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179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下漫笔》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灯下漫笔》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灯下漫笔》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灯下漫笔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三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网上收集鲁迅先生精神的资料。(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理清思路,让学生掌握情理结合方法。同时,通过鉴赏关键语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品味鲁迅杂文的“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能否顺利教读本文,关乎本单元教学的成败,因此确立本课的目标为:1、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2、品味文章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3、学习鲁迅先生敢于直面现实,关心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材分析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散文鉴赏教学的起始课,是一篇既有深刻思想又饱蘸激愤之情的奇文,鲁迅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解剖,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憎恨和对国民奴性人格的批判。深刻的思想当然来自深入的思考,但也离不开广博知识的支持和印证;广博丰富知识也必须有深邃的思想的观照,才能熠熠生辉。作为说理散文,“理”固然是灵魂,而“情”则是血脉,失血的灵魂总是令人生厌的而本文激情饱满,情理交融,语言有力。本课的成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深入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启发性的作用。鲁迅作品独特的风格,给大多数高二学生的阅读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碍(思想的,思路的,语言的),鉴于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更好地体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尤其是作者独特的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1、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2)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概括“一治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理解“人的价格”。(3)理解“第三样时代”的内涵。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一部分由教师拟定,这些问题务必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另一些问题由学生阅读后提出,学生的问题可能是散乱的,但只要有思考价值,即应当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应当激励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有所质疑,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关键是思想要“动”起来,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在讨论课中,教师是激励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工作者。教师应当使课堂讨论充实、活跃、有序而有趣。为了便于操作和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讨论课拟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不得应有专人负责。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可以用互相质疑,互相问难,互相交流。讨论重在过程,对某些开放性问题应当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课堂教学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弄清一些词语,把握思想核心,理清思路的几次飞跃。教师布置思考题目,学生研读课文,拟定问题。第二课时,组织课堂讨论。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培养这样的习惯:快速通览全文,宏观把握,抓主旨,理思路;仔细品味揣摩,微观考量;发现问题,勇于思考;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句。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文意。2、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3、选择关键语句,鉴赏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情景激趣 引入课题1、设疑激趣“他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一生都在为树人而战斗。让人敬佩的是,他不仅为自己站起来而斗,更是为自己所在的这个民族而斗。他永远站在弱者与被压迫者一边,怒视一切丑恶与愚昧,无所畏惧也不求依靠。他同情受苦受难的同胞,却不因为同情而放弃对这些愚昧而不自知的同胞们的批判,真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猜猜:“他”是谁?学生活动阅读“毛泽东对鲁鲁迅的评价”【百度搜索】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773689.html2、板书课题:灯下漫笔3、破解标题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这一夜,坐在灯下的鲁迅由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思考开去,审时度势,举重若轻,笔锋所至,出今入古,写下了见解独到、思想深邃、忧愤深广的杂文名篇灯下漫笔。 有人说:漫笔的“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也是散“漫”无拘、兴之所至的笔墨趣味。