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浙江省杭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8488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析浙江省杭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评析浙江省杭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评析浙江省杭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 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2013年1月28日)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粘贴(zhn) 肄业(y) 逡巡(jn ) 鳞次栉比(zh ) B斡旋(w) 皈依(gu) 结束(s ) 绿林好汉(l )C旖旎(q) 妊娠(shn) 阴霾(mi ) 否极泰来(p )D哺乳(b) 觊觎(y) 肋骨(li) 三缄其口(jin )1.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中,逡(qn)巡;B项中,结束(sh);C项中,旖(y)旎。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建设美丽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预计到建国100 年的时候,美丽中国的雏型会基本形成。B历史学家认为,文字的壁垒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沟通,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最终导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C她演艺精湛,在剧中扮演八面玲珑、伶牙俐齿的女间牒,将其女性的魅力与干练、果决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堪称经典。D烈士陵园门口树着一块“请保持安静肃穆”的告示牌,提醒人们恪守中华民族庄重肃穆、恭敬虔诚的祭祀传统。2.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中,“雏型”应为“雏形”;C项中,“间牒”应为“间谍”;D项中,“树着”应为“竖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网上看到那些”风水大师”端着架子,拿着稿子,字正腔圆地阐述考察莫言故居的重大意义的场面时,一句“滑天下之大稽”的古语,终究找到了注脚。B北京京剧院重新排演 徐九经升官记 ,将这一传统剧目奉献给观众,也为几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演员提供了更多走过场的演出机会。C在互联网时代,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已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因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对公众质询绝不能虚与委蛇,而要直面间题,承担责任。D日前公安人员抓获的一伙犯罪嫌疑人,他们白天睡觉,凌晨驾车流窜于市区,攀爬雨水管道登堂人室,在居民家中实施疯狂的盗窃。3. 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终,最终;究,究竟。它的意思如同“最终”“最后”。但其内涵却大不相同。“终究”指的是事情原本就是一定的,区别于“终于”的偏重于指时间上到最后。B项,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感情色彩偏向贬义。C项,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付。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容易误解为“进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而陷于低谷,已经使商界投资、两国民间交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开始变得谨慎起来。B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种挑战,其国际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能不能有效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世界。C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力争形成更加合理的水泥工业布局,并将水泥年产能压减到1500 万吨左右,把水泥行业污染的现象降低到较理想的状态。D“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而是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人了法律监管的范围。4.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结构混乱,“使.造成了”说法不通,应该把“使”改为“给”;C项搭配不当,“把.现象降低到.”中,“现象”不能“降低”,应该把“现象”改为“程度”;D项成分残缺,“而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损伤”的后面加上“的行为”。5.下面是赵老师在家接听同学来电时的回话,请据此补写出这位同学电话中说的话。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4 分) 你好!我是赵老师。不晚,我还没有休息。你有什么事,慢慢说。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你的语文基础还是不错的。不要灰心,分析一下原因。作文偏题了,得分低是正常的,你自己明白就好了。明天中午你带着试卷来我办公室,我们再具体分析。5. 【参考答案】赵老师吗?您好,这么晚了打扰您休息,不好意思。我这次语文考得太差,真不知道该怎样学好语文。这次失误主要在作文上,我写离题了,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很想得到您的指导。(4分。