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习报告》word版.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601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实习报告》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实习报告》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实习报告》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意识的碰撞上海建筑风格的对立与融合摘要: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更是为列强所实质上的统治着,所以在这块土地上充满着各个阶段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所带来的文化与不同阶级和时期的思想,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建筑上的呈现出来的丰富而多元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又带来了建筑在纵向时间轴上的延续与变革,使这表现形式的愈发的多样,在上海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上不同风格的建筑彼此间相互独立但是又和谐在这块土地上,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关键词: 历史 建筑风格 经济 文化 对立与融合一、上海建筑风格简析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繁华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中心,其标志性建筑更是为大家所熟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一系列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高层建筑,但是上海的建筑风格却不局限于此。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建筑风格更体现了其国际化的特征,接下来我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进行简要分析。1、外滩建筑群: 外滩建筑群是上海最为著名的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之多样,也使来这里的人们眼花缭乱。在这里的建筑风格有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风格、近现代派等等,多重的建筑风格也成为外滩的标志。但是这些建筑之间又有很大的兼容性,所以外滩多数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 1折衷主义是在一座建筑中,把历史上各时期的建筑词汇并列在一起。这一风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西方。外滩建筑群大多定型于本世纪初,受到该风格的强烈影响,所以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当然这也是上海建筑风格的一个侧影。2、陆家嘴金融中心:陆家嘴金融中心位于浦东与外滩建筑群隔江相对,由于建设时间和土地价格的多重因素的影响,陆家嘴的建筑多数是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为主的高层建筑为主,陆家嘴建筑由多国顶尖建筑师设计,也有着现代版的“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除了上面提到的陆家嘴著名建筑还包括平安保险大楼、中国银行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有浓郁的现代化符号,与外滩建筑形成映衬与呼应。陆家嘴的超高层建筑采用最新前沿建设科技,建筑很多都荣获国内外众多奖项,是现代科技的集中体现。3、朱家角古镇:朱家角古镇作为在上海地区少见的古典建筑群,在建筑的风格上采用中古江南古典建筑风格,临水而建,建筑以明清的建筑为主,传统木构形式,主要梁架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或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形式,屋顶、墙体及墙面处理、门窗形式、铺地形式以及在材料的选择上、匠作工艺上,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式,独立于上海其他地区繁忙的经济商业的现代化之外,形成一个充满东方水乡气息的建筑群,并且拥有“东方威尼斯”之称。除此之外,朱家角古镇在建筑风格上受到了上海的辐射影响也有融合了一些西方的特征,带有鲜明的上海建筑的特征。4、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学校园由于功能的特殊性,在建筑风格和空间上也更加灵活,但是也受到了功能的制约,其中较为有名有同济综合大楼,建筑系大楼,129礼堂,中法中心和中德中心等建筑。其中中法中心最为出名,在设计上采用“双手相握”的造型和“和而不同”的内涵,以此来体现中法两国之间的差异却又和谐共处的含义。整个建筑由一锈红色体块与白色体块穿插组成,在建筑体块上摒弃了现代主义方盒子的单调,中法中心在恰当的地方都有适当的停顿,转弯,高差也有处理,使建筑富于变化,是同济大学中优秀建筑之一。除此之外同济综合大楼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大块玻璃幕墙运用,大块虚实对比,无不彰显着建筑的魅力所在。5、田子坊: 田子坊是是上个世纪建成的弄堂,至今仍有居民居住,西式的小楼,窄窄的小巷,共同构成了田子坊,各种小店在改建的民居和工厂内开设,建筑风格上融合中西方的共同的特点,建筑外墙多采用复古的砖墙,结合上富于艺术气息的小店,使田子坊被称为“上海最隐最瘾的弄堂”。总的上来说,上海在建筑上集合了中西方、近现代多种风格和建筑理念,众多的国内外设计师为上海建筑的繁盛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二、上海多元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上海在建筑风格上所形成的多元特点大体上可以从横纵两个方面来剖析缘由。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扮演着中国对外窗口的角色。建筑风格形成的横向原因是上海多元的文化与思想环境。由于清末一些列条约的签订上海被作为通商口岸,在此基础上被多国选为在中国的贸易基地,并以此为窗口对国内进行鸦片贸易倾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进而新建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像由耶稣会建设的徐家汇教会区,其中就有中国第一座西式教堂,和一些列其它教会建筑。除此之外各国还在此设立领事馆和租界,部分租界也建设了一些建筑,例如是由英国商人建设于当时还是荒滩的“外滩”一些二层西式小楼,构建出了“外滩”初步发展的格局。大量租界和领事馆建设也是上海形成了国中之国的格局。随着这种格局的形成,亦带来了国外的文化与思想,加上国内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汇集于上海的“半租界”内,在一定意义上上海也是中国当时思想与文化最为多元与先进的存在。这些思想和历史原因也最终为多元的上海建筑风格奠定了基础。随着解放战争、国共两党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经济和政治上一系列改革之后,上海在经济上开始飞速发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而经济的发展直接的导致了城市人口增加和商业建筑的大量建设,并且时间的纵向推移也伴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思想的演进与变革,在建筑上直接体现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大量涌现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厦建设,尤其像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这样的地标性建筑的建设,并与像朱家角古镇、田子坊这类建筑形成了类似于建筑演变脉络的关系。在商业中心建筑风格主要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融入很多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加上不同的时期建设对于建筑的理解上的变化,使像外滩这样的建筑群落多了很多的变化和审美情趣。从宏观上来看上海的建筑不同的时期建筑在上海构成了不同建筑分区,也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变迁发展。三、多元建筑风格的对立与融合上海拥有如此众多的建筑风格,建筑与建筑之间似乎充满了对立与矛盾,这乍看来似乎是有点道理,从建筑本身来说不同风格的建筑之间会存在相互矛盾与对立的存在,把不同的建筑风格的建筑生硬的放在一起无疑会缺乏和谐感。但是这放在上海的建筑风格分析上却缺乏对于实际案例特殊性的考量。首先上海多元风格形成原因不是刻意拼凑上的,是由时间、文化、历史、经济等多重原因共同构成,所以这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某种程度上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点相似,从一个完全古典的东方临海城镇到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上海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成长发展路程,这是一个有机的生长过程。多国的建筑风格彼此之间相互包容,这并不是前文中折衷主义所能解释的,是一种时间与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与此相对的就是最近新闻一直有报道的生硬地搬外国建筑甚至是小镇的报道,想“东方威尼斯水城”之类的毫无生命气息和生长基础的刻板照抄,这样毫无历史文化基础的建设无疑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所以这样小镇建设之后无人入住或鲜有人入住的报道就不足为奇了。上海的多元风格是建筑形式上的差异,多层次与需求的居住人群和经济文化需求才是这种多元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所在,也只有这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才会有能够形成多重风格的融合,构成一个有生命力和成长活力的城市。总结: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和对外的重要窗口,多层次、多国别、多文化的思想文化与居住人群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的时代背景下,在上海这块土地上构建出各具风格与思想的建筑,这些建筑从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也是上海这个城市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多元的风格重点不在“多”而在于“元”,怎么样把所有的风格融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上海所解决的命题,这也是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解决城市与农村、文化、历史所必须面对的命题。注: 1本段文字摘自SOSO问问网友回复。 2本文原因分析历史资料参考维基百科“上海历史”词条、部分建筑图片和资料参考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