(二)走近文本 整体感知展示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钞票兑银”?鲁迅为什么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我们”就真的那么自甘堕落吗?怎么理解鲁迅所说的“第三样时代”? 【百度搜索】灯下漫笔课文朗读http:/zl2.beijing518.com/.%97%E8%AF%BB.mp3(三)品味文本 批文入情学生活动(分四个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碰撞点拨(重难点),各组选一句学生代表本组发言,教师相机点拨诱导。讨论与交流版块一:1、文中作者谈论的对象涉及哪几个方面?2、作者对这几个方面的认识如何?3、作者在行文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讨论与交流版块二:1、如何理解“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句话,它与上下文有何联系?“我们”中包括鲁迅本人吗?(提示: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极容易”“万分喜欢”。)明确:“极容易”说明中国“乱”的时候多,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可得,所以宁愿在“治”世里做奴隶,一旦得到满足,自然“万分喜欢”了。这句话是在前三段事实基础上的推论,第四段则是对这句话的补充说明。2、作者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试从文中找出上述论断的依据,然后谈谈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人的价格”该如何理解?明确:作者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的依据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乱”世,连奴隶(牛马)也做不成,所以情愿做“治”世的奴隶(牛马)。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过“治世”正常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出来定了规则,便“万姓胪欢”了。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循环怪圈之中。由此可见,两个时代的概括是和上下文关联着的。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前期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所具有的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但是,鲁迅当时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他一方面指出了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奴隶,而另一方面则忽略了中国劳动农民几千年来进行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斗争。3、鲁迅号召青年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新的21世纪迎来了这样的时代了吗?学生活动阅读“对第三样时代的呼唤”【百度搜索】对“第三样时代”的呼唤:http:/www.eywedu.com/mzxswxjs/mzxs2008/mzxs20080616.html明确:“第三样时代”是指走出“一治一乱”的中国封建历史循环的怪圈而迈向自由和民主的时代,老百姓也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个时代,体现真正做“人”的价值,成为社会的主人。(四)布置作业1、整理文中生字、词。2、完成课后练习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品味文章中含义丰富的语句,对散文中的情和理进行再鉴赏。2、课堂训练,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流程(一)品味语言 感悟风格对文章中含义丰富的语句进行梳理品味,感悟情理。学生分组研究、探讨、品味,教师相机点拨诱导。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提示: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极容易”“万分喜欢”。2、假如有一种暴力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也等于牛马了。提示: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羡慕”“叹息”“心悦诚服”“恭颂”3、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提示: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这一个小玩艺”。其他可由学生自由提问或鉴赏。(二)鉴赏结构 沿路悟理学生活动阅读“钱的话题”【百度搜索】钱的话题:http:/blog.163.com/no-no.life/blog/static/276035662008111811611165/课文可分为三部分。1、学生自由诵读第15段,自己概括。第一部分(第l5段),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起,从钞票兑换现银这件事联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板书现实:事钞票贬值(兑钞)想“人”的贬值(易变成奴隶)2、分组朗读第611段,抽学生概括。第二部分(第611段),回溯中国历史,指出中国历史只能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板书历史:现象治本质暂做稳奴隶 乱想做而不能做第6段,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们安于奴隶的地位,把“牛马”的命运当作“太平盛世”来“恭颂”;而封建阶级的史学家也粉饰太平,说什么“咱们向来就很好的”。真的很好吗?在第79段里,作者列举大量事实,尖锐地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所谓“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是有的,那不过是来了一个“较强”或“聪明”或“狡猾”的“新主子”或“外族的人物”,厘定了“奴隶规则”,把百姓引上了“奴隶的轨道”罢了。第10ll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地指出,“先儒”所说的历史上“一治一乱”的时代,实际上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实质。2、集体朗读第1214段,抽学生概括。第三部分(第1214段),讽刺当时的现实,实际上还是循环在这两个时代的阴影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实际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板书现实:不满号召创造第三样时代文章由第一部分的引子,引出第二部分的观点,第三部分以讽刺现实、展望未来作结。