符合语境、要点完备3分,语言得体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思路】语言表达准确要求能够准确运用语句传递思想情感,有效传达信息,辨别词句使用的优劣;语言表达连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意思的统一性和合理的顺序及紧密的连接;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注意语言使用的内部环境(文体、句式、使用习惯等)和外部环境(说话的目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处境,说话对象的年龄、身份、性格等等)。本题说话的是对象是老师,是向老师请教,所以要注意自己以学生的身份说话的礼貌。内容上,根据老师的话基本上可以推测出来。6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4 分)秋夜 风声 窗外 落叶6. 【参考示例】 阒无人声的秋夜,窗外传来飒飒风声,那是天空在吟唱一支忧伤的歌;落叶不时发出细碎声响,如蝴蝶,在地上敲打细碎的节奏。 (4分。四个词语全用1分,两种修辞方法运用恰当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思路】本题与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六题有相当的相似度。考生应将“秋夜”“风声”“窗外”“落叶”四个词语综合起来考虑,创设具体的情景。在展开想象时,内容要合理,要考虑到整体上格调的一致。在运用修辞手法时,注意本体喻体的贴近。描写性的文字,可首先考虑运用比喻、拟人,另外可考虑通感。由于字数的限制,排比可能并不太适合。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4 分)记者问: 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莱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缆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7.【参考答案】(1)地铁饮食不文明,影响车厢卫生和其他乘客。 (2)地铁饮食不安全,容易产生事故隐患。 (4分,每个要点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思路】作答本题时,要综合考察工作人员回答内容的大致方面,分析其不同组成部分,进而用抽象化的语言概括。工作人员的回答实际上就是以举例的形式生动地阐述了两个方面的不利情况。二、现代文阅读(共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 题。(9 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列子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术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绝句不过四句,律诗不过八句,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声音。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画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知何。8下列对文中引用“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的作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虚中见实,才能使创作者在有尽中寄托无尽。B书画创作要虚实相生、变化无穷才能使创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C书画创作要疏中有密、善于留白,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想象无尽。D书画创作要虚实对比、含蓄隐晦,才能调动欣赏者在有尽中补充无穷。8.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并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思路】要理解该处引用的作用,必须审慎分析上下文内容,紧密结合整个语段来进行。该处引用有“正如”二字,可见是紧承上文举例说明,分析上文可知,其主要是说明绘画中“留白”手法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从鉴赏者的角度来说的。为什么说是鉴赏者的角度呢?其实综观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举了多种艺术形式“韩娥鬻歌”、“琵琶行”、绘画留白、戏曲道具的例子,都是从鉴赏者角度来说明“言外之意”的卓越的艺术效果的。据此,A、B两项有误,D项的“含蓄隐晦”据第三段第一句可知不正确。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9.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思路】根据第一段前两句话可知A项符合原文意思。B项,“作诗切忌太直太露”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说的,“读诗避免太滞太凿”是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说的,而“诗歌鉴赏”是鉴赏者方面的行为,所以说“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才能完成”没有道理。当然原文的“一览无余的作品.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告诉我们,不高明的艺术作品,也会使鉴赏者的鉴赏索然无味。C项“还要.听到声音”原文无根据。原文第三段说“可以.看到图画,也可以.听到声音”。D项“.是.一切艺术创造者.”的说法过于绝对,另外“最高境界”的说法原文也没有根据。10根据文意,概括诗歌创作注重“言意关系”的两点意义。(3 分)( l ) ( 2 ) 10.【参考答案】(1)突破语言的局限,注重言外之意。(2)激发读者想象,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思路】文章第一段首句就说“言意关系. 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这个纲领性的句子已经很清楚了表明了两个方面的意义,就是“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所以思考本题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对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影响。