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讲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1881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金《家》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巴金《家》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巴金《家》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讲稿教学目的:1、了解家的大致内容及主体思想2、了解家的创作背景及影响3、了解巴金的作品风格和作品特点,增加对巴金的了解教学内容:1、家的创作背景及内容简介 2、人物简介 3、对家进行鉴赏教学重点:1、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及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从家出发,深入对巴金的了解 教学方法:结合ppt讲授、提问互动、联系现实阐发 教学时数:15-20分钟。教学设计:1、导入:家的创作背景(5分钟)2、讲解:家内容简介及思想主体3、品读:联系现实进行阐发,从家看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 一、内容简介1.家是巴金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鸿篇巨作,1931年4月18日,巴金在上海时报连载作品春梦,后改名为激流,随后又改名为家。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提问:大家还记得1930年左右中国社会的大致情况吗?家的创作背景是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为社会带来了民主主义思想。独立、民主、平等、自由、科学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求,他们开始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潮流中。其中涌现出了很多年轻的革命者,他们中很多从封建家庭解放出来,宁肯放弃阶级等级的优越、丰厚的物质,也要选择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做不懈的斗争。家的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成都一个封建资本大家族。小说写了高家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同时家中,也有着非常浓重的悲剧思想,如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2人物简介觉新觉新是以巴金的大哥为原型的。据巴金老先生回忆,当时写家之前的思绪一直处于犹豫徘徊状态,直到1929年7月,巴金的大哥来上海探望他,写作灵感突然而至。“他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公”,于是,巴金决定以大哥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写春梦。故事题材以他生活了十九年的家庭生活为内容。觉新就是巴金大哥的形象代表,觉慧则是代表着作者本人。觉新体现的是“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是时代的悲哀和牺牲品,他善良但懦弱,接受过新式教育但却不敢对封建的压迫做出任何的反抗,甚至还去维护。作者对这个人物饱含了深刻的爱与同情,但是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比如说,觉新有一个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初恋梅表妹,但是他的父亲让他娶一个他从未谋面过的女子,他没有任何地反抗就接受了,这也间接导致了梅表妹的人生悲剧,她也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人,但不久就守寡,最终郁郁寡欢吐血而亡。虽然婚前觉新和他的妻子瑞钰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但瑞钰温柔美丽,觉新和她很相爱,甚至高家上上下下的仆人都非常喜欢这个端庄善良的少奶奶,但是在瑞钰将要生孩子的时候,高家的一些长辈因为迷信思想,要瑞钰搬出高家,甚至搬出城,出城之后还要过一座桥的地方生产,觉新虽然内心很痛苦,但也不带任何反抗地接受了,这直接导致瑞钰应难产而死,并且在她死前,觉新都因迷信思想被挡在门外,没有见上她最后一面。觉新在书中经常说:“没有一个人理解我的苦”,的确,他的人生很不幸,爱而不得,得到后又失去,而这一切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除了天生的性格比较软弱之外,造成他人生最大悲剧的原因还是当时的那样一个社会。他虽然受过新思想熏陶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觉新曾经也是一个对未来有着美好期许的青年,他学习好,喜欢化学,曾经还希望能够出国进修,然而在家族和礼教的压迫下,他一步步放弃了学业和未来,放弃了昔日的恋人,最后间接害死了自己深爱的妻子。提问:大家觉得这样的一个人会有怎样的结局?写到第六章时,接到家里来电,大哥终因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服毒自杀了。巴金悲痛欲绝:“万不想大哥连小说一个字也没有能读到。”“没有挽救他,我感到终生的遗憾。我只有责备自己。”李尧枚的死,更坚定了巴金早日写好家的决心:对那吃人的封建制度,我一定要用全力打击它!大哥李尧枚一直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柱,大哥自杀后,他的激流三部曲的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每周送往连载小说的时报的稿子足10天之用。家由上海开明书店正式出版时,巴金写了序呈献给一个人,这“一个人”正是他的大哥李尧枚。不过在家的后续春、秋中,作者非常仁慈的让觉新的生活恢复了希望,或许这也是对大哥的一种纪念,希望大哥、以及像大哥这样被封建礼教残害的人最终能够突破牢笼,重获自由幸福的生活。 觉民他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他是家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善良、勇于反抗、积极地宣传新思想,同时他也是对封建家族对人的压迫看得最透彻的一个人。他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进步新青年的一个缩影。比如他不愿做黄包车,因为他认为“人人平等,没有高低之分”,他爱上了家中的丫鬟鸣凤,帮助觉民离家出走反抗包办婚姻,反对“捉鬼”治病、反对将大嫂搬出城外这种愚蠢的决定。觉慧的反抗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对摧残青春、毁灭生命的封建礼教认识的逐渐深入,觉慧的反抗意志越来越坚定,反抗行为也越来越果敢,尤其是觉慧生命中几个美好生命的逝去对觉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是鸣凤之死。