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7234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南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年南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年南宁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2013南宁)目前,南宁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A锰钢B生铁C硬铝D合成材料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一定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解答:解:A、锰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B、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选项错误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D、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2013南宁)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面包发霉B水变成水蒸气C纸张燃烧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面包发霉生成了菌类物质,不能再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2分)(2013南宁)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ALBalCaLDAl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铝元素符号为AlA、该选项中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B、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C、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D、该选项元素符号书写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小”)、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4(2分)(2013南宁)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B+1C+5D+7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设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5(2分)(2013南宁)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碳+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的主要作用是()A还原B导电C吸附D消毒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碳+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碳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起吸附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性炭的性质(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分)(2013南宁)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7(2分)(2013南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的措施的选择项解答:解: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故A符合题意;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8(2分)(2013南宁)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第一周期1H第二周期3Li4Be5B第三周期11Na12Mg13AlA镁的原子序数是12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的含义考虑;B、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C、根据金属元素的特点考虑;D、根据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电子层数的关系考虑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镁的原子序数是12,故A说法正确;B、由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B说法正确;C、金属元素是带钅字旁的(汞和金除外),表中氢和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D、由表中数据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和周期数的判断方法9(2分)(2013南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的气味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扇着闻;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C、加热液体时用外焰加热,夹试管部位要正确;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解答:解: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扇着闻,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故A正确;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能夹到口部,容易脱落,故C错;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10(2分)(2013南宁)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考虑;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解答:解:A、有的物质的分子比有的物质的原子大,有的物质的原子比有的物质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故A错;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B错;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故C正确;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11(2分)(2013南宁)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首先应为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符合以上条件的图示的物质是化合物解答:解:A、图中六个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故选C点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12(2分)(2013南宁)据报道,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ABBCCDD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判断其物质类别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盐酸氯胺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来源:学_科_网Z_X_X_K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盐酸氯胺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3=15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6=1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5.5,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1: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2分)(2013南宁)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CaCO3CaO+CO2BCu+2AgNO3=2Ag+Cu(NO3)2C2Fe+6HCl2FeCl3+3H2D2KMnO4K2MnO4+MnO2+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为高温,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CaO+CO2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D、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4(2分)(2013南宁)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分析解答:解: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故A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B说法正确;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熄灭,故C说法正确;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2分)(2013南宁)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3SO2 Mg2+ CO2 SO4 O2 H2O2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解答: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O2中的“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SO4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3SO2、CO2与H2O2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6(2分)(2013南宁)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再考虑实验现象;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考虑;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考虑解答:解: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现象不明显,故A与事实相符;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故B与事实不相符;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故C与事实相符;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D与事实相符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判断反应后实验现象时要考虑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17(2分)(2013南宁)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鉴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B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SO42取样后,滴加BaCl2溶液C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D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在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时,需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其它离子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BaCO3,也可能是由于银离子生成的AgCl等)等的干扰C、根据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解答:解:A、羊毛面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面料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SO42,滴加BaCl2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沉淀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生成的BaCO3,也可能是由于银离子生成的AgCl等),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8(2分)(2013南宁)固体物质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Bt1时,物质R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2gC将t2时物质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D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C、据R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据 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解答:解: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溶解度大小,故 错误;B、t1时,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是2g,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2g,故错误;C、R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物质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正确;D、由图可知:R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9(2分)(2013南宁)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2分)(2013南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考虑;B、在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进行分析;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D、根据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二、我会填空(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6分)(2013南宁)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O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H2;(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Ca(OH)2;(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CO;(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CaO;(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22(4分)(2013南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2)往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的水溶液 