前者在文章第二段前半部分有表述,后者在后半部分及第三段有表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 分)月光满地马新朝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援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漂浮迷漫。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暗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声在村边此起彼伏。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润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了土地;它照在村舍里,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 分) 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11.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文学作品考查词语,侧重于词语的言外之意,注意情感性、形象性。通常是概括义、隐喻义等。第句中的“锈迹斑斑”很明显运用了特殊的修辞手法,它移用了运用于金属类物品的词语,结合金属类物品“锈迹斑斑”的特点作相应的联想,再联系上文对月光的曾经的特点的描述,基本上就可以组织答案了。第句,结合文末“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月光”,月光之所以“残缺”,本质上是因为现代人“内心残缺”,也就是原文中所说的“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参考答案】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 缺失对月光般生活的渴望,或琐屑、烦恼、不安遮蔽了内心的明亮(2分,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12文中写“我童年的月光”具有怎样的作用?( 4 分)12.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题思路】要准确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该部分文字,即原文的第五、六两段;然后要紧密结合该文上文所写内容作对比分析,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内在关系,思考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从而深入把握该文的主旨。这样才能从多角度分析其作用。一般来说,思考某一段文字的作用,可以从内容(所写内容)、结构(与上下文关系,如承上启下等)、主旨(表现文章主题)等角度入手。【参考答案】表现了童年纯洁、朴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与后面写病态的月光作对比;照应结尾对幼时月光的怀想与追寻。(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一个人,要深人月光,首先要有一种心境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长出更为繁茂甘甜的如水似银的月光。13.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思路】鉴赏某个句子(包括词语),一般来说,如果有明显的、突出的修辞手法的话,首先就点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其表现效果。表现效果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如塑造形象方面,表达情感(主旨)方面,音韵节奏方面。【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 运用通感、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月光与人的心境的关系;说明了人应主动去创造光明、美好的生活。 (6分,各3分。每点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4探究本文中“月光”的象征意义。(4 分)14.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等所持有的主张和看法。本文中的“月光”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个载体,分析“月光”的象征意义,实质上就是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我们首先要寻找文中那些直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句子,从中整合、提炼。另外要特别注意本文在构思上对比手法的运用。综观全文,作者感觉到了月光的失落,实际是感受到了现代化的文明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心态的一种巨大冲击,使之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因此,“月光”在文中有多重象征意义。【参考答案】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明亮、洁净、毫无杂质的生活;对故乡的难以忘怀的情结。(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5作者认为“只是现代人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 分)15.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解题思路】文中重要的句子一般比较多见的是表达段落和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表义含蓄的句子。本句就是表达段落和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要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思考。