鸣凤是高家十六七岁的女丫鬟,在家第二章中对鸣凤是这样描绘的:“说话的婢女鸣凤,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脑后垂着一根发辫,一件流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子。瓜子形的脸庞也还丰润,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她闪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人真地看他们。”觉民评价她“长得好,还认识字,一点也不像丫鬟”,鸣凤单纯善良,同时又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性一样温顺、逆来顺受。她和觉慧相恋,她的爱热烈而真挚,她时常在心里默默地唤觉慧的名字并感到幸福喜悦,但同时她又是清醒的,她认识到了他们之间的巨大鸿沟,因此只希望一辈子能够服侍觉慧,一辈子做他的丫鬟。但就是这样微小的愿望都很快被打破了她被高老太爷许给了一个六十多岁的乡绅做妾,在这样的一个封建大家族,高老太爷说的话就是圣旨,她自己无力改变这个现实,但她又不愿迎接那样悲惨的命运,更不愿放弃她心中圣洁的爱情,被逼无奈中,她抱着对觉慧的爱意投湖自尽了。鸣凤投湖自尽,让觉慧极为震惊。对侮辱妇女的封建制度的仇恨,对自己自私懦弱行为的羞愧,对失去恋人的深深痛惜,一并交织在觉慧的心头:“我从前责备大哥同你没有胆量,现在我才晓得我也跟你们一样我也恨我自己。”觉慧愤怒了,说:“这个家,我不能够住下去了。”在此之前,觉慧虽然痛恨旧的制度,但还是对这个家带有温情的留恋,不敢做出实质性的反抗 。随后觉慧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女性群体形象家中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想鸣凤、瑞钰、梅这样美丽温柔、逆来顺受这旧社会女性,一种是琴、倩如这类进步女青年,虽然琴也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但她所拥有的进步、反抗精神最终还是为自己赢得了幸福。而深受旧思想束缚的鸣凤、梅、瑞钰她们,则非常悲惨的结束了她们的一生。从她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旧社会大多数女性的命运,不管是底层女性还是贵族小姐,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她的眼前立刻出现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她明白了,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泡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起初她们还呻吟。哀苦,祈祷,企盼有人把她们从这条路上救出去。但是并不要多久的时间,她们的希望就破灭了,她们的血泪也流尽了,于是倒下来,在那里咽了最后的一口气。从遥远的几千年前到现在,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血泪。仔细看去,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那些女子都是流尽了眼泪,呕尽了心血,做了最后的挣扎,然后倒下来,闭上了她们的还有火在燃烧的眼睛。啊!这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事!二.作品鉴赏“家”一方面指高家这个大家族,另一方面就是“社会”。文中琴曾在一起婚礼上这样说“这不是公平不公平,这应当归咎于我们这个不合理的制度”,在这里家庭婚姻将整个社会制度紧密联系一起,也是作者写家时所说“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叫这句里面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家庭”的含义,巴金先生是想通过“家”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会向个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国人的安乐窝,在新时代的风暴里则成了牢笼)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巴金曾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在创作家的时候,“有时丢下笔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有时大声念自己刚写完的文句,有时叹息呻吟,流眼泪,有时愤怒,有时痛苦。”他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和书中的人物一块儿受苦,一块儿在魔爪下挣扎,一块儿欢笑,一块哀哭。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巴金在他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迸发出了炽热的创作激情,并把这激情倾注在作品中被压迫、被剥削、被蹂痢的人物身上。作品主题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如作者所说:“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如今我们觉得女生上学、自由恋爱这些事是天经地义的,但在那个时期,这样的思想确实被很多人视为“异端“的,反对你的甚至是你最亲爱的父母,比如琴的母亲,她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妇女,尽管她十分宠爱琴,允许她进学堂,但最后还是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准备为琴包办婚姻。造成你一生不幸的,也往往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比如梅、瑞钰。我忽然想到哈姆雷特中最经典的一句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这一切,哪一种是更勇敢的?”这句话用来形容书中的人物再恰切不过,并且令人欣慰的是,在书中勇于反抗、斗争的人都获得了胜利。三作品影响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四巴金的评价有你在,灯亮着。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 真 字 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 笃实坦荡表里如一 一个是 爱 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即使过了近百年,巴金书中宣扬的勇于反抗、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依然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品质,而巴金本人身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也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