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暑假作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2368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阳县实验中学高二历史暑假作业(三)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中)1在中国古代,帝王建立太庙,官宦家族建立家庙,一般平民则修建祠堂,从帝王到百姓都尽可能选取“吉利”之处、精良之材、高超之术,以求建筑的高大和连绵之势。和这种现象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分封制图1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度2北京的先农坛建造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神农氏)及诸神的场所。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通过参观先农坛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起源 祭礼祀典 建筑艺术 经济政策A B C D 图2 图3 3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观察图2和图3,它们风格不同,但是都形象地反映了A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技术 B和谐融洽的古代社会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4. 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挑战正统思想 B否定儒家思想 C批判理学家虚伪 D反对绝对权威5乾隆四十年(1775),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乾隆时期国家重本抑末政策松动6. 河南少林寺钟楼前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是:“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各有所施,一以贯之”。碑文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趋势是 A儒、释、道三教的斗争 B儒、释、道三教合一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D佛教在社会广泛流传7.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8.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与第二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9.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热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却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所依赖 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实业救国思潮始终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A B C D10. “天上星星颗颗明,地上穷人数不清;要想过上好光景,跟上红军闹革命”。这是一首川陕地区的民歌,对于这首民歌的理解,正确的是有利于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反映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 强化了贫苦群众的革命精神,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 红军推行土地改革,得到广大根据地农民的拥护A B C D11.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讲话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2. 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3.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 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4.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B英、法航运公司经营不善,技术落后C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D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16.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7.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18.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19.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自觉”应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层含义。以下事件中,最能体现这种“国民自觉”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0.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行省制度的创立21.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 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西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2.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23.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24.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25.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26.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27.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28.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西晋人傅咸在这篇赋中盛赞的是 A毛笔 B墨 C砚台 D纸张29.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难解之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造成这一难题的最准确原因是中国 A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形态 B令人窒息的文化专制政策 C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制度 D穷凶极恶的君主专制统治30.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大会上说:“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对义和团运动奠基石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反侵略斗争精神浩然长存 B工人阶级自觉斗争勃兴并逐渐成为历史主流 C扶清灭洋的爱国斗争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D反洋教侵略是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开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标志31.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 意味着一个以“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上述材料认为, 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 最基本的原因是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C.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7年)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32. 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19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8分)34. 阅读下列史料(共14分)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分)(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35. 阅读下列材料(共19分)材料一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 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材料一有哪些不足?(7分)(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3分)(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