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通常主要的就是要突破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语的含义,以之为突破口。本句中,要注意“现代人”的特征,“深入月光内部”的内涵要挖掘出来。理解了第14题,该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参考答案】由于现代人面对嘈杂而浮华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充塞着无边的琐屑、烦恼和不安,缺失了洁净、平和、明亮的心境,因而无法深入到月亮的内部,享受月光般的生活。(4分。环境、心境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若否定作者观点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 题。(19 分)罗台山尝察孝廉,不汲汲仕进,抗志读书,以博雅闻海内。能拳勇,善击剑,风流隽爽,殊有奇气。好蓄奇石。数千里外,独行无仆从。比返,载石盈舟,如百万金宝,压舟欲沈坠。处石以囊,其上者以缣帛。坐舟中捧运摩挲,终日不休。舟子窃窥视,以为财也,夜相与谋,议杀客而分其有。舟子四:一老翁,其二为翁子,一为佣者。二子及佣者窃语,翁入阁,初皆神秘之,翁诘不己,始以所谋告。翁惊曰:“噫!乌乎可?”二子曰:“厚利也,且易而无祸,何葸焉?”翁不能止,叹息去。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后数日,薄暮,舟泊荒江丛苇间,其侪请曰:“今日享神介福,愿以为客寿,客其无辞!”罗曰:“甚善。”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鸩也置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罗自出绍兴酿一瓮,倾杯大嚼,瓮几罄,伪醉,据榻灭烛寝。顷之,三人各乘炬持刀入,刀晃晃如霜雪。一人举刃就枕下悉力斫之,觉有异,验之非人,盖卷被为之,如酣卧状。相与大骇,搜索,闻罗在别舱呼曰:“余在此。”一人奔之,忽飞一石起,中腕,腕伤刀落,二人次至,亦如之;遂突起击三人俱仆,拽而叠之,拾刀拟其项,笑曰:“余能前知,安得犯余?余无金,亦无点金术,尔曹何利焉?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三人哀呼乞命,翁亦来跽请,罗麾之起曰:“翁无罪也,毋恐!”翁泣曰:“三人者,罪固不宥,然老朽之嗣,斩于是矣,幸仁人宽假之!”罗从容掷刀曰:“为翁故,贷尔曹死,亟革乃心;脱复故态,必血吾刀矣。”众唯唯。于是共疑罗神人,奴仆事之。(选自清乐钧罗台山逸事,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台山尝察孝廉 察:被推荐B何葸焉 葸:害怕C其侪请曰 侪:一起D贷尔曹死 贷:免除16.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侪:辈,类;此处引申为同伴,即同行的人,指几个船夫。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始以所谋告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B客其无辞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C拽而叠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D尔曹何利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17.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都是介词,把。B项,副词,表希望语气,可译为“还是”/代词,那。该句主谓倒装,按现代语序可说成“其不辱安在”。C项,连词,表顺承,连接先后的两个动作/连词,表并列。D项,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以罗台山“殊有奇气”总起,接着具体叙写他独特的爱好习惯、出游途中神奇 的行事风格,文气贯通,字里行间显示作者对他的赞赏态度。B写罗台山不求做官,立志读书,又能拳善剑,喜好独游与收藏石头,既说明他兴趣爱好极为广泛,又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不善交际的个性特征。C舟子从“窥视”起心,到“相与谋”实施盗杀,最后中计“大骇”,被制服后又“哀呼乞命”, 其语言、神态、动作等,皆描写得生动传神。D文章叙写了罗台山独游遇险、孤身斗盗匪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机警勇敢、遇事从容、武力高强而又宽大为怀的奇士形象。18.B【命题意图】此题综合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表现了他.不善交际的个性特征”的说法毫无根据。好独游并不能得出“不善交际”的结论。文中对此并无着墨。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鸩也置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 19.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鸩也/置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 (3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平时须加强古文的阅读积累,才能较好地应对。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7 分)(1)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2)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20. (1)当时罗台山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去睡觉。 (2)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遂了我的心愿。 (7分。第1句3分,第2句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参考译文】罗台山,曾经被考察推举为孝廉,但他不急急地想做官,(而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以博闻风雅闻名海内。他会拳术,善于击剑,风流而豪爽,有一股奇特之气。他喜欢收藏奇石。