、2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惠及世界的科学技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A.B.C.D.2009年下半年,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将启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重庆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让大足石刻实现周游世界之旅。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3大足石刻始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是一种精神力量 C.内容极为丰富一 D.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4举办中国重庆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有利于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在文化交流中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导文化A. B. C. D.5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项非凡创举。水运仪象台完成于北宋元祜三年(1088年)。它不仅是一只机械钟,还是一件将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集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不仅能报时而且能观测天文。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D中华文化未曾经历衰微过程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有着迥异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教育价值观越来越城市化、国际化、西方化,很多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远离了乡土文化,成为一个“无根的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各地迥异的文化形成的原因是 (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各地的人们思想观念不同各地的特殊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A B C D7针对人们在受教育过程中远离乡土文化的现状,我们应 ( )A拒绝城市化、国际化 B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C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8全运会期间,济南举行了新中国体育60年辉煌成就展。展览通过图片、邮票、文字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成就。展览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是全运会组委会精心打造的文化大餐。这说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中华文化得以展示并走向世界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A. B. C. D.9“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 ( ) A.包容并蓄 B.与时俱进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深深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孔子、老子、孙子等中国先贤的许多观点被世界所称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优秀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A、 B、 C 、 D、1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酬勤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A. B. C. D.122012年8月13日,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保钓人士从各自出发地分头出发,在公海会合后,向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挺进,以宣誓中国对于这一领土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主要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爱国应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 D爱国应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13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只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A. B. C. D.14有一种精神,它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这种精神是_精神。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15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表明爱国主义A.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C.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D.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16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名言主要体现了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 B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17每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都有着自己显著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就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的内涵。这主要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A.开放性 B.时代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1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疾呼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之强音、践行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某校学生会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习交流活动,下列最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弘扬国粹,全面继承C民族之魂,薪火相传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9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 )A.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B.书本是知识的泉C.文化创新需要想象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泉20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21“中国梦”、“土豪”等网络热词层出不穷,这些热词折射出一定时期内网民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和现象,反映了网民对现实社会的观点和立场。这表明( )A.人们的灵感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B.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创新使民族文化繁荣22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艺术创作必须是“身所历”“目所见” B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C艺术创作是文艺创作所特有的 D艺术创作需要生活积累23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借鉴韩国综艺节目的做法,以探险经历真实呈现父子生活的情感,唤起人们对家庭温暖的渴求。这启示文化创作应当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采用先进的新闻媒体制作手段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24与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抵御外来文化的客观要求A. B. C. D. 26 团结统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 B C D2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民族凝聚力28井冈山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A民族性 B时代性 C多样性 D先进性29春节的对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倒贴的“福”字,并列的“双喜”相同的习俗喜好,甚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A.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B.民族的创造力之中C.民族的生命力之中D.民族的想象力之中30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团结统一勤劳勇敢A. B.C.D.31中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袭来之际逆势前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A.推动中国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 B.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C.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32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月24日。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激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怒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C.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D.爱国主义是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3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包括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A. B. C. D.34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有利于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推动武术比赛走向奥运A B C D3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三: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作为国家行为体的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作为公民要有民族自信,在行为中践行爱国等正能量,提高自身素质,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承担自身的责任。(1)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民族复兴的实现。(8分) (2) 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9分) (3)结合材料三,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9分)参考答案1A 2D【解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丰富,故都入选。 3A 4A5C 6C 7C 8C 9D 10A 11D试题分析:项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项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项中“天道酬勤”,强调的是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持家立业的传家宝,是利国兴邦之本,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项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反映的是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2A试题分析:材料中保钓人士向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挺进,宣誓中国对于这一领土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保钓人士以实际行动宣誓对祖国的爱,体现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答案A正确,B说法错误;爱国不能说主要是体现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CD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13A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本题为反向选择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正确,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统之中,正确,说错误;因此答案A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14D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的人格”、“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以及“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5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知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故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意无关;选项C 不符合题;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是勤劳勇敢。故答案选B。16B试题分析: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B说法正确;ACD与题意不符。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7B试题分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本题材料中“每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都有着自己显著的时代内涵”,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是时代性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18C试题分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疾呼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时代薪火相传,C说法正确;AD与题意不符;B“全面继承”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9D试题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用拟人手法说明认识来自实践,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选D。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20A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黄梅戏的源头是“劳动之歌”,“里巷歌谣”和“灯会社火之中欢歌劲舞”,这说明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答案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因此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21C试题分析:作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网民对现实社会的观点和立场”,这说明了人们在社会在实践中创造文化,答案C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人们的灵感,因此A说法错误;B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繁荣的关系,因此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选项。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2B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要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学创作,B说法正确;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A说法错误;C“特有”说法错误;D没有体现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3A试题分析:爸爸去哪儿借鉴了韩国综艺节目的做法,深受观众喜爱,这说明文化创作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A说法正确;BCD没有抓住题干的中心,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24D试题分析: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自强不息。选项A不能体现这一精神,故排除;选项B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故排除;选项C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故排除;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25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故均符合题意,观点错误,不能说抵御外来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交流、借鉴、融合,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答案应选B。 26D【解析】团结统一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故说法错误;团结统一精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认识到,故说法错误,正确,故选D项。27 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知识点。是课本知识的呈现,比较简单。故本题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B符合题意。29A30D31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A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不可能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D错误;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32B33B34D【解析】35(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民族复兴的实现。(3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3分)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 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3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分)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石器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2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2分)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