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6402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春天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园舞曲表演布谷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课题:聆听杜鹃圆舞曲表演布谷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教学难点:1、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学准备:教学光碟、钢琴、乐曲录音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这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聆听:杜鹃圆舞曲 1、老师今天想请同学听一个特别的乐曲,学生完整聆听全曲。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学唱歌曲布谷 1、导入:有一种鸟整天都在叫着“布谷,布谷”你知道它吗?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你们愿意学一学布谷鸟的飞行动作吗?师生模仿。教师选出与三拍子吻合的动作带大家一起做。 2、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快地;愉快地等。 3、复听录音,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4、放范唱录音,学生用律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5、师小结,并对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教育。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你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与布谷鸟告别。 教学反馈: 第二课 放牧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到哪去了表演放牛歌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唱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放牛歌,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2、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边歌边舞,用歌声和动作来使学生体会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喜悦和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聆听牧童到哪去了。 1、导入。请大家听我描述的是什么情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 你们猜猜我带你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们知道那个小孩儿是做什么的吗?他是一个牧童,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有这样一个牧童,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复听音乐。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不上课的时候也去体验一下牧童的劳动和生活。 三、学习放牛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 1、放音乐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可以跟着打拍子。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5、提示学生发现歌谱中没有歌词的部分,这里的旋律是间奏部分,在这里用锣、鼓、镲伴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6、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最后一处用: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馈: 第三课 手 拉 手 教学内容: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鸭子拌嘴,唱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 1、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2、认识常见的打击乐器并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能富有表情的表2、唱准休止符。 3、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欣赏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这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4.创造性练习。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 5.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三、表演数鸭子。这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1、老师范唱歌曲数鸭子。 2、学生跟琴完整听唱歌曲。 3、强调本课的休止符,唱准旋律。 (1)手指着书上的格子,一拍一次指读。 (2)指读,休止符在心里读“停”。 (3)请学生演唱“咕嘎”,纠正错误的,对的给予鼓励。 (4)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看屏幕,注意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自由创编动作。 6、请同学到前面表演。 7、全体同学跟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动作。 8、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四、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 第四课 长鼻子 教学内容:聆听大象表演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演唱。教学重点: 1、围绕本课主题“长鼻子”,突出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认识大 象开始,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聆听管弦乐大象。这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表演歌曲两只小象。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 X X XX| X X X0 |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诉小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4、歌表演。 5、用拍手节奏伴奏。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四、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第五课 跳起舞 教学内容: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感受绿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乐曲情感。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说草原、听草原、唱草原、跳草原、画草原来体验蒙古音乐、表现蒙古音乐、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感受绿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乐曲情感。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说草原、听草原、唱草原、跳草原、画草原来体验蒙古音乐、表现蒙古音乐、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蒙古,步入草原(激趣导入):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那里有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春天到了,草原更美,更富有生命力了。你能给小伙伴们介绍一下草原上有些什么吗? 2、草原真美,草原上的孩子更可爱,我们把他们叫做“牧童”!让我们唱着牧童之歌,走进蒙古大草原吧!师生接力开始了。 3、我们来到了大草原。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把课本翻到31页。请小朋友看图来回答。(赛马、摔跤、射箭) 4、师生赛马: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一起赛马。有两个要求:一、嘴巴不发出声音,认真赛马;二、耳朵听音乐,有节奏地骑马。准备好了吗?(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伴奏音乐师生赛马。 5、马蹄声是怎样的?(学生模仿) 6、想象射箭和摔跤的音响。(拍节奏,并模仿) 7、老师指挥,三声部合奏。 8、的人们还是很喜欢唱歌的呢!听(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缓缓响起)。9有节奏地念歌词。自由准备抽生做小老师。 10听唱法学习。第一遍:心里默唱;第二遍:跟琴轻唱;第三遍:整齐响亮地唱。困难句指出并解决。 11、完整地唱全曲。歌曲表现A、 动作创编:自由组合,自由准备集体展示优组领舞。B、 师生齐唱共舞。 三、教师小结 1、通过今天一课,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2、虽然我们是汉族的孩子,蒙古族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都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骑上小红马把这份友谊带出教室吧。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表演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感受绿色草原特有的生命活力,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乐曲情感。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草原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通过说草原、听草原、唱草原、跳草原、画草原来体验蒙古音乐、表现蒙古音乐、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步骤: 一、组织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音乐游戏。 二、表演歌曲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馈:第六课咯咯哒 教学内容:聆听公鸡、母鸡我的小鸡表演母鸡叫咯咯下蛋罗 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公鸡母鸡 2、 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 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并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表现动物,并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 1) 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 2) 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 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 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听音乐按节奏读词。