几千里之外,独自来去,不用跟随的人。.等到回来的时候,带回的石头堆满了船,像是成百万的金银财宝,把船压得像要沉下去一样。他把石头放在袋中,那上品的石头用绸缎包着。他坐在船里捧来搬去地用手把玩,一天到晚不歇手。船夫暗中偷看,以为全是钱财,夜里便互相商量,准备杀掉客人分掉他的财物。船夫有四人:一个是老头,两个是老头的儿子,一个是帮工。两个儿子和帮工窃窃私语,老头进来问,他们开始都保密。老头问个不停,他们这才把密谋的事告诉他。老头大惊,说:“哎呀,怎么可以这样?”两个儿子说:“一大笔财物啊,况且容易得到而没有危险,有什么可怕的?”老头没法制止,叹息着离开了。当时罗台山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到床上。过了几天,天将要黑下来的时候,船停在无人的江面的芦苇丛中,那几个人提议说:“今天祭过了神,希望用祭祀的食物敬您喝一杯酒,您可不要推辞!”罗台山说:“很好!”船夫很高兴,拿着酒菜走进来,罗有高知道他们的酒是毒酒,就放在一边不喝。船夫暗中奇怪,然而欺他孤身一人,夜里想来(他)也无处可以躲避,也就不强求他。罗有高自己又拿出一坛绍兴酒,倒在杯中整杯地喝。一坛酒差不多快喝光,装作醉了,靠在榻上吹灭了蜡烛,睡了。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各自持着火把,拿着刀进了舱,明晃晃的刀亮得像霜雪。一人举着刀用力朝枕下砍着,觉得有些不对头,仔细一看不是人,是用被子卷成的人形,像睡着一样。几个人非常惊恐,四下搜索,就听见罗台山在别的舱喊道:“我在这里。”一人跑过去,忽然一块石头飞过来,击中他的手腕,手腕受了伤,刀落在地上,其余两人接着过来,也是这样。罗台山突然跃起将三人打倒,拉过来堆在一块儿,捡起刀在他们的脖子上比画,笑着说:“我能预知事情,你们怎么能够冒犯我?我没有金子,也不会点金术,你们算计我能得到什么?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以此遂了我的心愿。”三人都哀声喊饶命,老头也来跪地求饶,罗台山挥手让他起来,说:“老头没罪,别害怕!”老头哭着说:“三个人的罪本来不该饶恕,然而老汉我的后嗣,就在这一刀下断了,希望您这仁人君子宽恕他们!”罗台山从容不迫地扔下刀,说:“为了老头的缘故,免你们的死罪,赶快改掉你们那坏心,如果以后再这样做坏事,定要杀了你们。”几个人都连声答应。从此都以为罗台山是神人,像奴仆一样地侍候他,(一直到目的地)。(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 一22 题。(7 分)殿前欢卢挚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注: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21“乘风列子,列子乘风”运用 的艺术手法,写出了山翁 的状态,表现了山翁 的境界。(3 分)21. 【参考答案】用典或回环 醉酒 无拘无束、恣情忘我 (3分。每空格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的能力。22对于山翁之“醉”,有人认为醉于酒,有人认为醉于春色。请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4 分) 22. 【参考答案】认为醉于春色:此曲着力描写春色,春花烂漫,酒葫芦顺便挂上花梢;一葫芦酒喝干,兴致依然 不减,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做了我的朋友,把我迎送。诗人沉醉于满眼春色,徜徉在浓浓的春意中,走入了“无我”的境界。 认为醉于酒:开首“酒杯浓”一句,给全曲笼罩了一层浓浓的醉意。 “一葫芦酒压花梢重”,借花枝压弯,寓酒以重量; “葫芦干,兴不穷”,可见饮酒之酣。“一带青山送”,是山翁醉眼所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是山翁酣酒后的感受。若答既醉于酒,亦醉于春色亦可。(4分。有观点,能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即可,有欠缺酌扣)【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诗歌鉴赏】卢挚的这首散曲描写了酒后的一种忘我的境界。散曲开头便给全曲笼罩了一层浓浓的醉意。“酒杯”代指饮酒,意为酒意浓。诗人因何而醉?原来“一葫芦春色醉山翁”。“葫芦酒”中尽寓春色。酒兴酒意不在酒,在乎山水。春意盎然,花儿遍开。接着作者以酒“挂”花梢,花枝弯曲,寓酒意以重量。此举点睛似的勾勒出春色之美,前句春色醉山翁作一轻灵而绝妙的点染。而挂葫芦于“花梢”则又活画出一个无拘无束、率性人意的醉翁之态。至此,作者用寥寥三句已将酒意写透。然而作者还不满于此,“葫芦干、兴不穷”将意境更翻进一层。醇酒有尽而诗无尽,作者和同伴更加心旷神怡地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浓浓的春意中,这似乎是“无人”的境界,无车马之喧,无尘世之扰,只有青山春色满溢在自己周围。进而作者又进入更高的境界,仿佛是与传说中的仙人列御寇遨游在虚幻之中。作者自己的无忧之怀、无杂之念表现在作品中,故此曲有一种纯净之美,清丽之中透露着豪放之气。结尾颠倒反复的句式增加了全曲的洒脱之趣。(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 题。(5 分)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23孟子认为“孔子不做过头的事情”,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文字简要回答。(2 分) 23.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或君子没有固定的亲疏厚薄,是将义作为与人交往的依据。(2分,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均可)【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关键词就是“仁”“义”,孔子在这里实际上就表达了自己为人行事的准则。由这两个准则出发,当然“不为已甚”。 24请对孔子提出的“乡原,德之贼也”这一观点作阐述。(3 分)24. 孔子虽主张中庸之道,但强调“义与之比”“以礼节之”, 反对知和而和。而乡原做事不讲原则,没有是非观念,有违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而乡原则是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有悖于仁,因此孔子称他们是德之贼。(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白“乡原”的意思,“乡原”即“乡愿”,就是指乡中貌似谨厚,而没有什么是非原则的伪善者。