中滴加无色酚酞,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这说明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3)南宁地处亚热带,盛产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水果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其中能起调节新陈代射、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作用的营养素是维生素(4)2013年6月11日,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进入太空,展开太阳能电池翼时,就可从太阳的光照中获取能量并储存起来在是常生活中,太阳能电池路灯是将从太阳光照中获得的太阳能最终转化为光能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2)碳酸钾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故填:碱(3)维生素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射、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故填:维生素(4)太阳能电池路灯的使用过程为:白天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晚上电能转化成光能,所以太阳能电池路灯是将从太阳光照中获得的太阳能最终转化为光能故填:光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用途方面的知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23(5分)(2013南宁)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来源:Z*xx*k.Com(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B(填序号)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来源:学,科,网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考点: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3)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则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符合题意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故答案为:(1)氢气;氧气;2:1;(2)氢元素和氧元素;(3)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6分)(2013南宁)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喷漆(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先的另外两种溶液是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2)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通常是把金属和空气或水隔绝分析;(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结合“三取中”的常用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可取铁丝与铜、铝的盐溶液进行反应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故答案为:水;(2)常见的自行车它的支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喷漆,故答案为:喷漆;(3)可把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却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铝,从而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氯化镁;硫酸铜;Fe+CuSO4=FeSO4+Cu点评: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25(5分)(2013南宁)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HCl,C的化学式是Na2CO3(2)CE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E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E是二氧化碳,A是一种碱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A可能是氢氧化钠D能与碳酸钠反应,故D可能是氢氧化钙;(1)由分析知B是HCl,C是 Na2CO3;(2)C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1)HCl;Na2CO3;(2)复分解;(3)Na2CO3+Ca(OH)2=CaCO3+2NaOH;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推断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多样,变化复杂,条件隐蔽,容易出错,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题型学生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三、我会回答(26小题5分,27小题7分,共12分)26(5分)(2013南宁)“低碳节能、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1)“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3)请你设计一个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方案(要求简要说明主要实验操作)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与能源;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解答:解:(1)甲烷属于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3)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的方法是: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PH值为最终值故填: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PH值为最终值点评:不是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27(7分)(2013南宁)某工厂综合加工海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2)试剂1是Na2CO3(写化学式,下同),白色沉淀D是CaCO3(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向溶液B加入试剂2后,在溶液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4)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无水氯化镁会产生一种金属单质和一种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Mg+Cl2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过滤可以把沉淀和溶液分离;碳酸钠能和氯化钙、氢氧化钙等物质反应;稀盐酸能和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物质反应;电解氯化镁能生成镁和氯气解答:解:(1)向海水中加入石灰水后,氢氧化钙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通过过滤可以把沉淀和溶液分离故填:过滤(2)溶液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等物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把氯化钙、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CaCO3(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填:NaCl,NaOH,Na2CO3试剂2是稀盐酸,向溶液B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4)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故填:MgCl2Mg+Cl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四、我会实验(28小题6分,29小题10分,共16分)28(6分)(2013南宁)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酒精灯,乙烧杯(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回答;(2)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3)根据该实验是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进行解答解答:解:(1)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烧杯;故填:酒精灯;烧杯;来源:Z#xx#k.Com(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3)该实验是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所以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实验目的是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故填:对比观察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点评:此题是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新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29(10分)(2013南宁)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B、C、D(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装置漏气,2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写出其中3条)(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右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dabF(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向下(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进行解答;(2)根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3)根据先除杂后干燥的原则进行解答;(4)根据氢气的密度小,所以导气管应该是短的导气管进长的导气管出进行解答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B、C、D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A、B、C、D;CaCO3+2HCl=CaCl2+H2O+CO2;(2)在制取过程中,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等;故填: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3)先除杂后干燥的原则,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所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dabF;故填:cdab;(4)氢气的密度小,收集方法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所以导气管应该是短的导气管进长的导气管出故填:向下;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五、我会计算(6分)30(6分)(2013南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1.65g(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3)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样品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再加上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减去最后滤液的质量;(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滤液中氯化钠包括样品中的氯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计算出两者之和,滤液的质量等于140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87g+54.65g140g=11.65g;故答案为:11.65;(2)解: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Na2SO4+BaCl2=BaSO4+2NaCl142 233 117x 11.65 g y142:233=x:11.65g,解得x=7.1g (3)233:117=11.65g:y,解得y=5.85g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10.00g7.1g+5.85g=8.75g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6.25%答:(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7.1g;(3)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25%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