这样划分的理由是:由对现实的抨击,转到对封建社会历史的批判,再回到现实,提出使命。(三)品赏文本 探寻美点学生活动阅读“灯下漫笔鉴赏”【百度搜索】灯下漫笔鉴赏: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210158.html提问:针对这篇文章,请你任意选一两个鉴赏点,谈谈你的看法。明确:1、直写事实,以小见大。2、理中生情,情中化理。3、语言含蓄蕴藉,富有力度。(四)课后玩味 提升品位学生活动阅读“春末闲谈原文”【百度搜索】春末闲谈原文:http:/www.5156edu.com/page/09-09-10/49013.html春末闲谈与灯下漫笔堪称姊妹篇,比较其异同,写一篇鉴赏短文。附:板书设计灯下漫笔指明奴隶地位 哀其不幸批判奴性思想 怒其不争呼唤新的时代 热切期盼 现实:事钞票贬值(兑钞)想“人”的贬值(易变成奴隶) 历史: 现象治本质暂时做稳奴隶 乱本质想做而不能做 现实: 不满号召创造第三样时代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对散文中的情和理进行再鉴赏,感知鲁迅对社会问题的审视力度。2、课堂训练,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流程(一)深层品读 领悟思想学生活动阅读“鲁迅精神永存”【百度搜索】鲁迅精神永存: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07/51/94/1_1.html1、鲁迅对社会问题的审视力度。讨论:灯下漫笔一文是从一件什么事起笔的?用二三百字简要概括。明确:文中开篇所写的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日常生活事件。老百姓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元换成钞票,又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银元而不得,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赶去兑现,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点拨:本文以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作为思考的起点,并以此作导火索,引爆一番激烈的议论说理。讨论:为什么这件事能成为导火索?怎么会从这件事“忽然想到”中国的老百姓“极易变成奴隶”?点拨:可以从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去找答案。从这一生活现象中鲁迅观察到国民性的弱点,(细读第3段)文中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遭到的折腾作了速写。明确:老百姓在时局的变化中,在得失的更迭中寻求一份自我安慰,这种心态与阿Q如出一辙。鲁迅入木三分的目光扫视过生活的层面,透视民众的病态心理,进而触及产生这种病态人生的社会背景“极易变成奴隶”的时代。正是因为鲁迅对民众、对社会极其热切的关注,所以,并不引起平常人太多注意的生活现象,却能触动鲁迅的敏感神经,引起他的切肤之痛与振臂疾呼。 (板书):鲁迅的眼力-生活事件-人性 社会 时代(注:这一步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全文内容结构,又有助于了解鲁迅。)2、鲁迅的历史观讨论:鲁迅对历史的看法持什么态度?与历代史料编纂者和封建知识分子有哪些重大分歧?讨论时注意抓信以下词语:第6段:恭读、审察.高超、所谓一流、咱们向来就很好。第10段:发祥、发达、中兴、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明确:鲁迅主张把人类历史定位于两种定义。(板书):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这两种时代中老百姓的命运如何?明确:想做奴隶而不得等于牛马的价格;暂时做稳了奴隶奴隶(是人而非人)(2)这两种时代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老百姓失去了做人的权利和自由。3、关于鲁迅思想核心的探讨(板书):鲁迅原名树人 鲁迅思想核心立人“树”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树”、“使人立”。“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闰土。鲁迅一生追求目标,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使之“立”起来。学生活动阅读“简论鲁迅思想的核心人”【百度搜索】简论鲁迅思想的核心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00ec7e0100az03.html(二)走出文本 濡染精神【百度视频】山坡羊潼关怀古:http:/www.56.com/u75/v_NDIzMzExNDA.html(材料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度视频】义勇军进行曲:http:/v.ku6.com/show/rpbh_pd1B7txasrI.html(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材料三)为了有更多的抨击黑暗的阵地,鲁迅于1925年4月创办了莽原周刊,作为京报的副刊发行。鲁迅深深感到文坛上“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想由此引起新的一种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两地书?一七)鲁迅自己起了带头作用,他发表在莽原上的杂文,就都有着很深刻的见解,可以说是“社会批评”的杰作。教师讲述:鲁迅还控诉和鞭挞了“中国的精神文明”。“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就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繁琐的条款,因此它“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 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在鲁迅这愤怒的呼号中,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得到了更为猛烈的发挥。他在写灯下漫笔之前的1925年4月,曾写过一篇苏俄文艺论战前记,显示出他已经开始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了,正是吸收了这种新的思想,他的战斗精神才变得更高昂起来。学生活动比较阅读。思考与讨论:鲁迅的小说、散文我们已学过不少,综观他的作品,尤其注意将这篇灯下漫笔和上述材料作综合分析,看鲁迅始终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什么。