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2、表演歌曲下蛋啰3、乐器“钤鼓”学习 教学目标: 1、 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 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并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表现动物,并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打击乐器: 1) 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 2) 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 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3)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 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听歌曲读歌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馈:第七课 大海的歌 教学内容:1、 聆听大海摇篮 2、 表演海 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海云,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 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表演海,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聆听海上风暴,感受不同情绪。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用身边的物体制造各种声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打击乐器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快乐有序。1、学生随海音乐走进教室,按四个圆圈做好。 2、 师生为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大海风光片段。 2、 在海背景音乐中师: 你见过大海吗?你从哪见过大海?你认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呀!好美的大海,出示海螺,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海螺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能做各式各样的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你们听,他还能发出声音来呢!大家想试试吗? 3、模仿吹海螺动作,随歌曲旋律用“噜”哼鸣。 三、学习歌曲,创造发展。 1、刚才老师看小朋友们在大海里这么无忧无虑的玩耍、游戏,大海给小朋友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这么美丽的大海,老师想用歌声来赞美它了。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3、朗诵歌词。 4、听范唱音乐。 5、随琴轻声唱。 6、集体齐唱。 7、分组演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8、处理歌曲。 9、完整演唱歌曲。 四、欣赏乐曲海上风暴音乐。大海这么美丽,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但有时也变化无常,你们听,大海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1、初听海上风暴音乐。听了刚才的音乐,给你地感受是怎样的?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和刚才我们唱的歌曲海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海上风暴 海上发生什么事情了?(海上风暴)大海有时候很平静,很温柔,就像一首歌。你能制造出声音来表现它吗?大海有时候又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巨浪滚滚你还能制造出声音来表现它吗? 五、创造表现。1、各组商量合作来表现。(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及身边的物体。) 2、各组分别展示。 3、师生共同表现海上风暴。(同时音乐)六、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大海它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有时也会带来灾难,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能给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反馈: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内容:聆听夏天的阳光 表演乃哟乃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歌曲。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三、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课题:聆听夏天的阳光表演乃哟乃教学难点: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准备:教学音乐录音、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夏天的阳光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如: 嗡嗡 嗡, 嗡嗡 嗡, 哩 哩哩 哩 哩 可启发学生想像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再读一读、拍一拍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表演乃哟乃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馈: 第九课 巧手 教学内容: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铁匠波尔卡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教学目标: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课时安排: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表演粉刷匠 教学目标: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音乐录音,钢琴 教学重点:充分的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铁匠波尔卡表演:理发师 教学目标: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音乐录音,钢琴 教学重点:充分的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铁匠波尔卡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三、表演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简单叙述歌曲内容。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 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串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手持串铃的正确姿势。 a.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b.展示每个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不同的探索。 串铃及弹奏方法简介 串铃:俗称马铃,原为蒙古族、藏族的打击乐器。形状为:将十几个金属小铃系于皮条弯成的弧形带子上,也有的将铃系在塑料制成的圆环上(儿童打击乐中的圆环均为塑料制成),演奏时,用手摇动。常用于民间歌舞音乐的伴奏或器乐合奏中。儿童演奏时可采用下列 两种办法: 1)用左手持铃,用右手击左手腕部。 2)左、右手各持一铃,摇动时,左、右手在胸前交替动作。 2.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a.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b.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 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 第2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两下。 沙球及演奏方法简介 沙球:又名沙锤,用密封的椰子壳外加木把制成(儿童打击乐为塑料壳,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球发音清脆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 教学反馈:第十课 汪汪与咪咪 教学内容:聆听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 表演猫咪别淘气谁在叫 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课时安排:一、本课可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聆听小狗圆舞曲表演谁在叫 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对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表演猫咪别淘气 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 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四、 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运用,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复习 课题: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一、了解学生对本学期欣赏曲的熟悉程度。 二、了解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及运用。 三、测试学生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四、测试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及伴奏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活动场地 教学步骤: 一、第一项内容:插旗子 1.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观察几面旗子上写的歌(乐)曲的名称,回忆并试着唱出歌(乐)曲的片断或主题。 2.听教师播放歌(乐)曲,学生在自己课本的小旗子上写出顺序或涂上颜色。 注意学生所涂的颜色要与带有曲名的旗子相一致。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相查对,给予成绩评定。 第二项内容:拾贝壳 1.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节奏,并要求编创的节奏有结束感。 2.学生自由练习。 3.每个学生都自编一条节奏,力争与其他人不同,采用一人编创,小组同学齐模仿的形式进行。 4.小组评定每个人编创的节奏,找出优点与不足。 第三项内容:放风筝 1.教师可带领学生复习风筝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有学生建议。 2.分小组开展背唱歌曲的活动,每人选择两首歌,背唱给小组同学听,由小组同学评定。评定可分:完整、比较完整、不完整三个等级。 第四项内容:选一选、打一打 1.分小组进行。先分别唱一唱三首歌。 2.讨论用哪几件乐器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样的伴奏型比较合适?可以按同学选定的方式试一试,确定一组伴奏方式,由小组同学选唱其中一首歌曲,两三名同学伴奏。 3.以小组的方式集体参加测试,看哪一组,演唱与伴奏协调一致,效果好。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教学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