从以上几则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有他自己明确的思想主张,有明确主张的人不可能受到所有人的喜爱,孔子认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所以绝对不可能做“乡愿”。汉人徐干的中论考伪中说“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正可印证孔子之言。(四)古诗文默写(6 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 小题)( l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_,_。”( 论语 )( 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杜牧 阿房宫赋 )( 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_,_。(白居易(琵琶行 )( 4 ) _,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_。(柳永 雨霖铃 )( 5 )人生得意须尽欢,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将进酒 )25(1)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4)执手相看泪眼 暮霭沉沉楚天阔 (5)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6分,每空格1分。有差错不得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四、作文(60 分)26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60 分)夜宗白华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根据这首诗歌的含义,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脱离诗歌内容与含义的范围。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 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6. 【立意探索】这首小诗抒写了夏夜仰望星空刹那间的感受。第一节表现了浩瀚宇宙中个体的卑微和渺小,个体的自我犹如大海中的涓滴。第二节表现了宇宙虽然无穷,但可以尽收我心底,此时,我的心就像是宇宙。诗歌通过对比,表达了“我”与“世界”的关系:“于大千世界而言,“我”如沧海一粟,是平凡而微不足道的;但换个角度来看,世界存乎我心,“我”是伟大的。“我”和“世界”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 立意上,可以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外在世界与内心思想的关系、个人(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入手,辩证的思考。【佳作展台】微 光袁伊恒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他骄傲的捧出辉煌。 题记 钟声,敛住又敲散,这夜的城市的空旷。站在城市的顶端俯视这片滋养着繁华的土地,拔地而起的高楼切碎了视线,没有一望无际。 人类不过是万物的星流中的一颗,微不足道。我们每日上演的不断更迭的“物质文明”,只不过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一场皮影戏灯光的屏幕下生动活泼,背后却了无生机。钢筋水泥堆砌出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我们再一座座推倒;信息技术推出了一款款智能手机,我们再一部部抛弃;时尚都市不断设计出一件件华丽的新衣,我们在亲手撕碎,撕成一片一片 那么我眼底的到底何处是真实的?何物又是永存的?钟声,敛住又敲散,这夜的城市的低唱。站在城市的顶端仰望这片滋养了思想的星空,每一颗都耀眼夺目。 人类可是这片灿烂的星河中的一颗,闪耀着宇宙的光辉。是谁还在吟诵那晚夜空下东坡低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是人类对于情感永恒的执着;是谁还记得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一夜让子美心生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无限感慨?那是人类对于命途的一种反抗与追求;是谁还听过,那夜在经殿的香雾中颂经中的真言,它敲开了仓央嘉措的心扉,那是人类对于世界的不懈的探索。爱,是一个城市的温度;执着,是一个社会的性格;思想,是人类不曾停滞的脚步。心中有爱,我们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躯壳,而是一个鲜活的灵魂,包藏着万物;敢于执着,无论是反抗或是追求,我们所走的路,就不是所谓的造物主为我们留下的曲径,而是通向未来的大道;乐于思想,我们所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头顶一轮明月,而是无止境的宇宙,浩瀚的星空。 那么,那穿过了漫长的岁月的河流,现在被我紧握在手的卷卷诗词曲赋必是真实的,我心中点燃的那盏思想的光,也必是永存的。钟声,敛住又敲散,这夜的城市中蛰伏着的人类的心声。 我的微躯,是随着星流的一颗小星,连带着那些海市蜃楼般的物质享受,不过是终将被黄土掩盖成一对白骨的外壳,被时间湮没,被这夜淹没。 我的心,却是灿烂着宇宙万星的一张明镜。那些由心所生的情感和思想,都不会随着血液的流失而停止跳动。 钟声,终于荡起这夜的涟漪,这城市的灯火辉煌不是那斑斓绚丽的彩灯,而是每个人心中的那支烛,它荧荧的微光温暖着、灿烂着这夜的空旷。【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较有思想深度且富有文采的散文。文章以听见的城市的“钟声”作为结构全篇的线索,作者由钟声产生思考,分为由表及里的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以“钟声,敛住又敲散.”引起。首先,作者看到的是城市的繁华的物质世界,而物质世界的繁华都是会随时间消陨的;接着,作者想到了人类创造的精神的文明,包括对情感的执着,对命运的反抗,对世界的探索,这些精神的财富是永恒流传的;最后,文章紧扣材料,赞美心灵的伟大。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立意深远,题目“微光”富有象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