同时可将鲁迅对国民悲苦命运的同情与古代志士仁人对老百姓的同情作比较,看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鲁迅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刻画他们饱受贫困折磨的形象,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深刨造成这种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唤起人们关注。与历代志士仁人的同情心相比,鲁迅的同情心更显得深刻、彻底,他不是停留在一般同情的层面上,而是寄希望于青年人的奋斗“扫荡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彻底改变奴隶的命运。鲁迅的同情心出自对人民和整个民族命运的关心,同时蕴藏着对黑暗社会的强烈反抗精神。这正是一个革命家、思想家深沉、独到、彻底之处。(三)课堂小结 跌宕心灵【百度音频】神思者: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zjuz3n0yPE/小结:是啊,一代伟人虽远离了我们。但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怀念,而更多的是他铸就的民族魂留给我们去思索。下面,让我们以一首小诗来将此次沉郁而愉快的心灵旅游作个小结吧。(显示下列诗歌,并让学生在神思者的伴音中集体诵读)从前,知道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他的国文功底很是深厚;/后来,以为鲁迅是一位革命家,他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今天,更愿把鲁迅看作一位沉着的思想家:指点江山,洞若观火。/从前,认为鲁迅是那种愤世嫉俗,擅长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叛逆者;/后来,想象鲁迅是一头受伤的狼,发出悲痛的哀号;/今天,更愿意尊他为“医圣”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将苟活者的劣根解剖,催人警醒。/从前,认为夏瑜坟上的那个花环美丽,鲁迅真善良,不忘给死难者送上一个安慰;/后来,认为那个花环根本不可能存在,鲁迅写得不真实;/今天,才真实理解鲁迅的文章的确存在着亮色:是要给后来者以勇气,决非一味的寂寞与凄苦。/从前,知道鲁迅;/后来,认识鲁迅;/今天,尊崇鲁迅。(四)课后余韵 【百度搜索】鲁迅的这个与那个:http:/www.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7.html课后阅读鲁迅的这个与那个,加深对杂文形式和特点的认识。六、教学反思 “课是为学生上的,是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要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读、悟、说。读、悟、说即是阅读、感悟、表达。阅读是感悟的基础,有所感悟就能让学生更好的朗读,感悟是表达交流的基础,而积极的表达交流又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悟”什么?对文本的领悟重点在于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领悟“写什么”,就是要领悟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等;领悟“怎么写”,即领悟文本中的写法;领悟“为什么这样写”,就是要揣摩、领悟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而不写其他内容,为什么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由此教学灯下漫笔遵循“走近文本品味文本品读语言深层解读走出文本”等环节进行组织教学。1、课堂上读散文,多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读,从文章内容到表现手法,从“形散”到“神不散”。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能否从“读懂鲁迅”的角度去读,去认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面,更多地发挥文章在人文方面的影响力,正是本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学生对鲁迅、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为基础,发挥教师激疑、助学、点拨的作用,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2、以思想为切入点,以语言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于对国民奴性的批判,因此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领悟语言能力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品味语言的韵味,点拨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对文章词句进行理解与感悟,进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着力熏陶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贵州省 学校:贵州省沿河官舟中学 姓名:张小波 职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贵州省沿河官舟中学(535611)张小波,男,1968年出生,贵州省沿河官舟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地级骨干教师(2006年),贵州省“十一五”首批骨干教师(200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优秀教师(2007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优秀教研员(2007年),2009年荣获“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多次执教公开课,录像课兰亭集序在“全国第二届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中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能手”(二等奖);近三年来在名作欣赏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语文语文天地文学教育等国家级或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另有二十五篇论文获国家级或省市级奖励;参与全国中语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语文学习兴趣策略研究”,已结题;近三年来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报杯”、“新世纪杯”、“圣陶杯”等国家级作文竞赛,三十多人次获奖。希望与快乐流淌于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是我教学的主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