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及除法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3386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及除法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及除法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及除法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一方面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升和毫升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接触和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是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范围,也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的概念。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毫升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教材编排特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观念。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四、教学时间:5教时(含质量测评2教时) 主备人: 张翠红 授课人: 全册第 9 课时 装订线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第 1 课时 第一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量杯等容器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境,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8完成“试一试”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指名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对不对。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题意,再进行判断。2完成“练一练”第2题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说说它们的容量。3完成练习一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5.完成练习一第3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基础训练册第1页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容器:水杯、纸水杯、冷水杯、量杯 容量单位:升 L教学反思装订线主备人: 张翠红 授课人: 全册第 10 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毫升 第 1 课时 第一单元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准确迅速的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量杯等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认识毫升: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毫升)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5.完成“试一试”将1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倒满了几个纸杯。先看看这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2、完成“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让学生用量杯倒出50毫升水分别倒入三个容器,学生观察容器里的水大约在什么位置。3、完成“练一练”第3题。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完成练习一第4题(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5、完成练习一第5题。(1指名读题,把饮料倒入100毫升的量杯里,指名边喝边数多少口才能喝完。(2)算一算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6、完成练习一第6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册第2页。板书设计认识毫升 1升=1000毫升 2000毫升=2升教学反思主备人: 张翠红 授课人: 全册第 11 课时 装订线教学内容: 练习一 第 1 课时 第一单元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升与毫升的认识,使学生对升与毫升的概念更加清晰。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3、通过练习,使学习提高对一些常见容器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升与毫升的概念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练习一第8题。(1)读题,明确题意。(2)学生比一比,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3)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9题。(1)指名读题。(2)观察量杯里水面的高度,正确读出相应的刻度。 (3)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检验。2、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2)组织交流,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一第11题。(1)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2)学生列式计算。(3)组织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一第12题。学生到超市看看,了解一些容器的容量。四、教学“动手做”。1、做一个1升的量器。2、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3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3、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大约各有多少升,再量一量。五、课时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方法?六、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教学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连除实际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1)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引人新的计算。(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学习内容。(3)让学生经历商不变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4)注意通过比较,促进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解答。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用连除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 (2)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3)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四、教学时间 19教时(包含单元测评3课时)主备人: 张翠红 授课人: 全册第 14 课时 装订线教学内容: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第 1 课时 第二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1、多媒体出示场景图,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 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售货员每20副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副陆战棋要打几包?) 用手势比画“20副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60副,手势做到打第3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 (2)62=3,6020=3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60里面有几个20?60里面有3个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6020=30,问:对吗?为什么? 生:可以验算:30乘20等于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 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 那如果是“40050=”呢?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1个0,不能把0全部去掉。 2、笔算: 先完成: 学生尝试着在自备本上完成该竖式,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60里面有3个20,商是3,所以3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 强调:3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验算: 写竖式的时候问:3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 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指出:书上只要我们填写一个答案,但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根据问题把话写完整。这也是四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要求。 4、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计算的要求 现在请大家自己先尝试着完成书上第8页下面的2题试一试 (注意这2题比刚才难一些,所以完成竖式后,还要继续想办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对了没有) 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第1题:96里面最多有4个20,所以4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 第2题:15除以30不够除,所以要考虑150里面有几个30,商5应该写在个位上。 检查验算过程,指出:通过验算我们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大家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8页“练一练”做完后,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特点? (注意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求不宜过高,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再举例来说明,比如:42=2,所以4020=2;或是40080=5,算是时候可以看成408=5) 这题应该为前面已经说过规律,再加上时间的关系,我就直接让学生很快地算,并交流得数。 2、完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完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练习二第3题。(1)学生说说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2)想一想怎样把“分”换算成“时”,把“秒”换算成“分”。(3)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4)组织学生交流反馈。5、完成练习二第5题。(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列式解答。(3)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第3题。板书设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60203(包)203=60 62=36020=3 6020=3答:60副陆战棋要打3包。教学反思主备人: 张翠红 授课人: 全册第 15 课时 装订线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二位数) 第 1 课时教材第9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第10页练习二第6、7、8、9题。 第二单元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2、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2、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出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2、笔算出结果。(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2)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装订线3、教学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2)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1)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2)师小结,补充完整。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1)指名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2)组织交流,订正。3、完成练习二第7题。(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2)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五、课时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五、布置作业完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张翠红 授课人: 全册第 16 课时 装订线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二位数) 第 2 课时 教材第11页练习二 第二单元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能力和正确率。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能力和正确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集体备课意见二次备课记录一、基本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指名口算,说说口算过程。2、完成第11页练习二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笔算练习二的第11题 (1)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4)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5)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二、提高练习,练习二的第13题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第14题。(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3)组织全班交流。2、完成练习二第15题。(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3)集体交流。(4)学生填写表格。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1页练习二第1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